碳酸饮料儿童该不该喝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gedijiankang/m/13781.html

走进故宫古建屋顶神秘的神兽世界

周乾

(本文部分内容载于《知识就是力量》年第1期)

同学们如果去故宫参观,就会发现几乎每座宫殿建筑的屋上都会有序排列着一排神兽,而且,不同的建筑屋顶,上面神兽的数量也不完全一样。故宫古建筑屋顶的神兽数量可以为1个:龙;3个:龙、凤、狮子;5个:龙、凤、狮子、天马、海马;7个: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9个: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以上数量均为单数,且天马、海马,狻猊、押鱼可更换。而对于太和殿而言,其屋顶神兽数量为双数,10个: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图1)。

图1太和殿屋顶10个神兽

故宫古建筑屋顶的神兽,最初的功能是保护屋脊的钉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屋脊是屋面两个坡的交线,这个位置用来粘瓦的泥巴一般非常厚且松软,瓦放在泥巴上容易产生下滑。为了防止瓦下滑,古代工匠常常用钉子来固定该部位的瓦,见图8。然而,裸露的钉子很容易在空气中生锈,因而工匠便给钉子戴了个“帽子”,这个帽子的造型就是不同形象的神兽。久而久之,神兽逐渐与屋脊部位的瓦件连成一体了。由于故宫的古建筑屋顶有等级的,因而又通过神兽的数量来体现建筑的等级,神兽的数量越多,则建筑等级越高。再到后来,神兽还兼做故宫古建筑屋顶的装饰作用。我国近代有一位古建筑专家叫做梁思成,他曾经说过,故宫古建筑屋顶上的小兽造型,使单调呆板的古建筑立刻变得生动而又有趣。

位于屋脊最前面的造型,是一个骑着凤鸟的仙人,我们称之为“仙人骑凤”(图2)。这个造型不属于神兽,是印度佛教中的迦陵频伽。迦陵频伽的形象为人首鸟身,它借鉴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带有翅膀天神的某些形象特征,是印度神话、希腊罗马神话相结合的产物。佛教认为这种“人首鸟”产于喜马拉雅山,并赐名迦陵频伽,称为“极乐净土之鸟”,又因歌声优美,而称之为妙音鸟。佛经故事传说,当年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在屋内修行,为弟子传经说法时,迦陵频伽飞来,环绕释迦牟尼身边,且歌且舞,其声美妙无比。唐代佛教建筑盛行,迦陵频伽形象便坐落到了屋脊的最前端,寓意建筑本身吉祥如意,受到神佛护佑。

图2仙人骑凤

仙人骑凤之后,有序地排列着各个神兽,它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详细解读如下。

一、龙(图3):龙是天子化身。自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汉初刘邦时“龙”正式作为皇帝的代称出现后,历代帝王都认为“龙为君像”,把自己开始称为“真龙天子”,龙的形象便因此成为了皇帝的代表和象征。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和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常常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在这里,龙寓意帝王。

图3龙

二、凤(图4):凤本意凤鸟,后因凤凰合体,成为凤凰的简称。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通称凤凰。凤凰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凤是百鸟之首,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在这里,凤寓意吉祥美好,亦是皇权的象征,寓意皇后嫔妃。

图4凤

三、狮子(图5):狮子相貌凶猛,勇不可挡,威震四方,是百兽之王。明朝航海家马欢著《瀛涯胜览》有:“狮子形如虎,黑黄无斑,头大口阔,尾尖毛多,黑长如缨,声吼如雷,诸兽见之,伏不敢起,乃兽中之王也”。它高贵、尊严,极具王者风范;它威武、吉祥,被奉为护国镇邦之宝。对于统治阶级和贵族阶层而言,狮子威严的形象成为消灾避邪、维护利益的象征。他们认为狮子不但可以辟邪,而且可以带来祥瑞之气。狮文化和堪舆文化结合,使狮子又成为一种形象威严的镇殿之宝。在这里,狮子寓意护卫皇权。

