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知识梳理与练习

一、课文内容梳理

《庄子二则》选择《庄子集释》,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二、基础知识

(一)北冥有鱼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

①北冥: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②鲲(kūn):大鱼名。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垂:悬挂。③海运:海水运动。④徙:迁移。

南冥者,①天池也。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④击三千里,

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②《齐谐》:书名。一说人名。③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①抟②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去以六月④息者也。”⑤野马也,

①抟(tuán):盘旋飞翔。②扶摇:旋风。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④息:气息,这里指风。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①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②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②苍苍:深蓝色。③极:尽。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三)课文分析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_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庄子,名,时期宋国人,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

二、基础知识综合

2.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

说“阴”“阳”

①人们常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②从山的角度理解,则南“阳”北“阴”:山的南面,阳光照射充足,称“阳”;反之,北面则为“阴”。③从水的角度理解,则北“阳”南“阴”:细看中国地图,我们会发现,河流流向多自西向东,人们便会在南北两岸临水而居。④河流北岸阳光照射时间更长,亦称“阳”。⑤古人大多都普遍选阳地建城。⑥位山南而居水北之处更是风水宝地。⑦这些含有“阴”或“阳”字的地名,充分反映了古人择地而居的智慧。

(1)选文中第____句有一处标点用错。

(2)选文中第_____句有语病。

(3)下面句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它可插在上文第__句后,使说明更具体。

如咸阳,其地在九嵕(zōng)之南,渭水之北,山水皆阳,称为咸阳。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澄河产瓜鱼,,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①酥()软可吃,②jí()其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尔也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甲)(A.认定B.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乙)(A.况且B.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1)写出①处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写出②处的汉字。

①酥(______)②jí(______)其鲜美

(2)为(甲)(乙)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____(乙)_____

(3)在(甲)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腊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三、字词书写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_____)鲲(______)徙(______)抟扶摇(_______)

四、选择题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B.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等。

C.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阴”,山北水南称为“阳”。

D.绝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北冥(míng)有鱼,其名曰鯤(kūn)(《庄子》)

B.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陶渊明)

C.及郡下,诣(yì)太守(《桃花源记》陶渊明)

D.未复能有与(yǔ)其奇者(《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作者是老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灯笼》作者是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C.《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D.《小石潭记》出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

8.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大多数诗歌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如《关雎》《式微》。

B.庄子《北冥有鱼》中塑造的“鲲鹏”这一形象成为了后世昂扬向上、有远大理想的代名词。

C.“四书”是儒学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中《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个篇章。

D.韩愈、柳宗元都是唐朝人,都属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马说》中的“千里马”成为了优秀人才的典故,而柳宗元“永州八记”则成为了山水游记的典范。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朝花夕拾》,描绘的是鲁迅故乡绍兴的民俗。

B.《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到战国的诗歌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桃花源记》就是一篇虚构基础上的记人记事之作。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撰写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B.《庄子·北冥有鱼》中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善借长风的形象。

C.“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它本属于说明性文体,却也讲究文采。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起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

11.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的感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B.《小石潭记》《壶口瀑布》《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梁衡、闻一多。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其中的《逍遥游》。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古人还常以“丝竹”代表音乐。

B.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不谷”等。

C.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

D.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五、语言表达

13.提炼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

前不久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生活在大约3.75亿年前的远古生物,它竟然有双重身份——既是鱼,又是四足脊椎动物,是罕见的远古时代的“美人鱼”。远古“美人鱼”的发现,再一次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考古学家先前已经证实,早在3.85亿年前,有些鱼就开始在浅水中尝试“走路”,而在陆地生活的含趾四肢鱼在3.65亿年前甚至更早也已经存在了,但在这中间的万年间,迄今没有发现从鱼类到陆生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的鱼。如今远古“美人鱼”的现身,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说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就是从海里上岸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错。

14.近日,金华某小学不再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并签字,这引起了网友的热评,有支持也有反对。请你以网友“小庄梦鱼”的身份,拟定一则留言,参与讨论。要求:有自己的观点及支持观点的理由,语言简明得体,80字左右。

