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野菠菜,农村娃把它当零食吃,殊不知根
野菜是曾经的穷苦人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饥荒年代时的人们,总会漫山遍野地去寻找它们的踪影,这时,野菜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而若是富足的时候,野菜变成了小孩子们的“零食”和大人眼中的“野味”,这种天生地养的“天赐之物”是一家人快乐的源泉,也是为生活增添了无数光彩的存在。 如今,野菜更是成为了众人争相追捧的存在。 每次有亲戚串门时带来野菜,总不会落下那一句:“这可是野味,如今可少见哩。” “物以稀为贵”,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能见到野菜的机会少之又少, 这些从家乡野地里诞生出来的美味,它的价值早已不仅仅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更多的,则是那层“珍稀”和“情怀”。 不过话说回来,大多数野菜的营养价值,也都确实不低,而且有的成分,是那些常见蔬菜中很少能有的,也不外乎它们如此受人待见了。 今天,笔者要分享的,也正是一种野菜。 世人常常叫它野菠菜,在以前,农村娃都喜欢将它当做零食,可是那时候的他们却是不知道,这菜最有价值且最为珍贵的地方,其实是它的根部。 野菠菜只是这菜的俗名,它真正的学名其实叫做土大黄,是蓼科酸模属的一种。 它的别称有很多,比如鲜大青、红筋大黄、化雪莲、羊蹄大黄等。 还记得古装电视剧中,女主在荒郊野外受伤之后,男主为女主摘的野草药吗? 这样的桥段屡见不鲜,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野草,被碾碎后敷在女主伤口上,就能有效消炎镇静、止血疗伤。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电视剧因为剧情需要,胡乱拍摄的情节,而事实上这样的情节却也有一定的根据。 “艺术源于生活”,这样的“野草药”其实在大家的身边也有,那就是土大黄。 而土大黄还有一个别致的外号,叫做“金不换”。 作为一种常见的野菜,很多人都只知道它可以用来做菜,小孩子们则是喜欢吃它的叶子。 因为土大黄的叶子吃起来酸酸的,在鲜有零食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十分不错的调剂品。 而关于土大黄的其他功效,却是鲜有人知。 其实自古以来,土大黄便频频出现在中药草的各个典籍之中。 最早记录它的是一位名叫苏颂的宋代药物学家,在他所主持编撰的《图经本草》中:”鼎州出一种羊蹄大黄,疔疥瘙甚效。初生苗叶如羊蹄,累年长大,即叶似商陆而狭尖,四月内于押条上出穗...……亦称为土大黄。” 有关它的记载,在《本草纲目》中也有提及。 土大黄的名字,源于其与大黄极为相似的外表,以及十分相近的药性。其实二者因为同属蓼科的关系,也算得上是“近亲”。 不过土大黄远不及大黄有名罢了。 土大黄被广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zz/12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保护秦岭解开秦岭的小秘密物种起源从地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