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光咒》合集太乙金光神咒修持要旨及金光咒有关问答太乙金光神咒修持要旨(一)述太乙金光之源流(二)述真言理法之玄微(三)述真言观法之精要(四)述真言丹道之妙用“太乙金光神咒”修持次第心要(一篇一生有用的文章)太乙金光神咒修持次第再谈一、述金光咒修持之上下次第二、述修持真言之功德三、述真言修持之回向关于太乙金光咒修持法金光咒与丹道内景及修持关于太乙金光咒修持法的问答太乙金光咒修持法及其要旨一位太乙金光咒修持者与陈全林问答集陈老师说太乙金光咒太乙金光神咒修持要旨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太乙道炁,周流古今。甘露灌顶,光明浴身。三业清净,五脏玄明。内外明彻,显我元神。连天通地,祥光佑众。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三清圣祖,感诚而应。诵之万遍,光明临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一)述太乙金光之源流太乙,也写作“太一”,是道或者炁的别称。太表示最古、最高,“一”或“乙”,代指元初。吕祖《太乙金华宗旨》里讲的太乙、金光、元神之理,正是此“太乙金光神咒”的基本原理。我先从《太乙金华宗旨》里摘出十二条有关论述,放在最前面,作为整个太乙金光咒修持法的基本原理。诸君先要仔细地、耐心地阅读,然后与后面各个层面的论述结合,就容易领会此真言的奥妙。吕祖说:1、“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先于人伦日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我奉勅为度师。今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然后细为开说。太乙者,无上之谓。丹诀甚多。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我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天仙太乙之真炁,‘水乡铅,只一味’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法。……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则周身之气皆上朝。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2、“回光所以炼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断识。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纯乾,不过消魄全魂耳。回光者,消阴制魄之诀也。无返乾之功,止有回光之诀。光即乾也。回之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而圣胎可结矣。”3、“光回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所云精思者此也,纯气者此也,纯想者此也。初行此诀,是有中似无,久之功成,身外有身,乃无中似有。百日专功,光才真,方为神火。百日后光自然。一点真阳,忽生沉珠,如夫妇交合,有胎便当静以待之。”4、“光之回,即火候也。夫元化之中,有阳光为主宰。有形者为日,在人为目。走漏神识,莫此甚顺也。故金华之道,全用逆法。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气;非止一时之妄想,真空千劫之轮回。”5、“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日月、大地,无非此光,故不独在身中。聪明智慧,一切运转,亦无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天地之光华布满大千,一身之光华亦自漫天盖地。所以一回光,大地山河一切皆回矣。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6、“静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此为遍体阳和,金华乍吐也。既而万籁俱寂。皓月中天,觉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为心体开明,金华正放也。既而遍体充实,不畏风霜。人当之兴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黄金起屋,白玉为台。”7、“神在谷(天谷,脑中元神之府)中,随时可以自验。一则静中目光腾腾,满前皆白,如在云中,开眼觅身,无从觅视,此为虚室生白,内外通明,吉祥止止也。一则静中肉身絪缊,如绵如玉。坐中若留不住而腾腾上浮,此为神归顶天。”8、“不管他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何谓无念?千休千处得。何谓生念?一念一生。持此念乃正念,与平日念不同。‘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药。”9、“用心即为识光,放下乃为性光。”10、“断除妄见,然后药生。药非有形之物,此性光也,而即先天之真炁。然必于大定后方见,并无采法。言采者,大谬矣。见之既久,心地光明,自然心空漏尽,解脱尘海。”11、“回光祖窍万神安,药产川原一炁出。透幙变化有金光,一轮红日常赫赫。”12、“回光在纯心行去,只将真息凝照于中宫,久之自然通灵达变也。总是心静气定为基,心忘气凝为效,气息心空为丹成,心气浑一为温养,明心见性为了道。”从吕祖的论述中可知,太乙即是道气,即是元神,即是真性,即是金光,即是法身。修炼丹道的最根本入手处,就是直接修炼此光此炁,也即是修炼此神此性,这就是“一超直入”之法、明心见性之要。以上十二条是纲目,明白纲目,后面文字,皆是余事。太乙可以演化为具有灵性的神明,因此,太乙也代表“象帝之先”的神明。如《参同契》云:“服食三载,轻举远游。入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长乐无忧。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乃召,移居中州。功满上升,膺箓受图。”这里的太乙就是最高的神明是中国古文化里的“天帝”的代称。在道教神话里,有“太乙真人”、“太乙救苦天尊”。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里,神通广大的“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在昆仑山修道有成。在《封神演义》里对太乙真人多有描述,他是本书主人公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住在“乾元山金光洞”,乾元,就是乾卦,元是乾卦“元亨利贞”四德之一,代表元处、本初、万物之初始。乾为金,为圆,为光。金光洞三字,正是乾卦之卦象,洞为圆。在此书第七回《陈塘关哪吒出世》一回有诗云:“金光洞里有奇珍,降落尘寰辅至仁。”金光洞里的奇珍就是太乙道炁,可以化成丹珠、元性、真神、精气、万物、法宝。“辅至仁”即是其妙用,积功累德。在第十三回书《太乙真人收石矶》里,太乙真人自述修炼,日月交光,得其精华,变成玄珠,永镇黄庭,生大光明。然后“摆动乾坤知道力,逃移生死见功成。逍遥四海留踪迹,归在三清立姓名。”真人气象,道归三清,非“金光咒”之“三清圣祖,感诚而应”乎?他收服石矶的法宝是“九龙神火罩”。九为乾卦之数,龙为乾卦之象,神为乾卦之体,火为乾卦之用。九龙神火四字,即是金丹法诀,神是性,火是炁,炁是命。炁字下的四点是火字的简写。金文里的炁字,上面一个“无”,下面一个“火”,火,真阳也,乾金也,丹砂也,混元一炁也。书云:“一粒丹砂归命宝”,真是金丹修命之真义。此书借神话以演道法,不可不知。我虽然讲故事,且是暗演玄机,叙述太乙金光咒之内在理法,上接玄道,下启真灵。太乙真人是否就是太乙救苦天尊,不好说。姑且看做太乙道气的一体二用。太乙救苦天尊即是东极青华大帝,主“东方长乐世界”,《太乙救苦护身妙经》里说太乙天尊“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漂放莲灯集?放生咒》曰:“天罗神,地罗神,慧剑出鞘斩妖精,一切灾难化为尘,寻声救苦解救罗网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难度众生。”在丹道里,东方为青,主长生,主仙道。仙道贵生,故仙道家多礼拜太乙救苦天尊。在《道教科仪》里,有“太乙大天帝宝诰”、“伏魔太乙天尊宝诰”、“东极太乙宝诰”,后者即是“太乙救苦天尊宝诰”,修持太乙金光咒者,也可以在修持之前诵此宝诰三遍。其文曰:“志心归礼,青华圣境,东极上宫。十方化号度众生,百亿光中瞻妙相。即随机而赴感,由誓愿而无边。九色莲花,做慈航之彼岸;一枝杨柳,洒甘露之法门。无量度人、大慈仁者,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乙寻声救苦天尊。”《史记?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一”。