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掌蜇龙胎息法浑圆桩功夫
朱砂掌是以内气贯达双手,五指分劲,以气发力的掌功。常练此功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离气血外强筋骨,内壮脏腑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目的。初练珠砂掌功夫一般者打上时感觉不大,但过不了几天就显出朱红色手印,故得其名,功夫深的人则其双手可以发气放电。 练功时双脚平直与肩同宽,双膝微恋,身躯正直,两目平视,鼻尖与肚脐成一直线,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口微闭,舌抵上腭,姿式摆好后,即以意领气做功。 第一式: 两手变掌,掌心向下,手指朝前,匀、快、深地吸气,用意送入丹田,十趾抓地,收腹,提肛,吸气用意将气自丹田贯达双手,意念气走,手掌猛地下按。一般做四十九次。 第二式: 双臂向前平伸,手掌心向前,十指朝上,匀、长、深地吸气,用意送入丹田,十趾抓地,收、腹,抻肛,吸气,用意将气贯达双手,意念气走,手掌猛向前推。一般做四十九次。 第三式: 两掌内旋,双臂上举,手掌托天,掌心向上,掌指向后,匀、长、深地吸气,用意送入丹田,十趾抓地,收、腹,抻肛,吸气,用意将气贯达双手,意念气走,手掌猛向上推。一般做四十九次。 第四式: 两掌向左右平伸,掌心向外,指掌向上,匀、长、深地吸气,用意送入丹田,十趾抓地,收、腹,抻肛,吸气,用意将气贯达双手,意念气走,双掌分别向左右猛推。一般做四十九次。 第五式: 两手变掌,掌心向下,指掌向前,上身以腰部为轴先向左转,但脚的部位保持不变,同时双手由外向里交叉向上画弧,匀、长、深地吸气,用意送入丹田,当双手画弧交叉于头顶时,上身正面恰好向左,继而双手向外画弧,随之向外撑开,掌心向外,掌指向上,用气贯达双手,意念气走,双掌猛向外推。同时收腹,收肛,十趾抓地,呼气,两臂随之慢慢收回成预备式,再向右,动作与向左时相同,交替进行,一般做四十九次。 要点: 鼻吸鼻呼、先吸后呼、双掌向外推出时,手指要用力,但不要用僵劲,勿过猛,十趾抓地,要如要如树生根,意如苍松之屹立。 古往今来,人们为了青春永驻、健康长寿、生命资助,无不把胎息视为回归自然,达到长生久视的必经之途和再生之门。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了这把生命之匙而餐风饮露,吃尽千辛万苦,四处寻找甚至不惜生命代价,孜孜以求,所以圣人孔子感叹道:“朝闻道,昔死可矣”。然而,由于胎息潜藏于人身内,它的启动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程序,如果掌握不到这一技法,就象没有开启宝藏之门的钥匙,再多的宝藏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神气相合而生胎息 我自幼好医术,在学医三年后,曾在上海中医学院、中国针灸学会深造过针灸专业。为深造医道,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游学生涯。祖国的七大古都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多少名山大川、古刹、道观、寂寞旷野有过我探寻一力的身影和心酸,与此同时,我对传统修炼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典籍中记载的修炼体验常常在自身中再现。在此基础上,我研究和创编了胎息排石法。 年的夏天,我对结石病的研究已进入到“特殊的呼吸排石法”阶段,通过适度的闭气,用真空力将腹部上提,下放若干次。当气闭不住时,再恢复呼吸。有一次我躺在床上,进行这种闭气凹凸腹腔的锻炼,腹部突发出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拱动着腹腔产生剧烈的起伏运动,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调服,凭着对胎息的长久练习经验,我在惊恐中渐渐镇定下来,体验着跳动的节律,寻找着跳动的力源。在愉悦身心状态下,腹部足足自由跳动了近40分钟,周身汗流如洗,身体舒畅,心情喜乐,妙韵隽永。 此后经过多次的揣摩演练,能够自如的引发胎息。胎息象汹涌澎湃的浪涛,将胸腔里的内脏翻动冲击,有时全身被一股内力抽搐成一团,动时如雷霆万钧,静时如细雨绵绵。随着胎息进程的深入发展,人体脏腑功能得到了调整,全身经脉也趋于通畅,并使腹腔的动态频率渐渐平缓下来,但与此同时,肾间动气却象火山从深层的岩浆中喷涌而出,这个脏腑跳动的力源此时才清晰的显露出庐山面目。