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天地人三才易之道繁体修订完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作者介绍 刘成汉,美国三藩市州立大学电影学士,南加州大学电影硏究及公共行政硕士。年起在香港当电视电影监制及导演,亦曾在邵氏公司任制片、香港无线电视及佳艺电视任编导、丽的电视任节目部副经理、香港国际电影节策划编辑及香港政府电影顾问、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判及捷克电影金像奖评判。至92年间编导香港廉政公署电视剧集。至年间任香港演艺电影电视学院监制、编导系主任。曾发表不少影评及电影理论文章,被翻译为英法德意文字。著有《电影赋比兴》《刘成汉电影比兴论文集》等。年创建了“赋比兴电影理论”,年创建“易电影理论”。电影作品有《欲火焚琴》()《猎头》()《三勇士》(英语片)()《皇家香港警察的最后一夜》()《希声:一个西方琴人的境界》(纪录片)()等;电视作品有《廉政先锋》及《廉政行动》剧集等。 ◆◆◆◆ 塔可夫斯基天地人三才易之道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前言 」塔可夫斯基是蘇聯自愛森斯坦之後在世界藝術電影文化界一個最受重視的作者導演。瑞典的電影大師英格玛·伯格曼更認為他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導演。 塔可夫斯基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年执导首部長片《伊凡的童年》便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而一舉成名。跟著執導的四部電影更鞏固了他作為蘇聯詩意傳統藝術電影大師的地位,但是他作品卻因為越加脫離官方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路線而受到限制。因此他於年離開祖國到了意大利和瑞典拍了最後兩部電影。年他在巴黎因肺癌去世,享年54岁。 在西方有關塔可夫斯基作品的論述著作不少,但是比較深入的中文研究卻是鳳毛麟角,筆者因為剛創建了《易電影理論》,亦深感蘇聯先後兩位電影大師愛森斯坦和塔可夫斯基均尊崇中日文化並頗受啟發(尤其塔氏)而鮮為人知,故筆者於《易電影理論》中就指出從塔氏電影理論名著《雕刻時光》(SculptinginTime,UniversityofTexasPress,USA)()中,可以清楚看到他正如前輩愛森斯坦一樣在創作哲學上相當受到東方中日文化的重要啟發,在"《潛行者》"()中有Weaknessisgreatthing,strengthisnothing的柔勝剛,弱勝強之老子名言!他又說影象并非本身导演所要表達的某一特定意义,而是宛如一滴水珠中所反映的整个世界(SculptinginTime:p);乃源自佛說"我觀一滴水,八萬四千命";他對日本禪宗“俳聖”松尾芭焦的俳句(短詩)著迷(p95,p),更重視易陰陽之道在人性相生相剋的表現(p),在《犧牲》()高潮中以拯救世界為己任的男主角便穿上一襲背印易陰陽太極圖的袍子來行事,塔氏更擁抱老莊自然無為《齊物論》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觀念!(p)在《雕刻時光》結語中塔氏直指東方文明曾比西方文明更接近真理,但西方卻以物質主義吞噬了東方;他更嚮往古老的道家音樂與天地為一的和諧境界!(p)當然塔氏的文化藝術境界構成基本源自古希臘羅馬和猶太基督東正教,加上近代歐美俄文化文學藝術,但是作為西方人,他對中日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尊崇實在要令我們深思;所以今次特別以《易電影理論》來深入探討塔可夫斯基的全部作品。 不少觀眾都覺得塔可夫斯基的藝術電影仿如陽春白雪,節湊緩慢,莫測高深,對觀眾的耐性和理解力都要求過高,仿如不食人間煙火,故此只能敬而遠之!也的確塔氏的電影絕非為著一般商業電影市場的觀眾而拍,他電影的主要觀眾無可否認還是追求藝術電影的一群小眾,但其實他早期的幾部電影並不太高深難懂,而且亦有比較明顯的故事性和戲劇娛樂性,好像《壓路機與小提琴》《伊凡的童年》《安德烈·鲁勃廖夫》和《索拉里斯星》都是藝術與娛樂兼備,絕不應錯過的電影文化珍品。 不過從《鏡子》開始的四部電影,確是詩意幻想強烈,不再講究敘事邏輯的前因後果,亦不著重傳統人物角色的心理發展,更勿論戲劇性和故事性,但是該等電影在藝術層次和創意上都是成就輝煌的,也難怪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玛·伯格曼都認為他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導演。 我一向認為塔氏電影最重要,也最感人的元素就是他兒時家居景物的回憶和跟父母親相處的關係和愛,這也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倫常關係和情感記憶,而且每個人的童年經歷都不同,言不盡意,沒有任何一種鈙事方式可以涵蓋所有,所以塔可夫斯基並不看重要向我們說清楚他兒時的故事,而是把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影象音響和我們分享,這正是易“立象以盡意”的美學。我們每個人不是一樣嗎,我們對童年的回憶也是沒有完整的故事,往往也是一些印象深刻的影象聲音,而且沒有甚麼真正戲劇化的事件,所以我們成長後大部份都忘記了,然而經由塔氏電影的啟發,就可能重新勾起我們每個人所獨有,和父母相處的親情和愛的感動,以及兒時的影音經歷,這正是塔氏電影最感人最寶貴的價值! 就因為塔氏電影的敘事方式並不立足於傳統故事戲劇邏輯的發展,所以實在難以一般建基於所謂科學邏輯的電影理論或評論方法來試圖解讀,但是若以《易電影理論》來符解卻是天作之合,因為來自易經的《易電影理論》正正不是建基於科學邏輯的學說,而是以機緣巧合,無常感悟為主,乃是“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我認為以《易電影理論》來占解塔可夫斯基作品的天地人之道是最理想不過的,也希望讀過我這篇文章之後,大家能對他的電影更深入了解而引起更多人的興趣去體驗他以無比心血凝結的偉大電影藝術文化,這亦是我最大的希望! 《壓路機與小提琴》TheSteamrollerandtheViolin() 一起追求理想 塔可夫斯基自幼在文化藝術熏陶的家庭長大,父親是詩人和阿拉伯語言翻譯家,母親是出版社編輯,顯然繼承良好的文化藝術基因,他的電影內都經常出現古今名畫,文學詩歌,古典音樂;他不但熟悉俄羅斯及歐洲傳統文化,更涉獵中日印度東方文化,他是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代氣質的現代電影藝術家,這方面的優點早已表現於他年43分鐘的畢業作品《壓路機與小提琴》之中。而令人驚奇的是這部學生時期的作品就亦已經出現了不少塔可夫斯基電影的重要元素,例如兒童作為重要的角色,本片就是一部以兒童為主的電影,此外還有角色走路跌倒,氣球,鏡象,蘋果,下雨水影,白鴿雀鳥這些後來在塔氏電影重複出現的經典影象,亦成為一個重要電影作者的印記。 本片故事就發生在一天之內,自幼學習小提琴的男孩萨沙經常被同區的小孩作為異類來欺凌,一天壓路機工人瑟黎卡維護了他而發展出小音樂家和粗豪工人的美妙忘年交,正是明顯的陰陽剛柔推合。 陰陽剛柔鏡象與忘年交 電影製作人都知道導演好兒童和動物是最困難的事情,而塔可夫斯基在這方面的表現可以說是高超到出神入化,不但選角出色而且能導演幼童演出複雜心理和極有魅力的表情,其中一場萨沙去上小提琴課,坐在走廊等候老師時,旁邊一個小女孩引起萨沙好感,他上課前就在女孩身旁放下一個蘋果給她,女孩瞄著蘋果想吃又靦腆不敢拿的場面就十分出色有趣! 塔氏導演兒童十分出色 萨沙更從瑟黎卡學會了勇敢抗拒強暴欺凌和維護弱小;之後是一場大雨中舊建築被拆卸而背後出現了在陽光照耀下的高矗官方建築,歌頌了破舊立新的社會主義新社會!這也是全片唯一的愛森斯坦蒙太奇式的政治宣傳場面,影片大部份卻是採用杜甫仁科的現實中有詩意幻想的風格,而且亦以長鏡頭為主。 後來萨沙和瑟黎卡約了看晚上7點電影《夏伯陽》,但媽媽不許把萨沙關在房中。瑟黎卡在電影院門前等著萨沙良久不至,卻碰到一向對他有好感的女同工便邀請一起看電影;情況一如易經中之損益卦,萨沙未能赴約是損卦,根據易經是損小我益大我,萨沙損失看電影的機會是小事,卻可能益了瑟黎卡的終身大事,造就了一段好姻緣。益卦就有男女相交婚合之象。正是陰差陽錯,有損亦有益之妙! ?損卦艮上兌下山澤 損小我益大我 ?益卦 巽上震下風雷 益男女婚合之象 呆坐家中對著鏡子咬指甲的萨沙幻想著,鏡頭就起來下樓梯向大門直奔出去,大遠景瑟黎卡開著壓路機遠去,一群白鴿跟著飛翔,萨沙隨後奔跑追上壓路機一起前進!令人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電影運鏡流暢,雨水倒影和鏡象反映營造出的陰陽對比節奏,氣韻生動,影音配合得充滿力量,正合易“立象以盡意”之美學。可見塔氏運用影象的高超。 