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与救赎——一本好书《追风筝的人》

读完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小说所描绘的阿富汗和我们在新闻媒体中所了解的阿富汗有着太大的区别,我从来没有被如此震撼过,我们真的在乎他人的世界吗?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出生在一个阿富汗富商家庭,他的父亲身材魁梧,高大英俊,慈善仁厚,深得社会的尊敬和朋友们的拥戴。阿米尔家有个哈扎拉仆人阿里,阿里的儿子哈桑和阿米尔同喝一个女人的奶水长大,父亲说过喝同一个人的奶水长大的人是兄弟,他们一起度过童年里很多幸福的日子:他们一起打牌,哈桑总是让着阿米尔;一起到后山的石榴树下玩,阿米尔给哈桑读《沙纳玛》;一起去看电影《七侠荡寇志》;一起在河边打水漂……看似平静幸福的生活却处处显示出危机:父亲总是赞赏哈桑的勇敢、机智,这让阿米尔感到不舒服;哈桑和他的父亲是哈扎拉人,而阿富汗的主流社会被普什图人所占据,哈桑和他的父亲成为低贱的下人,被愚弄嘲笑的对象,虽然他们在阿米尔家得到像家人一样的关怀。阿米尔和哈桑在去看电影的路上遭遇了崇拜希特勒的普什图少年阿塞夫和他的伙伴们的侮辱和为难。哈桑竭力维护了阿米尔却独自承担了阿塞夫的污言秽语,在影院默默哭泣。硝烟弥漫之前的阿富汗也充斥着各种暗流,什叶派完全被逊尼派所压制,皇权岌岌可危,苏联虎视眈眈,塔利班凶残成性……阿富汗人民看不到希望。随着阿富汗政权被皇帝的弟弟夺取,阿米尔在竭力讨好父亲的过程中屡遭打击,直到年的冬天,在阿富汗传统的追风筝习俗中,阿米尔赢得了胜利。父亲对阿米尔有所改观,阿米尔却因此得了心病:他背叛了哈桑。最后一只风筝被阿米尔的风筝割断后,哈桑像敏捷的猎狗那样迅速地去追那着蓝色风筝。凭着哈桑的天分,蓝风筝非他莫属。可是他在追到风筝回来的途中被阿塞夫和他的同伙拦截了,他们要哈桑交出蓝风筝,拒绝后的哈桑惨遭毒打,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阿米尔的眼前。阿米尔沉默着,他甚至眼睛一直注视着哈桑手中的蓝风筝,他在意风筝会否被毁,却不肯伸出援手。这一刻,阿米尔背叛了哈桑,背叛了自己的兄弟。哈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你,千千万万。"而阿米尔却不肯为哈桑付出一点点。事情远没有结束,哈桑被揍的时候看到阿米尔站在不远处,哈桑并没有奢求阿米尔的付出,因为一个是少爷,一个是仆人。阿米尔却想着怎样赶走哈桑,终于在阿米尔的十三岁生日宴会结束之后的一天,父亲带着阿里和哈桑在哈桑那破小的斗室的毛毯下发现了父亲送给阿米尔的生日礼物——一块手表和一些钱。而这是阿米尔偷偷塞进去的。父亲原谅了哈桑,并执意挽留,但阿里头也不回的带着哈桑回到哈扎拉人聚居区。当父亲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午后,将阿里和哈桑送往车站时,阿米尔在自己楼上的房间里看着钻进父亲那辆野马的哈桑时,阿米尔彻底地背叛了哈桑,从此他患上了失眠症。不久,苏联人攻陷了喀布尔。大街上到处是手持俄制步枪巡逻的士兵。父亲带着阿米尔踏上逃亡的路,他们搭乘一辆油罐车前往巴基斯坦,然后前往美国。在传统(甚至原始)中生活的父亲长期不能适应美国的生活,他像个再婚的鳏夫,总是忍不住想起故去的前妻。一年之后父亲在一个阿富汗人开的加油站做日班经理,阿米尔在一所专科学校读书。父亲逐渐找回自尊,虽然生活艰辛,但也足以让阿米尔父子二人在异国他乡相依为命。此时的阿米尔得到了父亲全部的爱,只有当父亲不经意间提起:"要是哈桑也在该多好啊。"的时候,阿米尔会感到愧疚和不安。工作之余父亲和阿米尔在阿富汗人聚居区的跳蚤市场贩卖二手货补贴家用。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将军塔赫里一家,塔赫里将军是阿富汗皇帝查希尔的宠臣,他始终等待着有一天阿富汗恢复秩序可以回到阿富汗重操旧业。他有一位温柔贤惠的妻子雅米拉和一个漂亮可人的女儿索拉雅。阿米尔和索拉雅渐生情愫,他们的交往始终小心翼翼,不敢逾越阿富汗传统礼教半步,直到身患癌症的父亲亲自去将军府上提亲并得到将军的允诺之后。阿米尔和索拉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不久,父亲带着阿米尔夫妇的祝福离开了人世。婚后十五年的一天,阿米尔接到了从巴基斯坦白沙瓦打来的电话。父亲的朋友,第一个鼓励阿米尔写故事的成年人——拉辛汗(此时已经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告诉阿米尔,赶紧回来一次,这里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原来拉辛汗早就知道了当年事情的真相。

