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姓氏研究14凉州康姓述略
儿童白癜风发病原因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42549.html(姓氏网)中华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家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赤子情怀。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传承中华血脉,连接国人情感,凝集民族合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百家姓讲坛》今日更名为《西北姓氏文化研究》,由天下蒲氏一家亲微平台联袂一批西北知名姓氏文化专家重磅推出,旨在传播和传承中华姓氏传统文化,为全国诸姓族人寻根问祖搭建平台、提供线索。 自即日起,天下蒲氏一家亲微平台《西北姓氏文化研究》栏目将连载西北姓氏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凉州康姓述略》。该部姓氏文化专著由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地名与姓氏文化专家委员会学术顾问、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武威凉州文化研究院名誉研究员,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陈有顺先生考据、编著。 (接上期《康姓家谱和康氏祖训》) 酋率望重,播美河西:凉州康姓述略[4] (甘肃武威陈有顺) 七、康氏艺文墓志 (一)康氏艺文 1.唐人康昆仑学艺及改编《凉州曲》遗闻 (按):凉州曲,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凉州曲》,本西凉所献也,其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贞元初,乐工康昆仑寓其声於琵琶,奏於玉宸殿,因号《玉宸宫调》。”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杨贵妃秘史》片头曲的笛子萧音琵琶合奏版本也称《凉州曲》,该曲典雅大气,错落有致,旋律优美,悠扬抒情,堪称佳作。唐人王翰有《凉州曲》(又名《凉州词》《凉州歌》)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康昆仑,唐代琵琶家,宫廷乐师,西域康国(今新疆一带)人。生卒年不详,仅知其人活动在唐德宗至宪宗(-)时期,善弹琵琶。成名后,又曾向段善本学艺。康昆仑改编凉州曲一事:“乐有琵琶、五弦、筝、箜篌、篥、笛、方响、拍板,合曲时亦击小鼓、拨子,合曲后立唱歌,凉府所进本,在正宫调,大遍、小遍。至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玉宸宫调,初进曲在玉宸殿,故有此名,合诸乐即黄钟宫调也。”《唐书·礼乐志》记载与此同。唐宪宗时,康昆仑尚在从事琵琶演奏,据《唐书·让皇帝宪传》载:“宪子亦知音,闻康昆仑奏琵琶曰:琵声多琶声少,是未可弹五十四条大弦也。”康昆仑为当时有影响的音乐家,其所使用过的乐器人皆争宝之。 据《唐国史补》卷中载:“韦应物为苏州刺史,有属官因建中乱,得国王康昆仑琵琶,至是送官表奏入内。” 又据《旧唐书》载:开元中有贺怀智,其乐器以石为槽,鹍鸡筋作弦,用铁拨弹之。贞元中有康昆仑,第一手。