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可能和主流观点不一样,若是有不同意见,请大家文明探讨,不要义愤填膺,更不要言语攻击哦!

接下来,我会尽可能详细地为大家剖析一下,为何大部分人对刘邦的评价都会偏低,却又很喜欢项羽的原因所在!

大部分人对刘邦的看法和映像,普遍都只能看到他混混出生、鸿门宴借尿遁、被追杀时踹儿女下车、诛杀韩信这些异姓王等,基本都是较为负面的形象。

因此,很多人就会先入为主的认为,刘邦就是个卑鄙无耻、小人行径、不念旧情、忘恩负义之辈。却对刘邦知人善用、胆大心细、敢打敢拼、能征善战、体恤百姓等优秀的方面视而不见、置若罔闻。那为什么很多人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把自己当成了大人物,把自己当做贵族,或是可以秒天秒地的枭雄。站在这样的贵族枭雄视角去看刘邦,那当然是一脸的不屑。站在贵族枭雄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要是身在那个年代,一定可以光明正大地打败所有人,还可以善待所有的有功之臣。还能仅凭自己伟大的人格魅力,就让所有人都乖乖俯首称臣,而且还是心服口服的那种。

站在贵族枭雄的视角看问题,就会把芸芸众生视作无物,满眼都是爽文小说里的情节。就会自以为是地认为,像打天下这种小事,根本就没有任何困难,天下江山皆是唾手可得,天下英雄皆可为己所用。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凭自己的勇猛无畏,定能叫敌人闻风丧胆,任何困难险阻都会被自己轻易搞定。还会天真地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在不辜负任何人的情况下,就能完美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在这种天真无知、且极度傲慢的视角加持下,自然就会有很多人,从心底里就看不上刘邦这种从底层做起的创业者。因为人们很难在刘邦这种人的身上,找到爽点和刺激点。在刘邦身上,人们的那种霸道总裁妄想症,和爽文男主臆想症,是根本无法得到满足的!因为刘邦身上,完全没有那种霸道总裁的王霸气质,和爽文男主才会有的无敌气概!

而我们这些看不清自己位置、又自以为是、还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小百姓、普通人,却又总是在盲目地用贵族枭雄的心理视角来省视刘邦,这样自然就会不自觉地看不起刘邦!因为,像刘邦这种普通人的成功之路,实在是显得太过朴实无华,根本不能让人们体会到那种杀伐果决的爽感,和天下无敌的刺激感。

这就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不喜欢刘邦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大多数底层人之间,都会普遍存在互相伤害等恶劣现象的原因所在。例如,保安欺负外卖,小市民欺负农民工等,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只要自己手里有了那么一点小权力或小优势,就会不自觉地去看不起那些和自己差不多或着差一些的人,这就是典型的菜鸡互啄心理!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欺软怕硬滴!

反观项羽,明明只是一个将军的材料,却非要逆天改命,强使那治国理政之霸权。怎么样,是不是有那种,看着就很狂、很拽、很酷的感觉!

项羽出生贵族,一生晓勇无敌,武力值强到爆表,军事才能也是可圈可点,他发明的破釜沉舟,后来更是被韩信那个懦夫效仿着搞了个背水一战。身为贵族的项羽,他的眼里只有复仇的怒火,完全就没有普通百姓们的无辜,他一路砍杀屠城,所过之处,无不血流成河,连他自己楚地的百姓也不例外,只要他项羽想杀,那就大杀特杀。

项羽的凶狠暴虐,更是声名远播,居然达到了,人未到、城以降的程度,他的凶名,甚至在几千年后,依然能让人谈之色变,恐怖如斯,怎能不让人心生畏惧!项羽打完天下,第一时间就给自己封了个西楚霸王的名号,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勇猛。

然后,他居然蠢到让历史倒退、重新分封天下,让六国贵胄都重回到了各自的封地,这不就是典型的放虎归山!而他自己却忙着火烧咸阳、屠戮皇城、挖坟掘墓,最后还要迁都回楚!

项羽重归楚地的目的,居然是为了让自己能高调的衣锦还乡,生怕自己锦衣夜行,怕他家乡的人看不到他这个西楚霸王是有多么地威风凛凛、天下无敌。怎么样,看着是不是很飒、很任性、很爽、很刺激啊!

