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吃如命的中国人,为什么一直没对燕子下手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了解“吃”的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放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就是几乎人人钻研美食,本以为自己在家里不会做饭,没想到留学或工作到了国外,硬生生激发出“厨艺达人”的技能,做得一手好菜。 但即使中国人再怎么爱吃,再怎么嗜吃如命,在面对燕子的时候,一直保持着克制冷静的态度,从不下手。反观非洲大陆的人民,抓了燕子就做成烤肉,这可是当地难得的美味。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不吃燕子? 一、燕子是吉祥鸟 自古以来,燕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就相当高。古时有“旧时黄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说法,又有“燕肉不可食,入水为蛟龙所杀”的说法,老祖宗一直遵循着不能吃燕子的传统。 在我国的山东地区,人们相信“燕子筑巢是福气”的,每年到了燕子归来的时候,谁家屋檐下飞来了燕子,就是带来福报的象征。即便是家里最疼爱的孩子,也被告诫不能去捅燕子窝。 二、燕子是益鸟 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对农田友好的生物,我们总是抱着极大的善意。燕子不仅不祸害庄稼,他们还会帮忙吃掉害虫,又极其信任人类,把燕巢驻在人类的家旁,形成互利共生的形态,人们自然生出一种“信任感”。 三、燕子身小肉差,不适合食用 古代的祖宗们肯定有些嘴馋者曾经吃过燕子,但没有形成吃燕子的原因,肯定和难吃挂钩。燕子身量小,肉不多,难以驯养,漫长的历史和中国人的抉择,让燕子成为中国人共同的“保护鸟”。 更何况,虽然中国人不吃燕子,但是我们吃燕窝啊。东南亚地区的燕窝基本上销往中国,而中国也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吃燕窝的国家。至于日本、韩国,还有欧美澳等地区的人,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吃燕窝。 燕窝,顾名思义是燕子用唾液、绒毛、草叶或植物茎秆做成的鸟巢。主要是金丝燕这个品种,它们生活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巢穴建筑在海边的山洞峭壁上,其中以爪哇金丝燕比较常见。 本来,东南亚地区没人在意这些小鸟筑下的巢穴。然而郑和南下的时候把燕窝带回中国,还把燕窝当成食材,这下可好,直接“推红”了燕窝,以至于当地人冒死爬上山洞峭壁摘燕窝。 后来,燕窝被摘得差不多了,但是价格还是那么高,成为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当地人于是搭棚子盖房子喂养金丝燕,让它们在人为的环境里筑巢,直接形成产业链。在棚子里养出来的燕窝,方便采摘,也可以产业化。 很多人说燕窝营养价值高,但前面也说了,燕窝的主要成分是金丝燕的唾液,从成分上看,燕窝被分为50%的蛋白质、30%的碳水化合物、10%的杂质或矿物质。那么还有10%的什么呢? 那就是被人推崇无比的“唾液酸”。有数据表明,唾液酸占干燕窝的3%~15%,泡发以后含量更低,虽然有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但唾液酸并不是什么神奇物质,因为我们人体的肝脏就能合成唾液酸。 至于有人说吃燕窝能美白、滋阴、益气、润肺等等好处,你们觉得有可能吗?更不要说所谓的“血燕”,为什么颜色偏红,因为里面化学杂质含量较多,只不过正好踩中中国人“以形补形”的说法罢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yl/11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四种野菜可能影响健康,三种野菜有
- 下一篇文章: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