命门动气不断地向脐下强劲的喷射,整个体内如风箱般“虚而不屈,动之欲出”。随着元气的壮大,丹田的拓展,肾间之气的冲动便移至腹内气穴,从此进入到修真的核心领域,正如唐代幻真先生《胎密经法》中描述的:“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的胎息养真过程。 引气随息激动元气——胎息法 我的胎息排石法十分简单,开始时仰卧在软垫上,低血压者不枕枕头,高血压者稍枕枕头。两手自然放在体侧,或一手放在胃脘区,一手放在肚脐上。然后采用以下四种练习法中的适合自己的某种方法进行练习。 闭息静待法: 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静静的等待气海元气激动产生的腹部起伏跳动。体弱者闭气时刻短些,体健者闭气时间可稍长,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况下,元气出于生理需要,突发的激荡跳动起来,并且来势凶猛,此时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频率可根据胎息发动的强弱快慢随其自然,这就是“随息”。 闭息起伏法: 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吸气后闭气不出,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闭息隆腹法: 吸气后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闭息凹腹法: 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以上任选一法可重复闭息引动胎息,直至成功。练习一遍胎息发,时间保持在20-45分钟即可,一般半小时左右。 注意:胎息法收势很重要,在停止胎息相动后,应静静地躺在原地,体会源于丹田的能量,辐射渗透全身时产生的脉动感、电流感、酥欣感等。稍顷,意照丹田1-2分钟,可观想在肚脐与命门连线的中点,有一蛋黄大小的金色光团。然后擦脸、搓耳、恢复常态。 推陈出新排浊生元 通过长期练习,我体会到,当人体进入胎息以后,在生理心理上要经历“推陈出新”的过程。推陈就是排浊,出新就是生元。浊是指秽浊,泛指体内不利于健康的淤血、痰、湿、风、寒、肿瘤、体液中的废物及一切病理性产物。排浊的途径可通过大便、放屁、小便、吐呕、咳嗽干咳、出汗排出。一般在进入胎息后一周左右可因人因病而出现排浊反应,一般不需吃消炎药、止咳药、止泻药。排浊干净后这些反应会自行消失。 从我自身的练习经验来看,生元的反应多表现在热(腹部命门温热)、拙火(其热如火,伴之出汗)、清凉(心静髓凉)、光(性光显发)、景(山川、河海、寺庙、人物、仙境等大脑内景)、壮阳(性能力加强,阴茎常无欲自刚)、身体弱而强,病而愈、快乐(内在欣喜的感受),这都是功法开始发挥作用的表现。 诸般血症切勿练习: 凡有咳血咯血便血胃出血等病的出血期,不能练习胎息,须在停止出血三个月后,视其具体情况酌情决定。妇女经、胎、产期不宜练胎息法。手术后三个月内不宜练胎息法。胎息对糖尿病、消化道疾病、肿瘤、心血管等多种疑难病有显著的康复作用,但一般会有排浊反应,并且往往要经历二至三次的排浊期,练习者应有思想准备,少数人排浊反应较轻或没有。(江苏周建珍转) 后记: 这功法已经很全了,照练就行。这是照资料上打下来的,开始发在“野百合”,那时我也没启动,后来有朋友反对公开功法,我就删了一部分。又接到一位朋友的资料(宁静自在的《胎息瞬间启动》),上面描述了胎息启动时的表现,我才知道自己早就出现过,只不过没认识到那就是胎息的开始。胎息的启动方法很多,都是有效的,只要启动后,方法就可以说没用了。关键是以后的长期练习,也并不是胎息一启动就万事大吉了。 本功法没那么神,但确实值得试试,对脏腑应该很有好处。 应该感谢宁静自在,因为您在春节时发了胎息瞬间启动,使得我也起了兴趣。我感到胎息的启动不比学习骑自行车更难,但真正练成胎息还要一段时间。几位老师的胎息法都是有效的,一个是启动的窍位,一个是启动的景象,知道了就能马上启动,最好能有一位练过胎息的人在旁指导,应该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功。 附录 漫话站桩(一) 站桩是浑圆功的基本功法,初炼浑圆功要从站桩炼起,因此,桩功的重要性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但这不能代表每一个炼功者都会下狠心去站桩呢,知与行有时也是不一回事呢。先说一段本人亲历的小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在年夏天,大学放暑假,我和大学的几个同学校友到开封老师那儿学站桩。