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小龙,来源:反做空研究中心(fanzuokong)

央妈一放水,房价就喊涨!“肾虚”的中国经济似乎一滴水都存不下,有点资金就直接流进房地产。

最近,随着中美 的烽烟陡起,以及金融监管全面从严的影响,国内经济复苏再次受到打击。尤其是大量民营企业更是资金紧张,半死不活。

一季度净出口增速的贡献-9.1%,拖累GDP增速0.6个百分点。作为经济支柱的基建投资增速也比去年同期放缓10.5个百分点。中国经济面临着再次“救赎”。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向似乎“突然生变”。决策者们不得不再次打脸,在大谈供给侧、紧货币之后,再次重提“扩大内需,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4月17日,央妈再次放水,下调基准利率一个百分点,1.3万亿元流动性再现江湖。

尽管决策者们已在强调,央妈放水与楼市无关,1.3万亿流动性中确实也有万是用来偿还到期的中期借贷(MLF),但是,市场上依然有人闻到了“味道”。

房地产开发商们再次陷入狂欢,涨价声此起彼伏,尤其是缺少政策调控干预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再次蹿高,楼面均价同比大涨近6%。一线城市,尽管同比依然在下跌,但是环比却大涨39%。(来源: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CREIS统计数据。)

在面对美国的强烈挑战,贸易萎缩,经济复苏受阻的严峻经济形势下,决策层是否会重新评估之前过于乐观的经济预期,放缓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年房地产调控的覆辙?一场房价暴涨暴跌的对赌,一场关于国运的对赌,有谁在“幸灾乐祸”,又有几人能够置身事外,逃出生天?

房价闻“风”而动中国经济正在腹背受敌

任志强说过,房地产就是夜壶,宏观经济不行就拿出来用。此次,随着央妈放水,有人仿佛又闻到了这股的“味道”。

各家房地产商就像苍蝇一样,寻着这股“腥”味,闻风而动。一时间房价大涨,尤其是缺少政策调控干预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再次蹿高,楼面均价同比大涨近6%。一线城市,尽管同比依然在下跌,但是环比却大涨39%。

各大媒体、网络大V,各类营销公号也是似乎同时接到了“信号弹”,铆足了力气各显其能。一时间“房价只涨不跌”“中国房价即将暴涨”“再不买房就晚了”的等等文章充斥媒体。

尽管,住建部约谈超10个城市领导,再次强调楼市调控力度绝不放松。但是,整个市场似乎已在蠢蠢欲动,各地被压抑已久的地方政府也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楼市大涨,房地产商和地方财政、以及各大媒体的广告部,都在准备各取所需,“弹冠相庆”。

就在全国上下,尤其是实体企业忙着应对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挑衅之时,就在整个企业都在面临资金紧张,期待央妈此次放水能够惠及实体产业之时,房地产行业“如此狂欢”,总有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的感觉。

一方面是,特朗普在借住 在打击中国经济,另一方面,大量投机资本在希望通过房地产与地方政府合谋,掏空中国经济最后的转型机会。中国经济正在腹背受敌。

尽管任志强把自己的行业贬低成“夜壶”,装出一副受害者的面孔。尽管作为商人,作为一个行业赚钱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依然难以掩盖,房地产,这颗中国经济的毒瘤——借住经济危机,发国难财的经济本质。

经济“肾虚”楼市是否再次沦陷?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就是市场规律,你违背了市场规律就必将受到惩罚。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天天抱怨,甚至痛恨“房地产商”有什么用呢?