始遇长安大旱,诏移两市祈雨。及至天门街,市人广较胜负。及斗声乐,即街东有康昆仑琵琶最上,必谓街西无以敌也。遂请昆仑登彩楼,弹一曲新翻羽调《录要》(即《绿腰》是也,本自乐工进曲,上令录出要者,因以为名。自后来误言《绿腰》也)。其街西亦建一楼,东市大诮之。及昆仑度曲,西市楼上出一女郎,抱乐器,先云:“我亦弹此曲,兼移在枫香调中。”及下拨,声如雷,其妙入神。昆仑即惊骇,乃拜请为师。女郎遂更衣出见,乃僧也。盖西市豪族,厚赂庄严寺僧善本(姓段),以定东郾之胜。翌日,德宗召入,令陈本艺,异常嘉奖,乃令教授昆仑。段奏曰:“且请昆仑弹一调。”及弹,师曰:“本领何杂?兼带邪声。”昆仑惊曰:“段师神人也。臣少年,初学艺时,偶于邻舍女巫授一品弦调,后乃易数师。段师精鉴如此玄妙也!”段奏曰:“且遣昆仑不近乐器十余年,使忘其本领,然后可教。”诏许之。后果尽段之艺。 附:唐·白居易诗《胡旋女》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按):胡旋舞是唐代盛行的舞蹈之一,经西域传入中原的旋转性的舞种。此舞的传入,史书中多有记载,主要来自西域的康国、史国和米国等。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故名胡旋。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的。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吹奏何必琼林宴,市间到处闻管弦。 2.明代著名文学家、镇原康氏始祖康海诗歌选辑(选3) A.《课子》 尔爱文章事,应知著力难。 涵容须有日,操纵亦多端。 大义如分烛,圆机自跃丸。 果能追古作,先向老夫看。 B.《叠冬》 云冻欲雪未雪,梅瘦将花未花。 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 C.《泾阳道中怀君》 官舍草初青,君应坐小亭。 谩吟谁共续,高论我常听。 莫叹冯唐老,终期阮籍醒。 由来丈夫志,唾手出青冥。 3.《重修伏羲庙记》/(康海撰文、张羽惠书丹) 秦故有伏羲庙,在州西郭门外,岁久倾圮。巡按御史马溥然、冯时雍、许翔凤先后莅此,欲图厥新,顾方举,忽代。承委之吏罔孚德心,是以成勚终鲜,无裨后观。嘉靖纪元,御史陈讲毅然举行,功欲告成,按期满矣。得御史卢问之来代其事,相功益财,厥绩用熙。前提学副使、今兵部尚书提督三边军务兰溪唐龙实纪其事,刻之坚珉然。时值荒歉,而主守数易,丹雘未施,垣墉半欹。加以守护弗严,仍频圮坏。嘉靖十年,御史凤阳陈世辅、任邱郭圻按至,慨焉兴怀曰:前人之作,惟后者弗修,故往者咸坠。陈、卢讵今几日,而乃至是。于是檄知州李楷鸠工修补,备极坚好矣。又益以龛帷,文以采绘,周缭崇垣,外建棹楔。表识既虔,瞻望有蔚。于是缄状走吏,属海为记。夫伏羲氏,群圣之元始也。德开邃古,迹寓西维。章缝之士,非有事兹方,难遂逖仰。顾诸按者相继兴行,至于如此,今又能不掩前善,永倡后哲,海虽荒钝,良用钦服。遂第其事,俾劖诸庙石,以广德心。后之君子,将益继续其志,至于无已,则未必不自于今日。是役也,起于正月十八日,终于四月二十九日云。 大明嘉靖壬辰夏四月吉日立石 (按):明嘉靖壬辰《重修伏羲庙记》碑立于明嘉靖十一年(),此碑由赐进士及第、儒林郎、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修国史古邰康海撰文,赐进士出身、大中大夫、陕西布政司左参政、前监察御史中州任洛篆额,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陕西按察司佥事、前兵部郎中古扬张羽惠书丹。碑现保存在伏羲庙东碑廊,此碑文录自清乾隆二十九年《直隶秦州新志·艺文》。 