每天我们都是站呀站,也不知道啥是累。那时,指导我们练功的还有崔师兄、军亮师弟,其中崔师兄受聘为疗养院的气功师。给我印像深刻的是崔师兄大多站大式桩,步伐较大,双手抱圆也大。一天,来了一位王兄,和我们说是跟师叔和师爷学的。王兄现已成北京意拳名家,这里我隐去其真名。王兄刚来时非常傲气,除了敬重老师外,谁也看不起。因为我们每天除了站桩还是站桩,很少炼其他的,试力与五形功炼的也不多。王兄在我们面前炼这炼那,我们没见过的。后来没几天老师知道了,就说王兄别炼那么杂,要专心站桩。王兄口头答应,背后又炼其他的了。我们对王兄只有尊重和羡慕了,毕竟人家受到师爷的指导,而我们还未见过师爷呢。没过几天大家都混熟习了,也就在一起打打闹闹了。都是年轻人,都喜欢热闹,更喜欢斗斗,我们也想见识见识王兄跟师爷师叔学了啥好东西呢。开始时,先是我们几个和王兄炼炼,一炼才知道我们与王兄差好几个级别,那是太多了。王兄见我们几个太差,就渐渐有些自大了,言语上就有点狂了,我们只是笑而不语,或附和几句。最后,轮到与崔师兄试手时,我就提醒他,崔师兄和我们不一样哟,王兄要小心的话,可王兄那里听得进去呀。于是,王兄和崔师兄就推上了手。开始几圈还平和,推着推着,二人就有了胜负之争了,毕竟都是年轻人,争强好胜之心还是有的。忽然,崔师兄一个发力,王兄就踉踉跄跄地出去了。二人谁也不服,又推了起来。这次,崔师兄一个虎扑,王兄一下飞了出去。这时王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提出了再推,二人又推了起来。这次,不管王兄用何招数,始终占不了上风,最后二人哈哈一笑,互相恭维对方几句就散开了。其实,我们都看出是崔师兄给王兄留了面子,怕伤了和气呢。从这以后,王兄才认认真真的站桩了。 就这样炼了有一个月时间,王兄要到北京师爷师叔那儿去了,我们都去火车站给王兄送行。大约过了10来天,这位王兄又从北京到开封了,原来,王兄在平顶山工作,回单位顺路打个绕就到了开封。这次王兄英气勃发,精神特好,对我们说师爷和师叔又教了很多好东西,功力大进了,一般人根本不是对手了,等等。并在我们面前表现其功夫。我们开封的师兄弟都是笑笑,恭维的话是少不了的。第二天,王兄可能是实在憋不住了,又找崔师兄试手,崔师兄只好应战了。这次,二人明显放开了,各显本事,谁也不让谁了。只见崔师兄身形突变,一个爆发力就将王兄发出几米之外。王兄又战,又被发出几米。又战,这次王兄好像是拼了命似的,想把崔师兄打倒,奋力直逼崔师兄。也许是被逼的无奈,崔师兄真力催动,只听见“砰”一声,王兄被打出丈外。这次,王兄躺在地上,没有立即起来,我们赶紧去拉王兄,发现王兄眼角流出了眼泪。王兄对我们说,“我炼了近二十年意拳,还不如崔弟站三年桩的功夫好呀,你们一定要听王老师的话,刻苦站桩才能出真功夫呀”。后来,王兄苦炼站桩功,终成北京意拳名家。 漫话站桩(二) 浑圆功最为重视的是浑圆桩功,老师总是教导我们每天站桩5—6个小时以上,只有桩功累计站到小时左右,才能出高级功夫。也就是10年时间呢。站桩要把全身站透、站整,使身体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才行,并不断产生新的量变向新的质变的转化,使身体的机能不断优化、递进、提升,全面提高身体的各方面素质,最后达到完美进化。站桩就是全面锻炼人体的意识、肌肉、骨骼、内脏、心肺等五大系统,使这五大系统的机能和功能不断提升、完善、优化,并积蓄能量,使体能和技能远远超出常人的程度,从而获得健康长寿的身体及高超的技击功夫。 根据练功者需求与目的,站桩功又分为健身桩和技击桩,健身桩侧重于意识、内脏、心肺的锻炼,技击桩侧重于意识、肌肉、骨骼的锻炼。这二种桩主要区别是意念的不同而已。因此,要全面锻炼,就必须健身桩和技击桩都要练才行,才能使是意识、肌肉、骨骼、内脏和心肺等五大系统都达到锻炼。当然,初练桩功时分健身桩和技击桩,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分了,就连桩形也就是一个正面浑圆桩了,连侧面技击桩也站得少了,因为正面浑圆桩和侧面技击桩内在要求完全一样,站哪一个桩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技击对敌时主要是侧面桩应敌。俗话说“正面炼功,侧面应敌”就是此意。因此,可以说正面浑圆桩是溶一切桩法为一桩的基本桩。 我们站桩主要是求的啥呢?这问题问得真有点大了,很难具体回答。追求目的不同的人,从桩功中求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炼法的方法和重点是不同的,求取的功夫也是不同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每个人会对老师所教学的内容理解不同,兴趣不同,追求不同,出来的功夫进阶也是有很大差已的,到最后的个性化的武学功夫更是差别大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就以本人的站桩历程来说吧。