要知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是你自己没有发展好实体经济,是你的财政在“饮鸩止渴”“吸毒上瘾”。房地产商和媒体只不过是戳穿“皇帝的新衣”里那个讲真话的小孩,是资本在对你的政策用“脚”投票。

尽管从“供给侧改革”以来,我们大幅提升煤炭、钢铁等原材的价格,大幅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成功的进行了去杠杆、去产能,初步化解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危险”。在整体GDP的经济数字上还比较好看。

但这一切没有带动整个消费的增长。年1季度,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只有3.4%,创年以来的新低。反而,我们的家庭杠杆率已经达到了超过了50%,其中80%都集中在住房信贷。

我国大型上市银行的贷款主要方向,依然集中在住房按揭贷款。建设银行、邮政银行接近30%的贷款投放到住房按揭贷款上,农行、中行、工行也维持在5%左右。

可以说,从“出口+消费+投资”,国民经济三架马车来看,我们的消费依然被绑定在房地产上,难以启动。

同时,投资领域,除了政府投资拉动外,我们的民营经济依然处在杠杆水平过高,投资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的尴尬境地。

实施“降杠杆”以来,我们的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尽管有所降低,但是依然处在高位,依然处在%的水平以上。这意味着,即使有投资收益,也将被巨大的债务成本榨干。

我们说美国经济危如累卵,其实中国的经济也跟危险。中美 其实就是一个“比谁最先倒掉”的“比烂”游戏。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就在中国经济转型最关键的时候,美国挑起 可以说十分恰到好处。就在中国“消费、投资”两台经济发动,重新点火的时候,美国狠狠的向“出口”这台发动机上泼了一盆凉水,一季度中国净出口增速的贡献为-9.1%,几乎拖累GDP增速0.6个百分点。

说实话,有时候不能过多的怪罪房地产,分明是中国经济“肾虚”,市场上存不住一点资金,没有房地产这个“夜壶”救急,中国经济有可能就要尿裤子啦。

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尽管是一颗中国经济的毒瘤,但是什么时候割,怎么割,还是大有讲究的。在 将近,“供给侧改革”还没有对下游企业构成重新洗牌,企业债务危机没有缓解的时期,房地产依然还有充当任志强所谓“夜壶”的角色。

跳出“暴涨暴跌”思维拷问楼市本质

那么,房价的上涨是否就意味着政府政策的转向呢?甚至有可能爆发像年那样的“政策崩溃”和房价报复性上涨呢?

笔者认为,应该跳出楼市暴涨、暴跌的逻辑思维,而从楼市对于经济的本质,来思考这个问题。中国楼市将经历一个去除垄断,引入竞争,逐渐驯化,从良的过程。暴涨暴跌都缺少经济动力。

中国楼市的兴起,发起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启动市场化经济改革以来,“缺钱”就成为了首要问题。市场没有足够的产品进行交易,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进行生产。相比于,粮食、服装、汽车等等消费品的缓慢积累,土地也就成为了快速积累资本的法宝。

大量的民间存款被土地唤醒,同时又有大量的货币通过信贷被创造出来,这些资金形成了市场投资和财政收入,钢铁、水泥、家具、家电等等行业被盘活,公路、铁路、乃至公款消费被激活,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就业和收入的增长。

我们不能否认“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的经济循环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动力。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中国00年正式加入WTO,中国对外出口迅速增长,加上人民币单边汇率的大幅上涨,境外资金开始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人民币依托美元大量实现超发,而不必在依托中国实体经济和消费的增长。

这固然使得,房地产乃至中国经济在资本的推动下开始迅速起飞。但是,这也导致了“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的良性大循环被打破,房产价格上涨不再依托于居民收入的提高。

房产迅速从消费品向投资品转移,房产投资也从国内投资者向国际投资者转移。中国房地产经济就此进入疯狂时期。当时,“胡温”政府曾经简单把房地产认为是“投机炒作”问题,认为只要通过行政力量,打压房地产投机、炒作,就可以解决问题。

于是著名的央行“11”号文件以及“国八条”出台。政策显然没有脱离“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的旧有思路,而忽视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结果政策只能是缘木求鱼,刀刀落空。楼市在隐忍数月后,开始报复性反弹。

