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十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十六套—五十阴魔 欲令正法重现当推首楞严大经 若欲忏悔灭罪、或欲行出世善法、立大功德 欢迎随喜倡录:《大佛顶首楞严经》 法施需及时、良机不可失 把握胜缘千载难逢 大佛顶首楞严经 慧律法师主讲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讲题:五十阴魔 弘传楞严能获福、灭恶,无量功德,得生极乐净土 .5.20-.7.14文殊讲堂 有没有人偷偷溜走的呀?看到上人快受不了了!看一下!有没有人溜走的?没有啊!真是乖孩子!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了不起!求道的精神就是要这样子喔!我告诉你:讲经的人没倒下来,一个都不许跑!讲经的人没有倒下来,一个都不能跑啊!来看看啊!页,今天一定要把空上楞严经讲义彻底地结束,我们从年,到今天年,五年的时间啊!五年啊!中间休息了二年。好,看页,倒数第三行: 阿难前第三问,如是五重,诣何为界?“界”就是出生诸法,就像大地生这个万物,()“开合”什么意思?讲得比较多一点,叫“开”;或收回来就“合”,就少讲。所以有时候讲“五阴”,时候讲“六入”;有时候讲“十二处”;有时候讲“十八界”;有时候讲万法;都是因为面对的根器不一样,所以“开合”不一样。今五阴即界之开合,却执着一个空净,就是禅宗,“祖家”就是禅宗,禅宗说:就是落入了色法这个边,所以祖家就是指禅宗。禅宗说:如果只离色相,又心执着一个空净,那么就变成落入一边。接下来,“空”是一啊,显差别之色法。“空”因为它是无形相的,空一,就是空,它是无相,而色法显差别的色法。“尽色”就是除的意思,当一个人除尽了色,怎么样?而不尽空,却没有除去对空、虚空的执着。简单讲,你知道色不可得,同时如果没有把虚空也放下,“空忍”就是说:我有忍辱,像虚空一样的无相,可是连这个都不可以存在,叫做“空忍”。皆非究竟,要达到一切都是本性,完全没有能所。执着的东西,叫做“触”;厌舍的心叫做“离”,()厌舍,心厌舍它,叫做“离”。那么,“断诸取着”就是:我已经把所有的执着,统统断除了,叫做能舍的意思,但是却没有忘记,那个舍也要放下。这个“厌”就是弃,却没有忘记连那个“舍”字也要放弃,这个就着于受阴,落入受阴的范围里面。再解释一下:说:取着叫做“触”;厌舍叫做“离”。断诸取着,心能够断除种种的执着,就是能舍的意思,却忘记了那个舍的观念,也要放下,而不忘记弃……放弃那个舍的观念,我已经舍去一切执着了,这个舍去观念,同时要放下。是犹住住受之中。也再教导人们,包括这个“离”字,还要离,复教离于此“离”字。这个意思就是:“离离”就是复教人也要离于这个“离”字;“离离”就是复教人也要离弃于这个“离”字;第二个就是观念,复教人也要放下这个离的观念,就是这个意思。你只知道说:喔!把这个“触”全部都……怎么样?取着,统统能舍,叫做“尽触”,是不是?但是哪!那个舍,却还没放下,我舍离了,那个舍,观念就是这样,就是等于说:我布施了,你看啊,我不再悭贪了,连那个布施的心,也要放下,而不尽离。是知尽触,而不尽离;背舍就是弃舍,而一切弃舍,意思就是:还舍得不够究竟啦。就是一切弃舍,还舍得不够究竟,皆非究竟。因为这个叫做记忆啰!就是说:我已经除了种种的忘念了,却放不下这个无念。你看!我没有念头了,你看!我没有念头,我没有妄想……这个没有妄想,就是妄想!我已经没有……人家讲说:我已经没有妄想了,是不是?如果你有爱恨,他说:我早就忘了他了啦!所以有念叫做“记”,所以你有没有记恨他?有没有爱念他咧?他说:没有,我早就忘他了。注意!除诸念而不忘无念。我才不会恨他咧!是不是?你还记得这个无恨,仍然是念!所以连那个无念,都要放下!记得!保持无言的真如,最高境界就是:一句都不用讲,一句都不用讲。为什么呢?有念是妄想;无念是妄想;都不是真如。所以学佛的困难就在……困难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做无念也是妄想咧?因为他还没有破这个我、法二执,没有破这个究竟的根本无明。在座诸位!这一句如果换个大悟的人来讲的话,就不一样啰;有念是智慧,无念是真如;那就不一样喔!迷,圣人跟凡夫,就在一个迷跟悟,迷了:有念不对,无念也不对;开悟以后:有念对,无念还是对;诸位!