汉武帝在长安城南建有太一(太乙)坛而求仙,至今,长安县有太乙镇,太乙镇南行十里,有翠华山,翠华山有太乙峰,即是王维诗歌所云:“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者。年,我访道终南山,居住在太乙镇,亦修持太乙金光神咒,颇生效验。(二)述真言理法之玄微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太乙道炁,周流古今。甘露灌顶,光明浴身。三业清净,五脏玄明。内外明彻,显我元神。连天通地,祥光佑众。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三清圣祖,感诚而应。诵之万遍,光明临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太乙道炁,道家认为宇宙万有都是先天一炁所化生,《性命圭旨?大道论》认为“道即炁”。三业,身口意三方面的业行。业有善业、恶业。身之三恶业为杀、盗、邪淫;口的三恶业是妄语、恶口、绮语(淫乱之语),意之三恶业为妄念、邪念、恶念。修持此咒语时,先要在静坐时:时时检点身口意三业是否清净?修心净业的法门基本有四:第一是忏悔。三业方面有何过错,先要忏悔。比如犯了口业,说了恶口、绮语(淫秽之语如“黄段子”),就要忏悔;第二是观心。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里的善恶和善恶背后的动机、阴影;第三是宽容和祝福、感恩。在静坐中觉察自己人生中的善恶业行、人事际遇,对于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一切人、与自己结怨的一切人,都要宽容,并祝愿他们都能吉祥如意、得遇正道、得大解脱。要如此发心,就可以扩展心量,化解怨尤。还要在静修中感恩父母感恩祖上感恩亲友、国民,感恩一切人一切圣师一切众生。第四是发愿。发求道、修道的大愿,比如发愿:自己得遇明师、得遇正道等,如柳华阳在结下道缘并出家后,多方访道,不遇明师,于是:他对天盟誓,礼拜天地,发大愿,希望自己能遇见明师。他天天发愿、礼拜了半年后,就遇见了合洪、伍冲虚;一年后遇见了壶云。三位真人传道与之。(《伍柳仙宗?慧命经序》里柳华阳真人自述云:“华阳,洪都之乡人也,幼而好佛,因入梵宇有悟,常怀方外想,见僧辄喜。一旦闻长者曰:‘昔五祖三更时私授六祖道。’侧听欢然,憬如梦觉,始知修炼家必赖师传,乃寻求不已。足迹遍荆楚间,迄无所遇。后乃投皖水之双莲寺落发,愈加咨访。凡三教之师,靡不参究,竟无悉慧命之旨者。因自叹曰:‘人身难得,遂此虚度乎?’忽发一念,于每夕二鼓,五体投地,盟誓,虔叩上苍,务求必得。阅及半载,幸遇合洪、伍冲虚师,传余秘旨,豁然通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有之灵物。嗣至匡庐,又遇壶云老师,窃聆论绪,知为非常人。勤恳听受,继以哀吁,师乃大发鸿慈,开悟微密,中边奥窍,罔不周彻。及余临行,师嘱曰:‘佛教双修,今已断灭,子当续其命脉,以度有缘。’”这就是柳华阳遇师得法的因缘,来自发愿,来自诚心感天。张紫阳真人在成都求道,也是:“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这里的第一要义是“诚”,也即金光咒里所言:“感诚而应”。白玉蟾说:修道的人只要诚心发愿,诚心修行,“天其使太乙金光神咒修持要旨圣师为汝指示发宗。”真心修道,即可有缘与历代真人、圣师心心相应。白玉蟾于《海琼真人语录》里进一步说:“一念之诚,与道合真。故可感召真灵,无疑矣。古者有孝心,有诚心,有义心,有慈心,有刚心,有忠心,皆于肹蠁之间,感天动地。盖其一心之专,一念之正,所以然也。”发愿之于修持极其重要,无“大愿”不能成就,无“切愿”不能感应,无“行愿”不能积功,无“了愿”不能究竟。丹士还要发弘法利生之愿行,慈悲其心,恢弘其志,增益其德,坚固其行。每个人的大愿要根据自己的根性、愿心来发,把大愿融化到每天的修持中去,诵持大愿,天长日久,就会形成愿力,是一种能引领灵性升华、解脱的力量。以上四个方面是“三业清净”的基本修持法。心定愿切,观想道炁周流,借太乙真炁所化甘露,从头到足,沐浴自身内外,清洗业障、病浊等,使五脏有光明,借光明观看五脏六腑;观看身心内外的光明。一旦光明生起,就可以护佑自身,护佑亲人,乃至护佑更多人,佛道讲的“玉光”、“佛光”的普照是圣人的光明可以护佑无量众生,所谓“无量光”者是也。“内外明彻”之光,不只是自身之光,“连天通地,祥光佑众”的光更为殊胜,超越了自我的小天地,《楞严经》所谓“静极光通达,明极即如来”,“伏归元真,发本明耀。”、“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在静定中发出的身心性命的光与宇宙万有的元光相通,乃天人合一之静光、常光、本光。佛法中有“定光佛”,定中生光。道家也说:“上神乘光”、“宇泰定,发乎天光”。(见《庄子》)“用其光,复归其明”(见《老子》),都是佛道修光、用光的妙诀。“光明临身”之光,既有内光——己光;也有外光——天光、道光、圣光的加持。“我入入我,两不分别”。得道之人,会发现万物和自己息息相关,是同一个根源、同一个光明。《药师经》里药师如来发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这里的“身如琉璃,内外明彻”是修持的功夫境界。不论佛道,只要实修,只要真得道,都有“内外明彻”的证境。《楞严经》里讲,修行到“行阴尽”者会有“内外湛明”之境,即是“内外明彻”。此经进一步云:“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这时修行人已经能把握生命了。“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即是金光咒的“内外明彻,显我元神,连天通地,祥光佑众。”元神在我身心,天地在于十方。《六祖坛经》慧能大师开示云:“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六祖大师三次以“内外明彻”讲述法身境界、智慧境界、光明境界,岂偶然哉。道家金光咒里讲之,并非无由。“内外明彻”是佛道修持的成就共性。人与宇宙的光明“内外明彻”,必然如此。这是色身与法身合修的境界。不是幻觉,不是比喻,而是真实不虚的功夫成就。南宗丹法,佛道双修,故金光咒与《楞严经》、《药师经》、《坛经》之印契,是前辈悟道之心法。那个大光明,理解为万有道炁的统一也罢,理解成万有佛性的统一也罢,总有一天,会自然在修持中感受到吾人和万物的根基是相通、相同的。有道友传我一诀:“佛是灵根道是基”。万法不外人之灵根。那个“灵”之根是什么?是先天一炁。人的灵性来自先天一炁。道家很重视从色身起修。正如张伯端所说:“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此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源矣。”理解了伯端真人此语,就能理解“佛是灵根道是基”之要妙,与紫阳之言契合矣。最后一句“杳杳冥冥”,说的是通过修炼、诵持金光咒而进入定静、进入“道之为物”的天人合一境界,从而“定里结还丹”。杳杳冥冥,在《道德经》与《庄子》里形容圣者与天相通的甚深定静。太乙金光咒有四个次第。前边是净化道场的口诀,如“金光烁屋,瑞气盈庭”;中间是修身心、净化心灵与气脉的口诀,如:“甘露灌顶,光明浴身。三业清净,五脏玄明。内外明彻,显我元神。”甘露灌顶之后,后脑区域可以净化,人的大脑可以开发,意识可以净化,情欲可以净化,五脏可以净化,业障可以净化。后面是感通口诀,一是与天道的感通,二是与万物的感通,三是与圣真的感通,如:“连天通地,祥光佑众。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三清圣祖,感诚而应。”最后说明诵咒诀的效应有二:一是身有光明,二是进入甚深定静。太乙金光咒八十字,内涵丰富,次第严谨,藏有密妙,理法并举。如“太乙道气,周流古今”、“宇宙万有,皆是吾真”是讲理的口诀,而“甘露灌顶,光明浴身”是讲修持的法窍。一则真言,理法全备。四句十六字为一组,共五组。次第以“外——内;内——外;契万——函三——归一——浑化”为总体结构。“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太乙道气,周流古今。”从小环境的道场到内心的修持,就好像一出喜剧刚刚拉开大幕,现出舞台,接着主角登场;“甘露灌顶,光明浴身,三业清净,五脏玄明。内外明彻,显我元神。连天通地,祥光佑众。”从内心、自身的修证到外在的大宇宙、万物、遍一切处;“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三清圣祖,感诚而应。”从遍一切处的光明到光明所成的至尊人格神圣(三清),皆是一炁所化现;“诵之万遍,光明临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从至尊人格圣神到一炁,由三归一。在整个修持中间贯通的是修证者的元神和“一”、“炁”、“光明”。一即是“炁”,炁即是光明,光明即是化境,化境即是神通,循环无端。而沟通一、炁、光明者,即是清净了三业、净化了脏腑、开通了气脉的修真者的元神,当修持到“内外明彻”之时,才会有大光明显现。这大光明,先是自身的小光明,再是宇宙的大光明,小光明与大光明契合,无二无别。这里“内外明彻”的境界和密宗光明大手印的“子母光明会”完全相应,丹诀也有“光明大手印”,比如丘处机在丹诀说:“自得身心定,凝神固气精。身闲超有漏,心寂证无生。乌兔从来去,乾坤任变更。廓然无所碍,独露大光明。”