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盲学车
我这个年纪的正常中国男性,在十几二岁时一般都会订阅三本杂志:《舰船知识》、《汽车杂志》和《兵器知识》。我这种非正常男性不一样,先是看《奥秘》、《飞碟探索》、《气功与科学》,后来转去看《读书》、《万象》和《音乐天堂》。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前者介绍的内容都需要花钱去买,而且极为昂贵。买不到痛苦,买到了更加麻烦。后者介绍的内容大多不需要花钱,只需要头脑和心灵,读完之后自己跟自己较劲,用充实的精神世界暂时遗忘物质世界的匮乏。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汽车没有任何概念,缺乏正常男性那种对于机械的狂热。我的想法非常简单,既然绝大部分汽车我都买不起(当时一辆夏利或者捷达都要十几万,平均工资不到块),那我去了解什么发动机,什么扭矩,什么轮胎,又有什么意义?10秒钟直线加速到公里/小时,和3秒加速之间对我而言又有多大区别?所以一群男人喝酒聊天,只要说到汽车我就会闭嘴,专心吃免费花生,一边默默腹诽:一帮连冲程图都看不懂的人,讨论什么汽车好坏呢?高考物理几分啊?机械制图几分啊? 再后来出现了一点状况,那就是看好莱坞动作片的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硬汉们都在开破车?在我的理解里,好车都应该是流线型的,浑身上下都是流畅圆润的曲线,曲线越多,漆水越好,车子越贵。但是在电影里,我看到的都是各种方头方脑,线条极为硬朗的破车,估计避震都没有,一看就是有了年头的破车。但是各种硬汉角色看到这种车却流露出极度仰慕的表情,我就感觉很奇怪,什么意思?剧组经费不够,买不起好一点的道具车?用悍马和劳斯莱斯拍追车太贵?那为什么不用二手奔驰或者奥迪呢? 研究了一下,于是知道有所谓“汽车文化”的存在。一听说“文化”两个字,我掉头就走。因为一旦有文化,对应的是一段生活。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根本无法理解那种文化。就像是某部二战电影里的情节那样,一位纳粹间谍混入了盟军,无论长相、发音、个人资料都天衣无缝。结果有天闲聊,说起他“家乡”的某种流行小游戏,从风车叶片之间把个球打过去进洞,他对此一无所知,结果穿帮被擒。长相可以整,发音可以练,个人资料可以改,但是没有生活那就是没有生活,纳粹间谍就是吃了没有本地文化的亏。 不管怎么样,好莱坞电影向我强行普及了汽车文化。我逐渐认识到一点,就是那些方头方脑的破车,在世界上有另外一群人对它们极度痴迷,后面有一堆往事和青春可以回味。至于具体是什么车,车和车之间有什么区别,痴迷车子的哪一点,我对此一无所知。如果要和我谈谈自行车如何用机油上弹子,链条壳如何斜着上螺丝固定,我倒还略知一二。 这个情况在这两天有所改变,原因是最近没有什么好剧。每天我要在家里的走路机上走2个小时,以往都是翻一部剧或者电影出来放着,一边看一遍走。现在片库里的片子已经刷得差不多了,情况就变得很尴尬。往往是走了半小时到45分钟,还没有选出一部想看的剧,大拇指倒是因为反复按键变得强壮了起来。上周,我偶然在Netflix的片库里发现一个真人实境节目,叫做《老爷车大翻新》(RustValleyRestorers),终于对汽车文化的认知有所改观,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沉迷。 《老爷车大翻新》是讲一个加拿大有个收破烂的地方叫“锈谷”,RustValley,里面有一群收藏各种旧车破车的糙老爷们。反正地方很大,家家都有森林和草场,随随便便都能用鸡蛋换来几百辆破车,就那么放在野地里风吹日晒,给小鸟、浣熊、夜猫作巢穴。这帮糙汉都开自己的车场,车场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破车翻新,重新恢复往日的荣光,卖出去从中赚取利润。 这个片子的看点有二,一个是疗愈效果非常。在网上,旧物翻新是一类节目,痴迷者不再少数,可以归于心理治疗这个类目下。这种节目一般都很长,但是观众偏偏都能耐心看下去。看着一样破烂锈蚀的东西,在工匠手下一点点打磨修正上漆,终于恢复旧观,甚至比当年还要漂亮崭新,人就会觉得很松弛,感到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得到了释放。或者我可以这么说,这个世界里的事物都在增熵过程中,每过一天都增加了混乱和无序,都增加了破败和形变。旧物翻新是把这个过程完全逆转过来,从混乱和无序中重建秩序,从破烂不堪重回闪闪发亮,这就让人心情大好,觉得生活里充满了希望。每看到完成一样东西,就感觉这个世界变好了一点,增加了一点价值。 第二个看点就是所谓汽车文化。它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喜欢某一款车,当年发生过什么,这款车在当时的生活里扮演什么角色。同时,车子也并非单纯的机械,它和某家人的某段生活,某位成员建立过深厚的情感连接。许多人请求糙汉们翻新一辆旧车,很可能是自己父亲生前没有来得及完成的梦想,是答应过自己儿女一起翻新但一直拖延下来的承诺,又或者是老去的人们想要坐上年少时最为渴慕的跑车,在公路上风驰电掣找回自己的青春。因此,《老爷车大翻新》又要比简单的翻新节目更有意思一点,后面有许多人生故事,车子是这些故事和情感的载体。选择糙汉们作为拍摄主体这一点也非常好,最终观众会理解,是因为有过关于汽车的生活,有着一群痴迷于汽车的人,才会有这么一帮沉迷于收藏和翻新汽车,住在垃圾场里的糙汉。 (前面两位是车主,后面的是修车的糙汉之一,从图中可以看出,我欣赏他的两个点) 对于我个人而言,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老爷车大翻新》还有一处让我感动的地方。那就是反复看他们拆装汽车,在车壳里塞入发动机、化油器、仪表板、车座椅,感觉就像是在拼乐高。这个过程中让我产生出了一种非常朴素的情感:原来,汽车也是手工的一种。原先汽车在我心目中是一种复杂精密的仪器,距离我非常遥远。看多了拆装过程之后,感觉汽车距离我也很近。和世间所有的手工一样,人们的出发点是弄个铁壳放在铁架子上,要让它跑起来,要能控制它。完成了这个粗糙而朴素的想法之后,才是一次次升级,一次次打磨,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得越来越精致舒适。在上千个零件,数百道工序之后,你还是可以在一辆车里找到最初始的那个想法,看到汽车这个概念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程,那个想法本身让我深深感动。 也是在《老爷车大翻新》之后,我对好莱坞电影里的破车终于有了感觉,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上车启动引擎之后会“Yohoo”一下---我对电影的记忆终于熨平,其中再没有了任何皱褶。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个车盲,也对汽车文化敬而远之,又或者你需要一点疗愈的效果,得到心灵的放松,那么我建议你可以去看一下《老爷车大翻新》,好像B站上现在就有,还没有被多少人给盯上。豆瓣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tx/8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请你坐好,看我飞翔曾海
- 下一篇文章: 婚纱自己做,照片自己修这新娘的婚纱照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