不过,我的站桩历程只是我个人的历程,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他人,请诸位师兄弟、师姐妹切勿模仿。 我是年开始跟老师学站桩的。那时祖国大地武术气功热潮十分惊人,今天是无法想象的。我也受到了这股热浪的推动,迷上了武术气功。由于本人身体素质较差,我就想把身体练好就行了,所以只炼健身部分,技击部分就忽略了。每天就是麻热胀、松静自然地站桩。站呀站呀,那时真是苦呀,每天早晨4点准时起床,中午也是不睡觉,就在学校的一个空院子里炼五形功,院子里的野草地硬是被踏出来一条小路。晚上是12点睡觉,基本上是每天只睡4小时。就这样傻站,渐渐地害我10多年的老胃病好了,坐骨神经痛好了,心脏的毛病也好了。不知不觉就从一个老病号变成了一个非常健康的人了,心中对站桩更加坚定了,也产生了研究站桩的原理了,因为这里面充满了无穷的奥秘,也有很多乐趣。 因为我平时好记日记,我把老师教的内容都记下来,慢慢领会体认老师的话,有空没空就看老师的书。老师的书我每一本都有2套以上,我怕翻烂了就没有书看了,就多准备几本备用呢。虽然我把老师的教诲和著作烂记于心,但还是有很多内容无法真正理解,心中很是郁闷呢。我又买来一些人体科学、运动力学、生物力学、进化论、协调论等等书籍读,还深入读了一些道家书籍,如《道德经》、《鬼谷子》等等。总之,书是看了不少,收获很少。就这样,浑浑噩噩练了快十几年时,似乎心中的谜团一个一个地解开了。老师说过要“力达枝梢”、“局部能代表整体”,现在终于明白了,因为身上也能做出来了。原来,老师的话虽然简单明了,但你功夫不到时是体认不出来的,只有功夫到了自然就明白了。老师常说“三山五岳悬空挂,节节玉骨似线穿”,以前只知道是好东西,就是体会不出来,现在知道了这是筋骨肌肉放长的训练,是训练爆炸力的方法。于是就苦练弹簧桩,脊柱也绷直了,力也能渐渐达到稍节了,也能进行脊柱弹射发力了,也明白了腰脊发力了。为了不给大家引起误会,我把我炼的弹簧桩略说一下,站正面浑圆桩、或侧面浑圆技击桩、或其他桩形均可,不过脚后跟虚着地,不吃力,足心虚含,力点在前脚掌。意识两肘被无形的线吊在空中,口中含一线空中悬,人体似羽毛轻,被吊在空中,脚下无地的感觉。如此,则身体越练感觉越“轻”,真的好像似羽毛似地,只有四两重了,那身上的重量好像渐渐转移到手臂上(脱肩过重),形成“手重身轻”的感觉,力量也渐渐达到枝梢。身上的力量有上下通透之感,身体也渐渐整了起来。体内有“老牛筋”的感觉,体内有皮筋、弹簧之力,全身逐渐产生了“肌肉若一”的感觉,这时再炼发力时突然发现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发力都是整体之力传递到手臂上再传到对方,而现在却是身上力量去追手臂的力量,手臂之力就代表了整体之力,才明白这两种发力方式都是需要炼的,只有这两种发力方式都练好了,才能真正明白发力的含义。其实,站桩要使身体定形,即全身整体如铸,春游子师兄用“形正意远”来描述,绝句也。遇敌时,只要形定住不散,就不会落败。若形散了,力就没了,岂有不败之理?站桩就是要求达到“不倒翁”之效果,我对此迷茫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炼的弹簧桩是脚下无根,哪来的不倒翁呀?想呀想,有一天突然明白了,我这是倒立的不倒翁呢。就像是一个挂起来的沙袋,你再打它,它都不会倒,这不也是不倒翁吗?而且,步伐不练而自炼了,身形作任何动作,脚下自成步伐,想当年炼了鹤形步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还未明白其中真义,这时也突然明白了,呵呵,一举二得呀。过去,老师在教我们发力时,总是强调“舍得”、“借力”、“整体”等,现在好像都明白了。唉,心中的感觉是五味杂陈哪,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才明白呀,真是枉费了老师的苦心呀。 总之,站桩要“精一而入”,这个词是我编的,不知道是不是有谁说过这个词,可能老师说过,反正在我的脑中有这个词。“精一而入”是说把某一东西炼精了,其他也就明白了。我就是从老师的“三山五岳悬空挂,节节玉骨似线穿”中悟出弹簧桩的炼法,并苦炼之,从弹簧桩中悟出了浑圆武学的一些道理,才渐渐入门的。我不知道我的炼法是否有道理,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最后强调一下,以上是个人经历,切勿模仿,切记! 