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拓荒与男权话语的消解陈红中篇小说
在一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 ——荷尔德林 一 当世纪末的钟声在一片苦涩晦暗无可奈何的叹息声中即将敲响之际,我们以往曾经诩之为精神帝王的文学成了一道纯粹个人化、虚饰化的风景。 意义已经缺席,活着本身即成了人的存在的意义。人们不再追求理想主义,理想主义成了一种不可企及的精神奢望,人的解放和自由也已成了昨天的神话。人和反人以至非人之间的斗争与尖锐对立无形中被消解,思想的崇高与深刻成为人们普遍嘲笑的对象,随俗从众以至媚俗取宠替代了独异个人的孤身反抗。充斥我们视野、包围我们灵魂的,似乎只剩下了一幅幅由纷纭无绪的表象、欲望和男女交欢的呻吟所构成的文化堕落图卷。 灵魂已经荒芜,正如某个作家心目中的英雄路已经荒芜—样,我们陷入了一片不温不火不疼不痒不疾不徐不死不活的精神沼泽地中。 就在这种令人窒息、绝望、满布犬儒主义与失败主义文化烙印的时代氛围中,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听从自我灵魂深处的召唤,在遍地荆棘中挥动知性的斧头镰刀锤子锄头甚至简单的木棒石块,开始了痛苦的对灵魂与精神的重新寻求,开始了又一轮荒芜灵魂路的拓荒。在这支人数极少还不成规模大多流于单兵作战状态的精神拓荒者的队伍中,我的神交已久却至今未谋一面的洛阳朋友陈红是很有个性的一位。 在这个虚饰取代了实质,繁杂替代了单一,流行歌曲取代了深沉思索,纯情被当作标语口号随处张贴随意挥洒,闲聊胡扯取代了终极关怀的“模仿和矫惰”的时代里,陈红在洛水之阳那片旷古不绝的精神的胡杨林边击水为拍踏土作歌,长发飘飘一如风中女神,曼舞飞天时代的轻袍广袖,为我们奉献出了她的中篇小说《标题日记》。 陈红的拓荒是从对中华大国历史悠久既坚且韧的男权话语中心的离散与解构开始的。作为一个感觉异常敏锐又异常细腻,有着千古伤心人曹子建衷心感念的洛神之美丽与落寞(自从五年前读到陈红《梦幻的水晶宫》时我就一厢情愿地这样认为)的女性写作者,陈红没有(我想应该不是不能而主要是不愿)像时下所谓风头正健的那一拨才女林白、陈染、海男那样,以叙述幽暗(也许是美丽,我想我说不清也不可能说得清)的个体经验或隐私之类招徕或者说是魅惑少不更事或者自称少不更事或者内心希望人们认为其少不更事的读者,而是独异地采用了一种准男权话语方式,向我们叙述了一位“小男人”的精神寻求或者说是情感历险的故事,从而有意无意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从本质上认识我们自己的精神之门。 的确是一位“小男人”。 这个被我们称作“小男人”的男人有一个很富于原型化色彩的名字:贾西望。也许,陈红在为这个男人命名时没有去翻阅什么《姓名学》、《姓名与人生》之类神话色彩不少却还没有鬼话多的所谓“文化著作”,也许她曾经翻阅过,这并不重要。我更愿意相信陈红在为她的主人公命名时只是信手拈来这几个汉字组合成了这样一种型态,并无特别的含义贯注其中。然而通读完整个故事(除了故事我无法找到一个更恰当更具神韵的说法),我们却感受到了一次在当下的话语背景中难得一遇的灵魂的震颤:陈红的感觉(也许只是下意识)是如此地敏锐如此地犀利,一下子就在千丈红尘中找到了那只有一枚铜钱大小的一片绿荫,从而扣准了她的故事主人公的精神脉搏。 贾西望之“贾”,拆开来为上西下贝,根据继王国维先生之踵走上了“空扫万象”,“敛归一律”之绝路的上海才子胡河清的说法,上西下贝可解为“西部的宝贝”。“西望”,则暗寓“向西方寻求真理或者其他什么事物”之意。所谓西方者,以中华五行八卦方位论为兑为乾,天、山之象,有阳刚博厚、奋发扬厉及强雄壮健之寓意,说明陈红潜意识中希望自己的主人公是一位能够站得正立得直拿得起放得下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不幸的是,这希望虽然美好,却因一个姓字取错而导致其与初衷背离。我们知道,作为蕴含着无法彻底索解的文化意义的汉字之一的“贾”字有两个读音,其一“GU古”,意为商人,且原本指称那些坐地设摊之小商贩,又称为坐商。从这个意义上讲,贾西望姓“贾”就决定了其能指的局限性,干什么也只能流于小打小闹,而无大的开拓精神。其另一读音为“JIA甲”;谐音“假”。而“西望”谐音“希望”,读到一起则为“假希望”,这个名字的指涉意义由这三个字谐音双关地显示出来,又能有什么让人满意的完美结果呢?希望既假,则人生之真义无所凭依,其能指意义自然只能与原旨相背离了。 二 小说(或者作者陈红本人)就是这样受了一种无形的神异力量的导引,陷入了一个仿佛是事先预设好的叙述圈套,有意无意间把一个本来应该是一位伟丈夫的男人衍化成了一个我们并不希望出现在我们当中的小男人。