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
黑戈壁的黑喇嘛很可怕?年被外蒙古特工斩杀,头骨至今被保存

位置基本上可以被确定下来了。

手上的一张地图,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从桥湾至马鬃山镇有一条公路,一路向北,而黑喇嘛的城堡就在镇西南2公里处。

此时,我们身后是兰新铁路、公路,从玉门经瓜州至柳园去新疆,这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常走的线路。因为马鬃山镇隶属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而这个县今天的地形图让我们联想丰富:一边在南,一边在北,像是丝绸之路上的两扇门,如果关上它们,则意味着丝路的中断。

01黑喇嘛“富可敌国”,只因占据了古老的商道

肃北地理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记得,在南边的一半有座山,大约是叫野马山,但是,没有野马;南边的一半属于马鬃山,是天山东延的余脉,主峰海拔米,各个山头远远看上去仿佛飘舞的马鬃,这里也没有野马,主要的野生保护动物是北山羊,还有一个北山羊的保护区。

路上,我们大约可以见到黑戈壁了,一片片的戈壁顽石,就被刷过黑油漆一样的鲜亮。但黑戈壁却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范围包括内蒙古额济纳河以西,中蒙界山,阿济山以南,祁连山山前洪积扇以北,新疆天山以东这一大片地区。这个区域要比内地几个省的面积都大,但因为干旱少雨,水源奇缺,长期无人居住,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

黑喇嘛曾因为黑戈壁而存在,他本名丹毕坚赞,也称丹宾坚赞、丹宾喇嘛,叫他黑喇嘛可能就是因为他曾经在黑戈壁时占山为王,“制造”了那些在今人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传说。他杀人掠货,在短时间内积累的财富,据说能够富可敌国。黑喇嘛的城堡就是他的“杰作”。

和很多人一样,我们说不清黑喇嘛财富到底有多少,但却知道曾让瓜州、额济纳、哈密一带的老百姓非常害怕,甚至一些老百姓吓唬孩子时都不说狼来了,而是说黑喇嘛来了。

年冬天,黑喇嘛带着一伙人,来到新疆、甘肃、内蒙古交界处的最大的无人定居区黑戈壁,在黑戈壁驻扎了顶帐篷,开始打劫过往商队,随后在今马鬃山镇南的碉堡山修建起了著名的要塞——丹宾喇嘛的城堡。

今天,很多的资料都说,当年的黑喇嘛切断了古丝路,使古丝路不得不向南移至前文从玉门经瓜州至柳园去新疆的线路。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多少有些夸张,这条路自古以来就存在,黑喇嘛的势力还没有达到让它“南移”的地步。但是,也应该看到马鬃山镇所在的这个区域位置的重要性:它是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管辖的一块“飞地”。地处甘肃省最北端,是甘肃省唯一的边防重镇。北与蒙古国的戈壁阿尔泰省接壤,东西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面积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县的一半,略小于海南省。

这个区域是内地人民从额济纳通往河西走廊、新疆,也是蒙古高原前来河西走廊、新疆,以及青藏高原上的人们前往蒙古高原的通道。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经马鬃山地区与蒙古乃至俄罗斯进行民间贸易往来,在明清时就曾几度繁荣。明末清初,我国内蒙古以及新疆的商旅,利用庞大的驼队,贩运丝帛、布匹、日用铁器、砖茶、炒米、皮毛、沙金等货物,经桥湾或明水,汇聚到马鬃山镇打尖休息,补充草料食物,然后由那然色布斯台抵外蒙古乃至俄罗斯进行贸易。为行商方便,当时的朝廷在桥湾、伊哈托里、那然色布斯台沿线建有住宿的土房,掘有水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条较为固定的通商路线。

清顺治二年(年),清政府有限开放与蒙古、新疆、西藏的贸易,允许内地与嘉峪关外诸少数民族进行生活日用品贸易。到乾隆至同治年间,由于朝廷的支持和保护,内地与外蒙古的贸易更加频繁,马鬃山传统商路的商贾行迹也日渐多了起来。外蒙古独立后,中蒙商人仍不时通过这条商路往来经商。