康海(--)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其生平事迹详载康希善主编《镇原康氏家谱》(年3月版)。 (二)康氏邈真赞(选2) 1.P.《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使持节瓜州诸军事守瓜州刺史兼左威卫将军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康使君邈真赞并序》(简称《康秀华邈真赞并序》) 河西都僧统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兼阐扬三教大法师赐紫沙门悟真撰。 伟哉康公,族氏豪宗。生知礼仪,禀气恢洪。夙标勇捍,早著骁雄。练磨星剑,蕴习武功。虚弦落雁,射比冯(逢)蒙。辕门处职,节下高踪。助开河陇,有始存终。南征北伐,自西自东。三场入战,八阵先冲。前贤接踵,后背(辈)卧龙。荐其术业,名称九重。银章紫绶,鱼符五通。一身崇秩,荣耀多丛。领郡晋昌,百里宣风。刚柔正直,率下劝农。威稜肃肃,治道雍雍(颙颙)。四岳诸侯,今犹绍隆。否泰消长,一吉一凶。悬蛇遘疾,梦奠云薨。美角先折,木秀先攻。愁云叆叇,黤惨碧空。图形新障,粉绘真同。恬笔记事,丕业无穷。 (按):河陇,地名,古代指河西与陇右,今甘肃省西部地区,大致包括敦煌、嘉峪关、武威、金昌、张掖、酒泉等地。 2.P.《大唐前河西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甘州删丹镇遏(使)充凉州西界游弈防采营田都知兵马使兼殿中侍御史康公讳通信邈真赞》(《康通信邈真赞》) 河西都僧统京城内外临坛供奉大德兼阐扬三教大法师赐紫悟真(撰) 懿哉哲人,与众不群。刚柔相伴,文质彬彬。尽忠奉上,尽孝安亲。叶和众事,进退俱真。助开河陇,効职辕门。横戈阵面,骁勇虎贲。番禾镇将,删丹治人。先公后私,长在军门。天庭奏事,荐以高勋。姑藏守职,不行遭窀。他乡殒殁,孤捐子孙。怜(邻)人啜(辍)春,闻者悲辛。邈其影像,铭记千春。 大唐中和元年岁次辛丑仲冬蓂生五叶 从弟释门法师恒安书 (按):番禾镇置在凉州天宝县,天宝县原名番禾县,于天宝三载()改名天宝县。治今甘肃省永昌县。“以山出醴泉,更名”(《新唐书·地理志》)。属武威郡,后属凉州。长庆中仍改为番和县。据《敦煌大事记(唐)四》记载:广明二年中和元年(年)十一月五日,时遇变乱,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甘州删丹镇遏使充凉州西界游奕採访营田都知兵马使康通信死于非命,甘、凉渐渐不为归义军所守。悟真为撰《邈真赞》,从弟释门法师恒安书。通信,粟特康国后裔,吐蕃时处丝绵部落,善经商。归义军时,初任兵马使,累官至都知兵马使兼殿中侍御史,镇守凉州二十年,功勋卓著。生前建窟一所(莫高窟第54窟)。 (三)康氏墓志(选5) (按):民国十九年(),甘肃省武威城东五里墩沟出土了一方《大唐上仪同故康莫覃息阿达墓志铭》,志盖镌“康君墓志”4字,墓志志身文字共13行,满行17字,凡字。现藏于武威文庙,这是河西地区最早出土的粟特康氏的一方墓志,记载了武威康氏的家族渊源和康拔达、康莫覃、康阿达祖孙三代的任职等情况。年10月,武威又出土了一方《大唐故康府君墓志》。这两方墓志是研究中古武威粟特康氏家族、凉州萨宝等的重要资料。另考其《康希铣墓志》《康昭墓志》《康敬本墓志》《康武通墓志》《康哲墓志》《康琮墓志》《康续墓志》《康志达墓志》等10余通康氏墓志均载入《全唐文补遗》及今人郑炳林、郑怡楠辑释《敦煌碑铭讃辑释》等,考其中大多为粟特后裔。此文仅辑录与凉州相关的5通墓志。另附清乾隆《康公维新墓志铭》(镇原康氏始祖康海后裔),其余略录。 1.