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密纹333是谁拨动了你的心弦
三十三又三分之一 在黑胶唱片一圈圈优雅细密的同心圆上 音符以三十三又三分之一的匀速 绕着我们的生命神秘地舞蹈 着迷、沉醉、迷失、清醒,至死方休 ——拈花一笑 门德尔松《春之声》,钢琴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母亲曾经做过县城电台的广播员。我和弟弟最爱看妈妈把透明的彩色薄膜唱片放在神秘、笨重的电唱机上,唱臂优雅地抬起,细细的唱针轻轻一拨,美妙的音乐就旋转着从岁月中流淌出来。很小的时候,我和黑黑就对这圆圆的、会唱歌的东西充满了好奇。黑黑以前跟我说,小时候总是盯着妈妈的唱片转啊转,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只觉得心也跟着旋转了起来,然后整个世界就充满了音乐。如果说对文学的热爱始于识字,那么我们对音乐的爱,大约只能是始于心动。就象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解释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注:薄膜唱片,黑胶唱片都是密纹唱片的一种,其中以每分钟33.3转黑胶唱片录音时间更长,质量也更好。黑黑(周磊)拈花一笑(周海)这大约就是我们最初的“音乐密纹”。小时候听唱片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古典音乐,什么流行音乐,我们就象猫咪研究水龙头一样,研究着妈妈的唱机和唱片。这个爱好几乎伴随了黑黑的一生。80年代中国已经有了卡带,90年代中国进入了CD时代,21世纪数字音乐大行其道,但黑黑还在研究那些老唱机,收集那些以三十三又三分之一的匀速旋转的黑胶老唱片。为什么?这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迷恋老唱片模拟的原生音质,也不仅仅是一种童年情怀,而是“旋转”已经成了我们欣赏音乐的一种方式:在歌声停止的地方,旋律还在旋转;在唱片停下的地方,音乐还在心中旋转。两年前,就在为我们共同完成的第一本关于古典音乐欣赏的书起标题时,我们选用了《时间密纹》这个多少有点歧义的名字。但这并不是一本关于黑胶唱片和唱机的发烧指南。黑胶对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老式唱片的象征,而是音乐存在于时间的一种永恒形式。舒曼《童年情景:梦幻曲》霍洛维茨演奏拈花一笑摄于青海每一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不一样,音乐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意义也不一样。然而就象时光会在大树的心中留下的年轮,经典的音乐也会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留下一圈圈的痕迹。它们代表着你心灵到达的边界,梦想到达的彼岸,爱情曾经栖落的枝头;代表着围绕着你的生命旋转的春花秋月,夏虫冬雪。虽然我和黑黑长大后都没有成为职业音乐人,但音乐却是我们生命共同的那个圆心。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心动?其实只要有心动,万物皆有声。作为职业撰稿人我写了大半辈子的文章。我写得越多,越发体会到文字也是有声音的,字字相连就有了意义,声声相应就有了韵律。我一直相信——乐为心声,那么当你沉浸于经典而美好的音乐中,你暗淡的生活也会有了光彩,有限的生命也会有了无限的延伸——音乐能带你穿越时光,去发现那些逝去的伟大心灵。回到伊甸园 每一个人,都会被音乐打动但如果你仅仅满足于耳朵那么你就会错过进入一个精妙而美丽的新世界的机会——拈花一笑每支曲子都来自一颗心灵,每本书都有它的故事,我们的这本小书《时间密纹》其实是我们公号文章头三年文章的精选。一年前,我还在耿耿于怀于新书没能加入我后来的写作,我总是对黑黑说:要是去年年底时让我重新选稿,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好文章能加入到这本书中。但这世界万物又怎么可能没有缺憾?无论你是否觉得完美,但我们的小书已经出版,而这本书代表的——我们经典音乐公号“三十三又三分之一”,也已经度过了5岁的生日,我们的音乐故事仍在继续。我们可爱的读者们,仍在等待我们更新新稿。它就象是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我们一起置身的喧闹时代。当我们在五年后回首往事,就如同抚摸黑胶唱片那圈圈细密和同心圆。学理科出生的黑黑,曾经向我这个文科生解释过黑胶唱片的发声原理:这些无声的同心圆,也叫唱片片纹,里面隐藏着声音的轨迹,唱针磨擦这些左右高低不平的片纹,产生震动,震动被转化成电信号,放大后......因此夜深人静时,你细听唱针行走,就会听到唱针摩擦片纹发出的细微的沙沙声。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慢板》我们的公号,我们的小书,首先是关于古典音乐的。但其实在我们的心中,与其说是古典,不如说是经典——那是岁月经过你心灵的声音。这美好的声音,如果你不细听,是听不到的。你要掠过大社会混浊的噪音,透过时代与流行耀眼的光芒,穿过现代大都市交错纵横的道路,游过命运之河沉沉浮浮的波涛,才能最终找到岁月之声——人类精神共同的家园,我们的伊甸园。你最终会发现,你将和时光中那些逝去的伟大心灵同在。