六、综合性学习

15.欣赏下面两幅书法作品,回答问题。

(1)关于两幅书法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两幅书法写的都是“逍遥”二字。

B.左图书法字体是行书,右图书法字体为草书。

C.左图中的“逍”字最后一笔上挑过多,属于错误书写。

D.左图书法结合了《逍遥游》文章的精髓,有大鹏展翅的绘画美。

(2)《北冥有鱼》中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当庄子遇见网络时代

(庄先生的故事)

此人活在距今两千三百年前,人们叫他庄子。子者,男子之美称也。庄子,这是尊敬的称呼,亦即庄先生。庄先生活着时,履历不显,声名不彰,又厌烦交际,所以除了随身的几个弟子,少有人认得他。

(流沙河《庄子现代版》)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纹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司马迁《史记》)

(庄子推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评论一)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评论二)

大鹏和小鸟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

李白为代表的理解:大鹏是正面形象,小鸟是负面形象,做人应该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不要理会小鸟的叽叽喳喳。作诗一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

王世贞为代表的理解:小鸟活得也挺好,幸福感并不比大鹏低。为什么非要追求九万里的高空翱翔呢?那太累了。在树枝上扑腾两下不也挺好的?王世贞把看书的地方命名为“鴳适居”,作诗一首:

大鹏九万苦不足,尺鴳抢榆恒有余。

除却逍遥真际在,便应方朔羡侏儒。

(《离薋园杂咏四首其一鴳适轩》)

冯友兰说:“《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的幸福。”

(《中国哲学简史》)

吃瓜群众:小鸟应该对大鹏说:“你有你的大志向,我有我的小确幸。你真的就比我活得逍遥吗?”

(专家解读)

初阅至此,以为庄周赞美鹏飞。接着又牵出蝉、鸠、小鸟和人之低空短距离,拿去与鹏之高空九万里和远程不可计相比较,就容易误认为鹏飞很逍遥,鹏在宇宙间逍遥游。须得读完全篇,再想一想,方能明白鹏飞也不逍遥。因为不是想飞就能飞的,它有所待。待啥?待风。风不起,飞不成。庄周的意思是,凡是有所待的,都不能说是真正的自由自在、真正的逍遥。简言之,凡受环境条件约束者,皆非逍遥也。

(流沙河《庄子现代版》)

(国际视角)

美国教授迈克尔·普鸣(MichaelPuett)(主要作者)在《哈佛中国哲学课》里谈到:庖丁解牛的工作起初是很乏味无聊的,随着时间的积累,他的技巧越来越熟练,渐渐地,他熟知了牛身上的每一条脉络、每一种纹理,他开始舞动自己的刀,游刃有余地把握刀口的走向,从而获得了一种自由的境界。作者特别指出,庖丁不是通过扔下厨刀、去街头跳舞的方式去获得自由,也不是靠着工作日拼命工作、到了周末狂欢的方式获得自由,他的自由恰恰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得来的,所谓“道也,进乎技也”,意思是说,技艺的精进使他达到了行云流水的状态,他从日常工作中获得了自由和解脱。

加拿大学者森舸澜(EdwardSlingerland)的著作《TryingNottoTry:TheArtandScienceofSpontaneity》,中文可以翻译成:《无为:自发性的艺术和科学》,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解释庄子的“无为”思想,解释庄子所说的自由和逍遥。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VictorH.Mair)把《庄子》译向英语世界,在序言里坦承自己主要是把《庄子》当作一部文学作品而非哲学作品来译的。

美国汉学家伯顿·沃森(BurtonWatson)称《庄子》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诗篇之一。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史记》中记载的关于庄子的故事。

17.《哈佛中国哲学课》中,认为如何才能获得自由和解脱?

18.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词。

(1)使使厚币迎之___________

(2)庄周笑谓楚使者曰_____

(3)怒而飞__________

(4)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

19.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20.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亟去去以六月息者也

B.楚威王闻庄周贤闻之,欣然规往

C.养食之数岁乃记之而去

D.虽欲为孤豚故虽有名马

21.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原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2.《北冥有鱼》中,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23.(评论一)中加点的两个“笑”一样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为什么?

24.有人把《庄子》当文学作品读,有人把《庄子》当哲学读。有人读出了自由和逍遥,有人读出了宏大和进取,还有人读出了“一锅心灵鸡汤”。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人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着庄子及《庄子》,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庄子·逍遥游》有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中的“鲲”是庄子想象出来的一种水中大鱼。年11月3日,一艘以“天鲲”为名的大船从中国江苏启东缓缓下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国之重器。

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对“天鲲号”的诗意描述。那么,“天鲲号”到底“牛”在哪儿呢?

