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几点认识
文/张慎举 一、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政策背景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说到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供给更好契合需求变化,更好满足消费需求,使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年一号文件第一条就是“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即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为了贯彻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河南省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即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可见发展优质小麦生产提到了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位置,这也是根据我省种植业生产实际做出的战略性决策和正确的选择。 为什么我们国家、我们省这样重视发展优质小麦生产呢?这与国内外小麦生产的市场行情是分不开的。首先应该明确,就世界小麦生产来看,我国小麦产量仅次于欧盟,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虽为世界第三大小麦生产国,但却是第一大小麦出口国。可以说,当前我国小麦供给不足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但人们对于高品质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需求增加,这类小麦国内供给不足的矛盾有所凸显。以优质强筋小麦为例,据统计,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仅在万~万吨。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却逐年上升,目前优质小麦年需求量在万~万吨(但也有一说法是市场需求量在万~万吨),年供需缺口在万~万吨(也有说常年缺口在万吨左右),国外进口到中国的小麦基本上是优质强弱筋小麦。实际上,近3年来我国每年进口的优质小麦总量都在万吨以上,例如年度万吨、年度万吨、年度万吨。可见,国内优质强筋小麦产不足需现象比较明显,每年均需要进口优质强筋小麦来弥补供给缺口,主要进口品种为美国春小麦和加拿大小麦。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阶段,进口俄罗斯春小麦将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优质高筋小麦原料的有益补充,进一步丰富我国小麦市场优质品种的供给。 而从全国角度看,优质强筋小麦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河南省(主要是灾害性天气及病害危害的影响导致年际间波动性大),河北、山东等主要优质强筋小麦产区的产量相对稳定。所以,河南省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任重道远。 二、小麦品质的概念及品质类型 目前,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全省各地都在发展“优质麦”。究竟什么麦子叫“优质麦”?所谓优质麦与生产中通常种的小麦有什么不同?为此,首先要弄清“优质”的概念,弄清什么叫“优质麦”。 关于农作物的品质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至今学术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由于人们对不同农产品的用途多种多样,对农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因而,对农产品的优劣评价就有不同的品质标准。例如,有些农产品以直接食用为主,其营养成分和口感为其主要品质标准,如瓜果一般要求含糖量要高、口感好。再如,优质大米有很多指标,其中一个指标要求蛋白质含量要低于8%,这与一般情况下人们想象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高才为“优”的概念就大不相同。有些农产品需要经过加工制成多种食品,这种食品的质量就是其品质标准,通常称之为“加工品质”。以小麦为例,小麦经加工制成的面粉可以制成多种多样的食品,这些不同的食品对小麦面粉的特性(品质)提出不同要求,加工面包的面粉,要求蛋白质、面筋含量个,面筋的弹力大,延伸性强。相反,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要求面粉的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低,面筋弹性小。这些不同食品要求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制成不同种类的面粉,这些不同类型的小麦就是划分小麦品质的标准。早些年,国内通常按小麦加工品质把小麦分为3种类型: 1.强筋小麦(硬麦)。其面粉适合做面包、拉面、方便面等。其中又根据几个主要指标将强筋小麦分为一级、二级,即籽粒粗蛋白质(干基)含量分别是≥15%、≥14%,面粉湿面筋(14%水分基)含量分别是35%、32%,面团稳定时间分别是≥10分钟、≥7分钟。 2.弱筋小麦(软麦)。其面粉适合做饼干、糕点(饼干粉与糕点粉又有一定区别),籽粒粗蛋白质(干基)含量≤11.5%,面粉湿面筋(14%水分基)含量<22%,面团稳定时间<2.5分钟。 3.中筋小麦(普通小麦)。其面粉适合做馒头、面条及各种饼类等日常食品。通常,该类小麦的品质有的偏于强筋麦,有的偏于弱筋麦,一般作为“配麦”。什么叫“配麦”?因为面粉企业根据市场上的多种多样需要而生产多种类型面粉,因此,面粉企业根据各种小麦品种的理化指标,按比例采用不同品种的小麦,制成适合市场需要的多种类型需要的面粉。这种不同品种小麦的相互搭配,通常称之为“配麦”。 一个品种的品质指标,需要有多年的多点的样品测试结果才能确定。一批商品麦的品质优劣也需要有多点取样测试结果才能确定。由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等生态条件的影响,同一个品种的品质指标会有一定差异,其中变化较大的是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有些品种的指标变异性较大,有些品种稳定性较好,在生产中应选择品质性状稳定性较好的品种。 一个小麦品种的品质一方面主要是决定于品种的自身遗传特性,同时也受外界生态条件(自然生态因子和人为栽培因子)的影响。 三、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应注意的问题及技术原则 发展优质小麦(强筋、弱筋)必须注意自然生态条件(气候、土壤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根据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过去一直认为我省豫北地区的气候、土壤的生态条件是属于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可以保证强筋小麦的品质,而我们豫东地区则是强筋小麦的次适宜生态区。但近几年来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证实,只要措施得当,豫东平原照样可以生产出高产优质兼顾的优质强筋小麦,即使砂壤土区也不例外,所以,优质强筋小麦的生态区域理论已经有所打破。这就是说,栽培技术也是影响强筋小麦品质的重要生态因子,特别是施肥、浇水是否得当,对强筋小麦品质有很大影响。因此,在选择好自然生态条件基础上,还必须实施一套适合于强筋小麦优质的栽培技术措施。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技术原则是:强筋小麦的生产技术与普通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基本相同的,但强筋小麦生产必须同时兼顾高产和优质两个目标,既要获得高产,又要保证优质。因而,二者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又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强筋小麦的总需氮量大于普通小麦,因而全季施氮量要适当增加;二是必须保证强筋小麦生育期中后期供给充足氮肥,特别强调重施拔节—孕穗肥;三是某些种类农药可能对面筋某些品质有一定负面影响,生产中要注意选择用药。 