显然,黑喇嘛之所以能够“富可敌国”,就是因为他占据这条古老的商道。

02能够在无人区生存下去,必须的是水源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马鬃山镇所在的区域,像一个三角形楔在新疆、甘肃、内蒙古以及蒙古国之间。经由马鬃山镇的一条铁路,是由其东北的额济纳通往其西北的新疆哈密的,与经过柳园的兰新铁路在哈密汇合。这条铁路的范围基本在当年黑喇嘛的控制范围之内,据传,他的匪窝规矩特别严,他不碰蒙古人,不吃窝边草,尤其是,绝对不劫邮差。安西、星星峡、哈密、松树塘这一路的村落驿站都有他的眼线。

能够在无人区生存下来,必须的是水源,在历史上,马鬃山镇镇政府所在地被称为公婆泉(滚坡泉),而此处距黑喇嘛的城堡不远,显然,黑喇嘛是控制了这一带的水源。今天,这个泉只能是一个越来越被很少知道的地名了,在以前出版的地图上,马鬃山镇镇政府所在地还有“公婆泉”的标注,但现在已经被“马鬃山镇”取代。至于泉,当然也不存在了。

传说,黑喇嘛匪帮有多号人,黑喇嘛喜欢在匪徒们熟睡时,来到他们的住处观察他们的睡姿,听他们说梦话,看他们对自己是否忠心,总是担心他们会将自己杀掉。另外,他养了一只狗,据说有小马驹般大小,几个壮年的小伙子也打不过,就拴在他住处的门外,没有他的发号施令,别人没法儿靠近这狗,当然也就靠近不了他了。他还有一匹宝马,被称为乌骓马,除了他,谁也骑不上去,而跑起来也没有其它的马能够追上。他就这样在三不管的黑戈壁腹地,为非作歹,让老百姓将其视作洪水猛兽,甚至与山那边的蒙古国政府对抗。

因为黑戈壁的神秘,因为在丝路之上杀人劫货的声势,黑喇嘛的城堡便成了一些探险家喜欢到访过的地方,上世纪初,到我国西部探险考察的美国人欧文·拉铁摩尔、俄罗斯人奥勃鲁切夫、科兹洛夫等,都在自己的探险著作里写到了他和他的城堡。

奥勃鲁切夫《中央亚细亚的荒漠》中,这样描写黑喇嘛的巢穴:“这是一个连密集炮火也难以攻克的险要地方,它高踞谷地的整个东端,几乎封锁住了南部山丘环绕的谷口,进了寨门是一堵峭壁,窄得只容一个人通行,轻型的火炮也不能通过山隘运进山谷。这样就不能从西面炮击要塞。”另外,奥勃鲁切夫还在与黑喇嘛交谈中,发现他是一个非常精通商路的人。

列里赫(—),俄罗斯画家、考古学家、旅行家、文化古迹保护运动的倡导者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在黑喇嘛城堡作过画,也留下了详细的文字描述:“总的看来,黑喇嘛要塞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两层正方形平顶房屋,每个角都有一个瞭望塔,房子有两扇门,门框用砖砌筑,要塞里有保镖的住房、马厩和储藏室,我们打开厚重的房门,进入了宽敞的大厅,大厅的中央是火塘,有一条用石头砌筑的台阶通往第二层,假喇嘛的私人房间都在这里。”

当年的黑喇嘛将岗哨遍布城堡附近的每一个山头,掌控着大漠中的一切动向,并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头上密集地分布着碉堡、战壕、营房等工事。主体建筑位于碉堡山,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中央建筑群之间用战壕相连,层层叠叠的掩体和射击孔构成密不透风的火力网。其指挥部在一座高大的塔楼下面,最南端紧挨着道路的小山顶上,有一个高大的堡垒,起着扼守交通要道的作用,是黑喇嘛当年的税卡。指挥部后方不远处是一座小山,上面也有一些房屋的建筑,可能是库房,也可能是用来关人的监狱。

不争是事实是,在黑喇嘛的城堡里,曾经关押着许多囚犯,其中有来自西藏的商人、僧侣,有来自外蒙古的朝觐香客和牧民们,有黑喇嘛的政治对手,也有来自安西和呼和浩特的中国商人,在喇嘛匪徒的枪口下,苦役犯们建造了这座沙漠要塞。

如今,这一切均已经残破不堪,但仍然让来这里参观的人们惊叹不已,而人们想得最多的是当年匪窝里那些被传说塑造得很离奇的往事,很少有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zz/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