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我永远想念的弟弟——知青烈士王金罗

树新讲知青

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我永远想念的弟弟——知青烈士王金罗。

一个知青的姐姐,五十年之后想起了自己的弟弟,他的弟弟是革命的烈士,是为了救一些孩子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边疆,留在了那块土地。姐姐五十年来时时刻刻都觉得自己的弟弟,他还活着。这个故事非常非常的感人。

年将迎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七十华诞,同时也是纪念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十周年庆典。我作为一名烈士的姐姐,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要讲述我的弟弟。王金罗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一段感人的故事。

我爸爸是共产党员,在单位多次被评为五好职工、劳动模范。我的母亲勤俭持家、和善邻里,经常帮居委会做一些公益活动,我和弟弟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就树立了一个梦想,长大后当兵穿军装,保家卫国。

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祖国山河一片红,除了一片红就是一片绿,穿军装变成了一种时尚。就在年全国开始了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我是六八届应届毕业生,响应了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这里和部队一样,穿军装、吃食堂、搞军训,而我从小当兵的梦到兵团得以实现了。当时,弟弟吵着也要跟着去,因他还没有毕业,也就没去成。

在那艰苦的岁月中,父母是多么期盼子女的信件。许多家长一有消息就相互奔走相告。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二十一团,这里环境特别艰苦,女战友还能住个粮仓帐篷之类的,因为是夏天好多男战友晚上只能卷缩在老乡房子的墙角以及牛棚、马圈过夜。“蓝天做账,地坐床”,这就是当时的口号。

于是我们开始了从未干过的脱坯盖房子的繁重体力劳动。因盖房子地基需用石头,当地只有盐碱滩和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石头必须经过黄河拉运。冬天,五十多岁的团长、政委带头一起赶着大马车。在黄河冰冻后徒步往返一百多里,将石头拉回团所在地。中午每人只带两个小窝头和一小包咸菜,渴了就砸两块黄河的冰来解渴。那时的首长以身作则,在战争年代,他们就为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为祖国的建设中,他们又以高尚的品德、耐力感染着我们。

可在我给家里的信中,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多次描述了我在兵团的欢乐与幸福。就是这样的回信,激励着弟弟王金罗也要去兵团的决心。本来六九届是可以分配工作的,况且已有一个姐姐去了兵团,可他想去兵团的梦一直没有破灭。毕业后的弟弟毫不犹豫的报名,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他被分配到了五师三十一团。在诸多亲人和朋友及一片锣鼓声的欢送下,登上了火车、汽车加步伐来到了戈壁荒滩。这就是弟弟到达的地方——原锡林格勒种畜场,现在是西乌旗阿巴哈纳尔旗。

我的弟弟王金罗在兵团里勤奋学习,团结同志,刻苦军训,不管是苦活累活,都是抢在最前面干。而他每项工作都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首长、连长把他看作是一个培养的好苗子,就提拔他当了战备连的文书。弟弟看到首长如此器重他,更是夜以继日地努力学习和工作。好消息,捷报、奖励证书不断传到家里,爸爸妈妈也为此感到骄傲和欣慰。

可就在年4月20日,一个噩耗传来,弟弟连队的赵指导员找到了我,说的第一句话是,王金叶同志,请你节哀,你的弟弟王金罗牺牲了。你弟弟是个好同志,是全体兵团战士学习的榜样,你要坚强。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脑子嗡的一下子晕了过去。在连长和卫生员的帮助下,我苏醒过来,哭着问:连长,怎么会?不可能的,一定是你们弄错了!没有听到回应,我又急着问:我父母知道了吗?他们年龄都大了,怎么能承受的住如此大的打击。

原来,弟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给团部送一份紧急文件,他骑着马路过一片连队的葱地,看到有老乡养的猪在拱葱,弟弟便去驱赶。猪受了惊乱逃起来,把马也惊着了。马毛了,顺着一条小路奔跑,可就在不远处,有几个小孩子在路中央玩耍。情况非常危急,受惊的马是不会顾及玩耍的孩子的。现在拉拽马缰绳,对受惊的马已经无济于事。弟弟凭借着这几年骑马的经验得知只能拉拽缰绳的一侧,但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眼看受惊的马离玩耍的小孩儿越来越近,弟弟不加思索使尽全身力气将缰绳的一侧用力一拽,马偏离了方向,几个小孩得救了。可弟弟却被受惊的马重重地甩到了墙上。当时的弟弟口中不停的往外流着鲜血,医院的途中没了气息。弟弟走了,走的那么匆忙,他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如果弟弟不去管猪拱集体的葱;如果弟弟在马受惊之后,完全可以跳下来,或者说如果他任由马去奔跑,无视小路上的孩子,生活没有那么多“如果”。作为兵团战士的弟弟,没有那么想,也没有那么做。弟弟为了集体的财产,为了保护幼小的生命,不顾及自己面临死亡的危险,以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集体的财产和几个孩子的生命。年迈的父母得知此事,匆匆赶来,师长、团长及被救孩子的家长看到英雄的父母泣不成声。他们说只要兵团能达到的要求,尽管提出,作为老共产党员的父亲,没有给组织上找一点麻烦,只是把我从兵团调到地方,回到了父母身边。