“4万亿”投资之后,房地产便如脱缰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房地产在甩开“居民收入”之后,再次甩掉了“实体产业”,形成了“房产—金融空转和财政依赖”模式。

痛定思痛。依靠行政的力量而违背市场的规律,进行楼市调控,而不解决地方财政、金融失控和市场供给的基本问题,政策只能遭到市场一次又一次的反弹,以及地方政府的阳奉阴违。

加速“二次房改”彻底改变预期

有人说,是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调整的步伐。最终使得房地产成为了经济“夜壶”。

其实并不尽然。问题的核心是,中国政府始终没有跳出“就房论房”“暴涨暴跌”的逻辑陷阱。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看到,新一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正在加速“二次房改”的进程。国家发改委主任姜大明曾经表示,下一步将是引入更多的企业、单位参与到房地产的开发当中,同时“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

首先,政府已经意识到造成楼价高企的始作俑者就是政府自身。正是由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应,将土地一次性财政挂钩,才导致了中国房地产业绑架政府的局面。这致使政府投鼠忌器,迟迟不能启动对与房地产也得改革。

其次,解决房地产问题,必须直击“金融空转和财政依赖”的症结。一方面开辟新的战略投资机遇;另一方面重新恢复“房产—资本—产业—居民收入+财政”良性循环。

“房子是用来住的。”有识之士多次呼吁,房地产必须重新与消费和实体产业挂钩。在落实城市土地供应“多主体、多渠道的土地供应模式“打断支撑楼市继续上涨的最后一个支柱”,彻底改变市场预期之后,从银行、从各种金融渠道打破房地长商的金融垄断,截断炒作资金。

此外,姜大明还表示,下一步还要试点房地产的长期盈利机制,不仅财政通过地产税的模式进行调整切换,在商业金融模式上,也要完善楼市投资市场,有效引导投资趋势,实现探索房地产长期盈利模式。

房地产失去了土地财政和金融垄断的支撑,将失去暴涨的动力。同时,整个市场在长期经营和金融信托的支持下,尽管由于供给增加、竞争加剧,房价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不会出现想象中的崩盘局面。

因此,尽管目前我们遇到种种困难,投机资本依然冥顽不化,更有特朗普在旁边捣乱,会不会出现像年那样的半途而废和房价一飞冲天呢?

就像姜文电影里所说,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相信到了年,00年,随着“二次房改”的推进问题将得到初步解决,相信中国人有这个幸运和能力,真正认清房地产市场的真谛。

链接:

重磅发声!住建部约谈1城负责人,楼市要变天?

作者:刘晓博,来源:刘晓博(liuxb99)

5月9日,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就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约谈了成都、太原两市政府负责同志,并强调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这是继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后,住建部再一次表明坚决的态度。

“五一”前住建部还约谈了西安、海口、三亚、长春、哈尔滨、昆明、大连、贵阳、徐州、佛山等10个城市政府负责同志。

专家表示,未来房价上涨过快城市也会面临约谈,调控会继续在地方调控主体责任落实方面下功夫。

住建部负责人5月9日就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约谈了成都、太原两市政府负责同志。约谈强调,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因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约谈指出,

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稳房价、稳租金的调控目标;

要加快制定住房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增加有效供给,抓紧调整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发展中小套型普通住房;

加强资金管控,有效降低金融杠杆,防范市场风险;

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预期管理和舆论引导,遏制投机炒作,支持和满足群众刚性居住需求。

成都、太原两市政府负责同志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好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主体责任,立即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市场稳定。

这次约谈再次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这是继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后,住建部再一次表明坚决的态度。

据了解,“五一”前住建部还约谈了西安、海口、三亚、长春、哈尔滨、昆明、大连、贵阳、徐州、佛山等10个城市政府负责同志。

对此,有专家解读认为:

1、住建部是全国房地产主管部门,其职能里有两条值得







































环孢素软胶囊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mazhuia.com/ymztx/2516.html