与一、炁、光明浑化者,即是遍一切处的“真”,此“真”,道家称为真神、真炁、真精、真元,《道德经》第21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这“真”的“精”,在佛经《楞严经》里就依照《道德经》的意韵翻译成了“唯一真精”,即是万物与人之灵性,亘古而存,如《楞严经》云:“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妄习。”真正的精真境界里没有任何的见闻觉知和妄习这后天的生命情识。有如:“精真妙明,本觉圆净。”、“斯元本觉,妙明精真。”精真的证知,与本来觉性的悟证是一体的。“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这里的“精真”即是《道德经》里作为万物根源的那个精真。在“太乙金光神咒”里就是“太乙道气,周流古今”,也就是老子说的“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从古到今都存在,不管人类存在不存在,这太乙道气、真精是永恒存在的。这涉及哲学上本体论的探讨。“本体”涉及人和万物、神明灵性之统一,有人把这个统一境界称为“灵子场”,有人认为是“暗物质世界”,而传统的术语就是法界或“一真法界”、“灵界”等。在道教而言,一切的灵性的超越集中体现在“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至尊境界的存在:道德天尊是道的人格化现量;灵宝天尊象征精气神三宝所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元始天尊象征万物和人类共同的先天一点灵光,是生命最原始者。借用现代科学理论来打比喻,元始天尊象征的就是宇宙大爆炸前的那个原始的“奇点”。而见到大光明后,大光明之灵性会显现为人类宗教文化中的人格首神,象征的是大光明的灵性、智慧与法能的完美合一,但究其本质,则是杳杳冥冥境界里的先天一炁在不断的化生,化生为光明,化生为灵性,化生为至尊,化生为万物。这是很多宗教哲学里的基本观念。尽管道教各经典、各门派对三清的论述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的精神和象征是相通的。唐末五代初期高道杜光庭在《三界混元图》叙中说:“天尊者,极道之宗元,挺生自然,消则为气,息则为形,不无不有,非色非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太乙金光神咒修持要旨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化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天尊。盖世人尊之如天,仰之则弥高,攀之则无阶,杳杳冥冥……生万物而不为主宰,御万化而不为言,至尊、至极,故曰天尊也。”结合杜真人之言,在来理解“太乙金光咒”的结构和内涵,会发现真言背后的哲理博大精深。万物、万化,即是太乙金光咒里的“万有”。宇宙,时间与空间。战国《尸子》曰:“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太乙金光神咒包含着道家思想精华和修持要点。特别是真言末尾在讲到“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之后,立马转到了“三清圣祖,感诚而应”。万物皆我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心物一元,同归一炁。此“真”能化现吾心,能化现为万物,能化现为三清。此“真”在道教是三清,在印度教是奎师那,在佛教即是法身佛大日如来,在基督教即是上帝,在伊斯兰教即是真主,讲的都是形而上的至尊生命人格之圣神,是灵性极致之象征。真言最后且是“一炁演化”。三清变成了一炁。正是道家“一炁化三清,三清还一炁”的神话真理。在丹道真人陆潜虚所著《封神演义》里,就有“老子一炁化三清”的故事,“演义”也即“演化”。陆潜虚作诗云:“老君修得气分身,一体玄功各扬名。同拜鸿钧修道德,原是一气化三清!”这里的“鸿钧”是自然大道的人格化代称,如宋邵雍诗云:“耳目聪明男子身,鸿钧赋予不为贫。因探月窟方识物,未蹑天根岂知人。”读了美国哲学家、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神话的力量》,我更加相信,神话的背后必然是哲学的思考与大道的奥秘。老子《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清是“三”,一炁是“一”,三清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一炁,一炁要回归到混沌,混沌即是杳冥。太乙金光咒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演化,是道家宇宙观的修炼反映。就像太极拳是“道家哲学拳”一样,太极拳的基本原理是道家“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的哲学思想的具象化。太乙金光咒是道家哲学的逻辑化、演绎化和修炼化、口诀化。这样蕴含哲理的真言、咒语,不断诵持,就能沟通法界,这才是“太乙金光神咒”之次第密意。专心持咒,就可以以沟通法界,或获得加持,或感应玄通,或移精变气。太乙是先天一炁之代称,在生命里,在宇宙中,能化现为金光明。在《伍柳仙宗?天仙正理直论》里伍冲虚云:“先天真炁,名曰金丹。”即是真传一句话。真炁在体内运行到顶部,伍真人说“已通九窍,直灌顶门”。即是“甘露灌顶”之功夫、之境界。甘露乃真炁化生,光明亦真炁化生。遍宇宙都是无量的金色明点,这些明点也在所有的人和物的内外。当代密宗瑜伽行者洪启嵩先生自述,他过去曾看到自己的身体里有很多明点,便请教陈健民上师,上师为之开示,明点之理。我也看所有人和物,皆明点,非实体,但有象,有生命力,且是空。观之有象,触之无实。每个人的经脉里,流注无量明点,即便随意敲打身体,内体的明点即会震动。此我所亲验于二十余年之修为者。我并没有修持密宗,但读过很多密宗法本,诵持太乙金光咒,同样会觉察到身心、天地的同一明点。我如此,一些修持太乙金光咒的博友也如此。我向来不讲述真言或者功法的内景、景象,怕他人认幻为真,把求道变成求内景。破相悟空,则在修炼中不再被景象所迷。内功景象与梦象都与生死有关,一定要破相才能见真。这是真言、窍诀。很多时候内景靠不住,即便你的内景完全符合修道的景象,如果不修身,不修心性,不开悟,不明心见性,则内修中的任何一个景象都可能转化为魔障魔境,这完全是唯心的。我修持中的景象多不开演,只是个别解答,私下交流,更不轻易放到网上,是怕不明心性者读之自误也。我只是说理,理即是法,真明理者,不被景象所迷。明理之明,大矣哉。(三)述真言观法之精要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太乙道炁,周流古今。甘露灌顶,光明浴身。三业清净,五脏玄明。内外明彻,显我元神。连天通地,祥光佑众。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三清圣祖,感诚而应。诵之万遍,光明临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金光咒的基本修持法,一是诵持,一是修观。一定要观想,不能观想,就专一诵持,那些内景日后会自然出现。观想的力量非常强大。过去流传好几个佛教故事,说明观想的力量。其中一则说,密宗的能海上师一次在佛堂打坐,结果,弟子打开门看到佛堂里没有能海上师,出现了马头明王。能海出定后马头明王不见了。弟子看到的马头明王是能海上师现观观出来的,说有实无,说无实有,非有非无,即空即有,即色即空。还有一则故事说,一位老僧在禅堂修水观,观想遍一切处是水,有个弟子推门而入,看不见老僧,只见一屋子水,一摸,又没有水,能看见,但无实质。洪启嵩在《智慧成就拙火瑜伽》一书里写过他小时候修观的一则故事,我整段抄出来,供大家参考,里面有密意在。洪先生自述:“在一九八一年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圆寂的那一年,那时我还是学生,有一天我跟一群同学到一个白教噶举派的道场参访,那时他们在楼上正为大宝法王修法,所以就交待我们先不要到二楼的坛城去,但那时候由于年轻又有点调皮,就心想:‘他们不让我们上去,我偏要上去看看。’但我毕竟不是无礼之人,既然人家不让我们上去,却想上去看个究竟,于是就运用观想的方式上楼。结果一上二楼,就陷入布幕中,那种布幕是无限的柔软,只要你脸一贴上去,它就把你包住,然后在不知不觉之中,它又把你像弹布一样推了出来,结果,和我一起来的同修中,有些人看得到,就看到我的脸不断地探进去,又被推出来,就这样一直反复地进出进出,惹得他们一直窃笑,那些坛城护法的防护真的是天衣无缝,很柔软却有完全的弹性,既不伤害你,但就是无缝穿入。我遇到这种情形怎么办?穷则变,变则通,人要懂得变通,《金刚经》里面所讲的义理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这个时候要靠‘空’来处理,如何空呢?再附带说一点,各位要是碰到鬼神骚扰,或是身体上的障碍,都可以以‘空’来处理,除非是事实的因缘力量太强,而我们空性的证量又不足,否则不管是世间或出世间的事情,都可以运用空来处理,无论如何,至少可以减少一些干扰或障碍。于是,我就观空,观想身体空掉,然后从坛城中直接出来,一点阻挡也没有。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属于海印三昧中的贤首三昧,在《华严经?