图5狮

四、天马(图6):我国古代天马的形象通常为奔腾的骏马,无双翼,为战神,有多位,表现了汉民族的尚武精神。汉朝时,天马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统称,状如马,能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凌空照地,是人们心目中的神马。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礼乐志》记载有:“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在,龙为友”。天马拥有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拼搏进取的无量勇气,是将士崇拜的偶像,也是汉民族最重要的图腾之一。为表现“天马”与普通马形象的不同,常于马下方绘制云朵,体现天马可以腾云驾雾。在这里,天马有双翼,寓意护卫帝王的天空战神。

图6天马

五、海马(图7):“海马”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海中的马。海马外形与天马类似,高大威猛,有着优秀的品质,为瑞兽。海马给人的印象是奔放、英俊、活力,具有超常的感知力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它们能在波涛汹涌、深化莫测的大海中穿行,敢于抵抗海中凶险的猛兽,是主人的忠实的助手,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勇敢、胜利的象征。海马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驱除海中邪恶,护卫主人平安。在这里,海马寓意护卫帝王的海中战神。

图7海马

六、狻猊(suānní,图8):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头披长长的鬃毛,因此又名“披头”。“狻猊”一词最早出自汉代辞书《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出西域”。西周书籍《穆天子传》卷一有:“狻猊囗野马走五百里。”郭璞注解说明:“狻猊,师子,亦食虎豹。”由上可知,狻猊是外形接近狮子的猛兽,与狮子一样威猛,具有善于奔跑、凶猛无比,能食虎豹的特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在这里,狻猊寓意护佑帝王平安的神兽。

图8狻猊

七、押鱼(图9):押鱼又称狎鱼,是海中的一种异兽,其外形特点为龙首鱼尾、前足有爪、后背有脊。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押鱼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兽,它能喷出水柱,灭火防火。这种能力是紫禁城(明清时期的故宫是皇帝执政和生活的场所,被称为紫禁城)古建筑非常需要的。紫禁城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很容易着火。紫禁城自建成以来,在历史上多次着火,如太和殿即在历史上曾历经5次火灾。押鱼以龙与鱼组合的形象,坐落在紫禁城古建筑屋顶之上,既体现了紫禁城作为帝王的场所的形象需要(龙),又兼备海底鱼类的特征。在这里,押鱼的主要寓意为灭火防灾。

图9押鱼

八、獬豸(xièzhì,图10):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本书《兽谱》对獬豸亦有描述,即“獬豸,似山羊,一角,一名神羊,一名解。生东北荒中,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亦名任法兽。故执宪者以其角形为冠”。獬豸与“法”是有一定渊源的。“法”的繁体字为“灋”(fǎ),而“灋”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其中,"氵"表示司法平如水;"去"表示去掉不平之处;"廌"(zhì)就是指獬豸。因而,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然而尽管广义的獬豸代表我国传统的吉祥神兽和“任法兽”,在这里寓意却完全不同,它昭示着皇权官本及封建礼制神圣不可侵犯,是维护帝王统治的工具代言。因而,此处的獬豸寓意护卫皇权的神兽。

图10獬豸

九、斗牛(图11):是传说中的一种虬龙(一种有角的龙),其外形特征为牛头龙身,牛身有鱼鳞,尾巴类似鱼鳍。斗牛与狎鱼作用相近,为镇水兽。在古代,水患之地多以牛镇之。清代学者吴长元写的《宸垣识略》记载有:“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由此可知,斗牛是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瑞兽,其常常盘缠在屋脊或房檐之上,可遏制水患的发生,因此常常用来用于避邪、镇水。在这里,斗牛的主要寓意为紫禁城宫殿灭火防灾。

图11斗牛

十、行什(图12):在故宫宫殿建筑中,仅太和殿屋顶有行什神兽。之所以被称为“行什”,是因为该神兽在太和殿屋顶排行第10。从外形特征看,行什面部五官奇特,眉毛翻卷,环眼暴睛,朝天鼻,鸟嚎嘴,两獠牙,身材壮实,乳凸腹鼓,肩部后方还拖普一对翅膀,双手交叉拄普一杆金刚杵,手掌为十指,但脚部却为四趾,造型似鹰爪。其造型与雷震子有着多处类似之处。而雷震子在古代多与雷公等同,是主管打雷的神。太和殿在历史上多次着火,其主要原因与遭受雷击有关。因此,行什的主要寓意是防雷。

