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nb.ifeng.com/a/20190624/7560835_0.shtml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地球是一个物种丰富的生命世界,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一类是动物。而在动物的世界里又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食草型动物,一类是食肉型动物。

这两类动物大自然对它们的待遇也是差不多的,食草型动物有自己的优势同样也有自己的劣势,从生物链的结构来看,食草型动物是以植物为食,而植物是整个生态链中最底层的生命,食草型动物是上一层的生命。而食肉型动物则主要是以食草型动物为食,它们更高一层。

所以我们在大自然中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管食草型动物的体型有多么大,在碰到比它们小很多的食肉动物后,都会害怕躲避逃跑。就是野牛这样的比较强力的食草动物,它们在遇到狼的时候,也会忙着逃跑,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对抗。

这种生物链的上下级关系是基因层面的一种压制,再高大的食草型动物,它们也会害怕一些小小的食肉型动物。虽然食草型动物是食肉动物的猎物,但是它们能够在漫长的生命岁月里繁荣,反而比食肉动物活得更好,必然有其特别之处。

大家都知道,食草型的警觉性是非常高的,当我们不断靠近它们的时候,在离它们比较远的地方就能够发现我们,并立即逃跑离开。而肉食动物则不同,如果你从背面靠近,很容易就能够到达它们的身边。

为什么食草型动物的警觉性如此之高,能够快速发现四周的动静?可能有人会说了,那是因为这些食草动物它们的听觉非常好,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食草动物的听觉其实并不发达,远远比不上一些食肉动物,那么食草动物又是依靠什么来快速发现四周的危险?主要是依靠眼睛。

眼睛是动物最重要的观察结构,而食草动物跟食肉动物,眼睛的结构是有很大不同的。食草动物是单眼视觉,而食肉动物则是双眼视觉,这是两种有很大区别的眼睛结构。

所谓的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它们的主要区别就是重叠范围的多与少,我们人类的眼睛也是双眼视觉,也就是两个眼睛看到的范围有很大的重叠部分。单眼视觉两个眼睛看到的范围重叠的则比较少,所以我们会发现食草动物的眼睛都是分别位于头部两侧。

单眼视觉有什么优势?由于两个眼睛距离在头部两侧,那么距离就隔开了,这个时候就大大扩大了视野范围。使食草动物不仅能够观测到前方的区域,而且还能够观测到身边的左后方和右后方,可以说基本接近于度视角。

有了这个视野广阔的眼睛之后,植食动物在埋头吃草的时候,就能够做到眼观六路,当周围出现危险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而这种眼睛结构大大提高了它们的生存机率,能够提前发现食肉动物的靠近,从而提前快速逃跑。

这样的优势对于植食动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好弥补了在生物链上的弱势,一些奔跑强大的植食动物再配上这样的眼睛结构,生存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强的。食肉动物也很难真正捕到这些植食动物,当然这种眼睛结构也不是完美的,否则肉食动物也不会选择双眼视觉这种进化方向了。

食肉动物之所以选择双眼视觉也同样跟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关,对于食肉动物来说,它们本身就处于食物链仅次于人类的位置。因此,捕食者的生存困境并不在于如何躲避天敌,而在于如何捕捉更多的猎物。可是它们的猎物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植物,而是具有比较强的奔跑特征的植食动物。

所以,食肉动物想要捕获猎物,可不能直接往上冲,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是很难捕到猎物的,因为植食动物能够提前发现它们,而且奔跑速度也非常快。在这种困境下,食肉动物只能悄悄地靠近,以非常有耐心的潜伏来出其不意。

如果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会发现,食肉动物在看到猎物的时候,都会非常小心,依靠周围的植物掩盖,脚步轻轻地不断靠近。有时为了捕到猎物,食肉动物会在草丛中一动不动潜伏很长时间,在这一点上我们人类是非常佩服的。

这种潜伏的捕获猎物方式,就需要实时判断自己与猎物的距离,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捕猎的成功率。眼睛位于头部前方,距离变小,导致双眼重叠范围增大。,这样的双眼视觉是非常有利于判断目标物体的距离。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人类的远古祖先古猿其实也是植食动物,是以植物为食的。可为什么人类的远古祖先眼睛不是进化成为单眼视觉,反而是跟食肉动物一样,进化为双眼视觉?

其实这一切同样跟人类远古祖先的生存环境有关,食肉动物的双眼视觉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捕猎,而人类远古祖先的这个双眼视则是为了更好地移动。我们都知道,人类的祖先古猿可是生活在树上的,是树栖动物。

而生活在树上就需要经常在树枝间跳跃攀爬,要知道树木都是非常高大的,虽然生活在树上天敌非常少,能够更好地生活,但是一旦从树上掉下来,那基本就会没命。

树栖动物在树上生存,需要经常在树木之间进行跳跃,并利用各种藤蔓、枝条等作为攀爬工具。这个时候精确判断树木,树枝与自己的距离就非常重要,如果判断错误差那么一点,那可能就会从树上掉下来,丢掉性命。而单眼视可不利于距离的判断,只有双眼视才具备强大的距离判断能力。

所以,人类的远古祖先古猿进化演化成为了双眼视而不是单眼视。这是生存环境导致的眼睛结构选择,如果人类的远古祖先古猿最先生活的环境不是森林,而是在平原上,那么以植食动物的眼睛结构普遍性,很大概率最后也会进化演化为单眼视,如果是这样,那人类现在的眼睛可能就不是这种结构,而是像植物动物一样,分别在头部的两侧。

通过这些我们明白了,眼睛结构分为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生物到底选择哪种进化方式,主要是由生物的生存环境来决定的。由此我们也能够想象到,宇宙中的其它智慧生命体,他们的眼睛结构可能不会像人类这样,而是像植食动物分列在头部两侧。

其实对于智慧生命来说,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都是各具优势,如果人类选择了单眼视觉,未必就是一个好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一个大好事,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视野就是度,而不是现在这样只能看到前方的事物,背后的事物我们需要转头才能够看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tx/1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