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树上的葫芦
长在树上的葫芦 阳春三月,大地回春,万木吐绿。门前的小菜地里,一片生机盎然。 菜地里的黄瓜、辣椒、茄子等秧苗,在温暖的阳光下,习习的春风里,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 在菜地的一角,我突然发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葫芦苗,因去年深受其害,今年打心眼里不想再要这棵曾“喧宾夺主”的葫芦苗了。但几次想下决心把葫芦苗拔掉,终因葫芦苗长势喜人,且秧苗已爬得老高,拔掉有点于心不忍。妻子也说葫芦苗长得挺好的,拔掉怪可惜的,还是留着吧。 记得去年,在菜地的一角,栽了三棵“亚腰葫芦”(从外形上看,由两个球体葫芦上下串联组成),结果令人不可思议,葫芦生长的非常旺盛,不到两个月时间,葫芦的枝蔓,便爬满了菜地的角角落落,一部分顺势爬到了菜地上边的遮阳棚,另一部分把我那块巴掌大的菜地慢慢地吞噬掉了。 可怜菜地里原有的那些黄瓜、辣椒、茄子,她们面临的是大敌压境的强者,忍受着折磨,在不屈不挠地与其抗争着,被逼无奈之下,只能往上方空间窜芽、拔高,真是逼上梁山。可好景不长,遮阳棚不久也被葫芦枝蔓覆盖,下边成了名副其实的“荫凉棚”,在葫芦的“双重封锁”下,地里的蔬菜因缺少光合作用,变得瘦骨嶙峋,无精打采……真是“大树底下长不起草来”。 葫芦这种植物生命力旺盛,很强势,她的无数须子如同钢钳一般,能牢牢地攀附、缠绕在其他植物上,如同双手扼住了人的咽喉,足以让人窒息身亡。 不言而喻,到了秋收季节,除摘到了十多个大葫芦外,其余蔬菜基本上是颗粒无收,一无所获,所以今年不想再要这葫芦苗了。 老家通常栽种“瓢葫芦”,人们把熟透的葫芦放在大锅里煮熟后,用锯子锯成等同的两半作成瓢,晾干后可以放在水缸里舀水用,或放在米缸、面缸里盛米面用。那瓢既轻便,又耐用,在农村很有市场,家家必备,户户都有,很受欢迎。 而在城里种植的“亚腰葫芦”,实在没有别的用处,只有简单地挂在墙上作个装饰品。如果想收藏,必须对葫芦表面进行处理,再经过艺术家们在上面雕刻、烙烫上各式各样的画,才有收藏价值。 去年收获的十多个葫芦,个头都比较大,比“《八仙过海》里铁拐李”、“《水浒传》里林冲”用的酒葫芦都大。一个个大葫芦放在家里不光占地,且还碍事,女儿玩了几天,也找不出个玩法来。一日顿生灵感的我,用画画的颜料,把葫芦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底色,然后再在上面画上荷花、竹子、鱼虾等,挂在窗户外面的防盗网上,这样看上去效果还不错,不光是一幅幅立体画卷,还是一个个转动的多彩葫芦画面,如同葫芦娃兄弟,穿着色彩艳丽的外衣,排着整齐的队伍,来我家聚会一样,很美观、很卡通,很喜庆。 春节前搞室内卫生,因葫芦上的颜色有些褪色,变得模糊,影响房间的整体效果,故将葫芦全部扔到了菜地里。 三月份整理菜地时,又发现了葫芦,于是叫上女儿,找了个裁纸刀,从葫芦的上肚子中央抠出了圆圆的洞,然后把它里面那白白的瓤、长长的籽,全部倒了出来,只剩下了空空的葫芦外壳,让女儿拿着装水、装沙子玩;葫芦的籽用锅一炒,味道还挺香,不亚于商店里卖的成品瓜子。估计就在掏葫芦籽时,不小心把葫芦籽遗失在那里,后被雨水冲到角落,于是葫芦籽便生根发芽,长成了今天的这棵葫芦苗。 葫芦苗侥幸存活下来,为杜绝去年问题的发生,确保种菜与栽葫芦两不误,我把葫芦苗用一根竹竿引到了菜地旁边的树上,只能暂时让树受点委屈了。葫芦倒很善解人意,在少施肥、少管理、少浇水,对她爱理不理的前提下,枝蔓竟然奇迹般地爬满大树,而且非常茂盛,并开满了一树白花,还接二连三地结了不少小葫芦娃,煞是好看。 在微风的吹拂下,朵朵五角型的小白花,在树枝上翩翩起舞、摇曳,仿佛在向你点头致意;顽皮的葫芦娃在东张西望,左右摇摆,来回晃动,如同荡着秋千的顽童,又仿佛在向你倾诉着什么,很是可爱。 看样子,今年又是个葫芦丰收年。 记得小的时候,母亲也经常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葫芦,那时老家栽得多数都是“瓢葫芦”,比较实用,而现在城里栽得多数是两个肚子的“亚腰葫芦”,只为观赏。“五月葫芦不上墙,到老也没有指望(不结果实的意思)”,所以四月份之前,必须及时给葫芦补充些农家料,浇浇水,等葫芦根深蒂固后,才能迅速爬上墙,并长出无数葫芦娃。 