大家发现了没有,项羽身上几乎囊括了霸道总裁和爽文男主的一切特质,在项羽身上,人们能轻易地找到那种杀伐果决的爽感,和天下无敌的刺激感。这就是为什么,项羽这么个刚愎自用、视人命如草芥、弑杀成性、做事风格目中无人,处事手段以暴制暴、格局小到眼里只有儿女情长的人,人气值居然会比刘邦高出那么多的原因所在。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对恶人产生畏惧心理,时间久了,就会盲目地对恶人产生崇拜之情,然后就会对恶人进行畸形且无脑的疯狂追捧!不然,古惑仔系列的电影怎么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呢,毁了整整几代人,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深受其害!因为,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会不自觉地想成为那种,能够肆无忌惮地去欺负别人的恶人!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刘邦这个被世人看不起的布衣皇帝,剖析一下他人生中的几个著名污点事件。

先说他混混出生这件事,首先他不是混混,而是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侠义之士,他一直的梦想,就是投靠一个有识之士,期待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为此他还做过张耳的门客,能做张耳的门客,那可不是什么小混混都能行的,那一定得是个侠肝义胆之人才行。更何况,有谁当混混是像刘邦这样,一不欺男霸女、二不打家劫舍、三不仗势欺人的!

他不过就是喜欢拉着一帮兄弟喝喝酒而已,怎么就变成混混了?难道张耳和潇河这些人是眼瞎了,居然会和一个卑鄙无耻的小混混成为至交好友?其次是鸿门宴借尿遁,当时,刘邦真的是像世人所想的那样,是因为贪生怕死才借口上厕所跑的吗?要知道,他可是一个,只领着几百乌合之众就敢造反的人,这样的人,会是胆小如鼠、贪生怕死之辈吗?

更何况,在鸿门宴那种情形之下,又真的是他借口去上个厕所就能跑的吗?但凡稍微动动脑也知道,这是绝无可能的啦!

刘邦借尿遁有两个目的,其一,他这样做是在对项羽示弱,他是用行动在向项羽证明,他就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就是个对项羽是构不成任何威胁滴小人物。其二,他是在试探项羽对他的态度,若项羽信了他,认为他绝无反叛之胆,那他就可以安然地离开项羽军帐去上厕所,只要项羽同意让他去上厕所,也就是同意让他走、让他活。

若项羽执意要他死,他就不可能走得出项羽军帐去上厕所,那他也就只能当场殒命、含恨而终了。至于项羽让不让他活,就全看天意了!刘邦能亲赴这鸿门之宴,然后又借尿遁,这即是刘邦递给项羽最体面的台阶,也是他刘邦展开宏图大业的最好契机。

如果当时,刘邦要是真的怕死怂了,那他就不敢去赴这鸿门之宴,那就是证明了他刘邦的确心虚,也证明了他害怕面对项羽,这也就侧面证实了他的确是有反叛项羽之心。

那么,就刘邦当时的那点人马,一定会被项羽斩尽杀绝,他也就没机会到蜀地图发展了,也就不会再有之后的种种了!所以,像鸿门宴这种明知是九死一生的宴会,若换个真没胆识的怕死之人,是根本不敢去赴宴滴!

可他刘邦就敢,他敢去,恰好证明了他的胆大睿智,也证明了,他绝不是什么胆小如鼠、贪生怕死之徒。他刘邦,绝对是个敢拿性命去赌未来的猛人。

再来看看刘邦被项羽追杀时他踹儿女下车这件事。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刘邦若一直带着孩子跑,孩子是极有可能被乱箭射死的,他让孩子下车,就是笃定项羽会拿孩子去当人质,不会杀了他们。要是他和孩子们一起被抓了,那么孩子们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到时候,孩子们就只能和他一起被杀了,他这可是在保护他的孩子啊!怎么就没人懂呢?

至于为什么是踹下车而不是抱下车!不踹下车怎么向项羽证明,他就是个为了活命而不顾儿女性命的怂包软蛋呢?他是故意这么做的,刘邦为了活命而将自己的子女踹下车,这件事从谁的嘴里说出来最可信呢?当然是两个孩子的嘴里啦!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刘邦的孩子会说,他们是被刘邦踹下车的了吧!

就算只是为了这个可以无尽羞辱刘邦的话柄,项羽也绝对不会杀了孩子,因为他要留着孩子,让刘邦的孩子成为羞辱刘邦最有力的证据。踹孩子下车这事谁都没看见,我个人认为,把孩子踹下车这事,其实应该就是刘邦自己教两个孩子这么说滴!