在戲劇鋪排和人物性格刻畫方面,年青的塔氏已經充分掌握,雖然手法傳統,卻十分細緻出色,這部短片結果就奪得了紐約國際學生電影展首獎。假如塔氏以後繼續採取這種風格來發展,他肯定會成為一位在藝術和商業上都十分成功的大導演,就好像英國的大衛連一樣,但他志不在此,他追求的顯然是他心中最高理想的電影藝術境界,也只有能產生偉大文學家托爾斯泰和杜斯妥耶夫斯基的國度才能產生一如塔可夫斯基這樣偉大的藝術電影大師! 《伊凡的童年》IvansChildhood() 馬兒和狗都是塔氏電影的寵物 這部黑白電影開始我們見到少年伊凡站在白樺樹旁靜聽杜鵑清幽的呼喚,繼而鏡頭直升上樹頂,陽光明媚,鏡頭在空中飛翔,看到伊凡穿過樹林走向水濱,母親提來一桶水給伊凡洗臉,笑臉無限溫馨,猛然一下槍聲,卻是伊凡在黑暗的破寮中驚醒,油垢憔悴的臉孔,匆匆離去穿過陰沉遍佈烽煙的戰地;與之前溫馨明媚的夢境是強烈的陰陽對比。 原來伊凡是孤兒,家人都被納粹德軍殺死,伊凡12歲便當上蘇聯紅軍偵察小鬼隊,生活撕裂在誓報血海深仇和時刻對親人的懷念痛苦之中! 整部電影也是一連串夢幻與現實交融。夢幻是戰爭未發生前的田園風光,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現實則是戰時的黑暗破敗,殘酷和死亡。鏡頭從水滴到睡著了的伊凡手的大特寫搖向上從井底仰見到一個井口,母親和伊凡站在井邊向下看著伊凡自己,正是陰陽的對比,伊凡夢中對母親的眷戀也是他生活中唯一的慰藉,演伊凡的小演員布里列耶夫把孤兒內心的痛楚表現得十分出色。 左圖夢中伊凡和母親在井邊俯視夢中的伊凡右圖夢中伊凡水中撈月向大詩人李白致敬乎?這個夢幻中還有伊凡嘗試從井水倒影中撈月的精采詩興!塔父是詩人及翻譯家,塔氏對中日文化均有涉獵,連日本簡化唐詩的俳句都著迷,所以他如傾倒中華最偉大詩人李白蹈水撈月的詩意也絕非奇事! 影片也有一些輕鬆情節,就是兩名年青軍官為一名美麗的醫護助手爭風暗鬥,對比戰爭的恐怖亦有人性追求浪漫愛情的一面,而幾個男女演員更有好萊塢式的俊美面孔。 塔氏電影的經典興象如水,火,雷雨,古今名畫,蘋果,馬兒和白公雞都沒有缺席,塔氏眷戀的母親和馬兒都屬於坤卦,為令人感動的厚德載物,柔順大愛之象。基本上《易經》天地水火山澤風雷的基本八個卦象亦是塔氏電影中的重要元素屢屢出現。片中伊凡在蘇軍哨站內得以暫時安穩地睡一覺,他夢見戰前溫馨一幕,他和小妺妺同坐在堆滿豐收蘋果的貨車頂上,雷雨忽然大作時的喜悅,正是《易經》第四十之解卦(雷水解)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坎,坎為雨,雷雨並作,化育萬物,大象:春雷大作,大地解凍,喻冬去春來生機再現。 ?解卦 雷上雨下 雷雨蘋果車一幕正是易之解卦,伊凡夢中得到暫時的解放 之後兩個軍官以小艇送伊凡在黑夜偷越過沼澤去偵察德軍,沿途信號彈的曳光和間斷突發的槍聲營造了緊張懸疑的氣氛,是電影高潮的經典場面。跟著突然就是勝利來臨,納粹戰敗,柏林被蘇軍佔領的紀錄片,更看到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夫婦自殺前毒死所有女兒的恐怖現埸,影片旁白不禁詰問:“這會是最後的一次戰爭嗎……” 電影最後重回起首的夢境,母親溫馨地給伊凡喝水後,他在沙灘上和同伴玩捉迷藏,他從後面追逐妹妺,大家在沙灘上奔跑,伊凡終於追過小妹妺,還繼續不停地往遠處跑去,影片慢慢地淡出…… 從本片開始,水和雨成為塔氏作品最重要的生命,時間,夢境和母愛的興象,我們每個人都在母親的腹水中成長,一出生後便接授母親的柔情似水,母親天天給我們奶水,也天天替我們洗澡直到成長;所以影片的始和終都是母親提水給伊凡喝,連帶下雨也能帶給片中人物喜悅和情感慰藉。 二次大戰後正是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分析和解夢廣泛影響歐美文化藝術界包括電影界的年代,例如希治閣的《意亂情迷》Spellbound(),《迷魂記》Vertigo()和《驚魂記》Psycho()。在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中,現實更與夢幻以詩意交融,難捨難分。英格玛·伯格曼說塔可夫斯基是最偉大的電影製作人,因為他能夠如實反映生活,亦能夠把人生如夢如實反映! 《安德烈·鲁勃廖夫》AndreiRublev() 飛翔的氣球是塔氏電影追求自由理想的興象 年伊凡的童年之後,塔可夫斯基以兩年時間便完成了有關十五世紀俄羅斯最偉大聖像畫家安德烈·鲁勃廖夫生平的史詩電影,不但規模龐大,而且各種歷史細節要求複雜繁重,可見塔可夫斯基高超的導演技巧和超乎尋常的魄力,實在是一部絕不應錯過的作品! 本片除了結尾一小段是彩色之外,其他都是黑白。全片分為六回,再加上一個楔子。楔子內容和安德烈的生平似乎並無關係,但其實卻是一個重要的起興,描寫了一個汽球飛行冒險家追求高飛夢想的勇氣和堅持,為了突破界限的創新而實行與保守愚昧的鄉民對抗,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險而行,最後冒險家雖然摔了下來,畫面卻即時接到一匹在地上翻滾掙扎的野馬,終於堅強地重新站起來向前奔去,這正是乾卦“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完全吻合安德烈的人生也是本片的主題,就是在封建專制以至戰亂的極度困難之下,藝術家如何堅持奮鬥追求理想來創造偉大的藝術! 電影跟著是安德烈(安纳托里·索洛尼岑),奇魯(拉皮科夫)和丹尼三個教士離開他們畫聖像畫修行多年的寺院到遠方找新工作,他們碰上一個鄉村戲子為群眾演戲,內容諷刺地主,教會和教士,尖刻的奇魯說上帝創造了教士但魔鬼卻創造了戲子,跟著更向地方官告密把戲子的樂器打碎並抓去坐牢。 安德烈苦苦探索宗教信仰天道,柔美謙厚地道和善惡正邪人道 三人繼續旅程,途中奇魯碰到著名的希臘聖像畫家利奧芬尼斯向他打聽安德烈,奇魯因忌才而说安德烈的画未能表達靈魂深處的信仰境界,但結果還是安德烈被利奧芬尼斯推薦給王子去負責完成大教堂的聖像畫。奇魯十分嫉妒而拒絕和安德烈合作,三個長久相依為命的同伴在機會來到的時候卻因為人性的缺陷而破裂,令人唏噓,而奇魯更因偏激魯莽而被住持永遠逐出寺院! 安德烈和利澳芬尼斯的合作之中也不斷爭論有關藝術的核心本質,創作和宗教信仰的真理,手段和意義,追求自由藝術理想的痛苦奮鬥和堅持,也有關於人性道德的爭論,利澳芬尼斯指責人類不斷犯著最愚蠢和低下的錯誤,而且所有錯誤都不斷重複,再次重複!雙方爭論人性是惡還是有希望,人是否真正能夠從悔過中獲得救贖;更有關於耶穌受難的爭論,善良的安德烈希望把耶穌釘上十字架的人可能是真正愛護耶穌的,因為他們參與了上主安排耶穌為拯救世人而犧牲的命運,只要他們能悔罪則人類仍有希望,和安德烈一樣,塔可夫斯基似乎也是傾向於此的。 兩個聖像畫家論及世事往復不息,正是《易》之既濟卦終,即未濟卦之始 一晚,安德烈在河濱碰到一群奉巫的異教男女,拿著火把裸體嬉戲野合,安德烈以偷窺給綁起來,幸而後來得到其中一個祼女解救,安德烈面對女色的誘惑差點惹火燒身,幸而未有失去自我。 安德烈對如何繪畫最後審判十分困擾,因為他不想好像傳統般把最後審判繪畫作一個恐怖場面來恐嚇信徒,如此他寧可不畫。而另外一批不聽權貴命令企圖自由行事的工藝匠們卻受到殘殺迫害。藝術界在專制統冶下都備受摧殘! 一個畫面中見到山頂上有顆孤樹遺世獨立,有如比興了安德烈品格,類似畫面後來也在陳凱歌張藝謀的《黃土地》中出現。 遺世獨立的孤樹也出現在《黃土地》片中 塔可夫斯基個人一向樂於親和大自然,有如中華古代隱逸詩人,他更曾建議年青人學會享受獨處,能夠甘於寂寞。 安德烈一直未能找到理想的方式來繪畫最後審判,煩躁之下塗污了教堂的牆壁,這時一名弱智啞女走進來,看到聖殿潔白牆壁被塗污有所感觸竟然號哭起來,安德烈叫門徒打開聖經隨便讀一段,內容竟然有像《易經》的陽尊陰卑的經文,但是同樣也強調男女少不了對方。安德烈受到啟發要把最後審判畫成一個最後盛宴的樣子,他下定決心後滿懷興奮跑到教堂外的大雨中迎接來自上天的靈感泉源! 王子因與兄弟爭大位甘當俄奸引狼入室,帶領韃靼外族入侵弗拉基米爾城,韃靼大肆燒殺強姦婦女,甚至在教堂內施行酷刑,在這部60年代初電影中處理一些對動物,狗,馬匹和牛的殘忍鏡頭是令人難免遺憾的。 群眾逃避韃靼兵屠殺,塔氏在鏡頭前拋下兩只白鵝塑造精釆影象 安德烈在教堂中看到人們被屠殺深感無助,當一個俄奸企圖強暴啞女時,安德烈忍無可忍拿起利斧把俄奸劈死了!後來他幻想已去世的利澳芬尼斯重現和他對話,再次怒斥人性的殘暴醜惡重演不斷!令安德烈無言以對;不禁使人想到現今二十,廿一世紀的非洲,中東和中歐一樣,人類暴行不斷橫行實在使人悲嘆。 安德烈因為殺死了俄羅斯同胞而罪疚,發誓不再說話,亦不再繪畫創作,只是默然與啞女相依為命。 離開寺院多年的奇魯,在飢寒交迫之下跑回來向主持苦苦哀求留下,主持終於接納並罰抄寫十五次聖經作為懺悔贖罪。 一日韃靼騎兵又路过,聾啞女飢餓之下受到韃靼首領誘惑要娶她做第八個妻子,安德烈拼命阻止無效,啞女竟然堅持跟著韃靼人離去!場面奇特有趣,但是在民族主義傳統強烈的俄羅斯,女子賣身投敵可真正是影片非常大膽的處理。啞女的離去令安德烈更陷孤單,可能也逼使他重新審視自我去向,迎來一個易損卦轉益卦的局面。 此時王子要替大教堂鑄造一個新大鐘,派人到村莊找尋著名的老銅鐘工匠,但是戰亂都死了,只剩下一個年青兒子名叫波利斯卡,飢寒交迫之下他大胆毛遂自薦說得到父親珍傳鑄鐘秘方。但他被嚴重警告如果不成功就會被王子砍頭! 