贤首品》中记载‘或于东方入正定,而于西方从定出’、‘从耳根中入正定,于声尘中从定出’、‘从如来身入正定,诸天身中从定出’的道理。这个应用就是紧扣着空性跟禅定。从坛城中直接现身,发现坛城真的是很庄严,有红色柱子及金刚杵等布置。后来有一次,我回去那个道场参加灌顶,到了现场所看到的,果真是跟先前所看到的庄严布置一样。这是空性的应用例子。”(华夏出版社年版)洪先生此段非常重要,空性与观想不二。观想的妙处,不仅洪先生这样的修行者自如应用,普通人也偶然能用。我一位古稀朋友慧云女士在文章里谈到,她小时候,有一次,家里来人,父母要和客人谈话,不让她听,要她上楼去,可是她想听大人在说什么。于是在房子里想象自己走下楼去听大人说话,在极其专注强烈的境界里她真的听见了大人们的谈话。客人走后她能把大人们的谈话全部说出来,一字不差,令她的妈妈很惊讶。明白了观想的道理,就要在修持中应用。专一和观想,是沟通法界能量、信息的重要方式,佛道修持,把专一和观想看的非常重要。不过,观想要配合空性,才会避免弊端,单纯的观想法里,一旦执着,缺乏智慧,就会生弊端。比如产生幻觉和心理、精神的毛病,所以,对观想和观想中出现的任何景象,以空视之,并无实质,只是一种境界,景象,并能把景象和心意空掉。这样修持观想,就是安全的。太乙金光咒的观想,有观想力并悟空者用之,不容易观想者,专一诵持为好,默诵为好。“金光烁屋,瑞气盈庭”。这个观想极其重要,这是道场观想,由外到内。先观想自己家每一间房子里,充盈着金光、瑞气。观想自己家的屋顶都闪烁金光。年我在农村修持此法时,农家是瓦房,我就观想瓦房外都是金光瑞气,金光冲天。现在城市人住楼房,就观想一栋楼都被金光包围着。观想“甘露灌顶,光明浴身”时,假如你站着、坐着,可以观想甘露从顶门百会进入身体,从顶门沿中脉层层而下,到了会阴深潭即可。有位道友修持金光咒,自述已经感受了这样的微妙,是自然出现的,他说:“念太乙金光咒念到‘内外明彻’的时候感觉我融入了一片光明中,在这个时候我竟然找不到我在哪里?好像我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我。现在感觉从头顶梵穴轮(顶轮)一直到会阴穴都有清凉之气往下灌。”正是此景象此觉受。这位博友,慧根深厚,自然现观。假如你躺着,就观想甘露从两眉之间的印堂(慧中)穴滴入,进入大脑,深入三寸,再流进中脉,一直流到会阴,把会阴观想成潭水。只要有这样的意境即可。不能如法观想,就专一持诵,一样有益。以上只是对金光咒所包含的修道的理法做一讲解。(四)述真言丹道之妙用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太乙道炁,周流古今。甘露灌顶,光明浴身。三业清净,五脏玄明。内外明彻,显我元神。连天通地,祥光佑众。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三清圣祖,感诚而应。诵之万遍,光明临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太乙金光神咒里面包含着一些丹道修炼的理法,这里略作提示:“金光烁屋”的“屋”,在外,是房屋、道场,乃至天地宇宙,即“先把乾坤为鼎器”的乾坤;在内,就是丹士的肉体,是张紫阳所云:“若会降龙并伏虎,真金起屋几时枯”的“屋”。“瑞气盈庭”之“庭”,在外,是道场是房屋,是天地宇宙;在内,是丹士之“黄庭”,也叫“黄金室”,紫阳《悟真篇》丹诀云:“真金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黄庭为神室,为养神之所、聚气之地、炼药之鼎、成丹之田。进一步修持,要把“金光烁屋,瑞气盈庭”观想为:身体里充满了光明,丹士的下丹田、小腹里充满了光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小腹里观日轮或者月轮。女性多观日轮,男士多观月轮。观想自己的小腹里有红日在发光,或者有满月在散射金光。即便不观想这一景象,功夫深厚,日轮月轮的景象会自然出现,因为,日轮和月轮在天地间真实存在,人身乃一小天地,当天人合发之时,人体里就会有日轮、月轮出现。丹家称为:“日月合璧”。丹字,古云“日头月脚”。日月合璧为丹。日轮、月轮的景象一定会出现,特别是在天地间遇上日食、月食等特殊日子,最容易在身体内观察到日月合璧的内景。紫阳真人《悟真篇》里云:“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即是日轮月轮之内境。在《楞严经》里也说:“如净琉璃,内含宝月。”这种观修非常重要,观是人为,是意识造境,是炼神;自然出现的日月景象,是天人合一,是天道现影。古人对天地万物的真理的发现,就在内修的、静定的内境里通过天人合一的感应而发现的。太乙道炁,在人的身体里的变化分为阴阳,阴者为甘露,阳者为金光。《悟真篇》云:“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阴阳即是甘露与金光,三体即是元神。甘露生起,光明出现,才会内化五脏,并炼元神。一般,甘露生起在先,光明生起在后。甘露以滋五脏六腑、润四肢百骸;光明以化气脉业习、转气质色身。炼出元神,才谈得上真正的丹道的修持。丹道是借助元神出有入无、通灵达妙之“连天通地”的本领而达成。丹道之炼出真神还不是彻底的大成就,而要达成“化身”,以此太乙道气把色身转化了,故而后边的口诀里“光明临身”和“一炁演化”,讲此身气化、化气,这才是丹道的本质。而丹道修炼,“显我元神”之后才能“连天通地”,暗含“神通”之妙用。天人合发,才能“采药归炉”。元神灵妙而神入太虚,自能如虚靖天师所云:“神出体,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化真胎”。神通虽非道果,且是道用。丹成者必有神通。但神通要归在“圣”境里,方不是魔障妖通,所以真言后面强调的是“三清圣祖”的圣境,是道体、道相、道用的三位一体的究竟境界。元始天尊是道之体,灵宝天尊是道之用,道德天尊是道之相。精气神、日月星之“灵宝”来自元始一炁之演化,灵宝之相,化现为道德。得道者的德相是拥有完美的道德。整个真言里隐藏着“三五一”三个字,是丹道修持的秘密,三元、三清;五行、五脏;一炁、一元,本质归一。张紫阳《悟真篇》云:“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归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太乙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东方为木,其数为三,南方为火,其数为二,木生火,木火一家为元神;北方为水,其数为一,西方为金,其数为四,金生水,金水一家为元精;中宫土,其数为五,土为戊己,为真意,为黄婆,为中宫,为媒聘。紫阳《青华秘文》里有“心为君论”、“神为主论”、“气为用说”、“精从气说”、“意为媒说”。心,不动则可以发为先天元神,妙用可化为后天真意。知精气神意,可以炼丹矣。要修持太乙金光咒,就得把握《青华秘文》此五论。而“婴儿太乙含真气”(有本作“婴儿是一含真气”),婴儿即是真神即是太乙,本身包含着先天之气即真气。这就是丹道。理固如是,修则颇难。兴南山人与诸君,勉之哉。没有三业之清净、道炁之周流、五脏之玄明,于精神、色身两方面炼己筑基,就不可能有“显我元神”的丹道升华。杳杳冥冥,既是入定的境界,浑然忘我,泯合虚空,有时道炁化生的本然境界。《性命圭旨?亨集?安神祖窍,翕聚先天》章,引用了河上公《过明集》丹诀云:杳杳冥冥开众妙,恍恍惚惚葆真窍。敛之潜藏一粒中,放之弥漫六合表。《性命圭旨》复引赵缘督金丹诗云:虚无一窍正当中,无生无灭自不穷。昭昭灵灵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只有道炁才能如此,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金丹是此,法身是此。本体是此,妙用是此。紫阳真人《悟真篇外集?采珠歌》所云:“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浩然充塞天地间”的,是孟子所言浩气、正气、元气;希夷恍惚的,正是老子《道德经》里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大道本体。《性命圭旨》云:“《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在紫阳真人这里,道、炁、法身,都是“亦非人兮亦非物”的存在,名相可以泯灭,大道本是一体。《性命圭旨》亨集引“太乙真人”金丹诗云:一点圆明等太虚,只因起念结成躯。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一物无。这就是本体境界,自由道境。人的灵性由明点元气灵凝而灵,修道者能回光内照,神返虚无,当下就是解脱。而“回光”两字正是吕祖《太乙金华宗旨》的精华。本修法又回到起点了。如果把前面金钟功的修持法,把鼓腹闭息法、乃至气脉手诀等结合到太乙金光咒的修持里,则其中丹道要义,不难明矣。善学者善悟,善悟者还当善修,善修者还该恒勤,恒勤者还要虚明,虚明者还须寂定,则金丹在握,大道不难。金光咒亦非咒矣,丹在是,道在是,神在是,气在是,太乙在是。此法浅则得养生之益,深则有成道之功。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可以修持一时,可以修持一生,随其愿,成其功。我今传法,修持在人。