漫话试力(三) 浑圆功的试力比较少,但其理深奥,要想真正搞透也非易事也。在站桩初步入门后就可学试力了,通常是横力、直力、竖力、斜力和螺旋力五种,横力、直力、竖力、斜力都是直力的变化,因此,只有直力和螺旋力二种。如果从方位来说,也就前、后、左、右、上、下六面力。其实五形功里就含盖了以上的试力内容。一开始试力时,都是胳膊是胳膊、腿是腿,四肢与身子总是分家的,合不到一块。也是没办法,因为身体还未到整体呢,还是散的呢。但自我感觉很好,老师和师兄们一看总是说不像呢,还差得远呢。我心中郁闷,外形很像老师的形了,怎么说差得远呢?试力时老师总说我“腰不会动”,我的腰会动呀?怎么不会动呢?我是很不明白呢。就这样对也试,错也试,试着试着有好长一段时间,才明白我的腰真是不会动呢。我炼五形功时,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那时在郑州上大学时,中午有3小时休息,反正我一吃过饭就到一个隐秘的院落练五形功。院中的野草被我踏出了一条小路。那时我们很听老师的话,老师叫怎么炼,我们就怎么炼,基本上没有别的想法。这样炼了有很长时间后,可与师兄们一碰手,还是被打飞了。郁闷呀,还是苦炼,再试手,还是飞。那时,师兄们为了验证自己的功力进阶,很想拿我们作为靶子呢。那时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呢,现在明白了是因为我的身体还未整,还未定形,没有达到“形正意远”的地步,还是一盘散沙,基本没有抗击能力,一遇到整体力,不飞才怪呢。 由于我不喜与人争斗,对技击功夫虽是很羡慕,但更看重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为,以前我的身体是太差了,受尽了苦,炼武术气功就是为了健身的目的,这个目的很明确。所以,我就不练那些技击的东西了,只炼养生的内容了。就这样炼了十几年,身体是比人家好的多了。几乎未生过啥病,反正很多年未报过医药费。后来在山上练功,遇到一位初炼意拳养生桩的吴兄,他看我炼养生练得不错,就和我一起炼站桩了,跟我炼浑圆功了。他见我对拳理懂一些,就说,你不炼技击可惜了,那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呢,很有乐趣。我一想,也是的,炼就炼吧,反正不求成功,只求乐趣也行。于是,我和吴兄二人就开始了重新的训练,我们站弹簧桩了,求身体的定形了。试力也变了,要求拓扑变形,并加大了试力的运动量。由于我对五形试力中鹤形体会较深,我们的试力中全部含有鹤形之意。比如,炼虎形时,有“走兽擒飞鸟”之意,炼熊形时熊与鹤形合炼,蛇形也是与鹤形合炼。总之,无论如何一动必有鹤形之意。因为,老师常说,试力发力要把身子像钟摆一样吊起来、荡起来似的运动。这与鹤形要求是吻合的。后来,我们把五形连起来炼,又溶合在一起炼,炼着炼着,五形不见了,但每一动中又都有五形,好像炼健舞似地,随意而动,随意而行。我们一边炼,一边试试,功夫也是慢慢上升呢,发力也出来了。我和吴师兄推手时,他是只能进,不能逃,若想逃跑必遭重创。我们一开始也是纳闷,吴师兄一后退脱手时,必被我腾空打飞。由于我们是在山边上的一块平地练习的,吴兄甚至有一次差一点被我打下山下悬崖,吓死了。我也没用力呀?真的是没用力,只是在吴兄后退脱手时,我的身体突然感到“失去”支撑点而失去重力平衡,身体就会本能地追着吴兄“要”支撑点,也就是“借”对方的力来恢复自身的重力平衡,可吴兄就出去了。我也纳闷呀,也没有发力打你呀,吴兄咋就飞了呢?即使我闭着眼和吴兄推手,效果还是一样的,我们就是不明白。其实,由于我们在炼弹簧桩时,只求向上的悬挂之力,并去除了脚下的根力,使身体无法靠脚来达到自身的平衡,只能寻求其他的支撑点来达到平衡,这样,无意之中,我们掌握了“失重”发力的秘密,使我们的试力、发力已经转化到另一个层次,只是自己还不知道呢。就这样,炼呀炼,每天也乐在其中呢。 漫话试力(四) 既然炼了试力,那就对试力有点研究吧。由于我对老师的话与著作都烂熟于心,所以,能运用自如呢。你想呀,老师在书上有个试力的总图谱,可能是28种试力,我在原图上又加了6种(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我可不敢乱加了),自认为是所有试力都全面了。可是这34种试力都全部练完,人也快80岁了呢,即使出了武功又有何用呢?于是我又想起老师曾说过前后左右鼓荡试力和螺旋试力很重要,这些我都练过呀,也没感觉到多么重要呀,这还是口传心授,不留文字呢。还并不是人人可传呢。难倒真要去练那34种试力吗?不能,那样炼到死都是迷茫呢。反正想呀想,就是想不出来啥。一天,我正在床上看生物力学书籍,书中有一个章节是论述人体关节运动的自由度的,说人体有个自由度,但只要6个自由度就够用的了,其他个自由度都是剩余的,不用也行。我突然心中一亮,科学家造机器人时也是只要6个自由度!