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丨植物志药食同源的鱼腥草
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的草本植物,具有腥臭味,故名鱼腥草。摄影/二三里 《名医别录》中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我们四川更为流行的叫法是猪鼻拱(猪鼻孔),或者折耳根。 生长于田间地头、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 分布于陕西、甘肃、川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鱼腥草的花其实也很美丽,只是有点小。 雨中的鱼香草。 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而在民间,则是一道传统的菜肴,叶根凉拌、烫火锅均可。在成都的菜市场上,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由于南方人的追捧,现在已经进入温室大棚量产。但腥味没有野生的纯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jb/11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疆发现世界最早草食性象类化石
- 下一篇文章: 操作简单不炒糖色,红亮味美红烧肉烧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