波利斯卡上任後帶領工匠們到處找尋適合作鑄鐘模具的泥土,但曠日艱苦搜尋而不獲,一天更下起大雨來,正在懊喪之際,他一個失足滑下山坡,竟然陰差陽錯找到適當的泥土,雨水屬坎卦,是危險之坎,但也可滋潤養生萬物! 鑄鐘過程遇到無數困難險阻,加上工匠團隊之間的懷疑猜忌和缺乏信心毅力,有人更逃走離去,波利斯卡甚至要找差官來鞭打不聽話的工匠,其中痛苦不足為外人道,這方面似乎塔氏有點夫子自道他拍電影面臨的實際過程,可能比鑄大銅鐘還困難百倍! 安德烈好奇來到工地觀察,但是繼續保持箴默,這時曾被監禁十年的戲子被釋放經過工地重逢安德烈,卻誤會安德烈是當年告密小人便要復仇,幸而奇魯良心發現出來勸阻。 銅鐘鑄造的最終過程彷如煉鋼一般,烈火熊熊,煙霧瀰漫,氣勢雄渾,場面十分震撼! 大鐘鑄成,波利斯卡心力交瘁,安德烈破箴默誓出言安慰 大鐘終於鑄成,但是否真正能响起波利斯卡心中並無實際把握,王子群臣帶同外國使節來觀禮,更有主教祝福,盛況空前,波利斯卡卻心如吊桶恐怕頭腦不保,這時候啞女已蛻變成為貴婦,儀態萬千乘著白馬亦來出席,可見世事無常,禍福難料!幸好鐘聲噹噹響起,萬眾歡騰,經歷千辛萬苦終於完成任務,波利斯卡心力交瘁,躺在地上痛哭起來,安德烈被他的創作勇氣和毅力大為感動,上前抱著他重新發聲安慰並邀請他一同去聖三一教堂完成曠世無雙的聖像壁畫!畫面跟著變成多幅艷麗彩色聖像繪畫,最後的鏡頭就是幾匹野馬在草坪上自由自在地踏步。 本片除了起首楔子和結局的彩色部份之外,其實整部電影的敘事方式相當傳統平實,詩意幻想之處也不多。片中一眾主次演員都十分出色,我們亦可以見到塔可夫斯基處理天人之道歷史大題材的功力。 該片雖然获得年第2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但在蘇聯卻被認為是違背歷史並不真實,因此一直很少放映,直到年蘇共倒台後才能較廣泛地公映。 《索拉里斯星》Solaris() 史諾博士說人類要學懂好好和其他人相處,而不是要去征服更多的太空! 本片改編自著名波蘭科幻小說作家史丹尼斯瓦夫·賴(StanislawLem,-)的同名小說,以塔可夫斯基個人的電影藝術風格如此強烈,完成的電影亦可以預期肯定會令原著小說家大為不滿。據稱小說家指塔氏並非拍他的小說,而是拍了一部太空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也無可否認,塔氏電影頗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影響,往往探討人性的陰暗面,包括罪過,內疚以至自殺傾向,這些元素都表現在《索拉里斯星》一片之中。 水和草木都是塔氏電影親和大自然的優美卦象 電影開始隨著巴哈的聖樂消失之後,第一個鏡頭就是池塘中翠綠的蔓草在水中飄揚,心理學家克里斯正在莫斯科郊區他父親的老房子外欣賞大自然的寧靜優美,白色氣球在空中飄過,草叢中有匹駿馬奔跑,大地一忽兒迎來潤澤的春雨,都是塔氏電影不可缺少的影象元素。克里斯次日便要被派往研究索拉里斯行星的太空站進行調查,所以特別來向父親道別,父親感嘆一向和滿懷抑鬱的兒子溝通太少。影片插入一個奇怪的場面,就是家中的小男孩害怕見到馬厩中高大的駿馬,老姑姑卻對他說,“不用怕,看馬兒多麼俊美!” 為什麼會加插一個好像無關重要的場面?恐怕一般評論者都會費解,但若是運用《易電影理論》就可以很合理解釋——在易卦中公馬屬乾卦亦屬父,小孩自然是隱比克里斯的童年,對高大的駿馬感覺陌生害怕自然是比興他童年和父親的關係了。 這時父親的老朋友伯頓到訪。他也曾經是太空站中的科學家,因為多年前他報告發現索拉里斯行星上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異象,所以被官方打壓不獲信任而退役。他特別來和克里斯一談,因現在太空站中還剩下的三個科學家,太空生物學家沙托利斯,系統控制專家史諾和生理學家芝柏里昂似乎亦發生各種心理困擾,所以官方派遣克里斯前往協助及調查:是否應該關閉太空站。 伯頓要求克里斯不畏壓力如實反映危機,克里斯則認為科學現象必須跟據實證而非個人感受,而且應該不計代價來求取真知,伯頓則認為人類不應在宇宙中妄自尊大,堅持只有在道德基礎上追求知識才合理!克里斯指只有人類才把科學和道德綑縛一起,他反問原子彈轟炸廣島是道德還是不道德呢?伯頓憤而指出那我們絕不應該明知而把科學變成不道德之舉!二人結果不歡而散,伯頓離開前還諷刺克里斯正如他父親所說是一個會計員而非一個科學家! 父親不滿克里斯對別人太過嚴苛,缺乏任何敏感同情,派他這樣的人去太空站其實更危險。因為太空站十分脆弱,地球或者可以承受很多像他這樣魯莽不顧別人的人,但卻不知道真正可以承受多久。(此番爭論實在是詰問西方世界自現代化以來對人類地球、對大自然、對太空的不斷征伐所承擔的道德責任)。 伯頓離開往機場途經的“未來城市”其實是拍於東京赤坂附近,可以看到沿途的漢字和聽到風鈴的聲音。由寧靜的鄉間轉到繁囂的城市也是強烈的陰陽對比。 城市與鄉郊的陰陽對比,殘害大自然陰陽平衡的現代發展受到置疑 次日,克里斯乘火箭飛到太空站,一到埗進入的時候就失足跌了一跤,一個不祥興兆,而且亦沒有人接待,他更發現太空站內竟然完全缺乏保養而一團糟。 他找到史諾博士,神情和行動古怪並且說芝伯里昂已經自殺,又提點克里斯如果見到任何異象應保持鎮靜,因為大家並非在地球而是在太空上,並請克里斯先休息明天再詳談。 克里斯在芝伯里昂的房間發現他留下一盒錄影帶,打開來看發現是要告訴克里斯,索拉里斯行星上的海洋對太空人們構成極大的心理危險,他贊成以強大的輻射向行星海洋轟擊以解除危害。 克里斯跟著碰到沙托利斯剛從自己艙房內出來,他也行動古怪說話尖刻,他認為自殺的芝柏里昂是懦夫,逃避每個人都必須負起的責任,克里斯質問: 要向誰負責? 向真理負責! 那即是向人類負責! 你不會在那裏找到真理! 在兩人爭論之中沙托利斯房內竟然跑出一個不知何來的侏儒,情境荒謬古怪。克里斯正愕然,沙托竟指他過於情緒化,在太空不宜大驚小怪,叫他早點回艙中休息明天再說。克里斯無奈只得離去,途中更發現不明來歷的男女不斷在太空站內快閃。 克里斯再觀看芝伯里昂留給他的錄像時,塔可夫斯基運用了一個十分特別的陰陽時空處理手法:當芝伯里昂對著鏡頭向克里斯說他十分困擾恐懼的時候,錄像中他左邊傳來史諾和沙托的敲門聲說要進來幫助芝伯里昂。鏡頭反拍現實中的克里斯,他竟然也真正聽到史諾和沙托的敲門聲從他太空艙的左邊傳來。芝伯里昂自殺前留下的錄像來自過去的時空屬陰,現時克里斯在太空艙內觀看的錄像是現在時空屬陽,正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精彩運用! 最後芝伯里昂說自己並非瘋子,一切的困擾和恐懼都和我們的良心有關。 十年前自殺的亡妻復活在眼前 克里斯回艙房睡下,不久卻被異聲吵醒,睜眼一看,十年前自殺的亡妻哈莉竟然出現在房中。克里斯頓時色變不知所措,哈莉似乎失去一切記憶只知大家是夫妻。恐慌之下克里斯卻幹出愚蠢之舉,無情地把哈莉弄走。 史諾來到告訴克里斯,因為太空站曾經向索拉里斯的海洋發射強烈的輻射來進行實驗,之後太空站內的科學家們便出現各種奇異的現象。他們推斷是該行星海洋的反擊,就是從太空站上人們的夢中凝結出各種物質的客體,克里斯的亡妻就是來自他自己的腦海。 史諾走後克里斯再睡著了,亡妻哈莉再次出現來到床上吻他,他不再拒絕了,夫妻就此共渡了一夜。 次日早上克里斯拿著哈莉的衣服到洗衣房,突然卻聽到哈莉企圖在關著門的艙房内破門而出,弄得遍體鱗傷。因為她怕克里斯又要偷偷地離開她,更而淚流滿面。克里斯看見亦為之黯然無措。19歲的女演員納塔莉亞·邦達卓演出哈莉十分動人! 當克里斯向史諾和沙托介紹哈莉是自己妻子的時候,卻受到沙托尖刻的對待。他叫克里斯替所謂妻子驗血解剖,那麼頭腦便會清醒一些,令到克里斯十分憤怒拉著哈莉離去。 克里斯播出童年的家庭錄像和哈莉一起觀看,哈莉好像逐漸恢復記憶。她還記得克里斯的母親很冷漠不喜歡她,有一次甚至要她立刻離去。克里斯童年時母親對家庭的冷漠明顯表示父母的關係亦一直都有問題。 後來史諾告訴哈莉說克里斯的妻子早已死去,她問克里斯,妻子為什麼自殺?克里斯說後來大家常常爭吵,終於他收拾離去,妻子以為他不再愛她,警告會尋死,但克里斯並不在意,結果妻子便拿了克里斯從實驗室帶回來放在冰箱的毒液注射自殺死了。克里斯沒有真正關心妻子以為她只是說說,結果便鑄成大錯,他十分內疚後悔。他現在是真正對哈莉關心,哈莉知道現時不正常的情況繼續下去只會令克里斯沉迷陷入絕境,對他心理是十分危險的,所以決心要犧牲自己,兩人互相表達愛的情境十分動人。當克里斯對亡妻不由自主表露真情悔意時,索拉里斯行星上的海洋亦顯現明媚的曙光。 大家應邀到圖書館出席史諾的生日會,當沙托提議向史諾的科研和盡責敬酒的時候,史諾卻說沒有什麼科學可以解決我們良心上的問題,我們連自己的世界都解決不了,怎麼解決宇宙的問題呢?我們需要的是和其他人好好相處一下,我們不是要征服更多世界,而是要一面鏡子來自照一下! 沙托卻諷刺史諾和克里斯的內疚觀點十足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說的二手觀點。他說大自然創造了人類去追求知識,所有其他都不重要,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又指責克里斯來到太空站未有盡責,只是和他的亡妻在胡混。哈莉卻勇敢地發言為克里斯辯護,她指三人之中只有克里斯具有真正的人道,他指另兩人都把客體完全不當一回事,其實客體都是他們良心的一部分! 