这一条路阿米尔走得异常艰难。走下飞机,在白沙瓦阿米尔从拉辛汗口中得知了哈桑的经历。在父亲和阿米尔离开阿富汗后,拉辛汗找到已经结婚生子的哈桑,邀请他帮助照看阿米尔家的豪宅。本不愿意离开的哈桑还是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了喀布尔。此时的喀布尔被塔利班所控制。塔利班实施的严厉的原旨主义政策严格限制人们的言论行为自由,稍有不慎就会命丧当场。同样塔利班属于逊尼派普什图人,作为什叶派哈扎拉人的哈桑和妻子最终被觊觎阿米尔家豪宅的塔利班分子枪杀在那条他和阿米尔曾经追逐嬉戏的车道上。只剩下独子索拉博被送往喀布尔郊外的恤孤院。阿米尔还得知,哈桑不是阿里的儿子,而是父亲的儿子,是阿米尔的亲兄弟。那个英雄般的父亲形象瞬间崩塌:父亲当年睡了仆人的哈扎拉妻子,生下一个哈扎拉儿子。鉴于他的身份和地位,他不能承认这一事实。他老实巴交的仆人阿里替他把这个真相隐瞒了一辈子。一下子,阿米尔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的所有行为的意义:父亲不经意地摸摸哈桑的脑袋,却很少摸自己;父亲找最好的医生为哈桑缝合兔唇;父亲看哈桑的眼神;父亲对阿里和哈桑的竭力挽留……由此足见,在阿富汗,两个派别、两个种族之间的鸿沟多么难以逾越。"我们其实是在欺骗自己,居然认为一个用棉纸、胶水和竹子做的玩具,能弥合两人之间的鸿沟。"那么,阿富汗民族传统意义上的追风筝习俗也就毫无意义。所以塔利班执政期间禁止了这一活动,也禁止了几乎一切民俗活动,还破坏了著名的巴米扬大佛,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的执政团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欢迎。阿米尔决定重返阿富汗,重返喀布尔,去寻找他的兄弟的儿子,在他还没有改变主意之前,阿米尔在法里德的帮助下回到了阿富汗。不,这不是自己的祖国阿富汗,这不是自己曾经热爱过的喀布尔:布满弹孔的道路和街道、倾颓破落的住宅、破败不堪的街市、吊着死人的广场、出卖义肢的男人……曾经繁荣喧闹的喀布尔街市变成了恐怖的地狱,阿米尔匆匆地看了一眼自己曾经的家,在目睹了一个塔利班头目当着民众的面用触目惊心的手段处死一对男女之后,阿米尔在那个头目家里看到了脚上带着铃铛、画着眼影的小男孩——索拉博。他遭受了残忍的性虐待。随即,阿米尔认出来那个杀人狂魔——阿塞夫。这个曾经崇拜希特勒了普什图少年成了彻头彻尾的杀人魔王。阿塞夫在将阿米尔毒打一顿后被索拉博的弹弓射瞎了左眼,阿米尔和索拉博终于逃离了魔窟,医院醒来,浑身是伤,阿米尔反觉得舒坦,他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救出了哈桑的儿子,他完成了自我救赎。最终历尽艰辛,阿米尔将索拉博带回美国和索拉雅生活在一起。经历了太多不幸的索拉博轻度自闭,直到事件发生后,塔利班政权瓦解,卡尔扎伊当选阿富汗总统。阿米尔接手阿富医院,在一个冬天的午后,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在广场放风筝。从索拉博看风筝的眼神中,阿米尔看到了哈桑的影子。索拉博随着风筝的升起开始奔跑……已经离我们远去,美利坚共和国的世贸大厦原址上已经建起了纪念馆。但是,有多少人







































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jb/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