《大唐上仪同故康莫覃息阿达墓志铭》 公讳阿达,西域康国人也。其先盖出自造化之初,藤苗大唐之始,公即皇帝之胄胤也。盘根万顷,王叶千寻。宗继皇基,枝连帝业。祖拔达,梁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萨保。当官处任,水镜元以近真其怀;处逝公途,石廗不之方其志。诏赠武威太守。父莫覃,同葬安乐里。呜呼哀哉!乃为铭曰: 哀哉夭寿,丧此勋功。伤兹英哲,往投琼银。 生形易圮,梦影难通。阇城独立,野马众屯。 河坘桂隐,月落云昏。一辞冠冕,永闭泉门。 (按):《康阿达墓志铭》录自王其英主编《武威金石录》 2.《大唐登仕郎康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老师,其先康国人也。以国为姓,燕齐赵魏之流;因官命族,司马司徒之号。况乎卅六国,枕白山之北隅;万四千里,当赤泉之东裔。金方辟境,乌弋控於龙沙;王胜临庭,槐江接于葱岭。曾祖宝,康国王之第九子也。周游击将军,以西诸国首领。祖和,周明威将军。父祗,隋鹰扬郎将。并簪裾奕叶,剑履光芒,来朝则长乐受封,谒帝则甘泉画像。康僧西入,高名动于晋京;康会南归,盛德倾于吴主。岂止秺侯入仕,远标忠孝之奇,呼韩拜职,列在王公之上。君之生也,卓矣不群。心悬小月之珠,足逸大宛之骏。奇姿间起,桓温之谢猬毛;异相孤生,李广之推猿臂。风神廓落,器宇魁梧,邀剧孟于洛中,访季心于关右。金鞍宝马,去来三市之傍;绥颊高谈,出入五侯之第。何曾侈靡,不能逾一万之钱;刘毅雄豪,不能多百万之费。陆大夫之宴喜,愿得分庭;孙丞相之招贤,方齐置驿。遽而高舂景晦,大壑舟迁,黄鸟之药无征,青龙之符罕验。春秋七十有四,以垂拱二年七月十八日,终于私第。夫人史氏,即呼论公之孙也。瑶池降精,碧树飞灵。郁彩云之影霭,腾宝月之轻明。燕支山上,自开红粉之楼;蒲陶苑中,还织青花之锦。早凋淑艳,呜呼哀哉!粤以垂拱三年()岁次丁亥二月乙未朔十日,合葬于北邙山之平乐原,礼也。途宫既启,泉帐斯安。西階北寝之仪,两鹤双虹之化。生平已矣,今古悠哉。龙巾荒警騑,龟旆行飞。楚挽凄而薤哥断,池台寂而宾旅稀。 铭曰:金方拓境,玉塞承家。远分熊岳,傍枕龙沙。兴邦蒲海,作帝莎车。王侯间起,衮冕联华。卓彼高人,禀兹英杰。驱弛金市,去来金穴。逸骑浮云,舞姬回雪。一悲珠碎,还同石折。原陵西趾,邙山北路。两鹤俱飞,双骖顾步。庄台落月,泉扃长暮。积厚地而犹存,攀昊穹而谁诉。 3.《大唐故康敬本墓志铭》 君讳敬本,子延宗,康居人也。元封内迁,家张掖郡。酋率望重,播美河西。因地命氏,派流不绝。故知东南擅竹箭之美,西北蕴球琳之珍。莫不视籍□腴,兼耳望□。昔金行失驭,水德未□。五马跃而南浮,六龙矫而西坠。自戎居□,世袭簪裾。曾祖默,周甘州大中正。祖仁,隋上柱国,左骁卫三川府鹰击郎将。□□挺剑,栏□□清。戴鹖弯弓,钩陈外警。父凤,隋起家右亲卫,加朝散大夫。属□□道销,帝□改□,□降夜举,羽檄晨飞。皇泰元年,授银青光禄大夫,迁上大将军,寻除左龙骧骠骑大将军、阳城县侯。五千攸长,照华毂以腾光;六校参营,肃雕戈而动色。□星耸剑,纵贲育之雄□;贯叶鸣弦,縂平良之秘策。君襟神爽悟,性灵歆俊。操德学海,□羽翰林。道实因□,才不习古。文秀事刃之岁,穷览孔府之书;子山受□之年,洞晓姬公之籍。以贞观年中,乡贡光国,射策高第,授文林郞,寻除忠州清水县尉,改授豳州三水县尉。两造甄□,□□备举。官不留辜,行无冤滞,迁上台司礼主事。清览要枢,仙闱縂辖。君爱松表性,指水濯心。廁鸡香而含芬,陪雀□而为□。司成硕学,就释十翼之微;弘文大儒,询明六义之奥。□□绚彩,笔海澄漪。耸邓林之翘幹,湛亶波而积翠。授晋州洪洞县丞。魏地要□,关河重複。吏多机巧,人怀狙诈。君□赞一同,□辅百里。夜渔莫隐,朝雉见馴。迁授虢州录事参军事。境丽神皋,地华仙邑。听鸡之谷,表里山河;休牛之郊,襟带□陆。□上珪璋,授受佥宜。