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中医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dy/150603/4633642.html

近期疫情严重,我蜗居在家把日子过成了(坐)月子,有点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味道。我爸打视频“学生思想觉悟就是高,钟院士说别出门,你倒是连炕上都不愿下来。”我抬头望望窗外,院子里的玉米被太阳晒得闪闪发光。“是个好天气”我心里这样想着。视频罢,奶奶正好走进来:“正月十六游百病,咱们出去走走吧。”

“正月十六游百病”是家乡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在正月十六这天,大家携家带口去外面透透风或者去邻居家串门,迎接一片好春光。以往春节正月十六奶奶和我会去各家转转聊聊天,今年疫情来袭,各家各户是去不了了,上山吹吹风也不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也穿上了搁置已久的外套,陪着奶奶去山上散散心。

我家就在半山腰,转到屋子后面沿着田埂走百八十米便来到了“官道”。虽谓“官道”,却只是由架子车压出来的乡村小道,平常来来往往往的是耕种的人和拉农物的车。此路不同于山脚下的“社会主义样板路”,山底下的公路上穿梭各种汽车货车,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如果把公路比作工业大动脉的话,这条“官道”就是农业的大动脉。从这条路往上望去,可以一眼望到山的顶头,看起来近走起来远。路两旁是为数不多的几棵大榕树,黄土高原不容易见得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的大树,所以几乎每棵树的来历和经历大家都耳熟能详。奶奶说:“左边这三棵树是张家的,右边这三棵是王家的。”我说:“小时候我们上学经过这儿常在上面玩,还揪它的嫩叶吃呢,有时候摘得猛了扯下树枝,少不得主人追骂。”在此地有个说法,看一户人家人气旺不旺,就看他家种的树多不多、大不大,所以各家各户门前或者屋顶地里或多或少都有几棵树,最常见的是榕树和柏树。说来也奇怪,当种树的人去世后,他所种的树也会干枯死去。奶奶说外祖父生前在院外种了很多树,个个长得枝繁叶茂,外祖父去世后,那些树也都枯了。贾平凹老师在他文章中也写过类似的事,他父亲得肿瘤患了重病,家里一颗他父亲种的树也突然长出一个“瘤子”。他自作聪明砍了树上的疙瘩,本想着父亲病能快些好起来,没想到过了不久父亲便去世了。这也成了贾平凹老师最为痛心遗憾的事。想来此地的树是有灵性的,西北缺树,树便成了人们的生死知己。

沿着土路往上走,土便追着人跑。冬季土地干燥,路上拂尘乘风得意,鞋子上落得到处都是。人要是稍稍停下脚步,它便撒着欢儿跑到人前面去了。我屈下身子擦鞋看到对面山,突然想起一件关于它的乐事。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有次和小伙伴在上学途中,他指着对面其中两座山对我说:“你看那两座山像什么?”我仔细一瞧,说道:“馒头。”“再猜,你就知道吃”他有点着急地说道。那时我的想象力及其匮乏,在我眼里它就是个土包子。他不等我说出第二个答案,就很兴奋地说:“奶头啊!”后来对面山的外号传遍了学校。其实站到对面看这边,也能得出一样的结论。家乡的山连着山,沟套着沟,大同小异。

虽说此地山形似“奶头”,但它不产“乳汁”,水资源极度缺乏。左宗棠曾言:“陇中苦瘠甲天下。”说的正是此地。枯寂了一个世纪,值得高兴的是前几年“引洮工程”的重新实施,给这儿送来了自来水。又恰逢气候变化,定西变得冬暖夏凉,去年还被评为了“避暑旅游十佳城市。”想必不远的将来“墩岭观日代代传,禹王栈道几千年。磐石滴珠惊蛰见,驿道飞雪五月天。双河春浪掀波澜,白塔藏骨官道边。古城夜月光明鲜,西陵烟雾紧相连”的景观又会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山顶处是“退耕还林(草)”的连片地,种了苜蓿、野桃树,红柳等。苜蓿割了两茬,因为在冬季的原因其他植物也显得光秃秃的。地皮上倒是藏着好东西:地软。地软别名地木耳、地皮菜。学名“普通念珠藻”,《本草纲目》记载“地踏菰”。地软包子松软,清淡利口,营养价值极高。奶奶说:“咱们拾些回家包包子。”我和奶奶便穿过一条羊肠小道来到地里。拾捡地软夏季最好,被雨水泡过的地软水灵灵、嫩生生,形似木耳,若是赶上了好时候,一捡就是一篮子。此时捡拾的地软缩成一团,混在杂草中间,不好捡拾。我捡的不耐烦了,央求奶奶早点回家,此时也捡了许多够吃一顿。近年来,人口外流土地荒置,不仅各种野菜多了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最常见的是野鸡和野兔,偶尔看到野猪出没,甚至有传言说林业局还投放了野羊。此地的野生动物没人敢打来满足食欲,原因有三:一、它们是保护动物;二、它们攻击力太高;三、据老一辈人说,它们味道实在不咋地。家养的细皮嫩肉它不香吗?正如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为什么不像定西人学习呢?只吃洋芋也不会中毒的,就算吃了腐烂的洋芋也只能使自己中毒,绝对不会给党和人民增添麻烦的,更不会连累他人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游百病者归。上山下山皆不见人,此时但见炊烟袅袅,听得鸡犬相闻,我扶携奶奶归家去也!

猜你喜欢:

岚龄:故乡的路

马丽娜:故乡云水地,归梦最宜秋

程勇:乡村的声音

任真:永远的村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pz/1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