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综套路梗看破发现快本竟不错丨匹夫揭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录节目了哦 「网络综艺水太深深度是十个刘雯」 ▼ ,网络综艺与国民娱乐精神「井喷」的一年。 这一年,妹子普遍都肥了,因为有下饭综艺《火星情报局》《拜托了冰箱》兜底; 汉子被女票欺负也不再上贴吧发泄,而是常追《暴走法条君》《你正常吗3》,那里面有更多相同的案例; 国民吵架功力集体蹦涨是源自《姐姐好饿》和《奇葩说》给了大众势均力敌的撕逼经验。 何炅、汪涵、孟非、撒贝宁、谢娜一众明星主持纷纷放下身段,投身网络综艺界,不仅说明传统卫视的颓势在加剧、更说明中国网综的蛋糕实在是「又大又满、奶油颇多」。 网综真的会统领世界成为15.6寸屏幕的霸主? 其实真不好说,除了网综IP的日益增多,竞争加大这些外部因素外;小匹夫认为节目的老梗久炒,套路成风的现象能撑得起网综的明天,也就能毁得掉网综的未来。 作为资深撸片人士+半专业从业者,小匹夫今天就切换使用防火面罩和潜水镜,来一探—— “上方虚火高、下方水太深”的中国网综有哪些套路梗。 内容可有可无、但一定要▼ 由于「光腚总菊」的监管触手对网综有点鞭长莫及、所以网综的一些「找不到老婆」的新锐创作者就像一只只脱了缰的野马奔驰在网综的「一片污海」中。 “你要知道“老司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网综中。 具体地说它是来自于今年夏天的一档神级荤口节目《火星情报局》。 虽然这个节目冠着“涵式风格”的宣传外衣,但很显然汪涵没有hold住全场,全场的氛围牢牢掌握在一群「不说脸的魂淡」身上。 薛之谦和钱枫的“捡肥皂CP”显然比汪涵还内涵。 节目中这对cp一秒捆绑成「夏日基友」组合,“闻脚丫”、“捡肥皂”、“表演男男姿势”,薛之谦的段子手+枫哥Blued梗,污!污!污! 汉子卖命、妹子也不示弱。主持人沈梦辰节目上的“撩肩带”动作把涵哥都能吓到,毫不惜力为节目奉献“无限春光”。 最该赞的还是张宇,一句“上来”,真的是一言不合就飚车,从此凭借“老司机”角色挤掉费玉污奠定“污王”地位。 因为“性”是中国晦涩的话题,且网综的收看客群是二次元的年轻人,所以网综的“污”是节目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很明显在所有节目都在“开车”的局面下。 “污”的成本越来越高、观众的接纳度越来越低了。 比如s挑梁主持的节目《姐姐好饿》,完全是“污力全开直接露骨”,但好像效果口碑并不理想,就像一位观众所说的:“姐姐的舞台上,留下最多的是男嘉宾尴尬的奶头和观众的白眼” “污”可以,但“污”的没质量就是卖弄了。当超过一半的网综都在卖弄时,不但总局会闪电出手(《偶像就该酱婶》被广电狂砍停播),观众也会慢慢疲惫、会觉得看AV就好了,干吗要看网综? 毕竟他们要问:“你骚过后还能硬吗?” 我吵不过你但我可以让你▼ 你三观的颠覆不是来自于咪蒙,很大程度上是网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你。 更具体地说你日渐能瞎逼扯的能力来自于《奇葩说》 那真的是一档神奇的节目、但很多人认为是马东的“污”;蔡康永的“嘴”;高晓松的“才”活活撑起了一场素人辩论节目过亿的点击量。 其实还真不是,很多观众对于《奇葩说》的迷妹追捧来自于节目每期的话题,因为它不但非常接地气,甚至还—— 「革命式的对传统认知进行颠覆」 该不该约炮?该!大力支持;为了成功潜规则该不该?该!火速效仿;该不该生孩子?不该!扼杀个性。 《奇葩说》用一种叫奇葩的保护色连着向传统认知文化开炮,不管论题如何刚正,在节目中都会以颠覆的形式进行改造,说是开放包容的探讨,但谁都知道这只是利用语言思维的变种来吸引受众,起到节目的传播效果。 