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丛林振国说葫芦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60212/4769995.html 说葫芦 群里的邬老师喜欢葫芦。用烙铁在葫芦上烙出各种图案、文字是他最大的乐趣,从他发的照片上看,房间里挂的,摆的都是葫芦。还有就是小人书,说起来如数家珍,曾发过一幅照片,为所藏小人书量身定制的不锈钢书橱。这叫老有所乐。不失童稚之心。北京话——玩儿家。今天他发了一段搞笑视频,网上的。一个没吃过葫芦的人想嚐嚐它究竟什么味儿。结果当然是难以下咽了,——苦。人们对吃的,平时往往靠间接经验加判断。而不会是直接的,哪会非常危险。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气可嘉。由此断定,同样为节肢动物的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结论是不能吃,所以今天没人去吃。看完视频,偶有所感,就此聊几句,名曰,说葫芦。葫芦这联绵词为后起的名,古文里的“匏”,“瓠”是也。《世说新语》里提到过“长柄葫芦”,之前未见有记载,应该不不会早于魏晋时期。葫芦在汉语里有许多含义,多为引伸义。如元曲里的“葫芦提”(元时口语),意为糊涂,——《红楼梦》里“葫芦僧断葫芦案”即是;《聊斋志异》作者自序:“展如之人,得无向我胡卢耶?”此胡卢即葫芦,为笑之意。……另外还有富贵,健康,吉祥等意,不在此讨论。据我猜测,葫芦是最早作为实用器物被人类所利用的植物。人类通过演进——进化一词现已不大为人所用了——逐步脱离蒙昧,告别了茹毛饮血。特别是火的被利用,使得演进的步伐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以器物来盛食品和饮水应该始于此时,后来的瓢,碗,盘,尊,壶的前身也应该都是葫芦这种天然的“器物”。直到陶器的出现,才有了罐,缶,盆这类替代品。关于葫芦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中的《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齿如瓠犀”;《豳风》“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及《小雅》:“南有木,甘瓠累之”。这里的“匏”,“瓠”,“壶”都指葫芦,也充分说明它当时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此处“瓢”,很显然为盛水器皿,也极有可能就是半个葫芦。直到如今,农村仍有人用葫芦作舀水瓢。《庄子》说得更明白:“剖之(葫芦)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由此可见,瓢是后起字,应该是先有葫芦后有瓢才对。俗语:按下葫芦起来瓢也说明二者的关系。(“壶”的甲骨文)说说壶,甲骨和金文都是独体文,为象形字。不难看出与葫芦相象(如图1)。但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却将“壶”列入“大”部,而非“豆”部,——“大”为人,“豆”为器皿。并释意上面的“大”为壶盖。这是他参照青铜壶器器物形状所得出的结论。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汉字,——“上古结绳而治”还不算文字,只是符号而已。——其实文字出现应该早于此时,青铜器上的铭文本身就是最好说明。“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的“壶”即指葫芦。壶者,瓠的转音。王世襄《说葫芦》引用陆佃《碑雅》认为:……短颈大腹曰匏”、“似匏而圆曰壶”,亦可为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告诉我们,至宋代葫芦仍用以盛浆——老军留给林冲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因其密封性好,故常以之装酒。后世亦用它来装药丸,《西游记》大闹天宫一段,悟空闯至兜率宫,将太上老君五个葫芦里的“九转金丹”全吃光。——“如吃炒豆相似”——这泼猴!中国古代神话里,葫芦总和神仙有关联,从李老君到铁拐李,杖头所挂葫芦即盛药所用。所以“暗八仙”便以一葫芦来代李铁拐,以笛代韩湘子,以蒲扇代汉钟离…(如图2)。医者“悬壶济世”的“壶”即指葫芦而言,这点前文已述,不是常听人说“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嘛?另外,尊,酉,缶,罍,这些字,追根溯源都和葫芦有关联,想想也应该是这么个理吧。.8.12((图为暗八仙,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林振国,退休教师,现居成都。在伊犁生活五十年。在新疆的四川人,在四川的新疆人。丝路听雪编委: 顾问:赵光鸣孤岛赵英秦一 主编:心悦 副主编:白梅 主播:温晓萍王丽楠贾安合马踏飞燕 周静墨志风泉小溪季风轻言细语杨佳妮 丝路听雪投稿须知 1、本平台只刊原创作品,题材不限(诗词、散文、小说、篆刻、字画等)。现代诗歌3首以上,古诗词5首以上。散文千字左右,不限篇数。来稿请附字以内个人简介及本人高清照片3张。 2、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pz/10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神农本草协会小讲堂道地药材江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