沙托殘忍地反擊哈莉根本並非是人,只不過是虛假的複製品,但哈莉流著淚說她正在變成人,開始具有真感情,也感覺痛苦,她開始不必依靠克里斯便可以自我存在,而且她一如一個真正的女人在愛著。她質問沙托作為一個人為什麼態度這樣冷酷! 克里斯十分感動,上前跪下握著哈莉的手安慰她;跟著是一個十分浪漫的場面,太空站因為變換軌道而有30秒的失重狀態,在巴赫的聖樂之中,二人擁抱著浮升起來…… 《索拉里斯星》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浪漫愛情悲劇 鏡頭立刻接到哈莉喝了液體氧氣自殺,克里斯趕到十分悲痛,但是不久她又復活過來,令到雙方都十分痛苦,無法解決哈莉陷入尼釆狂想的永恆輪迴悲劇;克里斯抱著哈莉說要和她永遠在一起決定不回地球去!哈莉只能飲泣著說十分害怕。 亡妻陷於尼采狂想之“永恆輪迴”復活,可怕的撕心裂肺情景 我一向認為本片不單是一個科幻片,而是一個動人肺腑,生死愛恨交纏的愛情悲劇! 克里斯在床上發高燒,他又看見去世的年輕美麗母親,好像和哈莉两者难分的一連串幻象,母親拿來一盤水替克里斯洗淨他的手臂上哈莉留下的血跡。克里斯好像回憶起童年時母親替自己梳洗的照顧,感動得流起淚來,跟著夢境中如經過大病一場後就醒來了。 史諾把哈莉的遺書帶來給克里斯,她說己請求史諾和沙托幫助自己以毀滅机來永遠消失,因為這樣對大家都是最好的,請他不要怪任何人,這是她自己的決定。 史諾說自從他們把克里斯的腦電波傳送到恆星的海洋之後,那些客體便沒有再出現了,似乎一個天體和人之間有了溝通感應,史諾說現代人受苦可能就是因為失去了和宇宙的感應;這豈非是一種天人感應之道! 隨著巴哈美麗憂鬱的音樂,克里斯回到家鄉父親房子的池塘邊,他漫步走到門前隔窗望進去,看見父親在內而天花卻下著雨令父親的衣服都打濕了,父親卻若無其事,非理性的屋內下雨屬水為坎卦亦主陷,父子關係長期陷入阻滯危機。只有易電影理論才能解釋的屋內降雨奇象! ?坎卦 坎為水,水可順可逆 有如父子關係 父親也看見克里斯便喜悅地跑出來,兒子在門口向父親跪下請求諒解,一如林布蘭的名畫“浪子回頭”; 兒子回家懺悔,父子得以諒解,構圖來自林布蘭聖經故事名畫“浪子回頭” 鏡頭慢慢拉開大遠景,煙雲一片愈拉愈開從高空俯瞰,原來父親的房子是在行星海洋的一個島上而非地球上,就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個荒唐者的夢》中的世外桃源島一樣,似乎克里斯仍在夢中而矣,電影就此終結。 《索拉里斯星》一片探討天道陰陽奧秘力量,地道風煙水火山澤詩意美景,人道父子夫婦愛恨交集,以至人生的悔咎罪孽。全片貫徹陰陽對比,節湊動靜剛柔(塔氏在《雕刻時光》一書中便指出對他而言電影的基礎並非蒙太奇剪輯而是節奏),個中影象黑白彩色相錯,男女乾坤愛恨生死纏綿,更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寫實中出虛幻,哲理中出荒謬,變幻無窮引人入勝。 本片是塔氏運用高超的影象音響來塑造一個充滿心理危險魅力的太空旅程,亡妻哈莉是片中最有人道的角色,能為她愛的人徹底犧牲,這才是最真摰的愛,塔可夫斯基曾在年日記中寫女性的本質順從是愛的本能。柔順厚德正是坤之本。 克里斯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一個溫柔女子》內那個裁縫對妻子的傷痛鬱結缺乏同情和關心,因為極度自我不願意主動理解伸出援手,結果妻子絕望自殺,克里斯亦一錯難返,陷入無限後悔內疚之中。片中有關內疚的爭論亦十分精彩,陰陽交錯,愛恨傷痛交纏,深刻描繪了每個人一生中都總會有無可挽回的錯失悔咎時刻,回想起來往往心如刀割,因為自傲自大而傷害了愛情和友情,對別人缺乏敏感同情,對別人內心的傷痛麻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 哈莉問他有否真正愛過任何人時,他只能遲疑地答我不知道,他絕非獨一無二者,恐怕只是世上數不盡的終生未能找到真愛的不幸痴男怨女中的一個而矣。 在克里斯眼中有些時候亡妻和亡母似乎都融為一體,他幻覺擁抱亡妻的時候發現卻是擁抱著亡母,他和父母妻子都有人際關係的問題,母親脫離家庭,妻子後來又自殺,幸而最後亡妻坤道厚德載物為愛而自我犧牲因而給予前夫救贖的機會,乾陽男主亦因愛而能悔咎自省,心靈得與父親及亡妻諒解。 本片境界高超,人類高呼要征服太空,但其實人類對自己地球都未曾完全理解,對宇宙天人的關係可說是仍然十分無知,卻膨脹無限肆意摧殘大自然,人類有違天道良心,結果造成心魔良心受責,就算跑到外太空都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無可逃避。 本片藝術內涵的深刻和境界的高超實非寇比力克年作品《太空漫遊》可及,因此我亦選之為世界十大電影之一。 該片亦獲得年第2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鏡子》Mirror() 尖刻的太空生物學家沙托利斯認為在人類之中找不到真理 《鏡子》以詩意夢幻的手法反映了塔可夫斯基的童年回憶,以及他和父母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最寶貴的經歷,我們長大之後很可能大部份都忘記了,所以鏡子正好啟發我們去重溫童年舊夢! 《鏡子》的楔子是主角詩人阿歷斯(整部片沒有拍他面孔,只聞其聲)的少年兒子伊尼在60年代初打開電視機觀看,節目是黑白紀錄片有關一個女心理治療師以催眠術替一個青年治療口吃(弗洛伊德與榮格的精神症狀治療正是以解夢、病人兒時回憶和催眠手段來進行),治療結果十分成功,治療師說青年以後一生說話都會清楚響亮!塔氏在《雕刻時光》内說過自己在《鏡子》中企圖以電影來談論對自己最寶貴的事物。那若要說得清楚響亮,難道他的電影不是也要進入催眠的夢幻狀態嗎!這可是有趣的陰陽之道! 塔可夫斯基是以《鏡子》來映照出自已童年成長的肺腑,大量運用了文學意識流的心理詩意手法,場面隨時來回跳動於戰前,戰時和六十年代三個時空,完全不受傳統敘事邏輯和戲劇發展規條所局限,當然意識流詩意電影並非塔氏首創,年已有杜甫仁科的《土地》,二戰後著名的有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馬倫巴》(),費里尼的《八部半》(),和英格玛·伯格曼的《假面》();但是,塔可夫斯基最與別不同,最超越之處就是他能夠綜合運用西方和東方文化藝術的精粹來創作電影,建構出玄妙韻味無窮的影象,在《鏡子》中,除了當然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猶太基督教,以至文藝復興後西歐和俄羅斯的文化藝術元素根源之外,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一些東方老莊禪易的精神出現在片中。他那種近於天地人宇宙胸懷的藝術視野,正是他作品最偉大動人的力量。 《鏡子》運用風,異常曼妙 ?巽卦 两风相重,长风不绝 《鏡子》就運用了不少類似易八卦的基本卦象,好像風巽卦就是其一;影片正式開始是年後納粹德軍入侵蘇聯時,主角阿歷斯的父親留下妻子瑪利亚(玛格瑞塔·泰瑞柯娃)和子女兩個小孩便去參軍抗敵。一天黃昏瑪利亚坐在屋外的圍欄上吸煙,遠遠看到一個男人經過蕎麥田野走來,原來是一個住在附近的醫生走來問路,當醫生離去走遠時,突然一陣輕風從醫生身後過來捲起蕎麥浪,仿如潮水般滾滾而來,有似醫生送來詩意美好的話別,正如塔氏自己說,他電影的影像就是他眼中的現實,並沒有什麼神秘的象徵,這個美妙景象可能就是來自他童年目睹,也可能是杜甫仁科的名作《土地》中類似的麥浪場面所啟發——無論如何都是善用大自然元素的神來之筆。 後來還有一場大風把在草叢中一張木桌上的煤油燈和麵包吹倒,室內的帳幔也被吹得飄揚,旁白是塔氏父親有關肉體與靈魂互相依存的詩歌,意境曼妙。這些充滿禅意的場面正是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 巽卦風是無處不到之象,乘風而去的汽球和人體浮升也屬巽卦,比興自由向上追求崇高理想,也難怪塔氏電特別喜愛汽球和人體浮升了。 人體浮升也屬巽卦 眾所周知,水與火都是塔氏電影的重要影像元素,同樣也是《易經》基本八卦中的坎卦和离卦。片中阿歷斯的父親上前線後,家中只有母親和孩子相依為命,一天正下著小雨,房子外的榖倉卻突然發生大火,火上水下正是未濟卦。 榖倉大火卻簷前滴水 ?未濟卦六三爻辭 未濟,征凶,利涉大川 丈夫出征自然有凶險,利涉大川即幸而最終能安然渡過險阻。 跟著是阿歷斯五歲兒時夜夢醒來,看到赤裸上身的父親在親密地替母親洗髮、母親的濕髮搭在濕透的褻衣上十分性感,恐怕就是弗洛伊德性理論的小孩窺見父母造愛的原初場景(Primalscene)的潔本;接著又是房中下著大水把天花板也衝破下來的奇象,室內下雨水的奇象在塔氏上一部電影《索拉里斯星》中已經出現過,室内下雨屬坎卦指險陷,也預卜了夫妻關係將走向破裂。 ?坎卦 两坎相重,险上加险 小孩竀見父母親密的“原初場景”PrimalScene 跟著出現了手(艮)在焙火(离),离上艮下是旅掛。 ?旅掛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更預占了丈夫將脫離家庭! 而妻子和孩子們亦因戰爭而顛沛流離,從莫斯科撤退到鄉下,與中國人民被日侵時境況一樣,亦與旅掛合。 