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本草纲目》:“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用之,已出而紫黑便闭者亦可用。若已出而红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

《医林纂要》:“补心,缓肝,散瘀,活血。”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寒,无毒。主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治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皶。

《雷公炮制药性论》李中梓:味苦,性寒,无毒,入心、小肠二经。主心腹邪气,胀满作痛,痈肿诸毒,除五疽,利九窍,通水道,小儿血热痘疮,尤为要剂,取嫩茸,去髭用。

紫草主血热,本入心经。而小肠者,受盛而与心应者也,故并入之。邪气诸证咸本于热,今清其心而自愈矣。

《玉楸药解》黄元御:味苦,气寒,入足厥阴肝经。清肝凉血,泻火伐阳。

紫草疏利,凉血活瘀,寒胃滑肠。

《别录》:“通水道,疗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皶。”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紫草烷,二甲基戊烯酰紫草素等羟基萘醌类化合物。《中国药典》规定:含羟基蒽醌总色素以左旋紫草素计,不得少于0.80%,含β,β’一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不得少于0.30%。

作用:本品有抗菌、抗炎、解热、抗肿瘤、抗生育、兴奋心脏等作用。

药理:动物实验证实,其煎剂对心脏有明显兴奋作用,此作用所含钙有关,并有缓和的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灵杆菌及感病毒、羊毛状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有避孕作用,其粉末混合食喂饲大鼠、小鼠,能抑制动情期,降低生育率,并有明显抗垂体促性腺激素及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其作用原理为抑制了脑下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形成,特别是抑制了黄体生成素,也可能是它使上述激素直接失去活性。此外,对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有一定治疗作用;对子宫和小肠平滑肌有不恒定的兴奋作用。

临床报导:①治疗急慢性肝炎:用从紫草根中提取的紫草红素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13例,均治愈: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例,治愈例,显效6例,好转12例;慢性肝炎13例,治愈84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此外肝硬化4例,也均取得一定疗效。②治疗婴儿皮炎、外阴湿疹、阴道炎及子宫颈炎:采用紫草菜油浸剂外涂,均取得良好疗效。③治疗玫瑰糠疹:用紫草每日水煎服,10日为一疗程。观察70例,痊愈87例,进步25例,无效8例,平均服药9天,最多不超过2个月。

¥1紫草中药g中药材香料干货上色紫草根可磨紫草粉洗脸另售玫瑰花淘宝旗舰店¥55¥78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zz/1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