母亲说:“葫芦,这种植物挺有灵性,如果所栽的葫芦结的葫芦娃多,那你家生的小孩肯定是男孩,如果结的葫芦娃少,肯定生女孩,比较灵验的。”葫芦的谐音为“护禄”、“福禄”,有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兴旺之意。同时葫芦籽众多,还有“子孙万代,繁荣吉祥”之意。特别是亚腰葫芦,看上去就是一个葫芦腰间束了一根绳,形成了上下两个串联的球体,她象征着夫妻间和谐美满,互敬互爱,心心相印。你如果在城里有条件,就多种几棵葫芦吧,她能给你们带来好运的。 母亲的话,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我们家生个男孩。老家人因受传统观念影响,重男轻女,把男孩看得很重,生不了男孩就是断了“烟火”,就是后继无人,因此农村为了生男孩,不顾一切,形成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局面。如果第一胎是女孩,肯定倾全家之力,即便一贫如洗也要再生个男孩,所以农村家家至少有两个孩子,一点也不奇怪。 因我家生的是女孩,母亲刚开始说,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经过我再三作思想工作,她老人家终于想明白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关键是孩子要有出息,长大了能为国家做点贡献,不能成为社会的累赘。 母亲那“葫芦籽多生男孩”的葫芦经验,对我来说,好像有点失灵,我栽的葫芦每年都结不少葫芦娃,且今年不想要的葫芦,还是如此“高产”,可是我还是生了个女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听说有人栽葫芦,只开花不结果,如同栽了棵“公葫芦”,在农村那叫“绝户”,就是夫妻俩想生育,但没有生育能力。他区别于城里的“丁克一族”,他们是有生育能力,但不想生孩子。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在经意间或不经意间发生。有时该来的躲也躲不开,不该来的求也求不来。有时命中注定那个位子是你的,不用去争取也是你的,如不是你的,你也别去强求什么,强求也是没有用的。如同生孩子,想要个男孩吧,偏偏就生不出男孩来,想要个女孩吧,可偏偏就生个男孩;这葫芦也一样,本来不想要她,但她却一声不吭地悄悄降临,还儿孙满堂。你如果真想去栽她,也许还会碰到像“公葫芦”一样而“绝产”呢…… 世界可真奇妙,有时“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只有心情淡定,宠辱不惊,笑对人生,才能健康成长。
难忘的草原之旅 进入“大暑”后的京城,各式各样、高低不同的高楼大厦、水泥广场、沥青路面等建筑及设施争先恐后地散发着丝丝缕缕的热浪,加上近五百万辆机动车排出的尾气,气象预报显示,地表温度已超过35℃。 树叶、花草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如霜打的茄子;小鸟们早已悄然无声地躲藏了起来,只有那树上的蝉,在热浪袭来时发出阵阵悲鸣;远处的几只流浪狗趴在树荫下或躲在草丛中吐着长长的红舌头,喘着粗气;楼下那只慵懒的白猫,四腿朝天地躺在楼道拐角的通风处,眯着眼睛,警惕地洞察着身边的动静。 楼前树下的石头凳子上,坐着几个聊天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他们时不时地忽闪着手中的那把蒲扇,整天手不离扇,扇不离手,摇扇子成了他们一项不可缺少的体育运动项目,他们年龄大都近六七十岁,享受不了家里的空调待遇,喜欢在这聊天、纳凉、观景。 几个小学生,在树荫下玩耍着,一会玩着汽车玩具,一会进行着自行车比赛,只有他们不知道热,不知道累,不知道饿,只知道玩。 不时,远处工地上传来吵杂的轰鸣声、隆隆的机器挖掘声,还有那钢管落地的哗啦声,电锯切割石板的吱吱声,声音震耳欲聋,让人心浮气躁。 噪音、热浪、尘埃、尾气把空气变得更加炽热、沉闷、凝重,充斥着任何角落、空间及狭小缝隙,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倘大的蒸笼,让人无处躲藏、无缝可钻。 