试问,为了让孩子活着,在哪么危急的情况下,却能有如此急中生智的反应,这样的能力又有几人可比?为了能让孩子们活命,刘邦竟不惜拿自己的名声做赌注,这等无谓的魄力,又有几人能行?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人,可是把名声看得比一切都重,甚至比生命都重要哦!

再来看看,刘邦诛杀韩信等异姓王这件事。

他要是不杀了这些个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异姓王,那等他们翅膀硬了,天下必定还要大乱,到时候受苦的、死去的,可都是当时的那些普普通通地黎民百姓啊!千万别说韩信他们不会反,那是他们不会反吗?那是他们根本没能力反好吗!

特别是韩信,从他开口逼刘邦给他封王那一刻起,他的野心就已经暴露无遗。若不是韩信当时手里的兵將都只认汉王刘邦、不认他这个籍籍无名韩信,那他韩信早在刘邦和项羽对峙之时就反了。

别不信,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在刘邦和项羽对峙时,他韩信手底下,实际掌握兵权的将军都是谁,是樊哙和周勃,这些人会让他韩信造反吗?做梦呢吧!还有,他韩信的那些兵,又都是冲着谁的名声去的呢?当然是冲着汉王刘邦的名声去的啊!

当时汉王刘邦,那可是民心所向、天下归心的闪耀存在。若不是有汉王刘邦的名声和威望在,就凭当时的韩信,这么个籍籍无名之辈,他手底下的那些战五渣、兵油子,又怎么可能会乖乖听他的,去玩命训练呢?

别不信,不信你就看看,刘邦在和项羽耗光了手里的军队后,他是怎么轻而易举地就领走了那些,韩信好不容易才辛苦训练好的士兵的!难道真的是因为那个跟废铁没什么两样的兵符吗?

当然不是啦,用脚趾也能想到,这些士兵之所以会轻而易举、义无反顾的就跟着刘邦走,那是因为他们从心里就认定了刘邦,他们是心甘情愿的把自己当做了刘邦的士兵。而韩信在这些士兵眼里,那就是刘邦的一个手下而已,除了比他们这些士兵的官大一点以外,别的一无是处。

这些士兵,他们之所以会听韩信的,那完全就是因为,是刘邦让他们听的,不然,就凭他韩信,还想控制这些士兵,做梦呢吧!还有,在刘邦领走了韩信刚训练好的军队后,要不是有汉王刘邦的名声和威望在,他韩信又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招募到那么多新兵呢?

那么,就这些冲着汉王刘邦的名声和威望去才去当兵的士兵,你让他们跟着韩信去反刘邦,这可能吗?

我可以万分肯定地说,这绝无可能。这些士兵,别说让他们跟着韩信反刘邦了,若是让他们听到了韩信要反刘邦的消息,那他们绝对一点都不会迟疑,肯定会第一时间就把韩信绑了,然后交给刘邦处置,顺便还能借机得到刘邦的赏识,简直就是一箭双雕啊!

另外,像韩信他们这些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异姓王,哪个不会在心里想,都是一起打天下的,既然你刘邦能当皇帝,那老子照样可以。所以,只要他们翅膀硬了,他们就一定会反,这点绝对是毋庸置疑滴!也就是说,他韩信当时是绝对想反的,只是他有贼心没贼胆而已!他更没有那个条件和能力,他不是不想反,他是真的没能力反,大家就别为难他了,他是真的做不到啊!

那么,以韩信为首的这些异姓王,在他们翅膀还没硬之前就把他们都杀了,提前将这些会霍乱天下、会让百姓再受战乱之苦的毒瘤都剔除了,这绝对是刘邦对他自己,和对支持他的天下百姓们最好的交代。

不管是为了天下百姓,还是为了他自己,刘邦都应该杀了这些毒瘤,这点,他刘邦绝对无愧于心!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刘邦的军事才能,刘邦知人善用,这点世人皆知,可他的军事才能却一直被人们忽视。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那些名将们,他们刷战绩和声望,主要都靠的都是什么途径。其实,当时那些名将们,他们成名之路,基本都是雷同的!他们打的,其实都是同一批人,这点,大家没想到吧!没错,当时的那些名将,他们出名时,打的都是同一批人,那就是六国余孽的那几十万联军。拿这批人刷战绩的头两人,就是大秦著名的替补名将、章邯,以及著名的囚犯王、英布。

他俩率领一群囚犯,一出咸阳就打的六国几十万联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四散而逃,从此以后,两人一战成名,成为一代名将。

第二位项羽,注意:按时间节点算,第二位拿这批人刷战绩的人应该是刘邦,可本文的主角是刘邦,所以我把刘邦放在了最后讲,望理解

时间来到楚汉相争,在项羽和刘邦第一次决战之时,项羽带领几万楚军,一路砍瓜切菜,兵锋无人能挡,项羽把韩信带领的六国余孽、几十万联军打的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四散而逃!当时的韩信,简直就是无能为力的典型代表,最后还是靠着刘邦的运筹帷幄和冷静指挥,这才勉强稳住了当时混乱不堪的局势!