现在讲迷,迷了的时候:有念是妄念;无念还是忘念,只是没有念的妄念。开悟不一样!大悟见性以后:有念,是般若智慧的念;无念,是念念都是真如。有念,依体起用;无念,摄用归体。不一样喔!所以,千万不可以死在文字里面!这个完全是境界的功夫。这个是讲到这个师父的题外话,所有的法,但看有悟,还是没有悟。并不是看在文字里面啊,那么如果说你在文字里面,不会归到究竟的实证的功夫,那么所有的文字都是死的,你会锁死在某一个角度,像在现有念跟无念,你就一定会锁死这个角度,那我现在告诉你:不可以锁在文字、死在文字里面,这看心境的问题,开悟的人:有念跟无念;跟不开悟的人:有念、无念;两码事情!知道吗?好!同归迷闷。这个意思就是,没有开悟的人讲无心,无心就是一重关。如果开悟的人讲无心,无心就是真如。是知尽除记忆,()“尽记”就是:除的意思了,是故除去这个记的一部分,而不知道要除去这个忘,()尽就是“除”用“除”比较明显,更能显它的意思,是知除去记忆,却不知道要除去这个“忘”。就是无想,也不究竟。因为生、住、异、灭嘛!我们前面讲过了,海市蜃楼啊,是阳焰啊,热气啊,阳焰啊,反射出来的海市蜃楼。那么这个野马咧?就是一种晨间的雾气,似有若无,贴在地面,又好像浮起来,阳光一照射,又反射,庄子把这个比喻作野马,这跟海市蜃楼的意思是一样!补一个字:生就是生“相”,是指除去生“相”,而不除去灭相,是已经把生“相”放下,却没有把这个灭相放下。诸位!这个就是:没有办法出乎行阴的边际,()如果有人讲说:你放下了吗?如果没有开悟的说:我放下了!你那个放下,还是没放下,因为着一个:“我放下了!”是不是?要开悟的人讲:我没有放下,是因为有众生要度。讲:“我放下!”其实只是一个名词,所以重点还是证量的问题,佛教,它是内证的功夫,所以不在语言、不在文字。诸位!大悟的人讲:我不放下,因为我不舍众生啊,他早就放下了,舍不下、舍不得众生啊,其实他统统放下了。所以借着假相的名词来讲有、讲无、讲舍、不舍,其实这个跟开悟都没有关系。但是没有开悟的人,他就会死在名相里面,“泯”就是灭;盖灭这个行阴,“流”就是生灭;“泯行流”就是:灭掉行阴生灭之流。“无入”就是无所入啊;所以“湛入”是有所入,“合湛”就是无所入。“分剂”就是所证的果位;非,补上几句:非浅,非浅“位菩萨”。分剂非浅,这个绝对看不懂!没有一个人,他到底在讲些什么?分剂非浅,就是所证的果位,叫做“分剂”;非浅,不是浅位菩萨能够达到的;就是……所以听经闻法,就是有这个好处,你不要在那边……哎呀!这个用猜的,这个到底分剂非浅,否则这是有几个有看得懂咧?对不对?“分剂”就是所证的果位;非浅位菩萨所能达到。这已经达到最微细的第八意识了。四果,就是小乘讲的四果阿罗汉,小乘四果阿罗汉,就等同圆教的七信位菩萨。生、住、异、灭等等四相就是:生、住、异、灭。你只除掉生灭的入,没有连那个放下的不入。那么就:什么叫“清光照眼”?前面一道光来,你一样是看不清楚对面啊!还是看不清楚啊,就是“清光照眼”。“犹似迷家”意思就是:尚未找到如来藏性的意思。简单讲:就是破无明、见法身,就是识阴尽。诸位!若所以入初住位,即成无上的佛道,“初住”就是等同圆觉、究竟觉,初发心就是究竟觉。简单讲!所以说:明心见性的人,明本心,见性的人,初发心,就是不生不灭;到成佛,还是不生不灭。所以入初住,就证圆通。这个当然是指圆教的破无明、见法身的菩萨。这要成佛的功夫才有办法啦!其他的经典都是这样讲,现在就初住就破无明、见法身,就破无明的生相无明,诸位啊!这个“生相无明”在圆教里面分四十二位,四十二位: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四十二品无明。圆教分,无明分四十二品无明,所以初发心,就成等正觉,统统在破无明的生相。一般的经来说:无明的生相太微细、太难破了!到等觉后心方尽,现在才初住位而已,就破了!()那后面怎么办呢?后面怎么讲得通咧?“遽”就是突然,哪里是突然可以破除的,“尽”就是破除的咧,这里不一样啊,楞严经是圆顿之教,()所以在座诸位,就恭喜大家了!你这辈子已经……怎么样?薰习了圆顿的大教,你生生世世都是圆顿的大教!不是圆顿大大的睡觉,不是这个意思!你已经生生世世受到圆顿的大教,生生世世的根器,都非常的利了!所以这个“干慧”用二次。就是:在一切的大乘当中的经典,楞严经是真胜义性,是经中之王。这个色跟空,这个“空”就是虚空,知道虚空跟色法,都属于色法的范围,那么就是:你对色界的边际,就很清楚了,认识的就比较深。