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秋收
难忘秋收文/金园金秋十月,秋收的时刻又到了,稻田里,沉甸的稻谷压弯了秸秆。田里的水早已经放干,土地的表皮在秋老虎的炙烤下,迅速脱水、龟裂成块。“轰隆隆、轰隆隆……”高大威武的收割机如战车般开进了稻田,驰骋在千军万马之间,展示着它排山倒海般的“作战”能力。一排排稻穗被整齐的割下,马上又被脱粒,将余下的稻草从后面抛出,被扯碎的败絮在空中起舞。稻田也像是一个战场,收割机在这里所向披靡,它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留,只剩下两道深深的轨印。童年时的农村,还没有这等高效的收割利器,当时全靠一把镰刀来抢收。等收割完后,还要扎成捆儿,用板车慢慢运回家,最后在禾场上轧谷收粮,辛苦又费时。稻谷将熟时,亲戚邻里之间根据稻子青黄程度估算着收稻日期,彼此约定好“帮工”的日子,哪天收我家的,哪天收你家的。大伙儿齐心协力,有人割稻,有人打谷,虽然累,倒也其乐融融,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在秋收时,大人们挥洒着汗水忙得团团转,孩子们却把劳动也当成了游戏,钻稻草、爬谷堆,无忧无虑的玩闹。家家户户门前高高堆起的稻谷堆,象征着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们沉醉在丰收的气氛中,心里的喜悦溢于言表。夜晚,孩子们依然在追着萤火虫,数着星星,在月光下嘻闹。那时收完粮后,还需要去田地里捡拾漏收的稻穗,因为在收运的过程中,总会掉落一些。粮食来之不易,这些遗粮农村人当然也不会放弃。因为孩童个头小、离地面近的缘故,在寻找稻穗时比大人更占优势,所以拾稻穗多半是小孩们的事。拾稻穗对于童年的我们来说,不太像是劳动,更像是一场不知疲倦的田野游戏。小伙伴们嬉笑着寻找残留的稻穗,每看到一根就兴奋的拾起,放入随身缚着的大布袋内,时不时的比比谁捡的更多些。稻田里泥土软绵,打着赤脚也并不会扎脚,孩子们此刻化作脱僵的野马,撒欢在散发着稻香的田野上。南方稻谷成熟时,也是北方苹果的收获期,每当有小贩进村时,村里的孩子总会去围观并一路尾随。由于生活条件差,很多人家不愿花钱去买苹果,好在那时兴起用粮食换苹果的交易,大人们将孩子捡拾来的稻谷脱粒,拿出来与小贩置换。那个年代为了能吃到苹果,小伙伴们每年都会自发去稻田寻找残留的稻穗,在那时,这已成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收割完后的田野里,还有未割尽的稻茬和枯落的叶絮,以前是一把火给烧尽,方便下季耕种,燃烧完的灰烬就留给田地增肥。此时稻田里仍会有未拾尽的谷子,在燃烧的过程中遇高温膨开,成了一个个爆米花。当浓烟散去,引来一群群眼尖的麻雀争相抢食,叽叽喳喳的叫声响遍村野。现在收割机收得很干净,遗留很少,很久未听闻有人再去拾稻穗,也许是日子越来越好,不再在乎遗漏的那点了,亦或是现在的人们,舍不得让孩子去下地干活。如今,稻田里已不许再放火焚烧,那些秸秆也没有人再堆在家门前,农村丰收的气氛似乎感觉不到了。那些飘着稻香的秋天,那些亲切的记忆,如今却生出了缕缕惆怅。乡村里渐渐只剩下老年人了,曾经热闹的秋收时光也早已远去,化作一段陈年往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ry/7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气
- 下一篇文章: 西安周边免费旅游景点西安五日游自由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