我一直在寻找今人能普遍修持、安全可靠的法门,导引、咒诀、符箓、丹道……,我都思考过,探索过,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探索,发现太乙金光神咒就是一个安全的、简易的普世法门,几乎人人可学,也没有其他禁忌,只是诵持、思维并结合内观,内观还可以略去,只是像背诗文一样反复默诵,只要能达到一心不乱,就能引动法界的能量和身心的能量交流而天人合一,而产生身心光明与宇宙本源光明的契合,简单易行,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修持,不神道,不怪异,非常朴实,不讲玄妙,不讲成仙了道,但又蕴含玄妙。玄妙不在诀咒,而在坚持诵持的觉受。二十年来,我不断思悟此诀的妙理,于今才有所见。也许,年某夜,我在暗夜忽见遍天地皆是大光明、山河大地皆是大光明、万物草木皆是大光明的缘起,是我在之前长期坚持诵持此太乙金光神咒。略略提及,不敢深语。对以上义理,你或许不完全明白,没关系,阅读本身很重要。虽讲“次第心要、金丹法诀”,在圆满的修持中本来没有次第,没有法诀,次第是方便说理,法诀是随缘度人,真正有慧根的人,诵持即成相应,一念即能圆成。所以,有的道友诵持一遍,身心即生妙境,有的一边诵持,一边自然显现内景。一位朋友修持太乙金光神咒,有晚做了恶梦,但在梦境里立马诵持此太乙金光咒,梦境里顿时生起了大光明。我赞之为“诀咒入心生妙用”。这样修持就能心咒合一,就能“梦里做得了主”。我一位朋友给我讲述了她修持金光咒而应用的事情,也与梦境有关。她做了一个意境不好的梦,梦见老公身上有血迹,好像出什么事了。她梦醒后,打电话给尚在外地的老公,果然生意不好,车的牌照也丢了。她想到了“法界的秘密”,第一念里生起的便是太乙金光神咒,她观想老公房间里有金光,有甘露把老公周身上下清洗干净了,那些血迹都没有了。当天天下着雨,她老公原想第二天回来,但当晚就回家了,一切都好,进门的时候老公满脸笑意。她就放心了。她打电话问我,这样修持有效吗?我说非常有效,那个第一念的力量就能沟通法界而起到微妙的调整。在这样的境界里能把某些祸事转化掉,很多命运的密码在法界,沟通了法界,就能改变命运。我告诉她,持咒最关键的,是专一定性,是信力信根,是清净其心,一定要相信心力、咒力、法界力的微妙作用,生清净心,没有杂念和妄想。这三点在修持咒诀中非常重要。在应用中还要加上慈悲心、功德心。慈悲心,是救助他人,包括救助亲人;功德心,以道术助道积德,救人危难。我再讲一则关于持咒的故事。有一个人因患癌症而痛苦,去找一位大和尚,大和尚见他心不安宁,叫他诵持《心经》,可是,此人心烦意乱,无法持诵二百六十字的《心经》,大和尚就告诉他,只念经里的咒语,他也难以持诵。大和尚说:“那你只念‘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当成咒语念,就会解除你所有的痛苦。”患者听了,立马诵念,当下信根所现,感到痛苦减轻了。回去之后,行住坐卧,只念“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后来念到身心脱落,虚空消殒,不仅癌症好了,还开悟了。他把咒语当成救命的希望,念到心咒合一,乃至无心无咒的空明,真的就“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了。虽是一则故事,但持咒的道理,不外乎此。在修持上,还有一些小窍诀,比如在闭息鼓腹的状态里持诵太乙金光咒,鼓动一下小腹,默诵一字,持完全诀,鼓腹八十次,闭息一分钟。长期坚持,就把调息和持咒完美结合了,自有妙处。至于闭息的尺度自己摸索、把握。最后要强调一点,持咒、内观,会后一些景象出现,不要痴迷、好奇于任何景象,一个人的得道只与修身修德、开悟见性、智慧正见等有关,与景象无关,景象里面隐藏着各种危险的幻境之陷阱,尽管,景象迷人,但毕竟是幻。即便真言法门,在得道者看来不过是借此接引道流,乃至如佛陀所言,不过“黄叶止啼”而已,本身不需要执着。有执着就有陷阱,有陷阱就无解脱。慎之。此法门修法,该立的已立,该破的已破,不破不立,妙用执中。专一诵持,心灵、肉体、法界就会合一而相应。夏天,我常将太乙金光咒书写在扇面上,一边挥扇,一边观想,每扇一下,观想体内水湿之气、寒湿之气、浊气被扇去,同时扇风到处,经脉通畅。年夏某夜,我躺下扇扇子,默诵金光咒并做观,精神专一,突然之间,虽处暗室,手臂之金光顿生,明点闪烁,清晰可见。我即摇醒一旁熟睡的妻子澄源,让她看我手臂,她也看到了我手臂的光明和经络里流动的金色的真炁。我说:“你看你的手”。她的手正把着我的手看,结果,她的手臂立马现出金色明点、光明,令她惊讶。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博士深夜与我打坐,他修持金光咒与气脉手诀,是夜,虽然关了灯,但他感到光明满屋,他在光明中看清了室内的东西,连我书架上的书和书的名字都看清楚了。数日后,我写作,提到一本书,我把书名写成《当和尚遇见了钻石》。这位博士帮我校稿,说书名不对,他说书名是《当和尚遇见钻石》,并准确说出此本书在我书架的什么位置。我查看确认之后,他才告诉我,在夜里静坐见到光明,而在光明境界里“看”到那些书的书籍上的书名文字,包括这本书。可是,那一架书在他侧面,并不在他的视觉之内,他在闭目打坐。深夜暗室,他和我都坐在床上打坐,看不见那些书,更不用说看见书籍上小小的文字。但他还是看见了,这正是《庄子?养生主》里说的:“以神遇不以目视。”这是我所经历者,故而讲述,以做勉励,以示明证。我和他打坐时,我能看见自己的身光、背光,但那个“看”是非视觉的,我倒没有看清书和书籍上的字,博士感受到的那个光明我没有感觉到。就像《王凤仪传》里写的王凤仪开悟后见天地大光明时,他在深夜如见日光,如在光明中行,可是,那光明,王凤仪看得见,而和他同行的表弟看不见,在表弟眼里,天地间依然是暗夜。可见,这个光不是物理光,而是心光、性光,是唯心的。如果心较散乱,意不专一,则可以用“调息快速诵读法”诵读,深呼吸,在一息之内诵读一遍,接着日次反复诵读,训练念念专注,念念专一,鼻吸鼻呼,加长诵持的时间,念至忘身忘我,天长日久,就可以借此止念安心。太乙金光咒修持法我从年公布到网络上后,修持此法的人数以千计,我和博友间关于此法的修持答问,文字超过四万。散见我的博文《问答集》、《增益集》。这里我不多写修持此咒的各种效验,一是怕诵持者追求、著相,反而不妙,心会被局限;二是,咒语的妙处是“应病与药,随心现量”。你需要什么,咒语会自然给与你什么,这是唯心的,像《太平经》里说的,能达到“守一”的境界,“饥,一与之粮;渴,一与之浆”。你需要什么,“一”就给你什么。一是什么?就是“太乙道炁”,而此道炁,“周流古今”,没有内外、方所,遍满宇宙,演化万物。就像诵《大悲咒》、《金刚经》、《道德经》,每一个人所得的感应、加持是不一样的,都是“随心现量”。这是佛法中很深的道理,是咒诀、经文的诵持奥秘。佛道的咒语或真言不必讲解得太透,关键是诚心念诵行持。念诵日久,可成念力,念力不可思议,愿力不可思议,咒力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咒语真言中的内景自然化于身心。“甘露灌顶,光明浴身”,景象效果,真实不虚。最后咒与人合一,得其益矣。人、咒合一,心、咒合一,乃持咒——不论显密的法窍。兴南子颂曰:道家神咒,心诚则灵。专一持诵,久视长生。内观其景,外证其境。真心到处,阴阳感通。光炁结丹,无为而成。有缘修炼,信受奉行。开示其理,次第分明。观诵妙用,圆悟空性。居家秘法,坐卧随形。心咒合一,身界相应。“太乙金光神咒”修持次第心要(一篇一生有用的文章)有一次给澄源讲《太乙金光神咒》里的次第,她原先记不住口诀,我讲了次第心要后她就记住了。之后,给好几位朋友讲过同样的内容,前几天有位苏州朋友来访,我也讲了这些次第内容。我曾把“太乙金光神咒修持法”放到网上,修持者不少,向我讲述其各种觉受者也不少。这些资料,我在《问答》系列里多有记载,记载博友的问题以及我的答复,比如最近的问答就在问答之(40)里,我复制到这里:“答博友太乙金光咒之问。博友说:陈老师,今天念您传的太乙金光咒,突然感觉自身被彩色光明包围,当我要仔细看这种境界的时候。这一种境界就不见了,另外,您的‘太乙金光咒’这个名字不一定要观想金光,是吗?这个名字只是一种代表吗?我说:功态中任何境界,只要一动念,就落在识神和后天了。那也说明你定力不足。没关系,继续专一诵持。另外:‘太乙金光’四字非常重要。咒者,愿也。咒在古代是祝愿的意思。太乙是先天之气,可以化成金光。所以,太乙金光咒,名号非常重要,名号包含了咒语的核心,就是‘太乙金光’。”就这个话题我再做一阐述,也是近来的感悟。“太乙金光神咒”六字就是真言,“太乙”是炁,是用,“金光”是相,“神”是体,“咒”是法(修)。这六个字,体、相、用、法(修)都全具。就像我们诵持“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广大观世音菩萨”名号一样,大慈大悲是相,救苦救难、灵感广大是用,观音菩萨是体,这个名号里“体、相、用”全具。这位博友初次诵持就有金光护体的感受,那也是他的善根和法缘。广东博友陈先生在短信里曾说:“全林老师,你好,感恩老师今天写的《问答24》,对学生念金光咒有很多帮助”。我检查了一下《问答24》,里面有两处提到“太乙金光咒”,在一处,我对某博友说:“每天在静坐前诵持“太乙金光咒”,身心会有金光生起,则外邪不侵。内心三业清净,则内魔不生。则静坐很安全。”在另一处,我答复某博友之问,复制如下:“答某博友金光咒修持景象之问。博友留言说:陈老师,念了您的太乙金光咒念到‘内外明彻’的时候感觉我融入了一片光明中,在这个时候我竟然找不到我在哪里?好像我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我。现在感觉从头顶梵穴轮(顶轮)一直到会阴穴都有清凉之气往下灌。尤其再念元音老人所传楞严咒心的时候头顶清凉舒爽之气非常强烈。请问这是好现象吗?我说:很殊胜的现象。但不要执着于现象本身。毕竟,还只是身心的觉受。