同年,弟弟王金罗被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兵团战友报报道了弟弟先进事迹和舍己救人的英雄故事。当时在兵团战士中广为流传。弟弟王金罗无愧是一代知青兵团战士的楷模。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拦惊马来源:《生命记忆》陈立言,广东新会人,年8月出生于上海。上海市虹口区北虹中学届高中毕业生,共青团员。年9月17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1营3连,年11月1日为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陈立言奋不顾身拦截惊马,英勇献身,年仅23岁。

年,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大幕。陈立言已经高中毕业了,他是家中的幼子,已经有两个哥哥在外地工作了,按照当时的政策,可以留在上海,留在父母身边。那年8月,上海市北虹中学公布了被批准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名单,名单里没有陈立言的名字。可是陈立言立志到边疆去,他与班上的好友袁东,混进了北上的列车,跟随加入兵团的同学们一起到了黑龙江。在哈尔滨兵团司令部,接待人员被他们的执着而感动,同意了陈立言和袁东的要求,让他们回上海办理正式手续。这样,年9月17日,陈立言和袁东正式以兵团战士的身份,再次踏上征程,来到位于哈尔滨郊区的王岗——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1营3连务农。

到了兵团后,陈立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先被分在果园工作,他虚心向老职工学习果树栽培技术,还向农业技术员借来农业大学的教材自学起来。后来,他了解到一种叫做“”的制剂对动植物的生长有催生作用,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力更生研制这种试剂,并在连队的农田里试验喷洒效果。连队领导被他的钻研精神感动,支持他试验,并让他从果园脱出来,专门从事“”的生产和试验,还为他配了一名助手,落实了经费和场所。陈立言的积极性更高了,把行李搬到了工作场所,没白天没黑夜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

陈立言爱学习。他不但注重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也十分注重学习革命理论。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写下了26本日记,记载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考。

陈立言经常到老职工家里去走访,与他们交朋友。还抽出时间,教老同志识字。

秋,北大荒又到了最繁忙的收获季节。连里安排陈立言和几个上海战友秋收后探家,这是他们到边疆后第一次享受探亲假,大家都很期待,很兴奋,干得也更欢了。

北大荒的农村,马车是十分重要的运输工具,尤其是秋收农忙时节,成百上千吨的粮食都要用它从地里拉回场院。可偏偏连里新上套的一头叫“小青花”的马驹,性格特别暴烈,把老车把式老柳的腰给挤伤了。这台马车不得不停下来,一挂就是二十多天。天气已经转凉,说不上哪天,地里的庄稼就会被大雪覆盖,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陈立言便主动找连领导,要求赶这挂马车,以加强大车班的运输力量。

11月1日下午,陈立言在大田里装了满满一车大豆运回场院。途中,那匹桀骜不驯的马驹又一次“毛”了。“咴,咴”地打着响鼻,撒开四蹄犹如野马般拽着大车向前狂奔。前面是为秋收而忙碌的人们。如果任由受惊的“小青花”发飙,冲入人群,后果不堪设想。陈立言一面死死拽着缰绳不松手,一面大声喝令惊马停下。他使出全身力气顶住车板,力图使狂奔的马车速度降下来。在与惊马搏斗了几十米后,陈立言终于精疲力竭倒了下去,承载着重达数吨大豆的车轮从他的胸部碾过。马车倾覆了,马儿也拽倒了,人们得救了,而23岁的陈立言壮烈牺牲了。

陈立言的父母赶到连队处理后事。他们没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只是希望将爱子的骨灰安葬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土地,并将陈立言的抚恤金全部用来买书,捐献给了连队的图书室。

陈立言牺牲后,中共独立1营党委作出了追认陈立言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决定。中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作出了向陈立言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在兵团司令部所在地佳木斯举办了陈立言同志事迹展览。陈立言的生前战友还应邀赴哈尔滨数十所中小学介绍陈立言的生平事迹。

(上海知青张毓诗)

刘英俊式的知青英雄:李殿强作者:潘家龙

革命烈士天津知青李殿强

李殿强,男,天津知青,年4月2日出生,天津市3中届初中毕业生,年10月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师直属工程1连(高机连),副班长。年8月7日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勇拦惊马而牺牲,追认为中共党员,授予烈士称号。

年8月7日,在黑龙江省北安市赵光农场,原兵团1师师部办公楼北侧的松树林西头,隆重举行了一场祭扫李殿强烈士的活动,赵光农场领导和职工,以及一百多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老知青和烈士的家属亲人一起,在新建成的烈士墓前,凭吊英魂,寄托哀思!