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也正因了这不自觉的衍化与错讹,使这部小说的内蕴档次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其最显著的标志是,它更为客观地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真实的心路历程图。 由小说的行文中可以看出,贾西望确实如他自己所说,是我们的共和国第三代人中的一分子。 理论竟义上的共和国第三代人,是我国当代历史中一个特殊的族群。正如小说中贾西望对聪明活泼美丽大方又暗恋着他的女孩田甜所说的那样。他们是这个国家的特殊产物:童年正值成长,却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饱受饥饿冻馁之苦;少年正值学习,却要去下厂下乡学工学农闹革命,接受客观上导致与文明发展进步的人类精神相背离的“知识分子工农化”的所谓“再教育”;青年正值恋爱,却遇到了社会化的普遍的性压抑,导致某种长期难愈的灵魂失语与精神阳萎症的泛滥。正是由于有着这样一种独特的成长经历,所以他们集体变成了“伊壁鸠鲁夹缝中的神”,几乎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抱着两种甚或两种以上极不相同的态度,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至情感方式中都充满了矛盾。 第三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是一群或一类异数。在行为方式上,他们常常表现出行为选择的多原则性。早晨,他们可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中午,他们会像他们的父辈第二代人那样谨小慎微甚至唯唯诺诺;而到了晚上,他们则可能像他们打下天下的祖辈第一代人那样堕入对传统的留恋,甚至写诗作文谈恋爱也显得老气横秋老迈昏庸紧抱过往生活的一点回忆不放(如以梁晓声之辈为代表的那一帮知青作家艺术家们便是如此),更何谈“与往事告别”的决绝与勇毅? 在思维方式上,他们往往表现出多重思维方式冲突中的妥协与绥靖。对未来的选择,他们可能是出于现代观念;对待现实的问题,他们可能是遵循传统;而当面对历史的反思时,则常常把两者结合起采,于无可取舍中宣称自己的公平公正与全面。他们是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他们成长的历程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因此,他们善于在矛盾中妥协绥靖,在绥靖与妥协中保持自以为是的平稳与折中。 在情感方式上,他们同样表现出奇特的矛盾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他们个人的情感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甚至许多不那么正常的因素。这些不很正常的因素,一旦介入他们本来就难说得上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情感生活,就会使他们因拥有一颗过于敏感的心灵而倍尝艰辛。尤其在面临某种新的变化或选择时,他们的“夹缝中的神”的心态表现就更为突出显明,在这种时候他们总是用两种以上的标准去权衡、去评价、去判断它们,而结果又总是如同进人了海德格尔所谓的“林中路”而又找不到“森林管理者”,最后只好在妥协中找到一个虽然不甚满意却不得不接受的答案。“他们的思想野马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拴马桩,命中注定要流浪”。因此,他们可以说是一群“边缘人”。① 三 关于林中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哲学家之一马丁?海德格尔解释说:林,是树林的古名。林中有许多路,这些路多半断绝在人迹不到之处。这些路叫作林中路。每个人各奔前程,但都在此林中,看来他们彼此的情形仿佛相似,但只仿佛如此而已。从事林业者与森林管理员认得这些路,他们懂得什么叫误入歧途。② 对于贾西望来说。内心中最大的痛苦与困惑恐怕就是面对“林中路”时的无所适从。在他或他们心中没有一个超然无我的“森林管理者”(类似管理宇宙或人类精神的“上帝”),也没有一位能够超越时间、空间、语言、文化的“从事林业者”(类似于人类精神或命运的绝对预测者,他们“懂得什么叫误入歧途”)。