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神韵余晖下散文
责任编辑:眉间心上 余晖就好像一条绵长的线,细细的穿插连接着,连接着父母的人生和子女之间那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亲情。所以说余晖是作者眼中逐渐老去的父母,也是父母这劳苦半生为子女的写照。文章对母亲的过往进行了详细的刻画,细致的描写只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个事实——天下父母心。或许是不同的人生,但目的却是非常一致的,为了孩子,为了他们的幸福,一代又一代。文章还埋了个伏笔,在开头写到了弟媳的姐姐出车祸的事情,在结尾处才讲出了原由——为了孩子的房贷。一阵唏嘘,一如作者难以忍住的泪水,呼应了整篇文章,天底下的父母都是如此,一生的辛勤与爱都给了后代。 余晖下(散文) 文/弋清 弟媳下班一到家,爸妈就赶紧去地里栽地瓜秧子了。白天急也没用,两人的活计一人干不了,何况侄女还得人照看。感觉这几年爸妈似乎又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我来就不下地,要在家里一直陪着。 窗外,太阳的余晖已渐染红了西天,侄女的小屁股却还赖在我腿上,舍不得我走。把侄女搂在怀里,亲她粉嫩嫩的小脸蛋儿,一边热乎乎地跟弟媳唠着家常。就在这时,她手机忽然响了。看她接电话的表情由原来的平静变得越来越凝重,我猜一定是出事儿了…… 果不其然。挂断电话,弟媳一脸焦虑地跟我说是她姐出车祸了,在医院里,得赶紧过去看看。 这么晚了,你还是别骑车了,等我送你吧。我自告奋勇,骑上车先去地里喊爸妈。 傍晚的风很轻柔。谁家门口的金银花又开了,香味儿像长了脚,跑满整条巷子。那些粗大的槐树和榆树们像时光里沉思的老人,有些惬意地沐浴着落日的柔和。 朦胧的暮色也正从长满庄稼的田野里一点点弥漫开来。我们这一带是县城左近有名的蔬菜产地,菜农们一年到头的忙。现在地里栽得多是大头菜,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头,早的已经开始上市,晚些的却才刚挽起叶子。其实,我们家的这块地不是村里分的,而是母亲经过几次三番的“斗争”才终于得来的。这块地的位置虽然不错却特殊,是我们村子的坟场,阔阔朗朗一大片,将近二十亩。 说起这块地的来头,那还得往前追。九八年弟媳嫁进门的时候是商品粮户口,现在找对象,或许早没人在意这条件了,可那时候不一样。感觉在整个九十年代之前,商品粮户口都特别风光,尤其在农村孩子的眼里,带着一种先天的优越,简直高人一等。 常听人说:有伤害就有买卖。我却觉得,需求才是买卖流行的必要。那时一个商品粮户口动辄近万,绝称得上价格不菲。大多人家给孩子买户口,也是用心良苦,希求着能抬高身价,结上一门好亲家。当时,我父母给姐也买了。 那批人中好多都如了愿,弟媳辗转了一大圈,却还是又回到了农村。九九年的夏天家里添了侄子,情况是母亲和弟弟两人的地,却要供着五六口人的饭食。花钱买粮吃的日子,让习惯了精打细算的母亲心里着急,可却也想不出啥好法子。 后来随着形势发展,种地似乎有了越来越多的好处,不仅不要粮或钱,还有这样那样的补贴。从国家政策上,农民们算是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此刻的弟媳,也意识到她那商品粮户口不仅不中看,更不中用,便又果断地从城里迁了回来。 娘俩的户口是迁回来了,可是地却不是现成的。村里分地往往一下去就好多年,然而这回母亲却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她开始一遍遍找村干部解决。说实话,母亲是这个村的土生土长,也是老丁家厉害得出了名的二姑奶奶。这个村里,母亲说话还是很占分量的。 村干部们一口一个“二姑”,好言好语,支吾搪塞,后来看看实在拗不过,才想拿这块坟地做缓兵之计。他们一定是寻思:一个妇女哪敢要这块地呢!