为躲避城市的喧闹、拥挤、忙碌,暂时逃离京城的炎热、酷暑、浮躁,我们一家人趁夏休之际,决定乘火车前往内蒙古草原进行开阔视野、消夏纳凉、陶冶情操、沉淀思想、修正坐标、积蓄能量。 从北京北站始发的次列车,如同一个负重的老牛,拖着十五六节车厢,载着近千人,逃离京城后,便在崇山峻岭中、茫茫田地间、稀疏村落间自由、飞快地穿梭。 车箱内忽明忽暗,列车忽快忽慢、忽停忽驶,时而穿过桥梁,时而穿过树林,时而穿过村庄,时而穿过涵洞,时而途经车站,如同步履蹒跚的老者,在一步一步地向目的地开进。 车箱内的旅客们在无聊中相互交流着、攀谈着,有的旅客开始打起了扑克,有的旅客坐在休息坐上眺望着远方略有所思,有的旅客兴味盎然自娱自乐地看着书,有的旅客在漫不经心地玩着手机游戏。 没有买上坐票的旅客们,在过道里徘徊着、走动着、寻找着可立足之地,个别聪明的旅客提前准备了马扎插缝坐着,车厢门口的过道里,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吸着烟,踱步着、闲扯着,在打发着那百无聊赖的时间。 列车驶离京城后,从车窗向外望去,建筑物渐渐退去,原视觉触及到的城市“人造白色”、“红色”、“蓝色”建筑物,顷刻间烟消云散,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无限绿色,人们的眼前立刻变得豁然开朗起来,精神变得抖擞起来,心情变得舒畅起来…… 绿色从车窗前一直伸向远方,火车道两边长满了绿色的绵槐树条,再往两边分别是抽穗的玉米、挺拔的高粱、挂荚的大豆和开满花的向日葵等农作物,远处时不时有些树木林立,整个地表的覆盖率约达92%以上,剩余的部分由河道、公路、铁路等占用,除此之外,全都被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枝叶繁盛的树林、庄稼、杂草所覆盖,形成了一个天然、绿色、环保的“大氧吧”。 这是京城所不具有的,无可攀比的,也是久居京城的人们所向往的,但也是目前难以实现的。 从“风驰电掣”的列车车窗望去,在这倘大的绿色海洋里,由红砖瓦房组成的村庄,便成了广袤无垠绿地上的唯一点缀,如同万花丛中的一朵红。 村庄与列车或两者合一,或擦肩而过,一会儿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或稀或疏,转瞬即逝在茫茫绿色中。民房有的独立一处,有点三五家连在一起,有的好多家连成一片,一排排、一幢幢宽敞明亮的红砖瓦房,整齐有序地矗立着,彰显着农村人安居乐业,生活无比幸福和快乐。 村前屋后的树木,一排排、一片片、一丛丛、高的、矮的、大的、小的,伴着村庄周围的瓜果地、菜地等相互交织着,相互依存着,相互映衬着,显得自然得体,错落有致。 红色的村庄、绿色的植被、黑色的道路,不光形成了一道道相互交错的天然屏障,还是一幅自然优美的立体画卷。 各家的小院儿种植了黄瓜、豆角、向日葵等依稀可见,小院的主人们在各自的家里走动着,或在天井里晾晒着什么,或在菜地里忙活着什么,让人感觉轻松自如、悠闲自得、陶然自乐。 放了暑假的小学生们,如出笼的小鸟,无拘无束,或三五成群,或三三两两,在房前屋后追逐着、打闹着、戏耍着,他们永远都有得玩,永远都不觉得累,永远都玩不够,永远都不知道回家。 刚下过雨的小河,河水已上涨,滚滚而来的黄泥水从山坡上、田地里、村庄里逐一汇集到小河里,一路呼啸着、呼喊着、簇拥着,哗啦啦地顺势而下,淹没了河床上的草、凸石,冲倒了个别小树和庄稼,漫过了道路上的滚水桥,如脱了缰绳的野马,向下游奔去。 岸边的草地上,有几头毛驴在无忧无虑地吃着草,时而抖动着耳朵,时而地摇摆着尾巴,时而仰天嘶叫,时而就地打几个滚。不远处有一头毛驴崽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有时东瞧瞧,有时西望望,有时跑,有时跳,有时远,有时近,但永远也脱离不开驴妈妈的视线范围。 当火车到达赤峰火车站时,已是晚上7:30分。 在出站口终于见到了老朋友李鹏一家人,他的妻子在远处抱着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在拥挤的人群和热浪中东张西望,等候着我们一家人的到来。 “是李修周吗?咱们九年未见面了,还是老样子,一点没变。”李鹏说。 我说:“彼此彼此,你也没变,只是稍微有点发福。” “是啊!想陪你喝杯酒,所以也没开车,咱们打车去饭店吧。”李鹏说。 我说:“好啊,走吧。” 