鏡當然是《鏡子》一片的重要元素,五六十年代塔氏正在電影學院上課,也是法國拉康心理分析“鏡像階段”理論風靡西歐電影理論和評論界的年代,塔氏當然知道,《鏡子》內有關鏡像的特別場面並不少,正如前述的“原初場境”就有年青的母親馬利亞照鏡的時候卻出現了自己年老(塔氏母親演)的鏡像,最重要的一次當然是母親帶少年阿歷斯探訪鄰家婦人(塔氏第二任妻子演)希望得些幫助,當兩名婦人入內房傾談時,阿歷斯在廳中看到壁爐上掛著一個漂亮的鏡子,他直視鏡子看到自己的鏡像,慢慢地沉思起來,就在那一刻意識到自我成長的重要階段。激發這刻醒覺應該是鄰家婦對母子二人的冷漠和勢利眼神;看似平凡,卻是撼動人心的一幕。 自我醒覺的“鏡像階段” 鄰家婦跟著留母子吃飯,卻拿來一只活公雞要瑪利亞用利斧把雞劈死,瑪利亞從來沒有殺過雞,只得咬著牙幹了,然後卻狠狠地盯著鏡頭,畫面即接到拋妻棄子神色惶恐的前夫,令人失笑,當然公雞在西方俗文化指陽具,這也是塔氏的黑色幽默,不過後來他卻自我批評說表現得太直白露骨和整部電影的風格不太一致。 公雞被瑪利亞宰了(閹割)做晚餐 在阿歷斯成長的過程中更有幾個影片完全沒有介紹來由的人物出現,以塔氏不倚重劇本的風格而言,很有可能是電影拍得過長時,有些場面的影像認為重要而不能全刪去便保留下來,反正故事和人物發展邏輯都並不重要,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發生這種事情,尤其是我們小的時候,父母都不會向小孩介紹來來去去碰到的成年人,雖然在電影中看來是由來不明的幻想人物,塔氏倒真幽默地反映了他目睹的生活現實!而他的現實卻絕非語言文字可以傳達。塔氏借角色的口中說出人是去感受的,文字是鬆散軟弱的。正如《易·繫辭上》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所以塔氏要“立像以盡意”,而塔氏運用影象可為出神入化;其中有場戲,一個中年女人在書房中和少年阿歷斯談文學,但轉眼間女人無端失蹤,鏡頭拍攝女人之前喝茶檯面上茶杯水印,水印就在畫面內慢慢地消失,這可算是塔氏電影中“雕刻時光”的一個有趣示範。 阿歷斯除了經歷蘇聯的衛國戰爭之外,世界上還發生了其他歷史大事,好像西班牙内戰,蘇軍勝利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殺,原子彈爆炸,中國文革的動亂和中蘇珍寶島的衝突,電影都加插有關的黑白紀錄片。 童年夢幻回憶之外,人生的過失悔疚也是重要的主題,瑪利亞在一個印刷廠當編輯負責校對,有一次她懷疑自己在重要出版死線時刻校對出錯,十分恐慌達歇斯底里,弄到同事雞犬不寧,最後發現只是自己疑神疑鬼虛驚一場而矣,但卻受到一向親密的女同事尖刻地公開數落,說真不曉得她前夫和子女如何忍受她這種神經質,頤指氣使,永不認錯的脾氣性格,弄得她心中壓抑多年的委屈內疚爆發而痛哭起來;不過更嚴重的是阿歷斯的父親對妻子兒女都未能盡責關懷,最後更導致婚姻破裂,跟兒子的疏離,同時對母親一向亦缺乏關懷照顧,因此深感悔疚,所以他在病床上臨終時,醫生向親人说他受到回憶與良心的折磨,最後他在病床上拿起一只小鳥,再慢慢打開手掌把小鳥放飛而去,鳥屬离,手屬艮,艮下离上亦是旅卦,鳥一向是塔氏電影的靈感之象,當然也可以比興靈魂,最後他的靈魂是有如展開新旅程,飛升而去了。 塔氏電影的女演員一向出色,特別是《索拉里斯星》的納塔莉亞·邦達卓和今次一人演亞歷斯母親和他妻子兩個角色的玛格瑞塔·泰瑞柯娃,最後一場她顯露的風韻魅力,眼含淚水楚楚可憐,配上巴赫聖約翰受難曲,角色不用多餘筆墨刻畫,神情直指觀者人心,令人剎那神迷,也充分顯露塔氏駕馭女演員的高超功力。 塔氏電影女角風韻直指人心令人神迷 結尾祖母在黃昏中帶著两個孫兒走過片首家園外那片美麗茂盛的草木遠去,比興了上下三代,生生不息,過去與未來的傳承,亦顯示塔可夫斯基始終對大自然和草木一片深情,生死不渝,在片首他就假醫生對瑪利亞說,大自然就在我們心中,我們卻不信任;又說草木也有感覺,不但能知,還能理解。這些都並非西方文化傳統的宇宙觀,而是與老莊之“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以及陸王心學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大道更為親近。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也可說是塔可夫斯基夢幻人生的寫照。 《鏡子》在蘇聯時期當然很少放映,直到年後才能較廣泛地公映。初期各方的反應都相當極端,而隨著時間發展,愈來愈多觀眾被該片的超越影象和真摯情感所打動,影片的聲謦愈來愈隆,到了年英國的《視與聲》雜誌邀請大批著名影評人和導演分組評選有史以來最佳電影,結果《鏡子》分別入選影評人組笫19位和導演組笫9位,所以《鏡子》作為偉大藝術電影的地位實在是無可爭議的。 《潛行者》Stalker() 服膺老子柔勝剛之道:“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本片改編自年蘇聯科幻小說《路邊野餐》(RoadsidePicnic),但一如塔氏其他作品,完成的電影和原著都像兩回事。塔氏從《潛行者》起的最後三部作品,正如他自己說,是更加苦行和純淨枯燥。給人的感覺是對人生和世界的前途更加悲觀,充滿了憂鬱壓抑的氣氛,但是塔氏的藝術境界和營造的影象音樂音響始終充滿魅力,甚至包括污水和廢物的鏡象,而且往往有神來之筆;更重要的是這三部作品包涵了不少東方文化的元素,特別是易,禪和老莊的影嚮,在西方重要藝術電影作品中,實在十分罕有。 本片像一部超現實科幻寓言片,主角潛行者(亚历山大·凯迪诺夫斯基)是一個小人物,和妻女住在破舊的房子,但也是個理想主義者,他以受僱作嚮導為生,帶領人們偷渡去一個二十年前曾有天外隕石飛降的禁區,潛入一間傳說會使人心中最隱閉的願望成真的神秘房間。 潛行者清早悄悄起來想溜出去,妻子(愛麗莎?弗羅因德利希)极力哀求他不要冒险再进入禁區。他卻不顧而去,妻子深感生活無助,躺在地上扭動痛哭,重演了《索拉里斯星》內妻子內心的痛苦;塔氏處理兩個場面都同樣感性,引人遐思。 《索拉里斯星》和《潛行者》的女性靈魂受盡折磨,胴體卻散發魅力,塔氏分享他的陰陽之道 潛行者受顧帶領一個希望找到靈感的作家(安纳托里·索洛尼岑)和一個追尋真相的物理学教授(尼古拉·格林柯)闖入禁區作神秘旅程。禁區內荒草叢生,到處污水廢物,氣氛詭異,環境和路徑時刻變易,滿佈危險陷阱,每次面臨路線抉擇時,潛行者就仿如易占龜卜般要拋擲綁有一段長布條的螺帽來決定吉凶方向!三人不斷因為路線是否正確安危而爭論不休,教授從科學邏輯角度,作家從文學藝術感覺,潛行者則帶有宗教理想主義的精神,大家展開了天地人議題的辯論,潛行者甚致引用了“柔勝剛,弱勝強”之老子名言,更以柔制剛的手段在萬難之中完成了旅程,而三人對願望成真的神秘房間亦產生了與前不同的看法。在這個旅程之中,三人瘴由心生產生各種幻覺亦暴露了各自的悔吝內疚,他們都是人生的失敗者,理想從未能實現,相信亦終生未有找到真愛,不過觀諸現實世界,與他們三人同病相憐的人恐怕也非少數! 前往神秘房間的道路滿佈變幻無窮的陷阱,如易經一樣可以中途變卦。潜行者告訴大家禁區是任性的,但其實是我們人心的不堅定導致如此。這正如六祖惠能揭示禪機:“非風動,亦非旛動,仁者心動爾”。 道並非上天主宰而是人心主宰,那是十分中華觀念,潛行者好像一個業餘哲學家,他的破家中竟然藏書甚豐。 神秘房間能使欲望成真的意念有如來自無意識,正如榮格認為易經占卜的靈驗亦可能來自無意識。易繫辭上傳第十章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塔氏在《潛行者》中採用更缓慢更長的镜头,而鏡頭經常寂然不動地凝視,有如《易》之無思無為,但卻慢慢然引起我們夢幻冥想的思維感應而深深受感動,這就是他電影神奇玄妙的力量。 易經以象,理和數之道而行,塔氏的電影亦十分注重影象,哲理和時間節奏,塔氏曾說過他的電影並非建基於蒙太奇,而是追求音樂的結構和節奏,而音樂的結構和節奏正是建基於數!片中亦同樣交替運用黑白和彩色攝影,基本上现实世界使用黑白,超現实禁區和最後女兒以念力移物則使用彩色,這也是塔氏電影手法陰陽背向相生的妙用。 三人穿越禁區途中,面對了一個未來世界環境污染大災難的前景,棄置的坦克大炮和工業廢料,各種塑膠廢物包括醫療垃圾,室內通道不停滲水滴水,野外則清泉和污水交流。雨和水一向是塔氏所愛的影象元素,甚至是污水在他鏡象中也有一種殘美,他顯然也服膺於老子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哲理,潜行者更引老子七十六章中的“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但是在塔氏鏡下,人類連生命之源的水也不斷污染糟蹋。(塔氏電影水的鏡象啟發了蔡明亮的電影和奉俊昊的《上流寄生族》水淹場景) 十分诗意的长镜头:犬屬艮,水屬坎,艮上坎下為蒙卦,主旅程使三個人生失敗者受到啟蒙 ?蒙卦 乌云密布,雷声阵阵 《潛行者》著重刻劃環境污染和廢物自有其道,正如在《莊子·知北遊》中,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對塔氏來說,重點拍攝污染和廢物正是要警醒世人注意環保之大道,如同中華傳統天人合一的觀念,他認為人與大自然聯繫緊密,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比我們更重要,而我們一直以來忽略大自然是愚蠢的!可惜世人麻木渾噩就如東郭子之不應! 