哈哈,我发现了,试力只试这6个自由度的力也是可以的,其他不用试力。当时脑海里闪现“力循六度,虚运其道”这八个字,这难道就是我苦寻多年的试力数学模型吗?不过,这到底对与错,心中没底。于是,我先把老师教的蛇形和鹤形溶进去,当作“力循六度,虚运其道”的第一个内容,后来又加进了挥浪试力,等等。 好在我和吴兄不在乎对与错,只要能有乐趣就行呢。炼着炼着,感觉我的体内渐渐地起了大的变化。在和吴兄推手时,吴兄一沾我手人就走了。唉,你咋走呀?吴兄说我也不知道,一碰你手,我的身子就偏了,不跑那行呢。炼着炼着,我突然明白了,这是老师教我的“前后左右鼓荡试力和螺旋试力”的摇旋试力呀!老师无法让我们一下子明白摇旋试力,只好将摇旋试力分解分开来教我们,只是我们不理解老师的苦心呀。我内心很是自责,老师把最珍贵的至宝传与我,我却当做是大白菜呢,还想老师有那么多高功夫,传一样给我也行呀?唉,错怪老师这么多年了。老师对弟子都是真心传授的,只是看你能否明白了。自己不明白那是自己的事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呢。因此,深刻体会到大道至简呀,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不能忽视! 吴兄是个退休工人,他现在是57岁了,个子1.65米高,和我一起炼养生2年时间,能刻苦炼功,每天都是5小时以上炼功。渐渐他的身体也整了,穿透力也有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我是在今年春节去给他拜年时发现的,但未及时告诉他。因为他也能出手伤人了,不能轻易出手了。可是在今年4月份,他和一个1.8米高的30多岁的年轻人动手了,一出手就把对方放倒了,一连放倒了好几次,对方楞住了,不敢动手了,吴兄自己也糊涂了,我怎么能这么轻易把一个大个子年轻人放倒呢?不可思异呀。就打电话问我,我故意激他,说慢慢炼吧,日后自会明白。其实,我是想让他明白“力循六度,虚运其道”的重要性呢。不过,通过这件事,吴兄知道了“力循六度,虚运其道”的厉害了,炼得更加认真了。说句实话,吴兄对“力循六度,虚运其道”的含义至今仍是一知半解,一者我自己还不太明白呢,哪能教好他呢,二者吴兄也就小学文化,对此更是难以理解。不管怎样,我们都坚信“力循六度,虚运其道”的重要性了,也更加苦练了。 漫话试力(五) 在我们的训练过程中,不断认识、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深入“力循六度,虚运其道”的理论体系。我们浑圆功的手上功夫,是非常厉害的,因为老师总是要我们手如鹰爪、如虎爪、如钢钩,以前不太理解,现在好像明白了似的,就加上了手臂如绞肉机、如滚肉刀的意念。炼着炼着,身上起了变化,手上也起了变化,手上也渐渐有了功夫了。由此,我想到了“高手”的含义了,高手就是手上的功夫高呢。手上没有高功夫的人能是高手吗?因此,功夫高的人,手上功夫一定高!手上的力点在各个手指上可以依次转换,慢慢地脚下的脚趾也能转换力点了。周身螺旋转动,整体如铸,以前花了很长时间也未能求到的“肌肉若一”,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也逐渐明白了老师所说的“局部代表整体”的真意,就是说,你即使是伸出一个指头打人,但这个指头就有整体的力量。也就是你任何身体部位的力量都是代表全身整体力量。比如,一块石头砸你,无论石头的何处碰到你,都是代表整块石头的力量。我们求取的整体力,也是这样的力。关键是身体要“形正”,不变形,即使变形也是拓扑变形。我们在对敌时,更是要“形正”,俗话说“打死不变形,变形被打死”,保持“形正”就有胜算,形一散就完了,就死定了。 “力循六度,虚运其道”的训练,还要“手不动”才行,王芗斋说“手一动就是错了”。老师在教我们站桩时,会让我们怀中抱个圆球,是让我们把手定住,在教试力时,要我们手不要乱动。可是,等我们一试力时,手就定不住了,怀中抱着的圆球早就掉地上了。怎么办呢?我就把怀中抱着的球换成怀抱婴儿,这样精神就贯注了,手就真的不能动了,一动婴儿掉地上了,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你想呀,要是自己的孩子被我抱掉地上了,摔了孩子,那媳妇还不拿刀把我杀了?打死我也不敢呀!就这样,不知不觉,手就真的不乱动了。由此,我想到太极拳的“沉肩坠肘”的炼法,也是不让肘动,道理可能是一样的。老师说“炼虚不炼实”,“炼轻不炼重”,还说“三山五岳悬空挂”,我由此得出“炼上不炼下”,即炼上挂之力,不炼向下的力。我把这几句话反复体会,得出了“虚运其道”。这就是“力循六度,虚运其道”的来历呢。 我是在明白了“力循六度,虚运其道”的道理后,才渐渐明白老师的浑圆功思想的。