李殿强牺牲已经40多年了,农场的干部职工没有忘记他,当年的知青战友更是深深地怀念他,英雄的音容笑貌依然铭刻在大家的心中,英雄的壮举和平时的点点滴滴依然激励着人们。

李殿强从小就以英雄为榜样,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乐于助人,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是当年河北大街小学唯一考上天津市重点学校天津三中的一个。

年10月李殿强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师直属工程1连,即机炮连,和战友们共同肩负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重任。

李殿强到连队后,分在畜牧排。一个从大城市来的青年人要与牛马打交道不容易,他认真向老同志学习,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什么活都抢着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不仅学会了赶车,还学会了饲养和调驯,很快成了排里的一把好手。

连里的大种马刚调来时,性情刚烈,排里同意李殿强的要求由他来驯养。从此,李殿强不辞辛劳,一心扑在大种马上。他把大种马侍弄得干干净净,油光锃亮。但是调教大种马却让李殿强吃了不少苦,多次在调驯中受伤。一次,在他从马背上摔下,受了伤,医生让他住院治疗。可李殿强一心牵挂着大种马,医院跑回连队,坚持工作了。

李殿强不仅热爱本职工作,而且只要连队有需要,他总是抢在前面,多次为抢救国家财产作出贡献。

年初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李殿强刚完成自己的工作回到连队,听说要去抢救一批小羊羔,他二话没说,顾不得吃饭喝水,调转马车就出发。战友们叫他休息一下,暖暖身体再走。殿强说:“抢救小羊可要抓紧时间啊。”他马鞭一挥,赶着马车消失在风雪中。直到深夜,把小羊羔拉回排里安置好,他才吃饭休息。

李殿强爱马如爱己。一次,一匹小马驹刚出生就得病了,晃晃悠悠站不起来,得赶紧送兽医站检查治疗。殿强赶着马车载上小马驹上路了。北大荒的道路坑坑洼洼,有的地方难行得很。马车经过一条齐轮深的河道时,车子一晃,小马驹掉进了河里。李殿强心急如焚,毅然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抱起小马驹,牵着马车趟过了河。

他的出色表现,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第一年就被评为五好战士。

李殿强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黄继光、邱少云、麦贤得、雷锋、王杰、欧阳海、这些英雄人物是李殿强心中的偶像。他当上马倌后,更是以拦惊马救儿童壮烈牺牲的刘英俊为榜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临危不惧献自身,壮丽青春为人民”的豪言壮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年8月7日,李殿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的誓言。

那天下午4点多钟,李殿强驾车拉着一车货物回驻地。行至前进镇镇南,因汽车鸣笛使马儿受到惊吓,“咴、咴”地呼啸着狂奔起来。附近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发出了惊呼。此时,正是前进学校的小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结伴走在路上,有说有笑的,并没有注意到发生的一切。

“大家快闪开!”李殿强高喊着,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拼全力拽住缰绳,使劲儿“吁!吁!吁!”向马发出停止令。但惊马的力量非常大,并不会轻易停下来。李殿强没有松手,快速把缰绳绕在手臂上,死死攥着,身体也离开了地面,10米、20米、50米、米……。李殿强终因体力不支,倒了下去。满载着货物的马车从他身上轧过后终于停了下来。李殿强用自己的身躯止住了惊马,行人和孩子们得救了。人们目睹了这瞬间发生的壮举,冲向这位勇拦惊马的英雄。“是李殿强!”有人认出了他,医院。但因脾脏破裂,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20岁。

李殿强为人民的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师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黑龙江省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年5月17日,国家内务部向英雄的家属颁发了“光荣纪念证”,年7月23日,国家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

李殿强是刘英俊式的英雄,是千万知识青年的骄傲。1师直属机炮连的战友们深深地思念着好战友、好兄弟,年清明前,为李殿强重建了墓碑,8月举行了隆重的追思活动。

来源:喜马拉雅FM、《生命记忆》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ry/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