知,那么则了悟了第八识之浅者,如果是知道湛入、合湛,还是微细的,最极微细的第八意识,()了悟了识之深。()所以如果说:你不知道“合湛”也是识,那么就是知道识界的浅。如果是知道:“湛入”、“合湛”,统统是第八意识最极微的范围,那么你就了悟了第八意识的最深的地方。 经文: “生起”是从微细;“灭除”要从最粗的,这很简单啊!“生因识有”就是微细;“灭从色除”就是最粗的了。 讲义原文: 法师讲解: 一件一件穿,内衣穿完了,第二件、第三件,最后穿外套。那么“灭”的话,就是脱衣服了,从粗的外套先脱,向细,细的。() 经文: 注意一下!理则顿悟,按照圆通理来讲,你是可以顿悟的,所以说:只要开悟的人,即心就是佛。禅宗讲的就是这样!但问题来了,你还有习气咧!对不对?所以理则顿悟,乘悟并销,后面补三个……乘的后面:乘“此心开”,乘“此心开”悟并销,同时的意思。“并销”就是顿销,理则顿悟,乘此开悟的心,一切顿销,讲得通,在理来讲。可是呢,事非顿除,就事相来讲:为什么事非顿除?无量劫来的种子跟习气,这太难了!所以修行人偶尔也会想要一些少许的一些欲望啊,修行人还不到家的时候,也稍稍看看电影啊,搞一搞,看看有什么?泡泡茶呀!聚一聚,聊一聊啊,聊三聊四啊,这个还没有到佛的境界,他就是还会有一些习气,虽然不算坏事,还是习气。所以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你就必须按部就班来,所以在座诸位!师父一定要强调一句话,修行,是点滴的功夫。造假不了啊!你今天,诸位!不是你跪在佛前念阿弥陀佛、诵一部经典,叫做修行。在座诸位!你今天来坐着听经闻法,就是修行!为什么?在佛前,你可以离开这颗心吗?今天来听经闻法,能够离开你这个真如心吗?不能离开,所以很多人都妄想,都搞错了!我不听经,我不闻法,我只跪在佛前念佛。可是呢?教义、教理不通,讲起来,开口野人笑,一讲起来,啊!很好笑,这个佛法根本不懂!对不对?佛弟子啊!是理性的宗教;是科学的宗教;是客观的宗教;是说得通的宗教;宗通还要说通啊!不要像哑羊僧,一问三不知,你一问佛法,我只知道念阿弥陀佛,什么都不知道!佛法不能让你这样子的!佛教你要广学多闻啊!增长智慧啊!对不对?接下来! 讲义原文: 法师讲解: 悟道就没有次第,但是事相,习气必须慢慢来。所以在座诸位!十方一切佛都是苦行修行而来,吃尽千辛万苦修行而来,绝对没有天生的弥陀,绝对没有自然的释迦!一定要吃尽苦头!记得!修学佛道,身苦、心苦,而且要掉很多的眼泪,受尽种种的委屈,你一样能够如如不动,修行就成就!“红炉”就是点很红的炉子,就是热炉啦,火很盛的叫做红炉,飘一点点雪下去,怎么样?当然就一下就融化了。“杌”就是没有枝的树,意思就是:只有主干而没旁枝的,这个树只有一支树干叫做“杌”。晚上看到那根树干,没有树枝的树干,以为那个是鬼哟!就奔跑,跑,跑,跑……假高说:他已经跑了十公里了,跑了十公里,碰到一个人跟他讲,一被他人说破说:哎呀!你看到的……是不是你看到十公里前的那棵树?你认为那是鬼,对,对,真的啊!看起来,二手张开来啊!对不对?哎呀!那个是树木啦!不是鬼啦!在座诸位!鬼想全销,他要回到那棵树,已经跑了十公里,有没有办法立刻回来?妄想可以立刻全销,可是已经跑了十公里,要慢慢走回来啊。这个比喻,比喻得真的是好!所以顿悟,妄想可以全销,可是问题呢?你还要走到原点,你还要回来啊,所以你跑了十公里,你还要从那边,慢慢走回十公里啊,你才碰到那棵树啊!底下,对不对?没有办法立刻遽返、立刻就返回来了。要慢慢的走,所以诸位!修行,你讲这个道理,可以悟顿本心,修行,一定要慢慢来!佛教的活动啊,慢慢来!八关斋戒,要参加;授五戒,来参加;楞严经,来参加;共修、普佛,来参加;助念,要去参加;这个事相的磨练啊,是不是?人家侮辱你,这个就是修行;人家赞叹你,这个也是修行。人家赞叹你,如如不动,人家毁谤你,你也如如不动。这个功夫在加深啊!功夫在加深! 经文: 这个就呵斥阿难啦,说:我在前面已经告诉你,劫波巾结,第一个打一个结,第二个打二结,第三个……总共打了六结,能不能一下子把六结全部解开?不行的!要从第六结解开,对不对?第五结、第四,第三、第二、第一,我在前面都已经告诉你了!意思就是:本来就早就应该理解了!接下来,何所不明,为何你阿难,还不明白?在此,还在这里,又再问一次?有一点责备的意思。我已经开示你前面了,劫波如巾,对不对?第一次打一结,打了六次就六结,解开从第六结。打结是从第一结,解开是从第六结,这本来就应该,早就已经理解了,为何你现在还不明了?再此还询问呢? 讲义原文: 法师讲解: 就是有点呵斥了!