在《潛行者》拍攝完成七年之後,年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就發生核爆大災難,該地封鎖至今天,一如《潛行者》中的禁區,好像該片預卜了未來!現今世界環境極度污染,地球暖化日益嚴重,各大國政府仍然未有團結認真應對,反而持續互鬥,加強作太空軍事及核軍傋競賽,難怪塔氏對人類前途持相當悲觀的態度。 環境污染惡化,地球暖化日益嚴重,人類一直以來忽略大自然是愚蠢的 禁區地道內神秘有如下雨的滴水不斷,象示上坎(水)下艮(山)的蹇卦,比興了人事進展困難,繼蹇卦而來就是睽卦,比興了潛行者和妻子家庭關係睽違失敗,他憤世嫉俗,喋喋不休,神經困擾緊張,坐立不安,人生明顯缺乏安全感,當然亦不可能給他的妻女安全感。凯迪诺夫斯基把潛行者既悲觀犬儒,又天真有理想,時冷靜又時痛苦內疚的複雜性格演得極度出色,單是欣賞三名男演員充滿魅力神情的臉孔所表達的複雜內心情感,那種世界級的電影演技藝術就令人深感絕不應錯過體驗《潛行者》。 作家,潜行者和教授不斷爭辯天地人議題,演出充滿魅力 途中三人進入一個地道,教授因為遺忘背包不顧勸阻獨自回頭找,潛行者認為他不可能再找到路回來便和作家繼續旅程,經過一個長長的地道到出囗時,卻發現教授已經坐在出口等著,其實他們兩人只是在地道內轉了一個圈又回到原來入囗的地方,這仿如剎那間從既濟卦又到未濟卦週而復始要從新開始了。 ?既濟卦(坎上离下) 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未濟卦(离上坎下) 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离上艮下是旅卦 ?旅掛 小亨,旅贞吉 《潛行者》的旅程仿如夢幻,而且夢中有夢仿如莊周夢蝶,影象充滿魅力,其中在地下一個仿如沙漠的奇幻場景就有鳥兒飛翔而來,鳥屬离,沙丘屬艮,离上艮下是旅卦,比興了三人的重要人生旅程,最後三人醒悟向神秘房間追求慾望,並不會帶來心境的平安和快樂,反而會帶來良心的困擾。 神秘房間本來是潛行者唯一的寄託,唯一的尊嚴和希望所在,潛行者認為任何能進入神秘房間的人都可以達到理想的願望,如果他是真心誠意的話,他帶領和他自己一樣可憐,沒有人生希望的人到來,給他們唯一人生希望的機會,但是最後他的理想也落空了。 潛行者跟隨妻子和不良於行的女兒回到家中,他心力交瘁躺在床上向妻子自白他對作家和科學家極度失望,兩人都是所謂知識人,有天赋的才智,應該具有理想,但他們只求自保自利,沒有任何信仰信念,他們也只有一次生命,怎麼可以浪費白過!潛行者還說他對世人完全失去信心,他一直的理想是把希望帶給世上可憐的人,但是已經沒有任何人還有真誠的信念,他過去的功夫都是白費的,他以後也不會帶人去了。他的妻子安慰他睡下,之後就向著鏡頭自白說早知道丈夫是沒有前途的,鄰人都嘲笑他是个十分離地的傻子,但有什麼辦法呢,她一直以為跟他在一起會快樂,她以為一個痛苦但快樂的生活會比一個沉悶平凡的生活会更好過,而她永不會後悔,因為她接受命運,她說,”如果沒有過去的不幸,就沒有希望的信仰,那就是我們的人生。” 這位妻子勇於面對命運的一切,可謂有尼采永恆輪迴狂想中的超人氣概! 潛行者的妻子帶著跛足女兒跟從空有理想而潦倒窮困的潛行者,痛苦之中仍然安貧接受命運亦有如莊子《大宗師》最後一章內子桑的安貧樂命一樣。 跟著塔氏重彩描寫潛行者天生有足疾的女兒,在《德充符》的一篇,二千多年前的莊子已表現了超前的人道主義思想,認為絕不應以貌取人歧視醜陋殘疾人士,而應以其德行來評價,潛行者的女兒雖然有足疾,其實卻具有神秘的異能,真要另眼相看! 最後是女兒坐在飯桌旁,旁白是她母親在念著名俄詩人FyodorTyuchev(-)歌頌靈魂之窗與愛情的詩,其中有:Iloveyoureyes,mydear,theirsplendidsparklingfire... 女兒就以靈魂之窗注視著餐桌上的三個杯子,以念力移動水杯,外面隱約傳來汽笛聲,杯子輪番移向枱邊,一個杯子終於掉落,火車的聲音隆隆迫近,整個桌子都震動起來,在如雷的火車聲中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內令人振奮的“歡樂頌”逐漸加入愈來愈嚮亮,水杯從枱邊相繼掉下。這是潛行者的無意識之夢嗎?潛行者是把信念的希望寄託在女兒身上嗎?對這個神秘的景象,可否如惠能大師所說:不是杯動,不是車動,仁者心動。 不是杯動,不是車動,仁者心動 潛行者唯一的真正慰藉恐怕就是他的妻子和女兒,妻子對他確是死心塌地任勞任怨,符合易坤道的柔順厚德,這方面潛行者可說是一個十分幸運的男人,但是他郤未有負起乾道“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責任,他對家庭妻女明顯缺乏足夠的照顧,亦未見他對妻子有任何愛和關懷,他也毫無歉疚之心,他勇於譴責作家和科學家,但對自己最終放棄拯教世人的埋想卻毫無自責之意,在道德原則承擔上,他最終確是成為了一個“潛行者”!他也好像杜斯妥耶夫斯基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內被大審判官責備拒絕再行神蹟來感召世人的基督一樣失敗了。 潛行者只是-個失敗的基督 塔氏認為《潛行者》是他最成功的作品,因為成果基本達到原來的構想;可惜的是塔氏夫婦和演作家的索洛尼岑後來都相繼染上癌症早逝,懷疑是長時間在極度化學污染的禁區內製作所致。 年《潜行者》获得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年《潜行者》被英國的《視與聲》雜誌選為有史以來五十部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懷鄉》Nostalghia() 美麗意大利女翻譯垂青俄詩人 本片是塔氏在蘇聯無法再拍電影後,得到義大利資本支持的作品。片中的男主角蘇聯詩人安德烈(奥列格·扬科夫斯基),來到義大利尋找一位18世紀流亡到意北波洛拿的俄羅斯作曲家的資料。 開首一個特別的場面是安德烈由美麗的意大利女翻譯尤珍妮亞(多美茲亞娜·佐丹奴)導遊意大利古蹟,駕長程車來到野外一所著名的婦女求子教堂參觀,但是到埗後,心情鬱結的安德烈卻不願跟隨尤珍妮亞進去參觀,寧願留在外面欣賞大自然的景色,突然一陣天風環珮之聲從空中傳來,一根白色大羽毛從空中飄到他頭上,抬頭卻遠遠看到在一所好像他俄國家鄉的木房子前,竟然有個背著雙翼的白衣天使在漫步,似乎安德烈無須進入教堂便可以在優美的大自然與聖靈溝通,那麼空中飄下來的羽毛是來自天使的雙翼嗎?好一個幽默的幻象來開始影片。 回到酒店的房間,尤珍妮亞和安德烈談論不同國家文化溝通的困難,特別是詩歌不可能翻譯;尤珍妮亞知道安德烈有兩天沒有打電話給他在莫斯科的妻子,並對安德烈表示好感,但衶女有心襄王卻無夢。 外面正在下雨,安德烈回到房間入夢,幻象開始出現,正如在《潜行者》般,狗隻也突然出現,一隻好像他蘇聯家中的愛狗從浴室跑出來在床邊躺下,他亦夢到尤珍妮亞和他的妻子擁抱,還夢到妻子懷孕時的樣子,自己此時又踫上女色的誘惑…… 尤珍妮亞帶安德烈參觀一個熱氣騰騰的古溫泉,並且碰到一個人稱瘋子的多明尼高(厄兰·约瑟夫森),他曾經因為害怕世界末日而把家人關在家中七年,直到警察破門而入救出來,他的妻子和子女便離開了他,安德烈覺得多明尼高很特別便相約見面。 兩個人到中年滿懷鬱結的男人都要對鏡自省 安德烈在酒店房間內對著鏡子沉思,特寫鏡頭從他身上左搖卻仍然是看見他自己的側面,明顯是一個深刻自省人生的興象,音樂配上貝多芬弘大的聖樂,雖然影象往往簡單,但塔氏善用動人心弦的聖樂,就把影象提升到靈性的感染力,正如在《潜行者》一樣,本片也善用各種設計複雜微妙的音響,包括各種形態的水聲,金屬聲,甚至不知名的聲響營造出一種微妙引人入勝的氣氛,他也常常拍攝一些普通不過的器具,如玻璃瓶子罐子的特寫,但是攝影燈光十分精美,他警告現代人過於沉迷自身的物質慾望,對大自然的一切似乎是完全忽略了,他提醒我們應該更加留意珍惜我們身處的大自然的一切,包括影像與音響,就會發現一些特別的影音美感,得到微妙的啟發,這正是他提倡我們應該更擁抱大自然之天人合一之道。 雨天中安德烈和多明尼高在一個破敗的房子內見面,室內在滴水,遍地也是水(雨水的興象影響了蔡明亮和奉俊昊的電影),在這場戲中多明尼高亦對著破屋的鏡子反省自己一直以來都愧對家人,現在面臨“世界末日”,他必須犧牲自己以拯救世人,方法卻是很簡單,只要手持小蠟燭不可熄滅,穿越過之前會面的溫泉水池,但是人們以為他是瘋子怕他自殺,都不許他走下温泉,所以他請求安德烈代負重任!他也像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說中一個充滿幻覺心理困擾的荒唐人,安德烈隨口答應了他,拿過蠟燭便離去了。 這個場景內外下著雨水,水是坎,指困難險坎,地下遍地也是水如澤國,上坎下澤是節卦,地下已是澤國而上面仍在漏水,事情過份必有凶,所以節卦即要節制,調節,適可而止,不應如多明尼高走極端而不知節制導致悲劇! ?節卦 上坎下澤 安德烈回到酒店房間卻發現尤珍妮亞剛洗了髮,性感地坐在他的床上吹風,藉口自己的浴室缺水了,但安德烈仍然無動於衷坐懷不亂,尤珍妮亞羞愧成怒,猛然袒露胸脯痛罵安德烈說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口口聲聲爭取自由,但自由到了手之後,卻不懂得要幹什麼,畏首畏尾!她還指責安德烈來了多日都沒有和莫斯科妻子通過電話,肯定也沒有真正關心她!