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第二十七章
一、安史之乱以前 中国在其统一盛运之下,对外理可有相当之发展。 唐初强敌,厥为北方之突厥。 突厥初臣于柔然,后渐强。周、齐争结姻好,倾府库事之。其汗佗钵益骄,谓其下曰:“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 傅奕日曰:“自刘、石至后周,皆北狄种类,相与婚姻。高氏聘蠕蠕女为妻,宇文氏以突厥女为后。北齐供突厥岁十万匹,周氏倾国事之,锦衣玉食长安者恒数千人。周、齐使于突厥,遇其丧,剺面如其国臣。” 隋代突厥内侵,为隋所破。嗣突厥内乱,沙钵略归附。 后突厥汗染干来求婚,隋使杀斤金公主而妻以宗室女安义公主。 大抵突厥其势骤盛,而政治组织,不能坚凝,自分东西,时生内乱。而中国已趋统一,突厥遂终于屈服。 突厥政治组织远不逮匈奴。匈奴“单于”一统,突厥则分据一方者皆称“可汗”,其尊卑与“大可汗”不甚殊。杨忠与突厥伐齐还,言于周武帝,曰:“突厥首领多而无法令,何谓难制驭?”頡利入寇,唐太宗谓.‘“突厥众而不整,君臣惟利是视。可汗在水西,而酋帅皆来谒我,我醉而缚之甚易。”阵百药云:“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此乃突厥在隋、唐初年所以虽盛而遽摧之故。 炀帝大业三年,幸榆林,启民来朝。帝亲巡云中,幸启民所居。启民躬为帝削帐外草。 隋末,中国乱离,中国人多往归突厥,始可汗遂复盛。 史称其“控弦百万,东自契丹、西尽吐谷浑、高昌”,盖北方几于混一。 唐高袓起太原,请兵于突厥。曰:“若人长安,土地民众归唐,金玉缯帛归突厥。”突厥遣二千骑助师。 唐初,突厥遂屡为边患。 武德七年,突厥又入寇。或劝太祖烧长安避之,以太宗谏而止。九年,突厥十万骑至渭水上,太宗与房玄龄等六骑诣水滨,与其頡利隔水语,卒盟而归。 然突厥势虽张,其内政未臻凝固。贞观元年,铁勒、薛延陀、回纥诸部皆叛。颉利又与突利失和。并逢大雪,羊、马皆死。二年,突利请入朝。三年,命李靖出讨。四年,进击定襄,颉利被俘。 男女来降者十万口。其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 突厥既破,其部落或走薛延陀,或走西域,而四夷君长,遂诣阙请帝为“天可汗”。贞观十五年,李绩讨破薛延陀。二十年,灭之。薛延陀既灭,回纥徙居突厥故地而未强,时中国得暂安。 十四年,灭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十八年,破焉耆。二十二年,破龟兹。唐之声威,达于葱岭。 高宗时灭西突厥,唐之威力遂踰葱岭,西及波斯。 时蛮夷多内属,即其部落为羁縻府州,多至八百五十有六。又于沿边设六都护分统之。 唐对外极盛世代之六都护府: 其余则统于营州、松洲、戎州、等都督府。 唐地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为极盛。南、北皆如前汉盛时,东不及而西过之。 唐代武功之盛,其关于国内政治之修明,民力之富厚,已详前述。别有一事当附论者,则为当时马匹之繁殖。马盛无如后魏。太武太延二年,于云中置野马苑。平朔方、陇右,以河西水草善,以为牧地。马三百余万匹,橐驼半之。 孝文迁洛,宇文福为都牧给事,规石济以西、河内以东,据黄河南北千里为牧地。岁自河西徙牧渐南,欲其习水土。时江、淮有马不过数十万,强弱之形即此而见。置八使,设四十八监,跨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四郡地,幅员千里。犹为隘狭,更析八监,布于河曲丰旷之野,乃能容之。 玄宗开元初,惟得二十四万匹,至十九年复成四十四万匹。 魏元忠云:“师行必藉马力,不数十万不足与虏争。”时即“步军皆有私马”。杜牧谓:“冀州产健马,下者日驰二百里,所以兵常当天下。”郭子仪谓:“吐蕃之来,称四节度,将别万人,人兼数马。臣所统士不当贼四之一,马不当贼百之二。” 唐自失河陇,失冀北,而惟恃岁市回鹘之羸马,则国力亦遂不竞。盐铁论:“一马伏枥,当中家六口之食,亡丁男一人之事。”宋代产马地皆归随、厦,中原畜马费不赀,而气不高肃,地不宽旷,水草不丰,马不肥健。唐、宋国力进退,此亦一因。 慧韬书院公益课:(新冠肺炎时疫期间,目前只开通线上公益讲座,暂停线下公益课,线下复课时间待通知。)每周二:19:00-20:30课程:杨浩老师——《中庸》讲座每周四:19:00-20:30课程:王伟老师——《庄子》讲座YY直播账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jb/4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情书想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