整天在里边钻进钻出的,守着那么多死了的人,能不害怕?! 谁都没曾想母亲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种了几年后,又干脆跟村干部们谈承包的事儿。合同一写就是二十年,虽然这地块儿特殊,却也得掏上几千块的承包费,可是想想往后的前景,母亲还是觉得值。 自打有了这块地后,母亲的心思终于踏实了,黑天白日的忙,为了儿女,本来就能干的她更是豁出去了,精神头高涨了许多。 村里像弟媳这样的情况毕竟不是独一份。看母亲应下这块地,好多人心里有羡慕嫉妒,更多的却还是不理解。说实话旱地加上坟地,真是不得不让人顾忌。可内心坦荡的母亲才不管这些呢,只要有地种。她始终认准着一个理儿:人心不亏,就没啥可怕的,老天也一定不辜负。 这话还真是让母亲说着了。自打我家经营后,这地里愣是长出了花生、地瓜,各种豆类;老弟还种过几年大葱,白儿长叶儿绿,收成也不赖。入夏后种玉米,过段儿时间母亲还会再点上些黄瓜豆角籽儿。秋凉的时候,院子里的黄瓜豆角都捯了架,这里的却正接二连三坠满枝头。因为是旱地,水浇的不勤,长出的黄瓜口感格外好。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块地上还结出过西瓜,个不大,圆滚滚的,皮薄肉厚、沙甜爽口,母亲说是门瓜。 在我们一家人眼里,这儿简直成了一块宝地,以至于年岁大了的母亲,依旧割舍不下。看着父母一天到晚操劳,我也真是心疼,可这么多年远离土地的身体,早被宠坏了。地里的活计儿帮不上多少忙,便一回回想着拦,可只要一说,母亲那眼神就会立刻黯淡下去,像是对我,也像是在自言自语:还差四年合同就到期了。不种地,你们吃啥呀!轮到啥都花钱买,就没那么便易了。 想想母亲说的也真是个理儿。那些地里长出来的新鲜瓜果、菜蔬,还真是集市上买不来的母亲的味道…… 站到地头上,我一眼就望见了爸妈的身影。一边喊着他们,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里走。地是四叔前几天刚刨好的,又软又喧腾。也真是份技术活儿,那齐整劲倒不亚于件艺术品,一道道都是绕着大大小小的坟包儿布开的。 就在老两口拓荒开出的那片坡棱地上,齐整整的垄沟隆起着,由南往北像牵了一条条的线儿。地瓜秧子已经栽到了坑里,水也浇好了,爸妈正蹲着身子埋土呢,一听弟媳的姐姐出了事儿,心里着急,动作有些忙乱。 近旁河沟里的水,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浓稠的看不见流动,一股子刺鼻的气味也跟着往鼻孔里钻。要论村里这些年的变化,称得上翻天覆地,没变的,估计也只有这河沟子了,叫它红水沟,还真名副其实。 这水浇秧子能活?我不禁质疑。能活!父亲一脸笃定。想想这植物也真是够顽强的,更随遇而安。为了快点干完,我也赶紧蹲下身子跟着忙活。 你就别沾手了,埋不好。母亲的口吻还是跟从前一样。真没想到已过不惑的我,在她眼里竟还是啥也干不好的孩子。 三个人七手八脚,很快把栽下的几垄地瓜秧埋好了,剩下的也只能等明天再赶个早儿。收拾起农具往外走,忽然就看见了沟子边那一大排杨树。个顶个葱郁、笔直挺拔,一树树绿色在晚馨中招摇,倒为这荒寂的坟场,已经污染了的河道,平添了一股子活力。 杨树也是爸妈几年前栽下的,大的都快有碗口粗了。想想在我父母那一代人的眼里,真是没有一寸土地该被荒废。土地养育了他们,也将最终收容。或许此刻他们的精心,正是在表达着心中的那份感恩吧! 坟堆旁的小块空地上母亲新插的杨树苗,也是一片新绿了。家的院子里更有父亲种出的银杏树,叶子一片顶着一片地往上长。母亲说等种不动地的时候,就把这沟沟楞楞都栽上树。看来,他们是已经着手准备了。这计划听上去,也不禁让我神往。 其实,面对父母整天不知疲倦的忙碌,我也时常忍不住揣想。他们这是为自己吗?要说老爸每月几千元的退休金,完全可以顾全一家人的生活,做到衣食无忧,根本没必要再这么辛苦;是他们心里永远有那么多的舍不下,惦记着,能帮一把是一把。 我们姐弟三人中,或许我是让他们觉得最宽心的那一个,可每个周六离开的时候,母亲还是不忘提前把最新鲜的蔬菜一样样择好装袋里,攒下的鸡蛋也早早就端到桌上……老话说,一个闺女两个贼,忽然觉得自己的回家竟也带了几分“扫荡”的意味。