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荼轶史老子与孔子,谁才是汉武帝的那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951583.html第20回汉家茶文化 挹彼清流;器择陶简,惟兹初成,沫成华浮 ——杜育《荈赋》 老子VS孔子谁才是汉武帝的那杯茶著书立说西晋人杜育的主业是将军,美丰姿、长才藻的右将军英年早逝,在主业上几乎没有什么成就,但作为业余型专业茶人,他却无心之中在茶史上摘得了一项冠军。在现存的正史古籍中,《荈赋》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篇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种植到品饮的全过程作品,文中讲从环境、种植、生长以及到采摘时节,还有劳动场景到烹茶、选水及茶具的选择和饮茶的效用等。 “一位领兵打战的军人,要怎样地去寻找时间来著书立说?”,如果晋王朝也算是强势王朝的话,也许陆羽就要让出茶圣的头衔了,因为杜育的著书功力显然在陆羽之上。杜育作品,真可谓大师手笔,字数不多,不过事实上他还没有完成作为一言圣人该完成的任务就脱袖升天而去,留给人们太多伤痕累累的推测和叹息。 《荈赋》仅余残篇:“,厥生荈草,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魏晋时期崇尚的名士风流,只是汉武帝时期儒道之争废黜百家后黄老之术的回光返照罢了。这回光照在王谢堂前,成了一道攻心的茶香。这茶香来自于他的前辈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为教后世之人识字读物,做了《凡将篇》,将荈诧与二十几种药物收录其中。由此可见,汉家之时,茶的药理作用明显大于饮用。司马相如这一杯黄老之茶,在刘彻登基之初,建元之时,深得上心,却是为何? 休养生息经过秦国暴政和楚汉之争,老百姓的盆盆碗碗都被打烂;呃,初初建立的汉朝穷得叮当响,连四匹马都凑不齐颜色的刘邦,选择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文景之治时期,主张文武并举、刑德并用的黄老思想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黄老学说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不要干预它,就像野草一样任它自由生长,很快社会就生机勃勃了。到刘彻上位的时候,国库里面的粮食基本上都吃不完,钱也堆不下了。 年幼贪玩的刘小猪,除了盖金屋,还喜欢喝茶吹牛,一不小心读到犬子(司马相如的小名)长卿的《子虚赋》,恨不能穿越回人家年少时候追个星。“亡是公者,无是人也。”子虚乌有先生以虚静为君的道家思想,放手铺写,原本是想对刘小猪有所讽谏,反对奢侈,谁知道司马相如写《上林赋》的时候,写着写着就写成了以维护国家统一、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浩荡巨作,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 喝茶辩论原本喝个茶胡说八道不要紧,奈何《上林赋》一出,茶也非茶了。就像荈之一物,不甘心仅为药用,终要成为茗饮之物,芳茶冠六清才算修成正道。人还是要有志向的,国家大一统的思想从此如野马般在刘彻的脑海里奔腾,而这匹野马在窦太后百年之后,脱缰而去,便再也没人拽得住了。 其实景帝的时候就想用大儒,碍于母亲窦太后的面子没办法,贼精的景帝在窦太后的眼皮子底下养儒生,养出了两个大博士:贾谊和董仲舒。 不嫌事儿多的景帝刘启,有事儿没事儿就来个世纪之争辩论赛,主题只有一个:儒道是非。其实,就是找堆文人来触触窦太后的霉头。刘启辩论会一不小心,就整出了历史上第一次的黄老和儒家的直接正面冲突。 儒道是非这次辩论会的主题狠好玩,就是说武王伐纣是儒家的受天命而王,还是道家的武王以臣弑君? 黄老学者黄生与儒学博士辕固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黄生果然是高手,直接开干就是一招七伤拳,就没准备给辕固生还手的机会,就说皇帝就是皇帝,哪怕他不好,也是皇帝,臣子应该直言进谏让其改过,而不是以下犯上,要不然人人都造反怎么办? 辕固生也不是吃素的,一招乾坤大挪移,以及之道还施彼身的说:“要像你说的那样,高皇帝伐无道诛暴秦而成为天子,也是不对的喽?”你这是质疑汉室的合法性。 这就好像喝茶到底该当药还是该当饮料一样,到底是为了礼仪还是为了治病?这么争下去这杯茶就得倒掉了。景帝直接打住,做了一回和事佬:“这吃马肉不吃有毒的马肝,也不能说就是没吃肉。”其实刘启心里想得是:我也不是非要有病了才能喝茶,我平常就好口有味道的水,还不能喝茶了?? 靠嘴皮子吹水的果然不如治病要命的,窦太后听了狠生气,就问辕固生黄老之书怎么样?本来夸一夸这茶好喝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奈何腐儒辕固生,典型的儒家的一根筋,一点也不知道变通,就说那是有病的人喝的茶自己不爱喝,只有孔子是圣人,老子不是。 窦太后一看,你不爱喝茶是吧,那你就去吃猪肉吧,还是活蹦乱跳的野猪。一届老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活活的投食给野猪呀!景帝一看这哪儿是跟猪理论啊,这是送命题啊,赶紧偷偷给了辕固生一把剑,结果这头儒家的猪自己撞到剑尖上了,腐儒才没有变成猪食。 罢黜百家刘彻他爹和他奶奶的这场行为艺术,显然给小猪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喝了司马相如天下大一统的茶的刘彻,再也坐不住了,公开举贤问政,请大家到未央宫喝茶。丞相卫绾认为,各地征举来的贤良,这些纵横家喜欢吹牛逼,这样容易扰乱国政,建议统统罢黜不用。 