君□□□方,抗庳无避。居忠处正,履道依仁。以丁忧还。哀感行路,号天靡傃。擗地无□,□生虽返。扶而不起,遂婴□痼,亟改炎凉。与善无徵,降年不永。春秋卌有八,卒于章善里第。乔木欲秀,严霜□摧;长衢方骋,腾云景灭。巷歌邻相,寂寞无闻;□水成风,悽然有辍。且毁灭□行,诚阙礼经;孝感神明,彰于典策。即以咸亨元年£月十四日,迁于□□北上翟村西原,礼也。乃为铭曰: 邈矣遥绪,遐哉远迹。流派崐墟,指分弇石。勋高东夏,族著西掖。効彰提剑,功标□□。诞兹光国,实美荣家。居谦守节,履俭蠲奢。德包玉树,才间金沙。挥毫写露,缀藻舒霞。□□蒞□,实□秦里。驭黠从风,惩奸喻水。屏除三横,弘敷五美。惠浃邻廛,恩六县鄙。掩神蒿□,□魂大夜。松郊郁郁,隧草萋萋。黄鸟哀思,白马悲嘶。□□□□,垄暗云低。人蹝芜□,兽迹□□。惟餘□□,琬琰俱齐。 (按):录自《全唐文补遗》第3辑页 4.《大唐故平□□□戌主康君(续)墓志铭并序》 公讳续,字善,河南人也。昔西周啓祚,康王承累圣之基;东晋失图,康国跨全凉之地。控絃飞镝,屯万骑于金城;月满尘驚,闢千营于沙塞。举葱巌而入款,宠驾候王;受茅土而开封,业传枝胤。曾祖德,齐任凉州都督。祖暹,齐任京畿府大都督。父老,皇朝左屯卫翊卫。斯并九皋腾韵,千里标题。或衣锦维桑,据白门而露冕;或披缇执棘,奉紫掖而星環。餘庆潜凝,聿光英胄。君骊泉明月,彩冠韦珠;鹊巘浮虹,温逾卫璧。掩文场而擅誉,窥武帐而探奇。含咀九流,沉研百氏。忠规孝绪,笼天地而架风云;茂范嘉猷,符郭巾而齐李御。创迂高躅,授平州平夷戌主,追于公檄,非其选也。伯阳之参柱史,宣父之吏中都,其道可尊,其班尚屈。是知千仞之木,起自毫端,九层之台,兴于一板。然而邅迴雁水,且洽随波;巡禦龙庭,佇光游雾。清絃泛轸,韵荒塞之秋风;浊酒盈樽,映边城之夜月。方冀鹤书昭贲,遽飞步于槐庭;岂期鹊史延妖,永沉魂于蒿里。以仪凤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寝疾终于平夷之官第,春秋五十有五。以调露元年十月戊申朔八日乙卯,归葬于洛阳城北七里晏村西平乐乡界。嗣子忠素等,敬遵昔典,乃作铭曰: 分周演绪,据凉承家。门升列岳,业嗣流沙。 载光浮笋,爰受疏麻。初膺挺桂,聊从及瓜。 倏悲桑景,遽落桐霞。九原无作,千载徒嗟。 5.《大唐故左羽林军大将军康府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琮,敕改太和,字金砖,汲郡人也。其先承颛顼之苗胄,周文王之胤绪,康叔之后,象贤崇德,兰芬桂芳。原乎炎汉大魏,洎乎北齐西晋,畴庸率职,国史家谍详焉。属随季乱离,官僚紊叙,高祖怀,祖锋,武威郡番和府果毅,以才调班,以文从政,莅蜀郡城都县尉,蹑南昌之令誉,伫东阁之嘉征。景福不昌,遽从物化。考庆,负淮阴侯之智策,蓄傅介子之奇谋。威武驰声,佩豭申勇,擢授武威郡番和府折冲。公以弈代鹰扬,将门骁果,解褐补洮州赤岭戍主,转扶州重博镇将,员外置同正员,从班例也。戎幕无点,防御有功,超升右威卫鄯州柔远府左果毅、上柱国、赐绯鱼袋,内供奉射生。力用可甄,阶级方进。拜游击将军、右领军卫扶风郡通济府左果毅,转安定郡蒲川府折冲,授定远将军、纯德府折冲,赐紫金鱼袋。又转明威将军、左卫扶风岐山折冲。又授忠武将军、右卫京兆仲山府折冲。又进大明府折冲,并准前供奉。警卫忠谨,爪牙勤恪,又授左武卫中郎将。又转左司御率府副率,充大斗军使。勋效过人,部伍超众,拔授忠武将军、大斗军使、河西节度副使、右清道率府率。又云麾将军、充河源军使。天宝二载,授右骁卫大将军、关西都知兵马使、都虞侯、河源军使、节度副使。五载,授左羽林军大将军,留宿卫。竭诚奉国,殊赏见优。特封姑臧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皇上以六叶开元,五圣垂裕,相兼伊、吕,将列韩、彭,轮桷不遗,夷夏同用。