因而他或他们总是首鼠两端无所适从。 小说中贾西望有一句内心独白:“在这个纵横交错的领域里,我没有一个朋友。”这可以看作是他们那一类人的共同心声和生活特征。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他们没有为自己找到一块立身处世的根本之地,而总是动荡不定左右摇摆。脚踩两只船是他们最常见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他们的一只脚总是留在过去,不能也不愿摆脱,因为那些过去的事物构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的另一只脚往往迈向将来,因为事实时刻在提醒他们,大部分已经过去的事物是不值得留恋的,只有将来才可能使他们找到幸福的归宿。回顾过去,瞻望未来,他们紧紧地抓住了现在,并且睥睨四方,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可悲可怜,反而为自己吹出一串又一串紧紧围绕自己变幻出无穷色彩的具有自信与自大特点的肥皂泡。 四 表面看来,贾西望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成功者。论事业,年龄不算太大(据小说中他的顶头上司宣传部长老秦的说法是“还年轻”),已经混上了一个地级市的宣传部副部长,而且又正值春风得意满怀希望之时:部长年龄到线很快要退,副部长中似乎唯有他才具备问鼎那宝座的实力。论家庭生活,一样滴水不漏,有一个绝对古典只知崇拜他敬仰他爱戴他的娇妻,又有一个考上了国内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绝对值得为之骄傲的女儿。他的人生的双桅船可说是又轻快又平稳,该满足了吧? 不,如果就此满足,贾西望也就不是贾西望,不是那个肩负着离散与解构男权话语重任的小说主人公了。而陈红的敏锐与犀利也不免要大打折扣,难以进入那种多少人梦寐以求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形而上层次了。 作为“伊壁鸠鲁夹缝中的神”,贾西望在小说中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或者说表演。 神本应是超乎人间俗欲的,但是伊壁鸠鲁用他的快乐原则证明,享受人间的快乐也能为神所接受。他一方面宣称神的存在是永垂不朽的,另一方面又劝告人们不要惧怕神灵,因为神远在天边安静自如,不会干涉自然和人类。他承认神的至高无上,却又要用世俗的眼光来审视神,于是便有了人世间的“夹缝处境”与“夹缝心态”。③ 也许正是因为受了伊壁鸠鲁那位睿智而狡猾的西方老人的教唆与蛊惑,贾西望才开始了他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历险。历险当然是一种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故事的波澜起伏动人心魄。一般说来,故事行动都是从日常行动中拣选出来的,并且总是同行动主体的意志相联系,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和环境产生冲突。就《标题日记》所讲述的故事而言,贾西望是无可争议的行动主体。行动就要有行动对象,贾西望的行动对象就是那位年轻漂亮充满让人艳羡的青春活力的报社记者田甜姑娘。 小说一开始,田甜就像一个强悍的入侵者一般风风火火地占据了贾西望心灵的一隅。“此时此刻,在黑漆漆的夜晚,我伏在台灯上,我承认那个小姑娘盈盈如水的眼神令我心头如微风拂过。”接下来是一个“准言情故事”的形象演绎:心灵火花的碰撞使贾西望与田甜“相遇”;贾西望经受田甜与“环境”(包括妻子罗敏所代表的家庭)的“考验”;最终二人痛苦或无奈地“分手”。 故事的叙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叙述过程中所透示出来的文化意义。小说中,贾西望与田甜之间产生了一些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纯情”的东西,可这份纯情没有经受住社会环境和罗敏的“高产千质”所散发出的魅力的考验,最终夭折了。为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陈红要把她的贾西望从初始的平衡状态中抛出来,而又最终让他重新返回那份“平衡。” 在这里,陈红又一次落入了一个故事的叙述圈套,她对男权话语中心的离散与解构也正由此发生。 我们知道,就一个优秀的或者说经典的故事而言,其内容虽然是凭想象虚构的,而行动的形式却只能来自人的现实经验。