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套马

原创作者·思如

有两次出差,我亲眼目睹了草原上套马那种激烈、紧张而惊险的场面。下面我就给大家描述一下套马的情景。要不是亲临现场,你真无法想象有多么震撼!

草原上的马生下以后到两岁之前,就跟野马一样生活在草原上,无拘无束,从未受过训练或调教。但从两岁起,这些小马驹就要开始戴嚼子,学习走步并接受各种技能的训练。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马为何还要学习走步呢?

所谓走步并不是让马随便走,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不是那种天生的自然的走法。马必须按照要求和规定走。一般有两种走法:顺蹄与交叉式。

所谓顺蹄就是同一侧的两条腿一齐向前迈步,这样的马走起路来平稳,骑在上面比较舒服。

另一种交叉式走步则指两侧前后腿交叉前进,比方说马迈左前腿的时候,右后腿也同时向前迈步;而右前腿向前迈步的时候,左后腿就得紧紧跟上。

12

观看套马

这种步法速度比较快,适合中长距离行走。训练时,要根据需要与马自身特点,选择一种合适的步法让马慢慢习惯。一种简易的方法就是在马的前后脚上栓上一根绳子,这样马在挪动前腿的时候,相应的后腿就必然要跟着往前挪。

没有经过训练的马

走起步来不仅让人不舒服,

马也容易累。

此外,为了让马参加比赛、干活、

表演等当然还要进行各种专项技能的训练。

要让马与主人之间形成一种默契,

让马听懂主人的指令或明白主人的暗示。

????????马也会有心理和性格问题,比如有的马比较随和,有的马则桀骜不驯,甚至有时会踢人、咬人等等,这些都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矫正。训练要有针对性,扬长避短,要让马变得服服帖帖,俯首听命。????????

除了上嚼子,每年牧民还要给马打寄生虫或剪马鬃。这些工作都需要有经验的牧马人先将它们套住、按倒在地上才能进行。到了套马那一天,生产队会邀请周围各生产队的套马能手汇聚一堂。牧民们就像参加“那达慕”一样,摆上马酒和各种好吃的食品,穿上节日的盛装。

队里先派人把马群赶过来,圈在指定的区域里。不过这个区域很大,四周没有篱笆可以围住它们。

套马

等队长宣布套马开始以后,各个套马能手就选定目标,冲进马群开始套马。

他们手里拿的套杆很长,具有一定的弹性,套杆前面用绳子做成一个挺大的圆圈。

所有的坐骑都训练有素,

对主人的意图一清二楚,

而且跟主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套手骑在马上

都不用通过缰绳和嚼子来指挥。

套杆就是号令。

套杆指向哪里,坐骑就会奔向哪里。

一旦认准目标以后,

那坐骑就会死死盯住目标而穷追不舍。

一般坐骑的速度都要比野马快,因此套手很快就能追上目标。就在接近目标的那一刹那,套手把套杆前面的绳圈熟练地轻轻一抖,绳圈就会套在马脖子上。

套住脖子之后,骑手就一手抓住套杆,另一只手赶紧往怀里收绳子,同时迅速转动套杆,把绳圈迅速变小紧紧箍在马的脖子上,不让目标有逃逸的机会。同时,坐骑会自动减速,并且把前腿蹬在地上,同时把屁股压低做后蹲动作,配合骑手让目标慢慢停下来。

套手会让目标以套杆马为圆心再跑上几圈,把目标耗得筋疲力尽再让它完全停下来。这时就会有人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抓住目标的尾巴。目标受到惊吓后,会本能地用两条后腿拼命往后踢。

躲过马的蹄子,趁马立地未稳,此人就会用双手揪住尾巴使巧劲猛然一甩,把马撂倒。

马只要一倒,就会再扑上去两个人,一人骑在脖子上,紧紧按住马头,另一个人骑在腰部,摁住身体,让马动弹不得。

然后,

再上去几个人,

或往马鼻孔里灌药水,

或给马上笼头戴嚼子,或剪马鬃。

任务一旦完成,

几个人便同时离开,

那马便从地上一跃而起,

站立片刻之后返回到马群里去。

那些灌了药水或剪掉马鬃的马

回到马群之后依然悠哉游哉,

而戴了嚼子的马从此便失去了自由,

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

当然,套马的过程也不一定都很顺利,即使老手有时也会失手。这时就会有几位套手同时追上前去将目标团团围住。不一会儿,那目标就成了阶下囚,只能就范,俯首称臣。

套马场面宏大、澎湃壮阔、气势非凡、十分激烈、火爆,因而也非常刺激。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惊心动魄,地动山摇,耳朵里似乎还能听到那哒、哒、哒、哒,雨点般骏马飞快向前奔驰的蹄声。你不得不佩服骑手套马技艺的高超;也不得不惊叹他们胯下坐骑的聪明与灵巧。

观看套马

那些敢于跟马摔跤的大力士令你肃然起敬,还有那热情好客的蒙族人会让你受宠若惊,流连忘返。连队生活虽然艰苦,但有幸见到这种激荡人心的场景,不能不说是对人生的一种安慰和补偿。

往期推荐

●往事忆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回忆(八)

●往事忆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回忆(七)

●往事忆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回忆(六)

(声明:本文图片有些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版权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E-mail: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zz/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