罵他是偽君子!安德烈回應一句“真是個瘋女人”便大力打了女屁股一下,嚇得她跳起來跑去,跟著安德烈卻流起鼻血,情況趣怪,過程中隔壁又傳來一些不知名的有如道教音樂,十分黑色幽默的男女衝突,陰陽生剋的場面,似乎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未能找到真愛,則男女雙方都會煩燥不安,人生難以快樂。 尤珍離去前留給安德烈一封俄國音樂家的遺信,信內說他做夢如果不能回故鄉,他將會抑郁死去(事實卻是音樂家回去後還是自殺了)。音樂家的夢相信肯定也是塔氏自己無法忘懷家國鄉愁的惡夢。 安德烈在一個古老水池浸在水中吸著煙,似乎在練習持蠟燭渡越溫泉水池,旁白是念著塔氏父親的詩;安德烈問一個到來遊玩的小女孩她人生是否快樂,似乎這也是在自問。 然後是黑白場面,安德烈幻覺獨自在一條充斥雜物的古街道上,旁白誦念對家庭和子女思念的詩,他在街旁發現一個破舊的鏡櫃,他打開鏡門反映出來的竟然是多明尼高的面孔,似乎他是安德烈的另一個自我了。 安德烈又在一個已經沒有屋頂的大教堂中逗留,旁白是他的母親或妻子祈求上主向安德烈顯靈,以表示上主的存在,上主的聲音回答,”我經常有這樣做,只是他沒有任何表示”。塔氏的意思可能是信仰是重要的,但是信仰可以是對藝術理想和對大自然的信仰,未必需要對一個全能的上主信仰。 尤珍妮亞從羅馬打電話來說多明尼高到了羅馬,在廣場遊行示威了三天,並向群眾演說要拯救世人,尤珍又說自己找到很好的新男友,她問安德烈有沒有履行對多明尼高的承諾,安德烈推說有,並且不想再留在意大利要回莫斯科去了,大家便互道再見,掛上電話尤珍妮亞表現出來的卻是淒婉動人的神情,恐怕找到真愛實非由衷之言,她表現的陰柔和之前的剛強主動對比鮮明。 詩人安德烈對西方女性那種剛強主動作風並不欣賞,可惜未能親見她淒婉動人陰柔的一面 最後結局是塔氏電影少有的平行蒙太奇對比,在羅馬廣場多明尼高爬上一個銅像上大聲向群眾演說,呼籲世人懺悔,他疾呼所謂正常的人卻給世界帶來大災難,他並非瘋狂,他堅信世人要團結起來不能再分裂下去,人類要回歸生命的本質和本源,不要再污染地球水源,我們的環境,我們的世界,否則只會帶來全體的毀滅!如果人們要一個狂人來告訴和提醒,你們都應該覺得羞恥! 另一面是受到感動的安德烈回到溫泉,卻發現泉水已被抽乾,他堅守對多米尼高的承諾,走下乾涸的大池點起小蠟燭,一步步向前行,他艱辛地保持蠟燭不滅,多次嘗試越過大池…… 尤珍妮亞趕到羅馬廣場,卻只能悲哀地看著多明尼高在貝多芬歡樂頌的交響樂聲中為理想而殉道! 多明尼高這個被世人認為是瘋子的人,以個人的極端行動來警醒世人拯救世界是荒謬可悲的,但是他堅持自己的信念亦有孟子所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和尊嚴,這顯然是塔可夫斯基可以認同的宗旨,特別是塔氏自己亦十分關心人能否醒覺停止對大自然環境的持續殘害,因為這確是人類前途的安危所繫! 不過,多明尼高原本要求的是拿著蠟燭越過有水的大池,跟據易道那是十分重要的水火並濟,永恆相生之道,現在卻因為安德烈的蹉跎誤事,僅有火而缺水,那麼多明尼高拯救世人的願望便功虧一簣,不可能落實,補救之道恐怕有賴塔氏下一部電影《犧牲》中要约瑟夫森再演另一個瘋子來接過火炬繼續努力了! 最後是安德烈的夢,自己和愛狗回到家鄉的木房子前,鏡頭拉開大遠景發現房子其實就在之前意大利的廢棄大教堂之中,這時下著鵝毛似的飄雪!場面有如《索拉里斯星》結局的幻覺一樣,男主角克里斯回到父親的家門懺悔,鏡頭拉開卻發現房子並非在地球,而是在另一個恆星的海島上。 塔氏在意大利正如詩人安德烈般在經歷一個人生的危機,文化和藝術創作上受到蘇俄當局封鎖壓力,過去感情上的創傷,對家人的欠咎,對父母鄉土的思念,現在流放意大利托斯加尼的大自然美景之中,引發的鄉愁和一個滿懷憂鬱孤獨者的形象,有如屠格涅夫小說《零餘者的日記》中的零餘者。蘇聯電影當局反對《懷鄉》在康城影展獲大獎令塔氏十分不滿,夫婦因此留在意大利,被迫流落異鄉那種鄉愁與無家可歸的孤獨感,有如中國古代被朝廷貶謫的詩人,令人難以承受,三年後塔氏亦因癌症而去世。 塔可夫斯基把《懷鄉》獻給母親作為對她的懷念。 《懷鄉》获得年第3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國際影評人獎和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犧牲》TheSacrifice() 《犧牲》中的日本松是淡雅的東方美學,有別於西方的聖誕樹 《懷鄉》之後塔氏得到瑞典的資金支持,結果年就在瑞典南部的大島嶼Gotland完成了他最後一部作品《犧牲》,期間塔氏已身患癌症末期,因此影片不乏沉鬱悲觀氣氛。 本片說亞歷山大(厄兰·约瑟夫森)是一個退休舞台劇演員,現在是一個藝評人和美學講師,他和也是演員的妻子阿達妮德(苏珊·弗利特伍德)已經沒有爰,但是仍和六歲的小兒子以及繼女茱莉亞共同住在海濱一間美麗的大屋。 電影開始當天是亞歷山大的生日,他和小兒子在海邊種一株日本松的時候,兼職郵差奧圖(艾伦·埃德渥)騎著自行車送來生日賀卡,奧圖行動古怪並且相信神秘主義,著迷於尼采哲學的“永恆輪迴”,他認為亞歷山大太鬱結因為人生理想的各種渴望未能達到。 主角亞歷山大和小兒子種下一株日本松 亞歷山大自白不相信宗教,認為當今人類比野蠻人還缺乏靈性,我們的所有科學發明和科技知識都用來發展更厲害的殺人武器,面對現代變化不斷的壓力,人們溝通的言語却越來越空洞,他對世人的前途確是十分悲觀。 奧圖和英偉的家庭醫生維多也被邀請到來生日聚餐,女傭瑪利亞卻沒有留下回家了。奧圖在大談各種怪異之事,突然他自己卻怪異地仆倒在地上,僅一會又若無其事地爬起來,仿如靈魅降身一樣向眾人警示凶兆!不久多架戰機突然在屋頂上低空掠過,轟隆聲令整個房子都震動起來,電視台宣布令人震驚的消息,核子戰爭即將爆發,大家都十分恐懼,整部電影畫面亦由彩色蛻減成陰沉鬱結淺棕色,亞歷山大自言自語說好像自己預期這天的到來已經很久了。 妻子阿達妮德徹底崩潰,在丈夫面前卻抱著醫生維多痛哭起來,明顯夫妻之間已沒有任何尊重和感情的存在! 阿達妮德就像《索拉里斯星》和《潛行者》失去愛與欲的妻子一樣,躺在地上痛苦地扭動身體哀號起來。 妻子渴望愛與慾的痛苦 面對全人類滅絕的危機,亞歷山大流著淚有生以來第一次向上主禱告,祈求拯救他的親友和世人,若能避過浩劫恢復和平,他願意奉獻所有,放棄他的家庭,甚至他心愛的小兒子和房子,一切不再保留! 他心力交瘁睡下,卻夢見繼女茱莉亞也向醫生維多獻身要求慰藉,卻嚇得維多立刻跑掉;奧圖這個怪郵差其實是巫信差,他偷偷來對亞歷山大說,拯救世界還有最後一個機會,就是去睡了女傭瑪利亞,他洞悉來自冰島的神秘女傭瑪利亞其實是一個神奇女巫,奧圖努力來說服亞歷山大去睡女傭實行拯救人類逃過浩劫的偉大一舉,可以說是電影史上一個最荒誕有趣,最黑色幽默的場面!演奧圖的艾伦·埃德渥掌握喜劇感十分精釆,塔氏電影演員的演出正如厄兰·约瑟夫森所說能夠把自己整個人重新創造,變成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藝術作品。 為了拯救人類逃過核戰浩劫主人哀求女傭陪睡 極度憂慮之下亞歷山大別無他計便真的偷偷騎了自行車去找瑪利亞。瑪利亞最初堅拒,亞歷山大以死相逼,她最終只能答允。陰陽媾合之際,幽怨的日本尺八音樂響起,兩人摟著,更神奇地在床上比翼雙飛起來!電影畫面也因愛而從黑白轉回彩色。 著名荷蘭漢學家高羅佩(-)在《中國古代房內考》一書內就深入研究了中國古代道家有關男女媾合能通神的信仰和影嚮。最早的道家亦可能和巫師及八卦易占關係密切,以塔氏對道家的濃厚興趣,在這方面有否受到啟發倒是有趣的疑問。 次早亞歷山大醒來卻發現在自己家中,所以他和瑪利亞的苟合可能只是綺夢一場,也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個荒唐人的夢》而矣;但是核戰的危機卻真的消退了,似乎原始巫術的陰陽媾合果真有奇效。 這時候維多卻決定離開往澳洲行醫,因為他對亞歷山大一家男女都煩透了,亞歷山大的妻女都對他的決定十分不快。 趁著家人都出外散步,亞歷山大要履行他對上主奉獻的承諾,他穿起一袭背上有易經陰陽太極圖的袍子,播著尺八的淒蒼音樂(他曾經說自己和小兒子前世可能是日本人所以都那麼喜歡日本事物,連種的也是日本松樹),並把家具堆起來開始點火。 整幢房屋瞬間燒得熊熊大火,屋子後面是大海,前面剛下過雨遍地是水,今趟是得與女巫陰陽媾合加上水火並濟,乾坤水火四卦生生不息(有如南韓旗幟),亞歷山大拯救世界應該遠比多明尼高在《懷鄉》中《水火未濟》是更有成功之望的。 妻女趕回來看見房子處於烈火之中都大驚失色,這時瑪利亞亦趕到要和亞歷山大擁抱,卻被他妻子厲聲阻止,跟著亞歷山大更給醫護人員帶走,他確是履行承諾,放棄了一切;不過若以東方儒家哲學而論,亞歷山大修身齊家之道是一團糟,妻兒安居之所都一把火燒掉,又如何可達國治天下平之理想哉,只能是被送往瘋人院吧。 最後救護車經過海邊,在巴哈聖馬太受難曲聲中,小兒子仍在海邊向日本松樹澆水,他因為最近施了喉部手術所以一直未有說話,這時他首次發聲問爸爸開頭曾經引新約聖經約翰福音的第一句話:“太初有道”,“為什麼呢,爸爸?” 似乎亞歷山大和塔可夫斯基都正如所有父親一樣,都會把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念,寄託在心愛的孩子身上。塔氏更把本片連同希望和信念留贈兒子Andreyevich。 