图12行什

需要说明的是,在故宫古建筑的屋顶上,神兽的位置不能替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封建社会的等级性,位置越靠前,神兽的地位越高。据清朝行政法规《大清会典》记载,古建筑屋顶的最前面的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的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另外,我们在故宫古建筑屋顶上看到的神兽和瓦面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这个外衣就是琉璃。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古人也叫它“五色石”。我国古人早在西周时期就具有琉璃制作技术,而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烧造建筑琉璃的制品,并逐渐应用到了皇家宫殿和庙宇建筑中,在明清时期已得到全面充分的应用。琉璃瓦与普通陶瓦都是用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原料处理,成型,干燥后,再在高温下烧成。但琉璃瓦还在瓦胎体表面施加釉料,并进行第二次烧制以获得光亮而又粘接牢固的釉面层,这种釉面层牢牢地与瓦胎体粘接在一起,很难脱落。从化学成分来看,琉璃瓦的主要成分有氧化铅、二氧化硅、氧化铜等。其中,氧化铜是呈色剂,它采用铅丹作助熔剂,主要着色剂是煤、铜、锰、钻等金属氧化物,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铁使釉呈黄色,铜使釉呈美丽的翠绿色,锰使釉细紫色,钴使釉呈蓝色等,以形成丰富的色彩。紫禁城在明代建造之初,其屋顶就使用了以黄色为主的各色琉璃瓦,屋顶上地神兽也是外表披了一层琉璃釉料,不仅不容易脱落,还具有防水、保持屋顶恒温、防止瓦件风化、保持表面清洁等优点,使得神兽地形象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除太和殿外,故宫所有古建筑屋顶的神兽数目为单数。那么,为什么太和殿屋顶小兽的数量为双数,且为10个?其主要原因在于,太和殿在历史上多次着火。据统计,自紫禁城建成以来,太和殿至少遭受过5次火灾,每次太和殿被焚毁后,皇帝都要下令重建。而当太和殿第五次着火后重建时,则面临严重的材料不足问题。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下令重建太和殿,并指定工程负责人为梁九。由于楠木生长范围很窄,主要分布在海拔—米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且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康熙之前的历代王朝,建造宫殿时几乎已将楠木砍伐殆尽了。此次重建太和殿前,康熙帝曾安排人去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广、四川等地采办楠木,但一直没有找到大尺寸的楠木料。在材料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聪明的梁九把太和殿的开间做了改动。在建筑总尺寸不变的条件下,开间由原来的九间变成十一间,见图13-图14。这样一来,很多尺寸较小的楠木就能用上了。在这里,开间就是在古建筑在长度方向每两根柱子的间距。

图13明代太和殿想象图

图14今天的太和殿

然而很快新的问题来了。原来重建前的太和殿,其开间数量为九间,对应屋顶角部的神兽数量是9个。而梁九重建太和殿时,将太和殿开间数量由九间变成十一间。这样一来,屋顶又要重新排瓦,且排列瓦件时,其对应的尺寸要发生变化。梁九发现,在太和殿屋檐四角,排完9个小兽后,每个屋角恰恰多余一块位置,而且恰能多放一块瓦。考虑许久后,梁九决定在这个空的位置增加一个新的小兽,即行什,并获康熙帝批准。那么,为什么要放“行什”这个神兽呢?原来行什在外形上很像雷公(雷震子),也就是上天主管打雷的神。太和殿遭受多次焚毁,其重要原因之一即为雷击所致。梁九在太和殿屋角放置这么一个神兽,寓意非常明显:希望上天多多“关照”,不再让太和殿遭受雷火。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屋顶的10个神兽,故宫里面仅此一例。

                周乾

谢谢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jb/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