赤峰市的出租车颜色大多数为绿色,像草原的颜色一样富有生机和活力。 打车快到饭店时,李鹏说:“咱们今晚到‘小肥羊’饭店去吃牛羊肉,正宗的草原牛羊肉,不知可否吃的习惯。” 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朴实的谈吐,憨厚的举止,尽显草原人的奔放、豪迈、真挚、热情、好客。 到饭店门口时,我的另一位朋友郭武一家和他的两个朋友及家人,早已在饭店门口迎候了。 郭武说:“人太多,不好去火车站接你们,我们就在这里等你们了。因时间关系,我挑选了一个节约时间的饭局--吃火锅,火早已点着了,赶紧走吧。” 一进小肥羊饭店的大门,浓烈的羊肉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垂涎三尺,“贵宾间”内各种各样的肉、菜、虾、特色小吃等早已摆满桌子,人手一份的小火锅,冒着热气腾腾的白气,飘荡着诱人的芳香。 在火车上颠簸了7个多小时的我们,早已饥肠辘辘,迫不及待了。 我深知“朋友来了有好酒”、“无酒不成席”、“喝酒望醉”等一系列“酒文化规矩”,但还是一再向朋友们表明我不胜酒力,咱们以品蒙古特色为主,尽量简化程序,再说家属和孩子们也都饿了。 按照当地风俗习惯落座后。郭武同学接受了我的建议,但还是按照最简程序,简单地为给我们一家人举行了接风洗尘,并提了三杯酒。 我想用这句歌词,表达朋友此时的心情比较合适,“我在草原等你来,留住朋友的情和爱。” “客随主变”,“盛情难却”,我的无谓坚持还是被朋友们的热情、执着、豪爽所攻破,“礼尚往来”,“有来不往非礼也”,最后还是被那一杯杯没有来得及细品的甘醇美酒击中,不知不觉又喝多了,但理智还是清醒的。 遗憾的是,痛失一次品尝特色佳肴的机会。 经郭武周密计划,精心安排,确定了我们此次浏览的行程,他还安排了小王和司机小郝专车陪同我们一起浏览。 三天驱车在草原公路、盘旋山路上,共行走了近1千多公里,主要浏览了三个大景点: 一是美丽的乌兰布统草原。乌兰布统位于赤峰市西南部距市区三百四十公里处。这里原来是清朝的一个古战场,因康熙皇帝指挥清军大战噶尔丹而著称于世。 乌兰布统草原,可以说是此次浏览中草原面积最大、跑马场最长、视线最开阔、小景点最多(有佟国纲墓、熙水泉、红松湖、五彩山、百草敖包、夹皮沟、将军泡子等景点)、功能最全(有骑马、射箭、草地摩托、滑草等)、起伏最小,最好玩的景点之一。 骑马、射箭是蒙古人标志性的“特长”,也是我们全家人的美好向往。所以这次来草原,终于实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夙愿,亲身体验了这威武、壮观、神奇的古代传统运动项目,真正体会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骑马飞驰、挽弓射箭的感受,真正体会了在晴空万里的蓝天下骑马逛草原、远眺五彩山的感受,真正体会了在群山环抱中近赏白桦林的亭亭玉立、洁白无暇的感受。 这份感受,让全家人豪情激荡,心旷神怡,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二是达里湖景区。达里湖位于赤峰市西北部距市区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十米,盛产鲫鱼、瓦氏雅罗鱼,被誉为“百鸟乐园”。 此次浏览中,可能不是最佳浏览季节吧,倘大的景区内,沙漠化严重,到处光秃秃的,如同和尚的脑袋,只能看见稀稀疏疏、星星点点的绿色植被,在杂乱无章地生长着,远处的几栋桦树凉亭子和人造长木桥破破烂烂、孤孤单单地立在那里,人工种植的柽柳多数枯萎,周边的杂草已变得荒凉,湖面水位也已下降,游客稀少,冷冷清清,毫无生机,更看不到宣传画中的天鹅、丹顶鹤、鸿雁等鸟类足迹,很是让人遗憾。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在达里湖碑铭牌旁边,有一位老人手牵一只山羊,山羊拉一辆木制双轮车,白白的山羊个头很大,长长的羊角向外弯曲着,白白的胡须,很招游人的喜爱。 听老人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坐羊车浏览,羊绝对配合,不但拉得动,且走得比较快,还可免费与羊及车合影留念。 三是世界地质奇观——阿斯哈图石林。