③“天鲲号”全船长米,型宽27.8米,型深9米,这些数据决定了它是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它不仅身躯庞大,而且拥有国际领先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统。该集成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显示三维土质、推算潮位、管理能效以及智能自动挖泥的情况,实现疏浚挖工过程中重要设备在不同的施工模式下进行的自动控制。

④“天鲲号”上装有锋利的绞刀,绞刀电机额定功率为千瓦,最大功率可达千瓦。研究人员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给它配置了通用、黏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中类型的绞刀,可以开挖单侧抗压强度50兆帕以内的岩石。简而言之,“天鲲号”削岩如泥,可以轻松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

⑤“天鲲号”装备强大,效率惊人。“天鲲号”配备了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最大功率的输送系统和国际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挖掘深度在6米至35米之间,最远运送距离达到了1.5万米。这意味着它能在一小时内将大约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换算过来,“天鲲号”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便能用挖掘机填满整座“水立方”体育馆。

⑥“天鲲号”不仅能力超凡,而且用途广泛。作为中国现代疏浚行业中的“超级战舰”,“天鲲号”有着“填海造陆神器”的美称。填海造陆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某些地区紧张的人地矛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还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天鲲号”在建设港口、疏通河道、治理污染等方面,也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⑦“天鲲号”的诞生,是我国疏浚史高新技术与重型装备制造融合的里程碑。近日,“天鲲号”即将出海试航,这意味着疏浚领域的“大国重器”将会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天鲲号”的填海造陆能力超越现役亚洲第一的“天鲸号也将”,成为新一代建设中国海疆、共筑中国梦的国之重器。

(作者苏齐,文章有删改)

25.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天鲲号”到底“牛”在哪儿。

26.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2)阅读全文,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八、课内阅读

27.阅读《北冥有鱼》,回答下列问题。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化而为鸟()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④其正色邪()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北冥有鱼()②志怪者也()

③去以六月息者也()④野马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4)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九、对比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持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节选自《庄子·這遥游》)

(注)①穷发:穷,尽;发,草木,植被。指不毛之地,沙漠。

2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化而为鸟化:

(2)怒而飞怒:

(3)天池也天池:

(4)其广数千里广:

(5)未有知其修者修:

2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30.(甲)(乙)两文中所述之鲲鹏,借助于飞到“南冥”,其目的是

31.你从鲲鹏身上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写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②也。及其得柘棘枳枸③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

(注)①柟豫章:都是端直好木。②眄睨:斜视。③柘棘枳枸:都是有刺的小树。

3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北冥有鱼____

(2)志怪者也____

(3)野马也,尘埃也____

(4)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____

(5)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____

3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未足以逞其能也。

34.(甲)(乙)两文段都寓理于事,共同表达了______的观点。

35.(甲)(乙)两个文段在塑造形象时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二)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①,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②,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④之滫⑤,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节选自《荀于·劝学》)

[注释]①射干:又名乌扇,一种草本植物,根入药,茎细长,多生于山崖之间,形似树木。②涅(niè):可制黑色染料的矾石。③槐:香草名,汉叫白芷,开白花,味香。④渐:浸。⑤滫(xiù):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此引为脏水、臭水.

3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名:其名为鹏故虽有名马

B.知:不知其几千里也人不知而不愠

C.远: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香远益清

D.下:其视下也下见小潭

3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8.《庄子》作品想象雄奇瑰丽,结合语段(一)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39.分析语段(一)(二)是如何深入浅出地阐述作者观点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课文《庄子二则》)

(二)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①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④。”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患:担忧②睫:眼毛③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④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4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2处)

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4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千里称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王之伐越,何也

C.化而为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D.不知其几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也

42.把文段(一)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3.文中所写的“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44.文段(―)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文段(二)记述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二则》)

(二)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已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选自柳宗元《蝜蝂传》)

注:①蝜蝂(fùbǎn):寓言中说的一种好负重物的小虫。②卬(áng):同“昂”,仰,抬头。③踬(zhì)仆: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4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是鸟也亦若是则已矣B.去去从六月息者也乃记之而去

C.志志怪者也处处志之D.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6.将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7.语段(一)中作者为什么极言鹏鸟之大呢?其用意是什么?