年《犧牲》获得第39届康城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天主教人道主義大獎。 「結語 」塔可夫斯基並不太在乎觀眾能完全了解他的電影,對他來說電影是崇高的藝術,絕非可以因為任何商業或政治壓力而妥協創作宗旨的藝術,對他來說,電影是一個時代的理想,自由創作的理想,也是該時代文化的理想! 雖然他並非一個傳統宗教的信仰者,但是他深信沒有宗教信仰就沒有人類文明,人類只會像群居的野獸,沒有靈魂永恆便不會有人類文明,兩者互相融合,他認為宗教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命運息息相關,文化,藝術,詩歌,繪畫,音樂,都和精神信仰關係深厚。西方傳統文化內宗教信仰相對理性精神亦是陰陽的兩面,他認為西方在精神信仰方面日益墮落,迷失與異化而失去了安心立命的精神寄託之所。 今天的世界各國持續爭權奪利、競爭發展先進殺人武器,爾虞我詐、鉤心鬥角,对地球暖化和環保危機依然處之泰然,政客歪曲事實,互相攻擊,真理道德淪喪!塔氏後期電影擔心的情況於今尤烈,亦難怪他對人類前途悲觀,這正正顯示塔氏電影實在是警世木鐸、在今天更加有其意義! 古典的信念就是藝術的目的是滌盪靈魂,塑造了靈魂的情感結構,藝術促進靈魂提升,他認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一定會探討生命的意義,提升人類的聖靈,對塔可夫斯基來說電影藝術的目的正是幫助我們達到此目標的方法之一,如果不是的話,那樣的電影就與藝術無關。 他指我們一直追問生命的意義,但是所有人類的真理都有蘊藏的秘密,那就是生命的本質,快樂,死亡和愛情的秘密,需要我們每個人自己去發現。 塔氏認為電影中詩意的影像是不可能完全解釋的,只能去感覺和體會,影像越高深就越難觸摸,俄羅斯最偉大聖像畫家們的作品,基本上是他們對崇高上主的冥想禱告。 電影對他來說是詩意的實體,不必依賴戲劇性、電影可以凝固和表達時間,電影理論不是去解釋電影而是一個欣賞和創作的過程,一流的藝術並非完全可以解釋,有賴個人的體驗,一個藝術家不應外露應該深藏於內部盡可能少外露。 塔氏在記錄片CinemathePrayer中說他經常做夢,他認為做夢很重要,在夢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接近上主的力量,他認為我們一生之中有三分一是在睡覺,包括做夢,所以人生如夢,有什麼比夢還真實呢! 《索拉里斯星》內科學家史諾就給男主克里斯看塞萬提斯名著小說《唐吉軻德》中一段對夢的歌頌,大意說夢是上主給世人最寶貴的禮物,而且是最公平的,無論是皇帝或牧羊人,智者或愚人都一律平等得到的禮物;難怪夢也常常出現在塔氏電影之中。 在他的電影中,可以清楚看到塔氏亦十分關懷人類的前途,人對大自然環境的破壞影響了天地人和諧合一之道。他的人物經常獨自在清幽的森林中漫步,對草木情深的塔氏自言是甘於寂寞,有如古代隱逸之詩人。 塔可夫斯基對大自然的親和感應亦應該是我們人生中都曾經歷過,可能我們看到某一天的日落,某一片草原森林溪水瀑布河流都令我們印象深刻難忘,不需要故事,他的影象音響就可以令我們回憶起我們每個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這也是觀看塔可夫斯基那些沒有戲劇化故事和激烈動作的電影中最大的感動和得著,絕不是我們看一般商業電影可以得到的,這就是他電影所蘊藏的鉅大感染力。 最後特別要強調就是所有大專同學,尤其是文學文化藝術傳媒創作以致音樂美術的同學都絕不應錯過去體驗塔可夫斯基的電影藝術;上述頭四部電影都適合本科生觀看,至於從《鏡子》起的最後四部電影的確是比較深奧,就較適合碩博生探索;看塔氏的電影一定要在大銀幕上看最佳的电影或藍光碟版本,加上環迴音響設備(因塔氏電影的音響設計十分精微奧妙,是在向我們的心靈召喚),絕非應在手機電腦小銀幕上看,否則只是浪費了時間,看塔氏後期的電影是需要清心專注,彷如莊子所說的“心齋”,亦好像禪修前需要的齋戒沐浴,然後虛靜放開心靈任由電影的高超影象音響音樂引領,絕不宜先入為主仩望好萊塢電影所謂邏輯戲劇性和人物角色的刻画發展等等,就應該怡然隨電影的漫長鏡頭,舒緩的節奏進入冥想旅程,如此自能有所領會並可能達到自我妙悟的境界。所以觀看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正是禪修冥想的旅程。其實作為中華儒釋道文化傳人,我們肯定並不完全明白這些經典,但我們是絕不會去排斥,正如塔氏後期的電影可能隱晦難明,但就以其有與中華文化精神共通之處而論(從《雕刻時光》的論述其實可以看到塔氏後期作品中的一些重要元素,是在嘗試有如陳鼓應教授在《莊子今注今譯》序內提出的“中西對話的工作”,於文化哲學和美學方面,中方當然是要“儒釋道共同來承擔”),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也是我們應該努力去體驗和理解的重要文化藝術。(劉成漢-10-8) 參考書籍: 孔穎達《周易正義》九洲出版社北京 歐陽修撰、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易童子問」》中華書局出版北京 朱熹《周易本義》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高亨《周易卦爻辭的文學價值》《文匯報》上海年8月22日 宗白華著《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彩圖本 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台北聯經出版社 釋聖印譯述《六祖壇經講話》青山出版社香港 姜一涵《易经美学十二讲》典藏出版社台北 劉大鈞《周易概论》巴蜀出版社成都 南懷瑾《道家,秘宗與東方神秘學》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 閔建蜀著《陰陽的思考與應用》中文大學出版社香港 李澤厚著《華夏美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桂林市 高羅佩著,李零等譯《中國古代房內考》商務印書館出版北京 李零著《中國方術正考》中華書局出版北京 李零著《中國方術續考》東方出版社北京 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出版北京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出版北京 李燕《易經畫傳》團結出版社北京 张岂之/杨君游《众妙之门》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 王振復《巫術:周易的文化智慧》浙江古籍出版社 王振復《周易的美學智慧》湖南出版社,湖南長沙 劉成漢《電影賦比興》(新增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北京 劉成漢《劉成漢電影比興論文集》零至壹出版社香港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著《雕刻時光》張曉東譯,南海出版公司海囗市 Tarkovsky,Andrei:SculptinginTime–ReflectionsontheCinema,translatedfromtheRussianbyKittyHunter-Blair,UniversityofTexasPress,USA Freud,Sigmund:TheInterpretationofDreams,MedinaUnivPrIntl,USA Yung,CarlG.:Memories,Dreams,Reflections,CollinsFountPaperbacks,U.K. Yung,CarlG.:ManandHisSymbols,DellPub.Co.NY,USA Dostoevsky,Fyodor:CrimeandPunishment,BantamBooks,NY,USA Dostoevsky,Fyodor:TheBrothersKaramazov,SignetClassics,NY,USA Dostoevsky,Fyodor:TheBestShortStoriesofFyodorDostoevsky,TheModernLibrary,NY,USA Botz-Bornstein,Thorsten:FilmsandDreams,LexingtonBooks,USA ThomasWilliamSmithTarkovskyandtheTranscendentalOrganicCinema,TexasChristianUniversity,FortWorth,Texas Soles,CarterandChu,Kiu-Wai:Framingvisualtextsfore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jb/6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修一颗静心,简单而从容
- 下一篇文章: 外国艺术史追根溯源绕不开ldquo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