通过“力循六度,虚运其道”,在我的脑海建立了一个力学数学模型,从而把老师教给我的一些东西装进去,并把这些内容渐渐串了起来,使浑圆功的原理在我的心中更加清晰了,也使我的功夫有了一些进步。不过这些都是我的个性化训练内容,是个特例,不宜模仿,我在这里写出来,是让大家给我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少走弯路。同时,也是给师兄弟、师姐妹的一份娱乐心情吧。 漫话发力(六) 在我们站桩、试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适当进行发力训练了。浑圆功的打人发力早已名震江湖,威名远扬。打人如挂画,伤人于无形。大多数早期的弟子,都是被浑圆功的发力打蒙了才迷上浑圆功的。那时,老师经常给弟子们表现各种发力击人,能见到老师的高超绝技。因此,早期的弟子都对老师敬佩万分,仰慕有加。想当年王老师凭借一双手打天下时,是何等威风呀?无论是多大的名家高手,在老师面前也只能走一招就败,还没有谁能让老师出第二招呢。所以,老师都是一个照面就解决战斗,打人就是一下子决定胜负。对于我们平时训练,老师说,要能连续发三招就行了,一般用不了三招就胜负已定了。老师也是经常给弟子们演示各种发力。浑圆功里发力有整体力、爆炸力、整体爆炸力和浑圆力。先说整体力,它包含惯性力、杠杆力、螺旋力、弹簧力和离向力等五种力。爆炸力则是将整体力的发力速度提高加快,发力时间在0.1秒以内即是爆炸力。因此,爆炸力必须有整体力做基础才行,具体地说,爆炸力有惯性爆炸力、杠杆爆炸力、弹性爆炸力、螺旋爆炸力、离心(或向心)爆炸力等几种爆炸力。浑圆功是站什么桩,就试什么力;试什么力,就发是么力;怎么发力就怎么打人。 我们初学浑圆功时,老师都会教站浑圆正面桩和丁八步技击桩(即扶按式桩),这二个桩形很简单,但真能站得正确、站得好的有几人呢?太少了呀。如果真把这二个桩站好了,那三年准出功夫。如果你三年还未出功夫,那就说明你站的桩有问题。可是我是在站了十几年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我是炼养生桩的,技击桩很少练。但我对老师教技击桩时的要领都记在笔记本上,没事时看一看,觉得要领很易懂,就忽略了。站桩时有时按要领,有时就忽略了。这样站了10来年,觉得站桩很平常呢,没啥太多的问题。可是,在我后来炼“三山五岳悬空挂,节节玉骨似线穿”时,突然觉得发力与以前不一样了,我就想是为啥变了,想呀想,当我想明白了时,我心中徒感悲伤呀!我真是天下第一笨蛋呀,这10几年算是白炼了,汗水白流了,时间白浪费了!这10年站的桩根本不是老师教的浑圆桩,啥也不是!诸位师兄弟,听我说明白,也许可以免得走弯路哟。老师把技击桩叫做扶按式桩,开宗明义,是非常高明的。扶按开始是手臂扶按,最后是整体身体去扶按。而我根本没有扶按之意呢。怎可叫扶按桩呢?此桩最重要的要求是扶、是按,同样,试力也是扶按,发力也是扶按,打人还是扶按,手在对方身上一扶按,对方就飞出去了。在炼了10几年后,明白了扶按式真义后,我不得不返回头从最初的扶按桩开始炼,这10几年是真的白炼了。我为啥白炼呀?呵呵,我未能“舍己从师”呀。老师说的要领我根本未真正领会,更没真正明白,还自认为领会了呢。老师说的是一套,而我炼的是另一套,唉,走岔道了。一错就是10几年呀。现在可能算是懂了一点站桩了,因为,身体感觉大变了。扶按桩真意是扶按弹簧桩,是求取周身弹簧力的桩法,只是,明白得太晚了呀!在炼了几年弹簧桩后,身上的弹性力渐渐生起,发力时不是想着脚下的蹬踩,而是要“高吊势能”,把身体的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发挥到最大,在与对手接触时,在对方身上一扶按,把我身上的能量(动能和势能)传输给对方,对方就会飞出去了。呵呵,发力就这么简单呢。呵呵,老师在后来教学中,强调站高式桩,目的就是为了便于求力、发力。 在炼发力时,老师总是强调二个字“舍得”。这二个字易懂,但不易做出来。我们发力时,很多力都是困在自身上,自身感觉有千斤力量,但能发出去的力量斤也不到。为啥?你没做好“舍得”。所谓“舍得”就是能把自身的动能和势能“全部”传输给对方,这就是“舍得”.。这“舍得”也是需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成功。在“试力”一文中提到的,和我一起炼养生功的吴兄,很是费了很大力气才明白“舍得”的含义的。呵呵,每当我教他“舍得”时,他都不敢真正的“舍得”,总是怕摔倒,总是留有余地。我说你怕啥呀?他说,要真按我说得去练呀,心中没底,因为身体好像“失去”了平衡,就会摔倒呢。呵呵,我一听就笑了,我们求的就是“失去”平衡,也就是“失重”,你只有“失重”了,才能真正的做到“舍得”呢。有舍才有得呢,不舍哪来得呀。这叫“失重”发力。