48.两个语段都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牛或嗅儿顶、舐儿掌,儿亦不惧。稍长,使之牧。儿出即出,儿归即归,儿行即行,儿止即止,儿睡则卧于侧,有年矣,一日往牧,牛忽狂奔至家,头颈皆浴血,哮吼以角触门。儿父出视,即掉头回旧路。知必有变,尽力追之。至野外,则儿已破颅死,又一人横卧道左,腹裂肠出,枣棍弃于地。审视,乃三果庄盗牛者(三果庄,回民所聚,沧州盗薮°也)。始知儿为盗杀,牛又触°盗死也。是牛也有人心焉。又西商李盛庭买一马,极驯良。惟路逢白马,必立而注视,鞭策不肯前。或望见白马,必驰而追及,衔勒不能止。后与原主谈及,原主曰:“是本白马所生,时时觅其母也。”是马也亦有人心焉。

(注释)①薮(sǒu):人或物聚集的地方。②触:抵、顶,③李盛庭:人名

4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出三处)

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

5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志怪者也志: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息:

③牛或嗅儿顶或:

④鞭策不肯前策:

5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焉”字与“是牛也有人心焉”中的“焉”用法不相同的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C.是马也亦有人心焉

D.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5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是本白马所生,时时觅其母也

53.读完(乙)文,你有何感悟?

十、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钓于濮水

《秋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①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②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③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境内:楚国的国事。②笥:装经籍、史书的箱子。③往:回去。

5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_______________)

(2)庄子持竿不顾(____________)

(3)宁生而曳尾涂中(_____________)

(4)吾将曳尾于涂中(______________)

55.用“/”标出下面合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吾闻楚有神龟

56.翻译下列句子。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57.庄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两位大夫的?

58.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59.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木与雁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①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②?”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日:“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回:“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节选自《庄子·山木》

(注释)①竖子;童仆。雁;鹅。古人认为,将由原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②奚杀:杀哪一只。

6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甲)(乙)两文中的不同意思。

(1)便舍船,从口入(________________)(2)舍于故人之家(__________________)

61.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6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庄子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思想?

参考答案

1.答案周战国道逍遥游秋水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2.(1)①(2)⑤(3)举例子⑥

试题分析:(1)考查标点的运用。第①句的句号应该移至引号内。(2)分析语病。“都普遍”成分赘余,去掉“都”或“普遍”均可。(3)考查说明方法。“如咸阳,其地在九嵕(zōng)之南,渭水之北,山水皆阳,称为咸阳”明显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就是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之一。此句可放在第⑥句末。正好可以说明“古人大多都普遍选阳地建城”这一观点。

3.(1)①sū②极(2)AB(3)A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酥软”:柔腻松软;软弱无力。读“sūruǎn”,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极”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极其”:特别;非常。注意据义定形。

(2)认定:认可确定;打定主意。判定:判别断定;裁定。这里是确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所以选“认定”。“而且”:“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况且”:在已经提出一个理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追加一个理由。“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是一种“肯定”,“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是“再肯定”,所以选“而且”。故A;B。

(3)这道题是从逻辑角度来考查的。从逻辑分类看,“雪白”“莹润”应放在一起说,来说明其色泽特点,这样答案即可确定为A。

4.(míng)(kūn)(xǐ)(tuán)

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鲲”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5.C

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C错误,故选C。

6.D

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D项中: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不能读三声。

7.A

A.《北冥有鱼》作者是庄子。故选A。

8.A

《式微》并未运用赋、比、兴手法,故选A。

9.D

A.《社戏》是小说,选自《呐喊》;

B.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篇。

10.C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所以选项“它本属于说明性文体”错。故选C。

11.A

A项表述有误。《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

12.C

“伉俪”指的是夫妻,不是指朋友。故选C。

13.3.75亿年前的远古“美人鱼”的发现,说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就是从海里上岸的,再次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或证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错)。(意对即可)

这道题考查的是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精练、意思明了的新语段。其具体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这道题在压缩提炼时,先确定事实: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远古生物“美人鱼”;再概括提炼它的意义:说明了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就是从海里上岸的,支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14.示例1:这一做法很好。教学本就是学校最应该做好的一件事,检查作业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家长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tx/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