没办法,你拿了,他们就开心,只要他们有,无论是啥,都行。这道理听起来似乎讲得通,可是细想想呢…… 大多时候他们都是特别知足的站在门口,慈爱地笑着,目送我离开,眼里含着不舍和期待。偶尔爸妈还会站到近旁,指挥着我把车倒出来,开上大路,然后笑着朝我摆手。那一高一矮两个有些佝偻的身影并肩站着,有时候旁边会加上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不点儿。 这画面深深定格,让我忍不住一次次动容,早成了心头永远的温暖和牵挂。 也是在这样的时候,我才似乎对他们的心境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由自主又想到白居易写燕子的几句诗。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想想这父母心真是让人叹怜,纵使一双燕子…… 感觉说到舐犊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也立刻就会想到跪乳之恩,可是这付出与回馈之间,真得能找到那种质或量间的平衡吗?纵使天下父母们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可在付出的时候,又有几个想过将来要去索取? 说实话,我真想看着父母每天能养花遛鸟颐养天年,再不为我们中的任何一个操劳;可我心里也清楚:他们对儿女的那份惦记是难以改变的,似乎早成了生命里永远也还不清的债…… 披着落日的余晖跟爸妈一起往家赶,一进巷口,就看到了弟媳,她是真等得着急了。看我俩都要走,侄女哭闹着也非跟去。母亲无奈,又赶紧蹲下身,背上她走了。 医院赶,半路上那外甥又打来电话,听上去嗓子哑哑的,带着哭音。 老姨,你到这了吗?我爸妈都住院了,我爸肾摔出血了,我妈是脑袋……他们是过来交完房贷打算看看孙女再走的,没想到半路就让车碰了…… 我那一声无奈又心酸的叹息已溜到嘴边,却还是硬生生地被咽了回去。 又不禁思及父母。这回,却终于没能忍住漫上眼底的那丝潮湿…… 作者简介 弋清,原名薛丽丽,70后,曾用笔名雁过无痕。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彼岸河洲》。 山水神韵往期精选▼精彩阅读: 母爱的碎片(散文) 精彩阅读: 父亲与他的马(散文) 精彩阅读: 橱窗里的伤口(小说) 精彩阅读: 写在高考之后(随笔) 精彩阅读: “野马”霍大炮(微小说) 精彩阅读: 一只狗的修养(散文) 编委结构 合作刊顾问:马良《唐山文学》编辑部主任 文学顾问:刘云芳(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 总编辑:李春华《唐山文学》特约编辑 总编助理:王垣波弋清王文英 副总编辑:苏兆会朱浩张书鹏谢静 主编:逸民胡善华马鹏林 总校对:杨晓 评论部长:刘晓霞 编委:高原王风珍王霞李运普 韩琳李靖水杨卫真眉间心上 涂华文高永刚邢立平 王晓燕石少峰余智岩 征稿要求 1、纸媒、平台投稿均为原创首发,纸媒选稿优先平台推广。 2、散文、随笔、赏析、评论、报告文学(字数字以上,字以下)平台投稿:小说万字以下,质优可放宽;纸媒投稿:所有文体以质量取舍,不限字数。投稿发邮箱附件,题目宋体小四字号,正文宋体五号字。投稿后,请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白癜风初期能治好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ry/2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就像是某种注定巨变来了,为什么是柬埔寨
- 下一篇文章: 念佛功夫次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