“绾”就是打结,为何你还不明白,再此询问呢?佛还是很有耐性的,很耐性的!这碰到没有耐性的法师;你自己参,我不知道!一下子就停住不说了。所以佛还是很有耐性。法数“阴”是五;六是“结”。诸位,记得!“阴”五,六“结”。“阴”五;“结”是六。就是这个意思。“阴”就五,“结”是六,就是要补上去啊。法数五六?五六就三十啊!所以我才告诉你,楞严经,这个博士来都看不懂!就是这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啊!这个完全是佛学里面的一个素养,它是属于专业的东西,这个不是中文系来有办法的,除非是老参,老修行啊,所以法数阴五结六来配合,“参差”就是来配合。前面我们都讲过了。解觉结,这三个字音几乎相同,解开这个觉悟,能觉所觉的结,解觉结,就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有一天有人在讲:我在街上买瓜给鸡吃,我在街上,就是我在街头啦,买瓜脯仔,鸡仔,买瓜仔,我在街头买瓜给我家的鸡吃。你若分不清楚,我在瓜上实鸡给街吃,这个台语音都相同啊!所以我在街上买瓜给鸡吃,这样就会有一点差别了,我在鸡上买街给瓜吃,你怎么样,这音都一样啊!是不是?要有一点分别喔!所以解开这个结,能觉所觉的结,破想阴。 但是这个波浪是渐渐,虽然没有风,无明的风,无明的没有风,诸位!停,风一停,浪有没有办法一下就停?没有办法!他是不是人,是人,可是没有什么力道,所以顿悟还是没什么力道,()要事修,所以小baby你要给他奶吃,慢慢力量才会渐备。()所以在座诸位!不是顿悟就好啰!还要事修咧!慢慢变成一根竹子, 经文: 讲得好!诸位!汝将,汝应将此,五阴的妄想的根元,色阴,是坚固妄想;受阴,是虚明妄想;想阴,是融通妄想;行阴,是幽隐妄想;识阴,是微细的精想;这个要背起来!这个五种妄想的根元,能够破除,心得开通,你一定要把这个法门传示将来,所以今天师父,就是秉如来意,传承正法,传示将来,末法之中。告诉诸位!这个末法呀,没有楞严经作为指标跟标准来衡量,大乱!不只是台湾,中国大陆也是一样,你到马来西亚看,或者是新加坡看,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各人讲各人的法!各人修各人的法,统统一样!只要学习用中文来讲经说法的,就是这样子!西藏讲了,自己一套;喇嘛讲了,自己一套;也是佛法呀!是不是?禅宗讲了:禅、净、律、密;八大宗派,各人讲各人的。所以这个末法,如果能够推广楞严,那么就有一道、一支标准的尺,一面的清净的镜子来照射,谁讲的才是真正的究竟正法?那么就依那个人所讲的,楞严经就是佛讲的!师父也把它贯串起来而已啊!那么我们也感恩圆瑛上人,圆瑛法师写了这一本楞严经,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简单讲:色、受、想、行、识,统统是虚妄!统统是一颗虚妄的心!深厌自生,为什么?虚妄的东西,就是不实在的!所以在座诸位!再讲一句特别重要的话:这个世间,没有真实的快乐,如如不动的那一颗真心,才是涅槃。注意!看底下这八字,“知有”真心“涅槃”妙性,后面这个就是“不恋三界”。一点对这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一点都不留恋!诸位!一个人可以把这个三界,不留恋,全部看破,用这种心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哪一个不往生啊?!所以有一个人!居士问我说:师父,我能不能往生?我就说:那看你自己啊!你能不能看破这个五蕴身啊?你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连这个色身就知道无我,都懂得放得下,这个色身是最难放下的,你都懂得放得下,你怎么不会往生极乐世界?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慧律法师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tx/2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军飞虎队在汉中迎战日本空军的故事
- 下一篇文章: 禅与悟1圣严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