等这些光明化成了你的智慧和祥和、慈悲、菩提心,那么,就不会被景象所迷了。”类似的问答,我博文里不少见。很多博友还是在不断地修持此法诀。在6月18日,广东那位博友陈先生给我发来短信说:“感恩老师,学生会经常默念,念金光咒真殊胜。学生十年来因为经常生病,和小女儿自闭症,心里很痛苦,念金光咒使我有了勇气去面对、积极去做事,也察觉自己心里的虚妄。老师开博,是学生的幸运。”这位陈先生,我在今年三月初到东莞拜访雪漠先生时还和他见过面。感谢他的信任,也祝愿他一家人诸事如意。像陈先生这样专心持诵太乙金光咒者不少,各有体验。有一位博友发来纸条说:“陈老师:我曾学了玉皇派的金光法,也是观想金光周全身,我练了后,感觉自己从外到内的一种太乙金光神咒修持要旨宁静,不知跟太乙金光咒有什么区别?”我答复说:“一样。都很好,殊途同归。”道家金光修持法门派很多,这位博友修持过“玉皇派金光法”。观想光明的结果是得到了身心的宁静。这和陈先生修持太乙金光咒以安心一样。太乙金光咒多用于居家修持。此真言我得到之后,多次在书里、文章里写过,学习过的人不少,早在年左右,我持诵之,也教给身边一些道友持诵,大家都有不同的感受。其中一位道友,过去家人老犯“癔病”(民间俗称“鬼缠身”),道友诵持太乙金光咒之后家属再没犯过癔病。22年来此真言我断续持诵过很多次,最近几年,我经常书写此真言赠人,但感悟最深刻的还在最近给澄源讲解此真言时,无意中发现了真言里的次第,实在太妙了,以前我也知道此真言里的次第,但没有像这次清晰而觉明,也许与最近经常书写此真言有关。专一书写,就是诵持。就像佛经里说的,专一抄经,不仅有功德,还能精义入神。下面我就谈谈我最近的感悟。先列真言,次第讲解。真言曰: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太乙道气,周流古今。甘露灌顶,光明浴身。三业清净,五脏玄明。内外明彻,显我元神。连天通地,祥光佑众。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三清圣祖,感诚而应。诵之万遍,光明临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以上真言,共八十字。四句十六字为一组,共五组。我发现的次第是,真言以“外——内;内——外;契万——函三——归一——浑化”为总体结构。“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太乙道气,周流古今。”从小环境的道场到内心的开始,就好像一出喜剧刚刚拉开了大幕,现出了舞台,接着,主角就要登场;“甘露灌顶,光明浴身,三业清净,五脏玄明。内外明彻,显我元神。连天通地,祥光佑众。”从内心、自身的修证到外在的大宇宙、万物、遍一切处;“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三清圣祖,感诚而应。”从遍一切处的光明到光明所成的至尊人格神圣(三清);“诵之万遍,光明临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从至尊人格圣神到一炁,由三归一。在整个修持中间贯通的是修证者的元神和“一”、“炁”、“光明”。一即是“炁”,炁即是光明,而沟通一、炁、光明者,即是清净了三业、净化了脏腑气脉的修真者的元神,当修持到内外明彻之时,才会有大光明显现。这大光明,先是自身的小光明,再是宇宙的大光明,小光明与大光明契合,无二无别。我在阅读了雪漠上师的《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之后,发现这里的“内外明彻”的境界和雪漠讲的光明大手印之“子母光明会”完全相应,道家之法本来与密宗非常相近,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后来我和《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的编辑董巍先生探讨过“太乙金光咒”和光明大手印的异同。丹诀也有光明大手印的境界,比如丘处机在丹诀里说:“自得身心定,凝神固气精。身闲超有漏,心寂证无生。乌兔从来去,乾坤任变更。廓然无所碍,独露大光明。”在去年年底,参加雪漠《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与《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作品座谈会时,我就把丘祖这首诗发给了董薇和雪漠,探讨丹诀和光明大手印的异同。这是一段闲话,但不是无关紧要的。话题回到太乙金光咒上。与一、炁、光明浑化者即是遍一切处的“真”,此“真”,道家称为真神、真炁、真精,《道德经》第21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这“真”的“精”,在佛经《楞严经》里,就依照《道德经》的意韵翻译成了“唯一真精”,即是万物与人之灵性,是亘古而存的,在“太乙金光神咒”里就是“太乙道气,周流古今”,也就是老子说的“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从古到今都存在,不管人类存在不存在,这太乙道气、真精是永恒存在的。这涉及哲学上本体论的探讨。“本体”涉及人和万物、神明的灵性的统一,有人把这个统一境界称为“灵子场”,有人认为是“暗物质世界”,而传统的术语就是法界或“一真法界”、“灵界”等。在道教而言,一切的灵性的超越集中体现在“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至尊境界的存在:道德天尊是道的人格化现量;灵宝天尊象征精气神三宝所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元始天尊象征万物和人类共同的先天一点灵光,是生命最原始者。借用现代科学理论来打比喻,元始天尊象征的就是宇宙大爆炸前的那个原始的“奇点”。而见到大光明后,大光明之灵性会显现为人类宗教文化中的人格首神,象征的是大光明的灵性、智慧与法能的完美合一,但究其本质,则是杳杳冥冥境界里的先天一炁在不断的化生,化生为光明,化生为灵性,化生为至尊,化生为万物。这是很多宗教哲学里的基本观念。尽管道教各经典、各门派对三清的论述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的精神和象征是相通的。唐末五代初期高道杜光庭在《三界混元图》叙中说:“天尊者,极道之宗元,挺生自然,消则为气,息则为形,不无不有,非色非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化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天尊。盖世人尊之如天,仰之则弥高,攀之则无阶,杳杳冥冥……生万物而不为主宰,御万化而不为言,至尊、至极,故曰天尊也。”结合杜真人之言,在来理解“太乙金光咒”的结构和内涵,就会发现真言背后的哲理之博大精深了。万物、万化,即是太乙金光咒里的“万有”。宇宙,时间与空间。战国《尸子》曰:“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仅仅八十字,包含着道家思想精华和修持要点。特别是真言末尾在讲到“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之后,立马转到了“三清圣祖,感诚而应”。万物皆我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心物一元,同归一炁。此“真”能化现吾心,能化现为万物,能化现为三清。此“真”在道教是三清,在印度教是奎师那,在佛教即是法身佛大日如来,在基督教即是上帝,在伊斯兰教即是真主,讲的都是形而上的至尊生命人格之圣神,是灵性极致之象征。真言最后且是“一炁演化”。三清变成了一炁。原来正是道家“一炁化三清,三清还一炁”的神话真理。在丹道真人陆潜虚所著《封神演义》里,就有“老子一炁化三清”的故事,“演义”也即“演化”。陆潜虚作诗云:“老君修得气分身,一体玄功各扬名。同拜鸿钧修道德,原是一气化三清!”这里的“鸿钧”就是自然大道的人格化代称,如宋邵雍诗云:“耳目聪明男子身,鸿钧赋予不为贫。因探月窟方识物,未蹑天根岂知人。”读了美国哲学家、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神话的力量》,我更加相信,神话的背后必然是哲学的思考与大道的奥秘。老子《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清是“三”,一炁是“一”,三清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一炁,一炁要回归到混沌,混沌即是杳冥。太乙金光咒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演化,是道家宇宙观的修炼反映。就像太极拳是“道家哲学拳”一样,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即是道家“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的哲学思想的具象化。太乙金光咒也是道家哲学的逻辑化、演绎化和修炼化。这样蕴含哲理的真言、咒语,不断诵持,就能沟通法界,这才是“太乙金光神咒”里的次第密意。我将在《法界的秘密》里谈专心持咒以沟通法界的道理。太乙就是先天一炁的代称,在生命里,在宇宙中,能化现为金光明。我经常看天空,遍宇宙都是无量的金色明点,这些明点,也在所有的人和物的内外。