怎么样,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啊!没错,这几十万联军,就是曾经被章邯、英布以及刘邦打跑的那几十万哟!

嘿嘿...!他们又回来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注意:刘邦和项羽的这次对战,刘邦自己的精锐可都不在其中,他自己的精锐都在老家守着呢!这就是后来,刘邦能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死死拖住项羽主力,好让韩信能安心地在外围打小怪升级的原因所在。

第三位刷战绩的,当然就是韩信,韩信出名时,他打的还是六国余孽的那几十万联军,没错,就是刚刚被项羽打跑的那几十万大军,他们又出现了,神不神奇啊!在项羽的主力被刘邦死死拖住后,韩信带着一群刚招募来的新兵,就横扫六国余孽几十万大军,简直势如破竹,几个月就把他们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四散而逃。这几十万联军的战力,还真是非常的稳定啊,简直就是战力届的地板砖啊!

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呢!没错,章邯和英布就是这样成名的。另外,从这里也能看出韩信和项羽军事能力,那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韩信根本就没有和项羽相提并论的资格。

不信,先别急,听我来分析,众所周知,韩信最出名的就是背水一战,这个战法,其实就是他模仿项羽的破釜沉舟搞出来的仿制版本,仅此而已,只不过是被后人给无限夸大了,因此,背水一战才会如此出名的!况且还是人家项羽的破斧沉舟珠玉在前!

而破斧沉舟和背水一战,虽然战法相似,但他们面对的敌人可不一样,两者敌人的战力,那可谓是天差地别滴。项羽面对的,虽然只是秦国的城防部队,属于秦国的二线战力,但那也是大秦帝国的百战之狮,战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而韩信打的却是,六国余孽的那群极品废物,这些人,那是遇谁都败啊,战力可谓十分的稳定,妥妥的战力地板砖,绝对的战五渣!就这些人,还把韩信逼得,需要背水一战才能险胜!

怎么样,韩信和项羽的差距一目了然了吧!

那还有谁打过六国余孽的这群乌合之众来刷战绩呢?

没错,这个人就是汉高祖刘邦!反秦之初,刘邦带着从项羽那借来的几千人马,加上他自己的从老家带出来的少数嫡系,就这么点人,刘邦硬是一路势如破竹地打到了咸阳!当时的项羽,还在与章邯及英布纠缠不清呢!没错,刘邦打的,就是被章邯和英布打跑的,六国余孽的那几十万大军。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他们居然打的都是同一批人,也就是号称战力地板砖的六国联军。

六国余孽的这几十万大军,那是一打就跑、一击即溃啊,跑了以后呢,他们又会很快的又重新集结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当时的人口少,能招来当兵的,其实一直都是同一批人,六国的王族根本没得选!所以,即便这些人是绝对的战五渣,六国的王族也只能选择接受这些人!即使他们一打仗就做鸟兽散了,六国的王族们也不能怪罪他们,不然,他们一不高兴就会投靠其他势力,搞不好还会把这些王族绑了当投名状!当时可是乱世,这些没落的六国王族们,他们对这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的士兵们,可是没什么太大的威慑力的!

二是因为,当时正直乱世,兵荒马乱的,到处闹饥荒,而去当兵就能吃饱穿暖,所以这些一打仗就跑的人,只要听到六国的那些王族又招兵了,他们就会重新回去当兵,这就是这批人能持续不断滴给当时的那些名将们刷名望值的原因所在!可为什么打的都是同一批人,后世却只记住了其他几人,而选着性地忽略了刘邦呢?因为,刘邦有了更大的成就,那就是他当了皇帝,一个皇帝,就算再怎么能打,也没人会记得他其实还是个非常能打的将军,因为皇帝这个称号的光芒,确实是太过耀眼夺目了。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打同一批人出名的这些名将们,这些人,除了项羽真的是输给他自己那刚愎自用、不可一世的性格之外,其他的几人,包括韩信,没有一个是可以和刘邦相提并论的。

先看章邯和英布,这两人后来都是王,封地也都在自己的老巢,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可以说兵强马壮了吧!