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必然面对的3个问题 1.主要是解决“种什么”的问题。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关键是高产优质,实践证明,“产量是硬道理”,许多地方强筋小麦推广不开,除一些政策性因素外,品种选用不当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倒伏问题,不抗赤霉病等病害问题以及综合抗性差问题等等,但主要还是产量低的问题,农民更看重的是产量问题。也就是说,在现有的生产、生态、品种、技术条件下,在我国现代农业“化肥农药零增长”的政策背景下,无论选用什么类型的小麦品种,争取高产量始终是衡量小麦栽培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准,而高产与优质兼顾又是优质强筋小麦的理想目标。早几年,在民权县等地,我带领团队与三河种业校企合作,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合作,连续多年实施国审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郑麦超高产栽培示范,曾经创立经机收实打15亩方平均单产公斤、万亩方平均单产.3公斤国内强筋小麦最高纪录(均经科技查新)。 郑麦实现了超高产特性与强筋优质特性、综合抗病性等农艺性状的良好结合,在河南省及黄淮麦区南片具有广泛的生产利用价值。年在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组织的全国小麦质量鉴评会上,被评为优质面包和优质面条兼用小麦品种,年被农业部推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也是河南省“四优四化”中优质小麦发展的主力品种之一。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赵振东院士等专家评价该品种“在小麦高产与优质协调提高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赵振东院士两次亲临商丘,深入到民权、柘城强筋小麦郑麦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考察,对其产量表现及我们科技创新团队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的合作成效给予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虽然每个经审定的强筋小麦品种都有其突出的优良特性,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特别提出“一种一策”的原则,即针对每个品种的个性特点,分别制定一套技术规程(附件),既兼顾共性,又扬长避短,实现品种自身高产优质潜力(基因基础)与外部生态环境条件及管理措施的最佳匹配。例如对郑麦就要特别注意解决抽齐穗时果断迅速防治赤霉病问题;对于植株相对较高的新麦26等品种,就要特别重视控制倒伏问题,一般于小麦起身初期喷施多效唑等药剂预防小麦倒伏;而郑麦、丰德存麦5号等品种对倒春寒相对敏感,在播种时就要有预案,一是走适播期下限,适当推迟播期,二是3月底4月初及时灌水预防冻害发生;对西农等品种,则注重过程常规管理,促使群、个体协调发展。 从今年在民权县王庄寨镇、北关镇、花园乡等地进行的几个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示范情况看,中麦、锦绣21很有推广应用前景,值得重视,师栾02-1可以作为一个过渡品种继续推广应用。 2.重视解决“怎么种”的问题。概括为两结合,一兼顾:即农艺与农机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高产与优质相兼顾。 具体的栽培技术措施上面已经涉及到了,只是强调树立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新理念的问题。即由原来的“三分种,七分管”转变为“七分种,三分管”。该理念是适应现代小麦生产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实际的需要,随着农村生产结构的变化,土地流转带来的新型经营实体的兴起,农村实际务农劳动力严重不足,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机械化的迅猛发展和农民经济意识的逐渐改变等,要求小麦栽培技术应当与时俱进,适时创新。不仅需要创新现代的小麦栽培技术,更需要这些新技术的简化实用,以适应现代农村生产实际和机械化的需求,便于农民接受和利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理念,既是小麦超高产栽培“因变应变”、“因变而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灾害性、极端性天气及生物危害因子等抗逆栽培的基础。超高产小麦要求群体适宜,个体分布均匀长势健壮,播种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小麦的出苗多少、出苗均匀度、幼苗长势,进一步发展将影响到小麦群个体的发生与发展。据多点调查,一般麦田缺苗断垄率平均达13.5%,高的田块达到30%,可导致减产10%~20%,平均13%。造成缺苗断垄严重,主要是由于耕作整地播种质量较差而引起的。为此,超高产栽培必须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这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而形成冬前壮苗又是确保多成穗,成大穗的基础,是预防和减轻冬、春冻害的基础,是减轻某些病害的基础,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抗逆栽培的基础。 另外,关于氮磷钾肥施用的几个观点:一是要十分重视氮肥的施用;二是磷肥的节肥问题;三是钾肥的施用原则。还有所谓化肥污染土壤问题等。 3.如何使种植者提高经济效益。这主要是根据农业产业化新形势,大力推行“订单生产”新模式,实现强筋小麦生产销售一体化。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主要是供给面粉企业作加工原粮,同时增加农民收益,因此,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必须协调好产、销关系,是农民种的优质麦能即使卖出去,使面粉企业能及时得到质量好、数量足的商品麦原料。根据各地多年实践,发展优质麦必须认真实施产、销契约合同,由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与某个面粉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按企业希需求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要认真落实强筋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保证商品小麦质量达标,企业满意。面粉企业必须认真履行签约合同,备好资金,按预订价格即使收购农户或家庭农场强筋小麦,使农民实现既增产又增收的双重效果。 可见,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必然要有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等多方面配套的问题。近几年来,强筋小麦生产已经在民权、睢县、柘城、永城等县市的一些乡村实现了“订单生产”的新突破,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订单生产”为示范推广区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尤其是在贫困村收效更为明显。在一些地方,良种良法相结合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订单生产已经列入科技扶贫的一个项目成功实施。同时其技术模式、技术效应已经成功辐射或移植到皖北的亳州、太和、利辛等地,其经验也在总结中。 (作者系商丘市派科技特派员、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ry/11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宝宝积食的表现,怎样用食疗化解它,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