吴兄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苦练,终于能“失重”了,发力也明显提高了,有时也能把我打退好几步呢。可是,吴兄虽然文化不高,只是小学水平,但也是够聪明的。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他是70公斤体重,而我是60公斤体重不到,为啥我发力比他发力大很多呢,我能把他打飞,而他不能把我打飞呢?本来这些东西我是想等他再炼一段时间再和他说的,既然吴兄问了,也就和他直说了。我说,能“舍得”是第一步,还有第二步呢。那第二步是啥呀,吴兄急切地问。我笑了,别急吗,一步一步的来才行呢。我说,第二步是敢于“借吸”对方的力。也就是敢于“借”对方的力,敢于“吸”对方的力。我就说,当我们下楼梯“失重”快要摔倒时,突然遇到有人正上楼与我正面相遇,我会本能地去扶按对方,借对方的支撑力来回复平衡。这就是向对方借力呀。可是,若对方见我要摔倒砸向他时,对方也会本能的躲闪呢,使我无法借到力,那我就要强行去“吸取”对方的支撑力。我和吴兄是在山上炼功,见他还是不明白,我就说,我若是把你一掌打下山的悬崖,你怎么办?吴兄说,那我就拼命地抓住悬崖上的树不放手。我说,你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你没说呢。吴兄马上就说,若是他把我打下悬崖那我怎么办?我笑了,我为了保命,必然会抓住我遇到的任何树木、石头等,同时还要借助它们的支撑力返弹回到山上,那才好呢。吴兄好像明白了什么,就说你让我发一个力试试,我说行你发吧。吴兄一个前直力撞向我的前胸,又迅速地弹回去,恢复原位。哈哈,我说你够聪明的老兄,吴兄也笑了,这才是真正会发力了。其实,发力就是敢于把自身的动能和势能,全部传输给对方,并在与对方接触的瞬间,能“借吸”对方支撑力,使我迅速恢复原位。你能借吸到对方的力越大,对方的承受的打击力就越重。发力是一个来回的过程,去的速度要快,回来的时候速度要更快!回来的速度越快,对方受到的打击力就越大,伤害就越重呢。王芗斋晚年再三强调“要舍得,一定要舍得,要放得下,一定要放得下”的禅机。这就是科学的整体弹性力的发力方法。 至于其他的发力,如本能发力,还有精神意识的训练,等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了。以上叙述的发力方法只是浑圆功的多种发力方法中的一种,因为,这种发力很有趣、很精彩,本人也是很迷恋此种发力方法,所以,就说了这些。不过,这是我个人的炼功体验,个性化很强,不适合模仿,切记。这里,还请诸位师兄弟、师姐妹多多批评指正,使我能少走弯路,尽快到达浑圆殿堂。 关于“手不动”、“手不用力”的解释-------松花江 芗翁的“手不能动,一动就错”。,以及“手不用力”之语,不知难倒了多少练功者。在太极拳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手不动怎么炼拳?用整个身体动来炼拳。手不动怎么打人?用整体能量去打人。就这么简单!可是,一些人思维不进化,思想不转换,是很难认识到这点的。那么,整体怎么发力打人呢?举个例子,,农民收割农作物时,用镰刀收割庄稼时,刀头是不动的,而是刀把运动带动刀头动,刀头上的力就是整个镰刀发出的力。刀头虽然不动,不主动,但由刀柄发出的力量传递到刀头上。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根木头上钉上一根突出的锋利的铁钉子,如果你想使木棍子发挥更大的杀伤力,必然要用木棍上的铁钉子去击打对方。可是,铁钉子本身不会移动,没有力量,怎么能打伤人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拿起木棍,将木棍快速移动,将锋利的钉子对准对手砸去。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手不用力,须将整体之力传递、灌输到手臂上,使手臂具有整体的力量。手不动,须整体快速移动,整体三维立体变形之动,也即整体三维六度之变动,三维空间菱形变动,将整体的能量传递至手臂,使手臂具有整体之能量。老师常说,“局部代表整体”,手臂的力量就是整体的能量。老师又说“打人不用手,身体往前走”,就是用整个身体的能量去打人。这样,就明白了芗翁的“手不动”、“手不用力”的真正含义了。 夜深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jb/5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可以AI识物双语播报的百科wifi相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