可是结果却是,刘邦在手下无大将的情况下,自己亲自带兵,就将他们一一拿下了。像什么卢绾这些人,那就更加不值一提了,遇到刘邦,那就是一击即溃的废物。还有,刚开始反秦时,刘邦手下根本无人可用,不知有多少次,都是刘邦身先士卒、临危不乱、镇定指挥,这才攻下了那些固若金汤的大秦城池!要是只靠樊哙他们这些人打仗,那刘邦这股势利,早就歇菜了。

即使是后来,刘邦因轻敌冒进,被匈奴人围在了白登山,他依旧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匈奴人为什么对白登山束手无策,那是因为刘邦能身先士卒,顶住压力,力战不降,在那样极端的囧境之下,刘邦依旧能镇定自若的组织反包围,要是匈奴人再不把刘邦故意放出来,那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要不是见识到了刘邦的勇武果决,以及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匈奴人怎么可能接受刘邦用个假公主去糊弄的结亲之谊,做梦呢吧!

什么...!你说还有韩信,别逗了好吗!他的那些战绩,若是没有刘邦的鼎力支持,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

什么...!你说韩信打败了项羽,别逗了好吗!项羽只是败给了他自己,和韩信的关系不大好吗。

韩信根本就不配成为项羽打对手,他就是一个懦夫而已,要是没有刘邦的鼎力协助,什么背水一战、什么四面楚歌,他连施展的机会都没有就得领盒饭。还有,我之前也说了,韩信成名时打的那些六国余孽,只要是个有能力的将军领兵,那基本就是换谁都能赢的好吗!

可当时刘邦呢,他可是在和项羽的百战之师硬抗啊!那可是项羽的嫡系啊,那可是项羽的长胜之军啊!这样的对手,要是换作韩信,早就败了好吗!

要不是我们的汉高祖刘邦,他硬生生的拖住了项羽,他韩信能安心的去打六国的那几十万废物吗?

所以,在那个朝代,单论军事才能,值得放在一起比较的就两个人,就是项羽和刘邦两兄弟,其他的人,还是别逗了好吗!什么,你不信,不信就看看韩信和项羽的第一次交手,那叫一个惨不忍睹,要不是最后刘邦稳定住了局势和人心,他韩信才不至于再次提桶跑路的,若仅凭他韩信,他早就凉凉了好吗!

还有最后的决战,要不是我们的汉高祖刘邦已经把项羽的精锐几乎耗尽了,还能让他韩信这么个姗姗来迟的小人懦夫给捡漏了!就这,都还是我们的汉高祖刘邦有意成全他韩信,不然,就凭他韩信,怎么可能会有机会名垂青史呢?

其实我们普通人,只要把自己的角色搞清楚,意识到自己只是个小老百姓,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只是任人宰割的鱼肉而已。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刘邦,你就会发现,他原来是这样一个伟大又有魅力的人,他从不屠戮百姓,哪怕外敌来犯,为了百姓,他也愿意低头,然后用个假公主去和亲。

什么...!你说他是怕死才这么做的!拜托,一个六十多岁了,还在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南征北战的皇帝,他可是皇帝,有必要一把年纪了,还依旧一马当先的去驰骋疆场吗?

这样的猛人,你居然说他是怕死之人,别逗了好吗?他要是怕死,会毅然决然的领着几百乡民就造反并身先士卒的攻城拔寨吗?他要是怕死,会因为冲的太快而被围白登山吗?怕死的人不应该是躲在后面,然后让手下的将军和士兵们冲在最前面吗?他要是怕死,会因为打仗时离的太近,而被英布射伤吗?同样是匈奴来犯,换作项羽,必定死磕到底,绝不可能低头和亲,这种勇气固然可嘉,可以当时的国力,他项羽打得赢吗?

匈奴人可不是六国余孽的几十万联军那种酒囊饭袋、乌合之众!况且,项羽虽勇,但他从未打败过真正的秦军精锐,因为,当时真正的秦军主力,可都还在南北边境上防范着匈奴和百越呢!项羽反秦时,他打败的都是些秦军的城防军和一些临时招募的百姓及囚犯,这些只能算是秦国的二线部队,而且都还都是些无心恋战的人。

而被项羽打败的那个所谓大秦名将章邯,其实就是个替补选手,在真正的秦国将军里,他根本排不上号!也就是说,若不是真正的秦军精锐和大秦猛将们,觉得大秦气数已尽,加上他们自己也受够了情感的严苛政法,所以最终都没有回援,项羽他们这才侥幸赢了!要是这些真正的大秦精锐和猛将都回援了,那么,项羽他们,是绝无可能获胜的!