就是说,故事行动是在想象中重新体验的现实经验中的行动。故事人物被抛出初始平衡状态意味着故事作者与读者也被抛出了习惯化的生活状态。故事为人提供了重新体验人生的机会,却打破了心理平衡。 陈红对故事的操作显然是受了一只巨大的现实之手的操纵,贾西望所表现出的“小男人”风格,实际上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当下生活的存在困境。 前文我们已经说过,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意义缺席、精神溃散、理想主义崩败的时代。生活中的诗意成了不可企及的奢望,“人们劳形烦心,因追名逐利而动荡,为贪娱求乐而沉溺,已根本无暇欣赏诗意闲情。”当代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目睹了一个浪漫的充满诗意的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欲望与功利取代了终极关怀的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活”本身成为了最大的“解构主义者”,把所有精神的灿烂传统还原成不可忍受的平庸。这种价值和行动性的双重消失使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怯懦与卑琐的一群,他们畏畏缩缩,时时谋求着与日常生活的妥协可能。就是在这种灰色的日常生活的日甚一日的挤压下,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人开始重新要求打破妥协,但是他们已经不可能回到传统的人文主义的精神格局,因此在孤独的反抗中便显得“怯懦又恍惚”。他不再代表一种类的价值,“留给他们的只是一种纯属个人的自我救赎的孤独与反抗”,因而“我们已经无法重温理想主义的美梦,对新大陆的憧憬以及悲壮而又灿烂的自由长旅,它包裹着的只是一个“凄楚的魂灵”,或者一种悲伤的“热泪盈眶”。⑥ 贾西望的骚动与怯懦是一种现实存在,这个现实存在像一枚深水炸弹,虽然爆炸时因为所处的位置太深而并未激起很大的波澜,却已经把周围的事物一点一点地崩坍了。具体点说,这种现实存在把千百年来中国男权话语中心的坚厚城墙崩坍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让我们十分切近地看到了这个话语中心的主人公的矫情与虚伪,从而促使我们在无援的状态下开始另一层次的探索与追求。 就这个意义上说,《标题日记》的成功是无可争议的。说它的作者陈红是一位勇毅的灵魂拓荒者,当然也是无可争议的。 法国诗人蓬热说过:“创立一种修辞学,准确地说,教每一个人创立自己的修辞学,是一项拯救公众的事业。”被称为当代中国诗神的一位守望者的耿占春据此得出结论:“写作始终是对一种个人的道路和一种拯救方法的探索。”并且认为“也许这样,才可能指望我们自身摆脱思想的禁锢和僵化的思想,或许,摆脱愚蠢。”⑦ 那么,陈红的写作也可算作对一种个性道路和一种拯救方法的探索了。 祝福陈红。 祝福像陈红一样在日渐荒芜了的“英雄路”上寂寞而又孤独、决绝而又勇毅地开拓的灵魂拓荒者们。 注释: ①张永杰、程远忠:《第四代人》第页,东方 出版社年8月。第一版。, ②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转引自谢选骏: 《荒漠?甘泉》第32—33页,山东文艺出版社 年7月第一版。 ③张永杰、程远忠:《第四代人》第95页,东方 出版社年8月第一版。? ④高小康:《人与故事》第93页,东方出扳社 年10月第一版。? ⑤王庆节:《海德格尔:走向澄明之境》,见周国 平主编《诗人哲学家》第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出版。’、、 ⑥蔡翔飞英雄神话的再生》,见《今日先锋》丛 刊第二辑第页d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11月第一版; ⑦耿占春:《后记:写作或创立一种修辞学》,见 耿占春《观察者的幻象》第页。,东方出版杜 年8月第一版。 李少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ry/3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学生好词好句积累大全
- 下一篇文章: 财经头条暗藏阴谋特朗普认怂,送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