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潘固飞歌遇博习

告别掌史,驱车南行,距离邱县越来越近了。在他县寻求与本县相关的人或事,没做过系统的研究,是困难的,断不会在抬脚时就立刻想到下一脚落在哪里。潘先生说,距此不远有个潘固村,早年曾在邱县波流固、沙辛庄等地战斗生活过的王宗约就出生在这里。怀着叶落归根的念想,我们转道潘固,想找寻一些有关王宗约的信息。

在通往潘固村的桥头,偶遇一位捕鱼的老者,经他的指点,我们顺利找到了王家的坟茔,不过遗憾的是没有见到王宗约的墓,却撞见了另一位烈士的碑。他叫王博习,是从冀南走出来的又一位青年诗人。

瞻仰王博习烈士纪念碑

王博习的墓安卧在四周皆是庄稼的棉田里,年的清明,潘固村为这位自己村里走出来的诗人竖了一块新的纪念碑,而此时距离诗人离开我们已经过去整整六十年了。

碍于对诗的了解不多,囿于对先烈研究的不深,笔者对王博习的认知连只鳞片爪也够不上,故一直迟迟不敢下笔,但又觉得,这是“三人行”中很重要的一站,不能不记录些什么。

王博习烈士纪念碑碑文

近段时间,威县文坛可谓热闹非常,因为他们辛辛苦苦搜集整理的《威州战歌》终于付梓出版了,尽管只是第一部的上下两卷,但有人民出版社的加持,不得不说,这是威县地方文史界的一件大事。《威州战歌》收录了威县本土的抗战英烈的诗作,其中上卷就是王博习的诗歌。

《威州战歌》书影

不巧的是笔者知道得很晚,至今依然没能拜读。不过,想想那个年代的峥嵘岁月,敌寇猖獗,山河破碎,国恨家仇断不会有误,有志男儿拿起枪,赤手空拳也要战东洋。

老头儿的确是疯了,

逢见人就大声的喊着:

——啊,指甲比刀子要厉害呀!

俺五狗会把那些狗肏的统统的拤死啊!

……

……

草原是多么的辽阔的啊!

我们七个

像七匹在山林里

跑野了的野马,

跑进了森林。

鬼子发觉了,

追着我们,

用机枪疯狂的扫射,

但是到底没有找到我们,

从来中,

我们五个卧在一起,

一个闪电驰过,

我们的脸都在微笑着,

凝视着血淋淋的双手……

(选自年王博习的长诗《指甲》)

今天,偶然找到几段王博习的遗作,在这血脉喷张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他义愤填膺的壮士模样。

王博习遗作节选

王博习(——)笔名莎寨,羽白,威县潘固村人。出生于书香之家,思想进步酷爱文学,中学时代开始发表诗作。年在北平加入中国诗歌作者协会。抗日战争爆发,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东南太行抗日根据地工作,主编《文化哨》《文艺轻骑》刊物。年到冀南文总,期间创作了大量抗战题材的诗歌,小说及报告文学,为发展晋、冀两地抗战文艺做出卓越贡献。

他创办了冀南第一个纯文学刊物《新文艺》,他的诗歌作品有《河水谣》《二月春风吹》《归队》和《麦田的骑者》,代表作品有《老家》《我的褓姆》《二月的古城》等。年“4·29”日寇大扫荡时期,因公致疾,于5月21日逝世,年仅25岁。

这一年的冬天,他的广宗老乡兼战友袁勃等人接过他的笔,为他整理出版了《红五月的教材及其他》,“希望博习的一颗活泼的崇高的艺术灵魂永远响彻在我们所有未死者的心中,鼓动我们勇敢地拿起自己的笔……”①

王博习遗作书影

岁月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平原也绝非从来就是一马平川,遭受太多苦难的冀南大地终是迎来了本属于它的内涵,一个新的国家,一个新的希望。

拜别烈士的纪念碑,我们准备离开潘固,转身间,突然想到另一个人来。他也生在威县地,却是邱县人,他叫史轮②,同样加入了中国诗歌作者协会,同样奋战在抗日文艺最前线,同样为街头诗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同样为抗战文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史轮

有关对史轮的研究,邱县起步比较早,研究成果也颇丰,在此不做赘述。不久前,邱县文史界的一众人远赴阜平瞻仰了史轮烈士墓,见到了埋骨他乡的邱县籍烈士,表达了故乡人的深切哀思。

最后,附上一首被毛泽东主席称赞“很有湖南革命女人的气派”的著名歌唱家王昆老师演唱的《武装起来真英雄》以飨读者,因为它的作词人就是时属邱县人——史轮。

注释:①引自年《红五月的教材及其他·编者小记》。②史轮(~),原名马清瑞,字超尘,笔名史轮、超伦,山东省邱县人,(今属威县常屯乡东马庄村人),晋察冀诗派代表诗人,西北战地服务团文艺骨干。资料整理自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zz/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