换言之就是,项羽其实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可当时的匈奴人呢,这些匈奴人,那可是绝对的兵强马壮、势不可挡啊!他们可是连大秦帝国的那些真正的精锐铁骑们,都差点没能挡住的可怕存在!要知道,当时的华夏大地,到处百废待兴,四处哀鸿遍野,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无粮、无钱、无马、无人、无兵器。

若以这种国力去死磕到底、鱼死网破,最后不出意外的话,就只能是亡国灭种了!那,哪里还会有后来的什么汉族,早特么死绝了!

注意:在大秦帝国分崩离析、内乱频发的时候,大秦帝国驻守在南北边疆的那些真正的精锐部队,都没有回援大秦!这不仅说明了秦始皇的伟大,也说明了,秦国的百姓及军士们,也确实受够了大秦帝国的严苛法证!

所以,秦国的灭亡,大汉的崛起,这些都是注定的!

汉高祖刘邦,他不仅继承了秦始皇嬴政伟大的大一统意志和信念,更是在此基础上,又为大汉帝国百姓们,增添上了大秦时期没有的那种,为民着想、与民生息的柔和,这也是秦国人,基本都支持刘邦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也是秦始皇最想看到的,伟大的秦始皇和伟大的汉高祖,他们本就是同一时代的伟人加英雄!

当秦始皇嬴政,在天上看到了仅比自己小三岁的汉高祖刘邦,看到了他不畏惧艰难险阻、不在乎个人的荣辱生死,九死一生的继承了他的意志和信念,并加以完善!

看到了他替自己实现了,想要建立一个百姓爱戴、军民同心、并能长治久安的强大国家的夙愿时,我想,那时的秦始皇,他在天上应该也会漏出,久违了的那种英雄惜英雄的笑容吧!

我想,那个一心护佑我华夏的秦始皇,他的在天之灵,一定也是很认可这个,和他一样,一心想着护佑我华夏的汉高祖的吧!

刘邦,出生平民,所以他懂得百姓们的不易,他做事能为百姓着想,他打天下时已是不惑之年,身上少了戾气,却多了沉稳,遇事能平心静气,不会滥杀无辜。刘邦善良且优秀的人格魅力,自不必由后人来评说否定。

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的贫苦百姓们,已经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不然,韩信凭什么能打着刘邦的名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几千人变成了十几万人!要不是当时的百姓们,都是从心里支持刘邦的,就凭他韩信,还想招兵买马,做梦去吧!

所以说,韩信是想造反的,只是他不够格也没能力,因为根本没人会鸟他。另外,要知道,刘邦军队里的那些,真正的主力精锐,除了他从老家带出来那些人之外,其他的,那可都是大秦帝国的百战之师,连他推翻的秦人,都死心塌地的追随他,难道当时的百姓们是傻吗?

当时的百姓们当然不傻,他们知道谁才是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人,他们是能分辨真伪是非滴。而项羽,他出生贵族,眼里只有复仇的怒火,二十啷当岁的年纪,全身都是桀骜不训的戾气,和无所畏惧的凶狠。

他打仗,只要能赢,那不管会死多少人,他都在所不惜,他天生就是贵族,平民在他眼里,还不如猪狗草芥。

就这样一个人,居然能被我们这些,被他视作猪狗草芥的小百姓们,毫无底线的去追捧夸赞,这是不是太过讽刺了!

而刘邦,一个为国为民、胸怀天下、知人善用、有勇有谋、乱世安邦的治世明君!一个仅凭一己之力就让华夏民族得以绵延至今的千古一帝!却不仅被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们看不起,还被骂的一文不值,说来也真是可笑至极、可悲不已!

那么,为什么历朝历代的高层精英们,却会对刘邦评价颇高呢?

因为,只有同样是打天下、治天下的人,他们才能体会到刘邦的不易和伟大,这就是英雄惜英雄的由来。

刘邦,一个为国为民的伟大君王,他的国号成就了一个民族,他的功绩震古烁今、恢宏千古,他是汉高祖刘邦,他是一个被人轻蔑了数千年的伟人!

只可叹,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tx/1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