《奇葩说》火后,秉承着“五千年文化顺说没人看、背说万人捧”宗旨的各类网综都开始了对传统认知话题的口诛笔伐,一场场话题与口号意淫充斥在各大网综上,编导组对外宣传的是文化碰撞才有发展的火花,但眼神却死盯微博话题数量的水军。 《奇葩说》在第二季就出现了话题与观众黏度脱节的现象,后来硬是靠蔡康永节目哭诉才挽回点击量保住金主爸爸;陈道明在节目上怒斥一些青年嘉宾用文化颠覆来炒焦点,赢得了万千网友的一致认可。 这样的现象也揭示了内地观众无论是精英群体还是普通人群,对综艺节目文化母题横加改造呈现出了不适应——数典忘宗会赢得一时的喧闹,但往往以厌恶结尾。 内容梗不够▼就来凑 网综节目组哪个工种工资最高,说导演的是你不懂行,懂行的都知道是后期剪辑人员。 16年,这个工种再次分化,拿奖金拿到手软的是做花字字幕的。 做花字的确实至名归,多少综艺感不强的艺人画面靠他们补救,多少无聊的梗在他们的花字下重抖包袱。 「他们榨干的是精子,挤出来的可是精华」 他们善于脑补画面、自带调性,没什么意思的画面在花字+暴走漫画+彩块交映下就立刻充满二次元风格。 重构情节、丰富喜感也是他们擅长做的,有些脑洞真的是duangduang的炸。 「非花字不网综这套路太正宗」,花字绝对是鉴别网综类节目分类的最大标签,也是二次元年轻人的最爱。 但问题来了,既然网综对花字如此青睐,两万底薪找段子手来写,那节目的内容谁来保障? 换句话说,你让月薪的编导还编什么? 综艺花字起源于第一季《花儿与少年》,吴梦如执笔在每段旅程结点写下些旅行心得后期再key上去,自然而天成。 但现在很多网综赶走了一批“吴梦如”的才女,雇了一堆二次元腹黑宅男污女,不管节目内容节奏,随意添加花字,卖的是画面,看着是挺多彩,但秀的是网感,多半画蛇添足。 节目内容是水需要自然流淌,而花字显然充当了“三峡枢纽”的角色。也难怪涵哥在《火星》完结后接受采访时也坦言:“第一季有点太过于表现效果,而忽视节目阐述了” 网综蹿的快全靠▼带 甭管今天谁网综首秀,谁上节目出彩了,就算内地所有一线大咖都参与了一遍网综。 网综的生力军还是那些没作品有动机的网红们。 网综自带强烈的互联网新生属性,在诞生之初,是没有大咖明星愿意试水的,那么网红群体成为网综嘉宾的首选。 毕竟那时的网红们一场五百、自带妆发、盒饭没鸡腿也不急燥,性价比超高还可无票。 第一代网综网红是概念成形期,代表人物是肖骁、颜如晶这群奇葩怪咖,他们毫无包袱,极带网感,非常适合网综的风格套路。 随后网综网红二次升级完毕,代表人物是《不一样的偶像》中的暴走男神张全蛋、铁锤欧巴李明霖等网络红人,他们已有人气,与网综相爱相杀,网综用着得心应手。 《暴走法条君》不仅代表谢娜的完胜,更代表着网综的网红模式正式升级为固定套路,但后来不管是观众还是制作者都发现这群欢乐的网红不仅为舞台带来了惊喜还带来了不安。 不同话题同样梗就跳着节目用、没什么才华明摆就是卖肉;最让制作人心碎的是专业精神缺乏的网红什么梗都敢接,什么事都敢做,最后连破口都剪不掉,只能逼得老板天天去总局喝茶。 网红在前期凭借快人快语扶着网综一路吸睛发展,但在中后期却因低俗白烂被诟病拖着网综慢慢下滑。社会文化越是良性发展,对于网红越是种生态剿灭,而与网红相辅相成的网综如果没有及时转型升级,肯定也会受到挤压。 之前有专家预测:“有一天网红时代结束了,那么网综时代也结束了。”现在听来蛮有道理。 仔细想想才发现 《快乐大本营》竟是一股清流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huanglian.com/ymzjb/1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人第一次到底有多疼
- 下一篇文章: 管彦波丨中国古代狩猎岩画的民族学解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