阿斯哈图为蒙古语,汉译为“险峻的山峰”,位于赤峰市西北部距市区公里处,为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八大园区之一,4A级景区。 石林的是我去过的最美丽的地方。它非常的壮观,是名副其实的,是无与伦比的,的确是“百闻不如一见”。 首先石林造型奇特,千姿百态。石林总面积约五平方公里,分为月亮城堡、桃园结义、雄鹰敛翅、围城、卧虎石等五个景区。 放眼望去,造型独特、神态怪异,威武雄壮的石林,或如宝塔古堡,或如人物形象,或如灵禽神兽,或面目狰狞,或笑容可掬,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令人拍案叫绝。 其次石林背靠着一望无垠的桦树林海。白桦林在石林周围时隐时现,时大时小,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恰到好处。白桦林的枝干与石林交相互应,或抱或扶,或倚或靠,或立或卧,郁郁葱葱,峥嵘奇峻,千姿百媚,相互依存,趣味横生,缺一不可。 第三石林耸立在五颜六色的百花草原上。草地上盛开着上百种知名和不知名的小花,黄的、绿的、蓝的、紫的、粉的、红的,深的、浅的、高的、低的,五光十色,争奇斗艳,风情万种,芳香四溢,各有千秋,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立体油画。 石林周围的草原,我感觉是蒙古草原上“最美的草原”。上有蔚蓝的天空和流动的白云,中有造型奇特、多姿多彩的石林,下有风华正茂、郁郁葱葱的白桦林,高有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百花丛,低有能歌善舞、数以千计的百鸟虫,这些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实在令人目不暇接、感慨惊叹、思绪万千、魂牵梦萦,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白桦林如果是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的仙女,那石林就是万人之上、观赏舞蹈的玉帝,草地便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舞台。 草原的天气变化无常,如同小孩子的脸,有点令人捉摸不透。 这三天来,天气多数是半天晴朗,半天阴雨,有时上午还好好的,可到了下午就雷电交加,阴雨连绵了。 我们只好下雨时“行路”,天晴时“观景”了。 当我们冒着小雨,驱车沿着蜿蜒崎岖、盘旋的山路行驶到最高处时,天空变得昏暗,乌云如流水般快速地在组合、分散,一会汇成了黑压压的大块,不时便大雨倾盆了,任凭司机打开汽车故障灯,让雨刮器在拼命地刮,也无济于事,眼前的路还是模糊不清。 远处的山间变得云雾缭绕,梦境一般,“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落万丈渊”的感觉随时都有,让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我赶紧让司机小郝停车慢行。 天空逐渐放晴,远处的路渐渐变得明朗,云雾慢慢退去,雨渐渐地小了,弯曲的道路如同飘带一直伸向远方,时而起伏,时而平缓,时而挡住视线,真正找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雨过后,万里晴空,天空湛蓝,白云朵朵,汽车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飞驰。 此时,从车窗纵目远眺,草原上的公路两边没有任何树木,公路一会儿如一线天,一会儿如天路一样一直伸向远方,一会儿一马平川。 当汽车驶近村庄时,看到公路边上的油菜花开得正旺,看上去绿油油的、金灿灿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呼朋引伴、你追我赶。 黄通通的向日葵遍地都是,黄黄的圆盘,有朝东的、有朝西的,有朝上的、有朝下的,但不影响远观效果。 大片大片的马铃薯开着白白的花,漫山遍野雪白一片,如同进入童话般的世界。 当汽车驶离村庄时,凝望远方,山谷间长满了茂盛的红柳,远处的风力发电车在规律地转着。 “骏马如似彩云朵”,“牛羊好比珍珠撒”,远处成群的马、牛、羊在草原上无忧无虑地吃着草,如同夜间天上的星星,大海里的帆船,星星点点地点缀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 有时碰到上百只羊群过马路的壮观景象,任凭你怎么按动汽车喇叭,羊群们无动于衷,仍然在慢慢腾腾地走着。有经验的司机就会停车等候,等羊群大军过去后再前行。 “七月的草原,胜过江南。”当你驱车在草原公路上行走时,无论是山路,还是平原,还是穿过村庄,举手投足间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色,真是“草原处处是美景”。 在热水至石林的盘旋公路一公里处,上坡时任凭司机将油门踏板踩到底,无论如何上下使劲地踩,汽车就是按原速度行驶,爬坡一点劲也没有,很令我们不安,就怕汽车后遛或逆向行驶。还好,汽车终于缓缓驶离了这段让人胆战心惊的路段,到平缓的路段时,我们停下车来,等后车上来,一打听方知,此地叫“怪坡”。 大自然不光美丽富饶,还神奇莫测,变化多端,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呀。 再往上经十八弯后,便可到达山路顶峰,上有一大块主草地,我们称这为“有趣草原”。 “有趣草原”的最大特点就是:“千草生长、百花怒放、数虫争鸣。” 放眼望去,高花、低花数层重重叠叠有序开放,地表面生长着少量的苔藓类,上面是绿叶群,再上面依次开满了黄色的如同蝴蝶样式的花、白色的如同扫把样式的花、紫色的如同绒绒球样式的花、褐色的如同狼牙棒样式的花、淡紫色的如同向日葵样式的花、蓝色的如同刺猬样式的花、紫色的如同灯笼样式的花、白色的如同芝麻样式的花,有的如同树枝上挂满了花、有的独枝顶着一朵花、有的独枝顶着一个球状的花、有的花如同马尾巴一样、有的如同喇叭花一样、有的如同倒挂的小铃铛一样,这些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百花把草原分隔成立体多层、纵横交叉,形成了花的海洋、美的世界。 各种各样的蘑菇,也在这片神奇的草地上争抢亮相,白色的草蘑、松蘑、鸡腿蘑、老牛干蘑等应有尽有,它们神态各异,造型奇特,大小不一,五颜六色,让人爱不释手。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蝈蝈在草枝上喃喃低鸣,蟋蟀在草地上引颈高唱,蝗虫在草丛中伴舞跳动…… 突然,听到女儿一声尖叫,“爸爸快来救我呀,我的脚被蚂蚁包围了,好痛呀!”我过去一看,原来女儿光顾采花,不小心右脚误踩到蚂蚁窝上了。 低头细一看,蚂蚁窝非常大,如同一个黑色的圆盘,窝里聚集着成千上万只蚂蚁,蚂蚁的个头都很大,比平常见到的大好多,它们都在坚守岗位,忠诚守护着它们的家族和接班人---蚂蚁蛋(如蛆虫大,白白的)。 蚂蚁窝建在一大堆腐烂的牛粪里面,牛粪上面光滑能挡风遮雨,里面已被无数蚂蚁占领,建成了“蚂蚁王国”。 女儿的脚闯入后,破坏了它们的家园,打扰了它们的平静生活,激起了蚂蚁们的无比愤慨,无数只蚂蚁有组织的对来犯之敌进行了攻击。 不一会,我女儿的小脚面,便鼓起了几个红红的小包。我赶紧让女儿远离蚁窝,跺跺脚,抓紧把凉鞋脱掉,摔打干净,然后再穿上。 美丽的草原,美好的经历,让人终生难忘。 在牧民大姐的引导下,我们骑着马来到了草原三公里的深处,白桦林的山脚下。 大家下马后,解开了马的口嚼连,让马儿随意吃草,任意溜达。停止工作的马儿,也充分利用休息的时间,边吃边拉,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 大家此时的心情,彻底回归了草原。把一切私心杂念全部抛到了九霄云外,全身心地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活动着,有的张开双臂在草地上跑着,有的在草地上打着滚,有的在草地上采着野花,有的用野花编织成了五彩的花环,有的在草地上悬空时拍照,有的两人手拉手一起躺在草地上拍照,有的与骏马一起拍照……他们想留住这美好的风景,想留住这美好的记忆,想留住这美好的精彩瞬间。 突然妻子一声尖叫:“哇,好大的一个蘑菇呀,快来看呀!” 此时,妻子已将碗口大的白蘑菇举到了头顶。 我想:“妻子不光是为捡到如此大的蘑菇而惊愕,更是想向大家炫耀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大家纷纷跑过来,一边赞叹不已,一边争抢同蘑菇合影留念。 其他人也不甘落后,不约而同地分散开来,纷纷四处寻找着蘑菇。 “久旱逢甘雨”。昨晚一夜的雨和今天一上午的雨,给草原带来了无限生机和蓬勃活力,草地变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百花变得五彩纷呈、争奇斗艳。山坡上的绿草被雨水梳理的焕然一新,如同一待嫁的新娘,处处芳草萋萋,处处 清香溢人,处处风景独好。 “好雨知时节”。蘑菇抓住了生长的最佳时机,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天花板白蘑、大草蘑、小草蘑、鸡腿蘑、鸡爪子蘑、松蘑、老牛干蘑等雨后春笋般地钻出了地面,争抢提前问世,争抢提前奉献自己的人生价值。 牧民大姐告诉我们,蘑菇的生长也很有规律,有的蘑菇独立生长,有的蘑菇三五成群地生长在一堆,有的蘑菇二三两两地生长成一串,所以有时找到一个就能发现一堆。 真是一个“风调雨顺蘑菇年”,今年蘑菇的品种繁多,长势喜人,产量巨大。一会儿我们就捡到了好多蘑菇,最大的如同盘子口大,小的如同茶碗口大。这里的蘑菇,牧民美其名叫:“天花板蘑菇”。 你一捧,他一捧,你三个,他五个,不一会,地上便堆了一大堆蘑菇。此时,才发现我们没有器具装蘑菇。 正在着急时,有经验的牧民大姐从马鞍下,扯出一个大塑料薄膜袋来,蘑菇整整装了一大袋。 牧民大姐说:“这是草原上最好的“天花板”白蘑菇,价钱不非,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很受人们欢迎。只是不便于存放,当天捡到后,必须用开水炒一下,或者抓紧晒干,否则当夜就会生蛆坏掉。” 因我们明天还要浏览景点,不便于存放和带走,于是,我们便把蘑菇送给了牧民大姐。 牧民大姐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她解下了脸上的三角围巾,露出了她那悄美而略黑的脸蛋和那雪白的牙齿。 站在我们面前的牧民大姐,突然变得端庄而秀丽,窈窕而妩媚,勤劳而坚强,淳朴而善良,如同“草原女神”。 “谢谢你们!非常感谢你们帮我捡到了如此多的蘑菇!蘑菇雨后才有,寿命短暂,见光后,会慢慢地枯萎,想捡都捡不到。”她笑着对我们说。 我不仅暗自感叹:世间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是如此短暂,如昙花一现?难道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 想想过去的日子,过好今天的生活。抓住身边的机遇,干好今天的工作。 在三天的草原之旅中,除浏览风景外,小王和小郝还陪我们品尝了当地具有蒙古特色的美食、美酒。回想起来,真是味道鲜美,芳香四溢,美不胜收,回味无穷。 我们品尝了赤峰正宗的涮羊肉,刚开始我还以为吃涮羊肉哪里都有,是不是有点俗,但一吃才知道,这边的涮羊肉与其他地方的味道就是不同,那真叫一个美呀!真叫一个鲜呀!机器切的肉片薄如蝉翼,把红白相间的羊肉用筷子夹着,放进沸腾的锅里浸泡几秒钟,看看羊肉微微变色,就抓紧取出,蘸点小料放入口中,又嫩、又香、又美,那味道真叫一个好吃呀!手工切的肉片比机器切的略厚,但也毫不逊色,味道也是非常鲜美。 我们在三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饭店、不同的蒙古包里分别品尝了正宗的手扒肉、风干牛肉、干炸华子鱼(瓦氏雅罗鱼)、草原肉饼、哈达饼、哈拉海(刺儿菜)、白蘑、厥菜等,虽然每个厨师的用料和手法不同,但味道还是非常纯正。 特别是在石林山脚下的“蒙古大营”里,吃的手扒肉和草原肉饼,嚼到嘴里,肉香鲜嫩味美,清香纯正四溢,那味道真叫一个纯正;那哈达饼,圆圆的、黄黄的、软软的、甜甜的,让人食欲大增,百吃不厌。 再倒上一杯浓浓的奶茶,放入几块白白的、长条形的奶酪,放入一点黄黄的奶油,搅动几下,黄白相间的奶茶,如琼浆玉液,喝进口里,油油的、香香的、甜甜的、酸酸的,实在令人回味无穷,垂涎三尺。 喝上一口醇香的奶酒,听上一首原汁原味的蒙古民歌,真正感受“天苍苍,地茫茫,马头琴轻轻唱,奶酒香,情意长,一缕炊烟轻飘荡”的草原韵味和宽广胸怀。 如不过瘾,就品上一口72°的“闷倒驴”牌草原烈酒,瓶口一开,整个房间瞬间酒香扑鼻,芳香四溢,气味浓烈,久久永留心田。喝上一小口,嘴脸立刻热了起来,红了起来,烧了起来,不一会五脏六腑也热了起来,再喝上两杯,便有点精神恍惚,飘飘欲仙的感觉,果真名不虚传,正如其名“闷倒驴”。 