我看洪启嵩在书里自述,他过去曾看到自己的身体里有很多明点,便请教陈健民上师。我也看所有人和物,皆明点,非实体,但有象,有生命力,且是空。观之有象,触之无实。其实每个人的经脉里,流注着无量的明点。我并没有修持密宗,但读过很多密宗法本,诵持太乙金光咒,同样会觉察到身心、天地的同一明点。我如此,一些修持太乙金光咒的博友也如此。我向来不讲述真言或者功法的内景、景象,怕他人认幻为真,把求道变成求内景。我已破相悟空,所以,在修炼中不再被景象所迷,内功景象与梦象都与生死有关,一定要破相才能见真。这是真言、窍诀。很多时候内景靠不住,即便你的内景完全符合修道的景象,如果不修身,不修心性,不开悟,不明心见性,则内修中的任何一个景象都可能转化为魔障魔境,完全是唯心的。我向来对修持中的景象不开演,只是个别解答,私下交流,也不轻易放到网上,正是怕不明心性者读之自误也。我只是说理,理即是法,真明理者,不被景象所迷。明理之明,大矣哉。但凡修持此太乙金光咒者,只需专一诵持。任何咒语、方法,都可以通达到“一”的境界。《太平经》里说,真能守太乙金光神咒修持要旨一,“渴,一与之浆;饥,一与之食。”可见,你需要什么,真言会自然根据你的需要给予什么。所以,修持同样的法门,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内景也不一样。就说修持太乙金光咒,有的人治疗了失眠,有人用之壮胆,发现持此咒后胆子大了,夜里不害怕了;有人发现诵持之后,不畏寒了;有人发现,辟谷时专一诵持此咒,就能辟谷而不饥饿;有的人诵持后化解了自己的抑郁;有的人诵持后,感觉到头脑清凉;有的人感觉头顶出现了一个下凹的坑;有的感受到身体被光明包围者;有的感受到体内金光满充;有的能内视到内脏;有的能看到眼前有圆光;有的能看到明点。种种不一,各个不同,但都是过程,都是景象,都是靠不住的觉受,还不是真宰。真宰何在?这就需要我们在修持中不断探索、实证。一定要观想,不能观想,就专一诵持,那些内景日后会自然出现。观想的力量非常强大。过去流传好几个佛教故事,说明观想的力量。其中一则说,密宗的能海上师一次在佛堂打坐,结果,弟子打开门看到佛堂里没有能海上师,出现了马头明王。能海出定后马头明王不见了。弟子看到的马头明王是能海上师现观观出来的,说有实无,说无实有,非有非无,即空即有,即色即空。还有一则故事说,一位老僧在禅堂修水观,观想遍一切处是水,有个弟子推门而入,看不见老僧,只见一屋子水,一摸,又没有水,能看见,但无实质。洪启嵩在《智慧成就拙火瑜伽》一书里也写过他小时候修观的一则故事,我把那一整段抄出来,供大家参考,里面有密意在。洪先生自述:“在一九八一年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圆寂的那一年,那时我还是学生,有一天我跟一群同学到一个白教噶举派的道场参访,那时他们在楼上正为大宝法王修法,所以就交待我们先不要到二楼的坛城去,但那时候由于年轻又有点调皮,就心想:‘他们不让我们上去,我偏要上去看看。’但我毕竟不是无礼之人,既然人家不让我们上去,却想上去看个究竟,于是就运用观想的方式上楼。结果一上二楼,就陷入布幕中,那种布幕是无限的柔软,只要你脸一贴上去,它就把你包住,然后在不知乎觉之中,它又把你像弹布一样推了出来,结果,和我一起来的同修中,有些人看得到,就看到我的脸不断地探进去,又被推出来,就这样一直反复地进出进出,惹得他们一直窃笑,那些坛城护法的防护真的是天衣无缝,很柔软却有完全的弹性,既不伤害你,但就是无缝穿入。我遇到这种情形怎么办?穷则变,变则通,人要懂得变通,《金刚经》里面所讲的义理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这个时候要靠‘空’来处理,如何空呢?再附带说一点,各位要是碰到鬼神骚扰,或是身体上的障碍,都可以以‘空’来处理,除非是事实的因缘力量太强,而我们空性的证量又不足,否则不管是世间或出世间的事情,都可以运用空来处理,无论如何,至少可以减少一些干扰或障碍。于是,我就观空,观想身体空掉,然后从坛城中直接出来,一点阻挡也没有。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属于海印三昧中的贤首三昧,在《华严经?贤首品》中记载‘或于东方入正定,而于西方从定出’、‘从耳根中入正定,于声尘中从定出’、‘从如来身入正定,诸天身中从定出’的道理。这个应用就是紧扣着空性跟禅定。从坛城中直接现身,发现坛城真的是很庄严,有红色柱子及金刚杵等布置。后来有一次,我回去那个道场参加灌顶,到了现场所看到的,果真是跟先前所看到的庄严布置一样。这是空性的应用例子。”洪先生这一段非常重要,空性与观想不二。观想的妙处,不仅洪先生这样的修行者自如应用,普通人也偶然能用。我一位古稀朋友慧云女士在文章里谈到,她小时候,有一次,家里来人,父母要和客人谈话,不让她听,要她上楼去,可是她想听大人在说什么。于是在房子里想象自己走下楼去听大人说话,在极其专注强烈的境界里她真的听见了大人们的谈话。客人走后她能把大人们的谈话全部说出来,令她的妈妈很惊讶。明白了观想的道理,就要在修持中应用,我在《法界的秘密》一文里将会写这些道理和故事。专一和观想,是沟通法界能量、信息的重要方式,所以,佛道修持,把专一和观想看的非常重要。我将会在该文里论述。不过,观想要配合空性,才会避免弊端,单纯的观想法里,一旦执着,缺乏智慧,就会生弊端。比如产生幻觉和心理、精神的毛病,所以,对观想和观想中出现的任何景象,以空视之,并无实质,只是一种境界,景象,并能把景象和心意空掉。这样修持观想,就是安全的。太乙金光咒的观想,有观想力并悟空者用之,不容易观想者,专一诵持为好,默诵为好。“金光烁屋,瑞气盈庭”。这个观想极其重要,这是道场观想,由外到内。先观想自己家每一间房子里,充盈着金光、瑞气。观想自己家的屋顶都闪烁金光。年我在农村修持此法时,农家是瓦房,我就观想瓦房外都是金光瑞气,金光冲天。现在城市人住楼房,就观想一栋楼都被金光包围着。观想“甘露灌顶,光明浴身”时,假如你站着、坐着,可以观想甘露从顶门百会进入身体,从顶门沿中脉层层而下,到了会阴深潭即可。前面那位博友自述,已经感受了这样的微妙,是自然出现的,他说:“念太乙金光咒念到‘内外明彻’的时候感觉我融入了一片光明中,在这个时候我竟然找不到我在哪里?好像我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我。现在感觉从头顶梵穴轮(顶轮)一直到会阴穴都有清凉之气往下灌。”正是此景象此觉受。这位博友,慧根深厚,自然现观。假如你躺着,就观想甘露从两眉之间的印堂(慧中)穴滴入,进入大脑,深入三寸,再流进中脉,一直流到会阴,把会阴观想成潭水。只要有这样的意境即可。其他的道理,我在《太乙金光咒修持法》里详细论述过,不再重复。写作本文,就是为强调“太乙金光神咒”有其内在严密的次第和高深的哲理,以及空性觉照下的观想,非常重要。不能如法观想,就专一持诵,一样有益。我一直在寻找一个今人能普遍修持,但又安全可靠的法门,导引、咒诀、符箓、丹道……,我都思考过,探索过,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探索,突然发现太乙金光神咒就是一个安全的、简易的普世法门,几乎人人可学,也没有其他禁忌,只是诵持、思维并结合内观,内观还可以略去,只是像背诗文一样反复默诵,只要能达到一心不乱,就能引动法界的能量和身心的能量交流而天人合一,而产生身心光明与宇宙本源光明的契合,简单易行,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修持,不神道,不怪异,非常朴实,不讲玄妙,不讲成仙了道,但又蕴含玄妙。玄妙不在诀咒,而在坚持诵持的觉受。二十年来,我不断思悟此诀的妙理,于今才有所见。也许,年某夜,我在暗夜忽见遍天地皆是大光明、山河大地皆是大光明、万物草木皆是大光明的缘起,是我在之前长期坚持诵持此太乙金光神咒。略略提及,不敢深语。文章即将结尾,要强调一点:对以上义理,你或许不完全明白,没关系,阅读本身很重要。虽讲“次第心要”,在圆满的修持中本来没有次第,次第是方便说理,真正有慧根的人,诵持即成相应,一念即能圆成。所以,有的博友诵持一遍,身心即生妙境,有的一边诵持,一边自然显现内景。一位朋友修持太乙金光神咒,有晚做了恶梦,但在梦境里朋友立马诵持此太乙金光咒,梦境里立马生起了大光明。我赞之为“诀咒入心生妙用”。这样修持就能心咒合一,就能“梦里做得了主”。我一位朋友给我讲述了她修持金光咒而应用的事情,也与梦境有关。她做了一个意境不好的梦,梦见老公身上有血迹,好像出什么事了。她梦醒后,打电话给尚在外地的老公,果然生意不好,车的牌照也丢了。她想到了我在一些博文里提到的“法界的秘密”,第一念里生起的便是太乙金光神咒,她观想老公房间里有金光,有甘露把老公周身上下清洗干净了,那些血迹都没有了。当天天下着雨,她老公原想第二天回来,但当晚就回家了,一切都好,进门的时候老公满脸笑意。她就放心了。她打电话问我,这样修持有效吗?我说非常有效,那个第一念的力量就能沟通法界而起到微妙的调整。在这样的境界里能把某些祸事转化掉,很多命运的密码在法界,沟通了法界,就能改变命运,我将会在《法界的秘密》一文里慢慢探索。我告诉她,持咒最关键的,一是专一的境界,二是信力信根,一定要相信心力、咒力、法界力的微妙作用,三是清净心,没有杂念和妄想。这三点在修持咒诀中非常重要。在应用中还要加上慈悲心、功德心。慈悲心,是救助他人,包括救助亲人;功德心,就是决不能用咒术害人,而是以之助道积德。我再讲一则关于持咒的故事。有一个人因患癌症而痛苦,去找一位大和尚,大和尚见他心不安宁,叫他诵持《心经》,可是,此人心烦意乱,无法持诵二百六十字的《心经》,大和尚就告诉他,只念经里的咒语,他也难以持诵。大和尚说:“那你只念‘除太乙金光神咒修持要旨一切苦,真实不虚’,当成咒语念,就会解除你所有的痛苦。”