公宿卫卅载,历职十五迁,铁石居心,松竹摽性,颁赐稠迭,朱紫繁荣,莅职清平,福祚坚贞。家室以之昌宁,宗族以之元亨,得不谓从微至著、善始令终乎?噫!否泰无恒,倚伏奚准。以天宝十二载十二月四日遘疾终于昭应县行从私第,享载七十六。敕别赠绢一佰疋,粟一佰石。即以十四载乙未二月十二日壬寅葬于京兆府咸宁县崇道乡之原,礼也。白马驰送,朱旒晓引。九原之路,堙景增悲;三春之衢,雨泪多感。夫人太原阎氏,辅佐君子,郁有声芳。嗣子承奎,历任有功,授咸宁郡长松府折冲,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次子承宥,武部常选;少子承业,武部常选。并绝子思之浆,同泣高柴之血。相与策苴杖,餝桐棺,访儒术以昭志,卜宅兆以辛酸。车马饯别以云郁,缟素悲泣以林櫕,镌翠琰以表德,缵鸿烈以纪官。俾贤门之英胄,绍元勋兮不刊。其铭曰: 海变山移兮四序催,地久天长兮万象回。 惟达人兮符命合,奉明君兮封禄开。 魂灵归兮掩东岱,胤息衔恨兮泣南陔。 子子孙孙兮袭宠禄,枝枝叶叶兮□氛埃。 (按):《康留买墓志》《康磨伽墓志》,《全唐文补遗》有载,文多不录。见下图: 《大唐故游击将军守左清卫道率频阳府章上果毅康府君墓志铭并序》(康留买墓志) 《大唐故康府君墓志铭并序》(康磨伽墓志) 附:清乾隆《康公维新(字配命)墓志铭》(康海十世孙) 碑之为义记也,何记乎尔?记先世之德以垂不朽耳。亦记其脉络,传世远年深□□,所追叙耳。公讳维新,字配命,祖籍武功,状元对山之苗裔也。生子二人,长安仁,次学仁。□故于公后。安先妣三日而终,体义承重孙也。忆公之生:幼而好学,壮入廪庠,忠厚正直,拗言□□,守先待后,乐育英才,堪为梓里,仪行斯文,羽翼者也。妣雷孺人,幽闲□静,淑性温恭□家,人著其贤。公殁于乾隆三十五年之冬,享寿五十有六。妣,殁于嘉庆四年之春,寿八旬,□□合葬于清谷。先人之兆,爰为铭曰: 山明水秀龙虎脉接,桂茂兰芳培彼实叶。 岁进士、吏部候铨、儒学训导、 门生杨曰恭填讳并题 承重孙康体孔,康体义,康体信立 嘉庆六年岁次辛酉十月二十八日之吉 (按):根据略阳本土发现的嘉庆六年古石碑所载信息,结合康海所著《对山集》、《明史·列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康海研究》(金宁芬著)、上海复旦大学章培恒教授主编,韩结根著的《康海年谱》以及《陕西通志》、《续武功县县志》、《镇原康氏家谱》、《略阳县志》等地方史料来综合研究,可以断定:是碑所载康维新就是武功状元康海后裔是真实的,且应该是自康海以后的第十代左右子孙。 (按):《大唐故康府君墓志铭》(康昭墓志)志盖,长宽各46厘米。 (按):康昭墓志志文为楷书,共26行,满行26字。 附录:《全唐文补遗》、《敦煌遗书》记载凉州康氏墓志铭选辑 1.《大唐故康夫人墓誌并序》(第3辑)/。 2.《大唐故河西陇右副元帅并怀泽潞监军使元从镇军大将军行左监门卫大将军上柱国扶风县开国侯食邑二千户第五府君(玄昱)墓誌铭并序》/。 3.《大唐故朔方左衙副兵马使前中受降城使节度副使开府仪同三司试秘书监临洮郡开国公上柱国元府君(怀晖)之墓誌铭并序》/。 4.《唐故康君墓誌铭并序》/。 5.《大唐故游击将军守左清道率频阳府长上果毅康府君(留买)墓誌铭并序》/。 6.《大唐故游击将军康府君(磨伽)墓誌铭并序》/。 7.P《唐故上骑都尉康君(达)墓志铭》(第5辑)。 康达,父康洛,隋许州通远府鹰击郎将。 8.P《大唐登仕郎康君(老师)墓志铭》(第8辑)。 康老师,曾祖康宝,康国王之第九子。父康和,隋鹰扬郎将。 9.P《周故处士康君(文通)墓志铭》(第9辑)。 康文通,祖康和,隋上柱国。 10.P《大唐故洛阳康大农(婆)墓铭》/(第6辑)。 康婆,父康和,隋定州萨宾,迁奉御。 11.P《大唐故下管令上柱国康府君(威)墓志》。 