玩累了,最后到经棚镇热水温泉度假中心泡泡温泉。 热水温泉历来有“自然之经方,天地之良医”的美誉,对治疗皮肤病、风湿、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疗效,同时水中含镭等多种元素,形成低放射水质,对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有特殊效果。 美美泡上半个小时的温泉,全身的疲劳立刻消失,杂念荡然无存,心情无比舒畅,食欲骤然大增。 当我们从石林回到赤峰时,已是晚上7:30分了,朋友们及家人已在赤峰新城可汗宫酒店大门口等候了。 李鹏为我们一家人设宴饯行。为不影响晚上九点一刻的火车返京,朋友们见面后相互握手、寒暄、拥抱后,不约而同地抓紧上楼,准备投入到另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喝酒。 酒过三巡后,李鹏还安排了蒙古族最最隆重的欢送礼仪,为我们一家人举行敬献哈达仪式,献上了蒙古最最好听的民歌,呈上了最最好看的舞蹈,敬上了最最好喝的奶酒,表达了最最真诚的祝福。 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句句真诚的祝福,一首首原味的民歌,一支支优美的舞蹈,一杯杯醇香的奶酒,方显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勤劳勇敢、豪迈奔放、感情真挚。 正如《一剪梅》中所唱“真情像草原一样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 为表示这几天的打扰,我主动要求喝了白酒,并借酒回敬了我的朋友及家人、朋友的朋友及家人。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已半句多”,为跟时间赛跑,朋友之间流马灯一样地相互敬着酒,“草原是个大舞台,来了就让你尽情开怀,长调悠悠,醉了安代”,不知不觉中我已醉意朦胧,想表达感激的话也不知是否说到,想敬的酒也不知是否敬到。 李鹏为了不影响我们赶火车,对这一个小时的就餐时间进行了精细安排,联系了车站工作人员,安排了送站专车,特托车站的一位大姐把我们送上火车。 朋友虽话语不多,但行动很实,很让人感动。 什么是朋友?困难来了能出面帮你,灾难来了能过来救你,逢年过节能祝福你。我想,这就是朋友吧。 愿情意天长地久!愿友谊万古流芳!愿事业蒸蒸日上!愿身体健健康康!愿心情无比舒畅!愿朋友一如既往! 李修周出版的新书《长在树上的葫芦》 作者简介 李修周,年出生,山东省莒县人。年12月入伍,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后勤学院,研究生学历。历任战士、司机、学员、排长、团参谋、师参谋、副政治教导员、副科长,现任总后某仓库副主任,中校军衔。荣立三等功三次,四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喜欢文学,爱好书法、绘画。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编辑。先后在《我的军营我的情》、《后勤》、《后勤学术》、《后勤文艺》、《中国散文诗》、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建言献策》栏目和《宣传简报》栏目、总后政工网《才艺秀场》、《军网榕树下》等报刊、网络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杂文及建言等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国家级媒体及网站转载。年、年分别与人合著了《军旅青春别样红》、《军旅放歌》两部文学作品集。出版了文学作品《长在树上的葫芦》一书。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ry/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价值340万美元的莱肯超跑细数速7
- 下一篇文章: 4月14日排片价值340万美元的莱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