患者听了,立马诵念,当下信根所现,感到痛苦减轻了。回去之后,行住坐卧,只念“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后来念到身心脱落,虚空消殒,不仅癌症好了,还开悟了。他把咒语当成救命的希望,念到心咒合一,乃至无心无咒的空明,真的就“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了。虽是一则故事,但持咒的道理,不外乎此。在修持上,还有一些小窍诀,比如在闭息鼓腹的状态里持诵太乙金光咒,鼓动一下小腹,默诵一字,持完全诀,鼓腹八十次,闭息一分钟。长期坚持,就把调息和持咒完美结合了,自有妙处。至于闭息的尺度自己摸索、把握。最后要强调一点,持咒、内观,会后一些景象出现,不要痴迷、好奇于任何景象,一个人的得道只与修身修德、开悟见性、智慧正见等有关,与景象无关,景象里面隐藏着各种危险的幻境之陷阱,尽管,景象迷人,但毕竟是幻。即便这些真言、法门,在得道者看来,不过是借此接引道流,乃至如佛陀所言,不过“黄叶止啼”而已,本身不需要执着。有执着就有陷进,有陷进就无解脱。慎之,兴南子该立的已立,该破的已破,不破不立,妙用执中。我最近给一些朋友写了扇面相赠,扇面上写着太乙金光咒。写完咒语,看到有空白的地方,有时在空白处点缀道士、松柏或兰草竹石,有时写几句关于“太乙金光神咒”的颂词以做补白。根据太乙金光咒原韵,断断续续做了一些颂词,作为不同扇面的不同补白。我给朋友们写的扇面后面的颂词不一样,或长或短,或楷或隶。现在,颂词成型了,和原咒放到同一扇面,不亦妙乎?原咒是修持理法,颂词讲述我和道友们的经验和感悟,一些词句得益于博友经验的启发,空性之理得益于洪启嵩先生著作的启示。专一诵持,心灵、肉体、法界就会合一而相应。留在这里,作为结束语:道家神咒,心诚则灵。专一持诵,久视长生。内观其景,外证其境。真心到处,阴阳感通。光炁结丹,无为而成。有缘修炼,信受奉行。开示其理,次第分明。观诵妙用,圆悟空性。居家秘法,坐卧随形。心咒合一,身界相应。太乙金光神咒修持次第再谈一、述金光咒修持之上下次第有一次,一位博友问我,念诵太乙金光神咒时,标题念诵不念诵?我说:太乙是道气,是体;金光是相;神是真我元神,是修持的主体;咒是修持法门,是道用。这六个字中,包含着“体、相、用”与修持主体。真正持咒,咒语的标题需要念诵,同样是修法的一部分,诵持这六个字,同样有加持力。有一天,博友波若博主订购了一幅金光咒,她提出了个要求,即:将太乙金光神咒分开写成两条幅,像对联一样。上“联”四十字,下“联”四十字。横批是“太乙金光咒”。我按照波若博主的要求写了,在书写的过程中发现,波若这样的安排非常有道理。金光咒八十字,前四十字讲“修内”,后四十字讲“感外”。没有修内的相当成就和境界,自然难以“感外”——天人合一、人神感应。修内,是修身,修元神;感外是和外在的天地、道炁,以及象征道炁灵性、智慧、能量的神明如“三清圣祖”的感通。先看看上“联”,姑且借用一下这个“对联”的“联”字以表示将金光咒分段分次第。“金光烁屋,瑞气盈庭。太乙道炁,周流古今。甘露灌顶,光明浴身。三业清净,五脏玄明。内外明彻,显我元神。”从环境之道室,或者以自身为道室来修持,修持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了,五脏六腑都生出光明来,身心内外一片光明,这时候,修道者的元神就会显现。元神的显现,具有智慧、能量、神通、生化等妙用。元神无相无不相,我们在内修中看到的一切内景,都可以看作元神的幻化或者元神的气化或者元神的信息显化或者元神信息的图像化、具象化,如有的人在持咒中看到明珠、光点、圣贤神仙、某些花草、动物如莲花、龟蛇,都可以看作是元神信息的图像化、具象化。持咒这生活中发生了良性的、善美的、吉祥的变化,也要看作是元神功用的体现,比如有的人修持金光咒之后,心神安宁,家庭、事业都越来越好;有的人修持此咒,治好了自己或着家人的疾病;有的人缘此修出了白骨观,有的人生起了智慧,有的人还有了感应外来信息的本事,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显我元神”之元神妙用。这些内修法里最关键的是“三业清净,五脏玄明”。要真诚地从身口意三业反省、检点自己,观心,忏悔,发愿,发菩提心,以转化自心深处的阴影。在写此文的前一晚,我去电影院看了有徐峥、莫文蔚主演的电影《催眠师》,徐峥饰演的是一个叫徐瑞宁的心理医生,也是著名的催眠治疗师,但他就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他曾经因醉驾出车祸,使心爱的女友和最好的哥们死亡,他一直不能原谅自己,这种负面情绪压抑到潜意识里,他就不时自残。瑞宁的导师方教授很想帮助这个爱徒回归正常,帮助他化解潜意识里的“死亡阴影”。可是,瑞宁的心理意识极其强,对催眠心理治疗的套路非常熟悉,很难被催眠。于是,方教授和另一位爱徒——女弟子顾洁设计了一个方案,由顾洁假扮一个有严重心理症,自称能看见鬼魂的香港女患者任小妍来瑞宁那里求珍,再乘机对瑞宁“反催眠”,然后化解瑞宁潜意识里压抑的死亡阴影。顾洁和方教授成功了,在顾洁的反催眠里,那个能看见鬼魂的任小妍说他看见了一男一女的鬼魂在瑞宁身后,她说出了瑞宁心中的伤痛,瑞宁痛哭流涕。任小妍说,那个男的说,他早就原谅了他,那个女的说,她一直爱着他,她的爱从未变过。瑞宁心里的压力在痛哭流涕中彻底释放了。修行中的入静而持咒,而观想,而设定美好的意象,而反观内心,过去的心理学界一直视之为“自我催眠”。不管这种称呼是否准确,说明静坐、观想、持咒、内省有“自我催眠”而转化心理阴影的作用。我的亲身体验也如此。从心理学上说,人人内心都也阴影,只不过有程度之轻重而已,是不是严重,是不是影响到了现实生活。我就是通过修持“三业清净”,静坐中检点、内观自己的心灵而转化很多压抑的心理阴影的。美国心理学家肯?威尔伯非常重视修行与心理阴影的转化问题。他在《生活就像练习》一书里专门讲了如何通过静坐、冥想来转化心理阴影,心理阴影压抑着、消耗这心灵的、身心的原始能量,而一个人能通过内观、冥想等能处理内心的阴影,就能够获得洞见,甚至有可能缘此开悟,看到心灵的真相,洞穿人性的真相,也可以缘此看清意识的真相,这对于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烦恼即菩提”的真义也在此处,则一切业缘,皆可为我所用而变成成长的力量。我在《问答集》、《增益集》、《同成集》里回答过很多博友的心理问题,也解过他们很多离奇的梦,其实,那些梦幻、问题的背后,都是心理问题。真正修道的人,若果能清除心理的阴影、障碍,就不会出偏,也容易成就。心理是否完全健康,也是一个衡量此人是否悟道、得道的标准。世界上没有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佛菩萨,切记。真正成道的人,一定是心地大光明的人,也一定是“内外明彻”的人。六祖大师说:“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内外明彻,就是智慧观照,就是识自本心,就是解脱,就是见性,就是灭却一切业障,就是得大成就,就是西方净土。内外明彻,要观心而清除三业的业障,六祖大师说:“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令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忏悔能令三业清净,而三业清净,自然能灭三世之罪业,也就能解脱轮回牵缠。内外明彻,还需要观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尽放光明,将此凡身观想成光明金身,这样作观,一是容易修出白骨观,一是容易修成光明身,一是容易修出元神。道即神也,神即光也。元神会以光态、光明的形式显现。修道者一旦能观照到身心的光明,就说明元神已经显现。元神显现的“小用”是修身,治病,结丹,生慧;元神显现的“大用”是天人合一,生道合一,物我同化,人身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契合,与道相应。这便是金光咒下“联”所讲的修法,即是元神的“大用”。“连天通地,祥光佑众。宇宙万有,皆是吾真。三清圣祖,感诚而应。诵之万遍,光明临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元神大用之时就如“佛光普照”,成就者的能量和信息是遍满虚空的,能护佑无量众生。这等大用也是道用,佛道圣真都是在此等境界上大用的。很多人难以理解是“宇宙万有,皆是吾真”。这是一种内修境界,我过去在《兴南山人辟谷再记》里引用过克里希那穆提早年修行的一些经验,描述过那种与万物一体的感觉。我在24岁的时候也体验过那些境界,只是,现在我不能写我的经验,写我的经验会带来某些误解,故而,转引其他先贤的经验以描述那种思想与境界。下面,我从肯?威尔伯的著作里引用一些文字来进行适当的、相近的表述,因为,此等境界,非言语所能尽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以下内容,转引自中国心理学家许金声先生所著《挖掘你最深的潜能——呼唤大我》一书,此书专门研究威尔伯的心理学及其思想。肯?威尔伯在一本著作里多次引用一位开悟者巴克之言,讲述威尔伯所谓的“大精神”、“无疆界”的“一体意识”,好比我们中国哲学家讲“天人合一”的境界。威尔伯讲到:“在这种令人敬畏的大彻大悟的体验中,最具魅力的方面,即我们将会给予大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zz/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