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抵抗焦虑过敏育儿中的顽疾,如何无副
一 “老师一坐下就对我说:‘你的女儿很紧张。’” “我当时惊呆了,她只不过在我和女儿打招呼离开时看了一眼,就看出了女儿外表下有颗焦虑的心。” “老师这么厉害吗?”我有些不解地看着这位妈妈。 “或许是因为看到女儿嘴角有些起皮,那是过敏的表现。” “她过敏很严重,鸡蛋牛奶小麦大豆这些常吃的东西都过敏。从小到大换季的时候特异性鼻炎就要出来作妖,孩子一到睡觉就开始擤鼻涕,但那个鼻子就像塞了钢珠一样,怎么都擤不通,翻滚到半夜好不容易睡着,整个晚上也只能张着嘴,我总是不时地给她把嘴巴合上,怕时间久了脸会变丑……” “而且鼻炎没控制好的话,马上就是结膜炎。眼睛一痒了孩子就使劲揉,揉完之后两个眼睛肿得跟灯笼那么大,眼球也是红通通的。” “最怕是病症往下走,鼻子要是通了,嗓子就该开始咳了,大半夜的咳嗽声像弹珠弹在地上一样铿锵作响,看着孩子这么煎熬,我自己也是着急上火嘴角冒泡……” 我同情地看着这个妈妈,仿佛自己也被焦虑的黑暗笼罩。 “现在过敏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以为这只是孩子身体本身的问题,但老师的话却让我看到另一种可能性。” “老师说我们最诚实的并非大脑,而是身体。大脑其实不可靠,对于我们的感受,大脑有时候不会表达,有时候甚至还会错误表达。而我们所有的一切,身体都知道。” “你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个故事,看看能不能解释‘身体都知道’”。我忍不住打断这位妈妈。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上小学,第二天要开学了,前一天就说自己不舒服。但哪不舒服又说不出来,做什么都没兴趣,就是躁躁的。到晚上六点多竟然突然说想吃烧饼!我朋友被孩子磨了一天,也有点烦躁,就告诉她点外卖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想让孩子知难而退。没想到的是孩子坚持就要吃,最后朋友没办法亲自跑出去给她买了个烧饼。朋友说,当孩子捧着那个烧饼的时候,就像捧着一个心爱的宝贝,头也不躁了,身体也不难受了……朋友觉得太奇怪了,平时半年不想着吃一次的烧饼,怎么就成了人间美味?” “孩子因为开学焦虑了,但大脑又不知道如何告诉妈妈她身上那种焦虑不安的感觉,于是随便编个‘想吃烧饼’的借口,如果妈妈满足了她的要求,她内心的诉求就会得到满足,身体的症状也就跟着消失……” “这应该就是老师说的‘大脑不可靠,身体最诚实’的意思!”那位妈妈有点兴奋。 二 “老师后来又问我的家庭情况。我承认家里婆媳关系一直很紧张,公婆的方方面面都要我们按照他们的方式来做,从小就取悦别人的我虽然不愿意,但又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反抗他们。那种不甘心和甩不开就像两条链子一样时时刻刻撕扯着我。那会儿我宁可带着孩子在外面游荡,和不认识的人聊天,也不愿回去见到公婆。每次要进家门时我的脑袋就像被钢筋死死勒住,在家里也感觉窒息,甚至很多次我都想过要拿剪刀戳伤自己。或许当那一道道伤口裂开时,我的痛苦就能随着身体的撕裂而减轻。” 看着眼前的这个妈妈,我真的很想抱抱她。 “我以为我很不容易,但老师说出了一个我之前不愿承认的事实——‘你的孩子不但要面对一个成年人都无法应对的极端压力,还要承担让家庭所有人都开心的责任,所以你孩子的压力是巨大的。’照理说食物过敏的症状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但孩子都9岁了,过敏症状不但没减轻,还越来越严重,是不是因为她的大脑没办法清晰地表达她压力,所以她的身体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朝我大声呼救?” “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立刻去寻求解决方案。但翻了很多育儿书,看到了很多的‘术’,可是并不解决问题。后来我看到了一个故事,悟出了其中的‘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科维有次被人问:‘如果我不爱我的老婆了,该怎么办?’科维回答说:‘那你就爱她吧。’问的人愣了一下,以为科维没听明白,又重复了一遍问题,科维回答说:‘不是我没听明白,而是你没听明白。我是说,如果你不爱她了,那你就去爱她吧。’科维的回答在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信念。当信念改变了,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说回到我自己,其实我虽然不用上班,但很多时候我的心思并没有完全花在孩子身上。因为曾经的经历,除去‘母亲’这个身份,那个从小取悦别人的我更希望通过做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孩子上学期间我会忙于做自己的事情,等孩子放学后已经累得不行的我总是草草应付孩子的晚饭和作业,至于孩子当天在学校的真实状况和心理状态我根本无力也不想去探究。所以虽然也学了很多方法,但我的信念其实是‘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专心吃饭、作业不操心、上床秒睡呢?’我只是像处理一些不喜欢的信息那样草草地应付,希望孩子能少给我添麻烦,但越是这样,孩子的麻烦就会越多,我就像打地鼠一样要不断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 我若有所思地看着眼前的这位妈妈,她的反思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三 “‘你不要着急做很多事情,先把你的孩子和先生照顾好。一个有能量的妈妈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改变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回想老师说的这段话,在岔路口徘徊犹豫的我终于不再患得患失。在家庭里,一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不是赚了多少钱,有多少社会资源,而是你甘愿为家人付出多少,你的家人有多离不开你。” “我接纳,我是孩子的母亲!” “我的信念被改变了。” “事情很神奇。当天我打开家门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归属感;看到孩子的那一刻,我有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我说话的声音不自觉地就变得沉稳,我发自内心地想去拥抱孩子,我的内心变得深而广。看到孩子又出现恼人的行为,在怒火燃起来的瞬间我可以立刻把它扑灭,然后自己就像变成了一个又深又宽的容器,可以不断接收孩子所有的情绪,之前的母子火拼变成了现在的静水深流。” 我的情绪随着这位妈妈的变化而起伏。 “现在孩子放开了喝牛奶吃面包很长时间了,嘴角一点过敏的症状都没有,而且现在既是开学又是换季,孩子竟然鼻子不堵眼睛不痒,虽然还在适应开学后的节奏,但我一点都不担心后面会发生什么。” “因为我全然地接纳了母亲这个身份,我为自己能为这个家庭付出而感到价值满满!” 我看着眼前的这个妈妈从困惑到痛苦到眼睛冒出光,原来暗夜中的生命真的可以被点燃。 每个人每个家庭的问题不一样,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唯一通用的原理只能是:抱着非改变不可的决心、拥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改变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最近你改变了什么信念?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tx/11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折耳根,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食物,最好吃与
- 下一篇文章: 打响春节舌尖保卫战,发现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