康威,祖康满,隋右卫郎将、寿阳侯。 12.P《唐故中散大夫河州别驾安公(文光)夫人康氏墓志铭》。 康氏,祖康校尉,隋左武卫大将军。 : [1].清·乾隆十四年()张玿美主修、曾钧等纂《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今张克复等校注《五凉全志校注》(年6月第一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2].清·苏铣纂修(顺治)《凉镇志》(甘肃省图书馆藏复制本)。 [3].清·张澍编纂、赵振兴校点《姓氏寻源》(年岳麓书社出版)。 [4].清·张澍著《姓韵》(上、下册)(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徐兴海、袁宪、张天池校点/年陕西三秦出版社出版)。 [5].清·张澍辑著、武威市志办于年自陕西博物馆抄录整理印刷本《凉州府志备考》(上、中、下三册)。 [6].尹波涛著《粟特康氏会稽郡望考论》(《敦煌学辑刊》年第1期)。 [7].清·费廷珍纂修《直隶秦州新志》(乾隆二十九年刊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8].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友甫著《洛阳新出土唐代粟特人康昭墓志考释》(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第32卷第3期)。 [9].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著《晚唐五代敦煌康氏家族与归义军瓜州刺史康秀华考》(《敦煌研究》年第3期)。 [10].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艳玉著《唐五代时期敦煌康氏研究》(年5月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郑炳林)。 [11].天水市博物馆周泉著《天水伏羲庙明嘉靖壬辰“重修伏羲庙记”考释》(年第12期《丝绸之路·考古与考察》)。 [12].《中国名人志·第五卷·唐》(年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 [13].明·嘉靖傅学礼、清·顺治杨藻凤撰《庆阳府志》(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庆阳地区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点校)。 (全文完) :陈有顺,字仲达,6年生,甘肃武威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地名与姓氏文化专家委员会学术顾问、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武威凉州文化研究院名誉研究员,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著有《敦煌遗书与凉州著姓》、《今日武威》(合著)、《陇右陈氏文史考》等。 温馨提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yl/8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河北变态淫魔黄昌兵落网记
- 下一篇文章: 周南知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