在那些真正经典的音乐背后跳动的美丽心灵,不会被流行计算,不会被时尚掩没,它们恒久地美丽,但它们也因为被你听到而发光。15岁时,我偶然从电台里听到有人介绍俄国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在3只圆号的伴奏下,大灰狼威风凛凛地出场了……为了拥有这首美妙的音乐,等到节目重播时,我赶紧用卡带把它录了下来。我和弟弟听着不知是谁的介绍,就这么带着好奇的心灵,迈进了经典音乐的奇妙而美丽的世界。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咏叹》黑黑的老唱机,拈花一笑摄影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年维也纳海利根施塔特古朴的别墅,越过二楼窗前贝多芬微微颤抖的肩膀,望见不远处的教堂尖顶,大钟正在摇摆,命运在生命的黑白琴键上砸下重重的脚步;我们仿佛又一次梦见,年7月,莱比锡的老人塞巴斯蒂安·巴赫,已经老眼昏花,却仍对着一边沉静的妻子,口诉着最后26小节的音乐创作。那是一首献给上帝的赞歌;我们仿佛也曾路过年4月,法国巴黎的独立音乐协会富丽堂皇的大厅,在那里一位西装笔挺的叔叔正在最后指导两位名叫美美和尚恩的小朋友,弹奏清新动人的《鹅妈妈组曲》。时代的舞台上,背景不断地变换,唯有从人类最美丽的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美好音符从未改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转眼,我和弟弟已经40而不惑了。音乐,成了这一路走来的岁月中,上天馈赠给我们的最美丽的礼物。她又仿佛是我们共同的爱人,我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去爱她去了解她。这种爱与了解越深,我们就越发感觉到:人生之美妙——只因,你在心中始终存着一份美好。缪斯女神的竖琴 心爱的读者,请收下这真情的歌愿你晚上伴着琴声把它再次歌唱当晚霞铺满西边的天空余辉映照在蓝蓝的湖面它最后的一线光芒也即将沉睡在你的梦中——拈花一笑马斯奈《泰绮思冥想曲》拈花一笑摄于吴哥每一个人多少会有自己喜欢的音乐,自己对音乐的见解。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将这些写下来,分享出去。音乐在我们多数人的生活中,总是若有若无。经常一支美妙的音乐,从你左耳进,还没有到达心灵,就从右耳流走了。七年前,在黑黑家里,老唱片渐渐堆成了山,然而,他也只能对我和几个屈指可数的老友分享——这些唱片里保存着的美好。而作为报纸记者,我几乎天天都在写稿。然而,面对越来越疏离的读者,我已经太久没有享受过写作的乐趣。我也试着写点网络需要的文章,但当你面对网络世界无处不在的段子高手、八卦达人、毒舌大侠,我曾有总被时代淘汰的喟叹。太多的旋律在我们的心底汇流成河,却找不到一个出口。年,我去吴哥旅游,热带的暴雨说来就来,我和兔子(妻子)躲进了路边的一个亭子里,看到了一尊断臂的石佛,他仿佛完全不为这个流水般变化着的世界所动,淡然地微闭着慧眼,聆听着岁月的轮回之歌。在他身边,小花娇艳地开放着。那一刹那,我的心弦仿佛被佛祖丢失的手指悄然拨动,佛祖拈花一笑,让我突然感受到:桥流水不流,人生的盲目与徒劳都不过是,投射在岁月之河上的——幻灭不定的影子。飞云与断梦,闲云与野花,昨天与明天,奔忙与疲惫,到头来都不如自在一笑,回到初心。肖邦《升C小调玛祖卡》傅聪演奏六年前的一个秋天,黑黑和朋友想租一套上海的老房子,他们路过江苏路弄5号,在老式铁门后一幢米黄色陈旧的三层洋房,安静得仿佛和这个匆忙的都市无关。他看到院子里铺着的灰白色的地砖,冷冷清清。这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的故居。然而从这里,你再也看不到傅雷夫妇精心栽培的玫瑰,也听不到他们的钢琴家儿子傅聪悠扬的琴声,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优秀历史建筑”,却完全没提什么来历。当黑黑拿起相机想拍两张照,门里的阿婆便跑了出来,口里喊道:不要拍不要拍,这里是私人住宅!这个城市的面貌,每天都在巨变,变得分不清东南西北,无论是哪个方向,都是一样的高楼、车流与人群。当你闭上眼睛,你仿佛听到无数的音响,在城市的五线谱上,沿着高音部飞速地奔跑着、碰撞着、尖利地争吵着,它们是这个城市的主旋律,强大而单调。当你总是慌忙地想追上它的节奏时,你却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时光的迷宫中。那天,黑黑把他的偶遇讲给我听,我们坐在老旧的唱机前,一起听着一张傅聪的老唱片,心怀感慨!音乐仿佛是一条看不见的河流,从一个心灵向另一个心灵永恒地流动着。从傅雷到傅聪,从傅聪到我们。然而当人们一个个关上了心灵的大门,再美丽的梦,再美好的音乐,也不过是沉默在岁月深处的一潭死水。于是有一天,我们决定,我们要写点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不想再去理会这个越来越没有营养的小时代。当艺术与思想象美酒一样湛满了我们灵魂的酒杯,自然而然,我们就会想:酒香真的会怕巷子深吗?古人说,高山流水觅知音,问题是:在这个世界,是否得一知音足矣!于是,就有了这个有关经典音乐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jb/5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桃花源读写团队端午阅读活动总结展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