汉武帝批准了这个建议,把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列为第一名,就连东方朔这个吹牛逼的儒家也放在宫门口看大门。这只是一个试探,想看看黄老的窦太后有什么反应。 窦太后一看反应可大了,这对外的严刑峻法就是黄老思想的另一条腿呀,于是后果很严重,你卫绾别玩了,你有病该喝茶治病了。几个月后,卫绾被借故免去了丞相的职务。 惦记着天下大一统的刘彻,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这时的刘彻无比清晰的知道,只有儒家才是自己的那杯茶。说白了就是要有君臣之礼,三纲五常。 皇帝应该有个皇帝样,皇帝上朝的时候,大臣们跪在地上,伏着身子,仰头上望,任何人都不许挺直脊梁,端端正正地平视,否则就是犯了“失仪之罪”,要受到很严重的惩罚。喝茶得有个喝茶得样子,这么精贵的树叶,不是谁只要病了都可以喝的。 刘彻组建了自己的儒家团队:窦太后的侄子窦婴接任丞相,舅舅田蚡为太尉,著名儒家学者申公的弟子赵绾和王臧组成的内阁。提出来易服色,修历法,建明堂,以演习儒家礼仪,并把八十多岁的申公也请出了山。 申公一看这汉武帝小家伙胡子还没有,果然年轻气盛,就说了句嘴巴没毛办事不牢,没有枪杆子好话也是屁话呀,还是缓一缓。可是赵绾和王臧觉得趁着儒家占了上风,赶快的推行新政,在不推行新政估计80多岁的申公都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了,于是就密谋奏事不必请示东宫的太皇太后。 这一下太皇太后怒了,不让我喝茶,直接把茶具变成杯具。就找人搜集了赵绾和王臧的罪行,逮捕下狱。两个人下狱冷静之后,觉得人家天生姓窦的,你一个牙还没长齐怎么斗?为了不连累小猪猪,两人就自杀了,窦婴和田蚡也被免职。 大暑至茶清心豆腐还是茶?刘彻的儒家之茶眼看就要凉凉了,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还出来一个补刀的,淮南王刘安。淮南王除了喝茶(娶个王后都要叫荼)跟做豆腐之外,只剩下码字的爱好了,顺便没脑的补刀。 刘安给窦老太太进献一本书《淮南子》,“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这本说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其实就是说山啊,草木啊,还有闲人闲事,特别适合现在喝茶吹水聊天当话本看。 在当时黄老辩论不过儒家的时候,这本书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被那些黄老派别的士大夫们,就像穿在臭脚上的丝袜一样舔了又舔,人人都非常的仰慕刘安。 长安传言,太皇太后要小猪洗洗睡了,这传言可不是吓人的,就连小猪的亲舅舅田蚡都去八公山拜山头了。惊险刺激的是,小猪猪还没死,窦太后去世了。没太子这个事儿也在刘彻的心里钻了根刺。 不管怎么说,儒家在窦太后去世之后,迅速的崛起。汉武帝元光元年(前),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后,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从此之后,汉家天下的这杯茶,渐渐的有了明显的性别之分。喝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女人们只管泡茶表演茶艺就好。 汉家茶礼仪董仲舒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的“礼制”在发挥作用,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分外地感受到了当皇帝的威严和快乐,臣子和百姓们的地位则显得更加的卑贱。 儒家这杯茶把皇帝变成了神,在人与人之间竖起来一道道坚实的藩篱,谁也无法逾越。体会到快乐的皇帝们,更加义无反顾地推崇儒教,所以谁当了皇帝都不愿意放手儒家,因为这样当皇帝才过瘾,以至于传承了多年。 从子虚乌有的荈诧辞赋,到日渐变成了《僮约》里的“烹荼尽具”,连煮个茶都要好好的讲规矩,这一份主子与奴才之间的契约也盛行了数千年,完全服从的奴性思想从长安落地生根,蔓延开去,延展千年。 神奇的东方树叶“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汉武帝在窦太后下面韬光养晦了六年,也苟安乐了六年,但兹土并不足以让他野马驰疆,享受皇帝的纵横驰骋的乐趣,因为汉朝被匈奴欺负了六七十年,汉武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于是刘彻派他的好兄弟张骞,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次环球旅行,西方大冒险,出使西域。茶,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也开始在京都长安落地生根,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 而另一方面,饮茶风尚也从司马相如的故乡四川,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荆巴乃至吴楚之地。子虚辞赋动君王,从西汉直到魏晋时期,在巴蜀之外,茶作为珍稀之品,为政客名士趋之若鹜。 END 壶荼轶史文字:壶荼哥编辑:大白图源网侵删请看完结篇: 从来佳人似佳茗, 倾城倾国与长乐未央,你选哪一杯?? 历七月茶词 岩茶台湾乌龙凤凰单丛 史烹荼尽具,谁家小猪金屋藏娇? 文那些夏天,你在喜茶排过的队… 章七月读书:喜茶者的找茶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zz/8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四川普通话大全你还晓得这些词是啥子意思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