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节气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蒸煮模式”的开启,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有可能经常出现,大家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中暑”。在这个全年最热的时节里,更要保持心平气和哦!

入伏以后的长春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

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

气温就像脱缰的野马

一路往上升

真正的“烤”验已经到了

热到崩溃!

热到哭泣!

热到怀疑人生!

你准备好了吗?

天气预报来了!

明后两天,

一如既往的“桑拿火烤”!

还好——

到了周三周四,

气温下降,有雷阵雨,

现在光是听就觉得好舒服~

祈祷这是真的!!!

高温天气易中暑,如何预防?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等。其中热射病死亡率达70%。

如果出现以上中暑症状,须及时实施降温措施、补充水分、按摩、服用防暑药物,必要时可就医。

容易中暑人群:户外工作者、老人、儿童、孕妇、体虚、缺乏运动的久坐人群、肥胖症、高血压患者。

高温天气防暑,除了“凉”还有这些招式你也要get到。

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及时补充水分,身边常备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

“瘫”在家里追剧也不要忘了经常通风。日常多锻炼身体,抵御高温。

长时间高温暴晒出现不适后,应移立即动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易中暑者尽量避免在人群拥挤的商场,地铁车厢内长时间逗留。

饮食宜清淡为主,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大暑要注意这些!

尽量从事“慢”运动

大暑前后,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情绪中暑”不可忽视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对年老体弱者来说,情绪障碍可能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冷处理;规律睡眠,戒烟限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yl/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